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模型上,通过联合阻断CD28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观察CTLA-4Ig及ICOS单克隆抗体(ICOSmAb)对胰岛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联合阻断组:分别于移植后0.2、4d和1、3、5d腹腔内注射CTLA-4Ig50μg/kg和ICOSmAb100μg/kg体重组。ICOS组:移植后1、3.5d腹腔内注射ICOSmAb100μg/kg体重组。CTLA4组:移植后0、2、4d腹腔内注射CTLA-4Ig50μg/kg体重组。对照组:单纯胰岛移植,不做CT-LA-4Ig和ICOSmAb处理组。观察术后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病理改变,RT-PCR检测移植组织中IL-2、IL-10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结果 联合阻断组小鼠移植物存活时间平均为(31.00±6.57)d,较其他3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和IL-10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4.23±6.24)和(65.23±11.02),与其他3组比较,IL-2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T淋巴细胞荧光阳性百分率分别为(13.73±0.49)%和(14.56±0.31)%,表达上调均不明显;移植胰岛光镜检查接近正常。结论 应用CTLA-4Ig和ICOSmAb联合阻断CD28和ICOS,可以明显抑制胰岛移植物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一般分为超急性排斥(xenogeneic hyperacute rejection,HAR),延迟性排斥(又称急性血管性排斥),急性细胞性排斥和慢性排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SIL-2R)的含量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昆明小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4组:A组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为单纯胰岛移植组,C组为胰岛和胸腺联合移植组,D组为胸腺细胞胸腺内预注射后,胰岛和胸腺联合移植组。移植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L-2、SIL-2R含量。结果:血清中IL-2在胰岛排斥前4d开始有显著升高(P<0.001),而SIL-2R在排斥前3d开始显著升高(P<0.001)。两者含量一直升高至排斥当日。结论:检测IL-2、SIL-2R含量在异种胰岛移植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链脲霉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成模后7天内连续静脉注射大鼠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WZDs)或隔日腹腔注射新鲜分离的大鼠树突状细胞(DC)3×15^5--2×10^6个,或用WZDs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体外预处理处理待移植的胰岛细胞,观察DC对移植胰岛细胞存活时间的影响和WZDs抗排斥反应的作用,通过检测受体大鼠血糖、尿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显示直接注射WZDs和接受经WZDs预处理胰岛细胞的受体,排斥  相似文献   

5.
胰肾联合移植的排斥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法对我院施行的3例胰肾联合移植的病人,采用FK506 MMF Perid Zenapax四联免疫治疗方案,通过床边彩超及Cr、BUN、血糖等来监测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对排斥反应采用激素冲击疗法,对激素不敏感者采用OKT3治疗。结果3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排斥反应,其发生率达66%;在出现排斥反应时,首先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尿量减少,血Cr、BUN升高,彩超示移植物血流阻抗升高,之后才是血糖升高。结论胰肾联合移植中,排斥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移植肾对移植胰具有保护作用,肾脏可以作为监测胰腺排异的窗口,彩超检查可以作为筛选移植物排异反应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单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4ig(CTLA41g)阻断共刺激通路对于异基因大鼠胰腺移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移植模型,分A组(对照组),B组(CTLA4Ig组),C组(抗ICOS单抗组),D组(联合CTLA4Ig和抗ICOS单抗组)。术后1、4,7d监测血糖,第7天取胰腺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脾脏做流式细胞检测CD3^+CD8^+T细胞、CD4^+T细胞、CD4^+CD25^+T细胞。结果 与A组比较:B、C、D组排斥反应较A组明显减弱,显著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CD3^+CD8^+T细胞计数B、C、D与A组比较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T细胞B、D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细胞各组间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ICOS单抗和CTLA4Ig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胰腺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且联合应用比单一应用更有效。其可能机制为诱导了CD4^+CD25^+T细胞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粘附分子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它能与多种配体分子结合,并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近年来研究发现CD44与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CD44与移植排斥反应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rhIL-10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同基因组、对照组和3种不同剂量的rhIL-10治疗组,各组n=6。术后3、5、7d取移植肠管,行病理检查,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术后7d肝、肾功能的重要参数: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ea)和血尿素(BUN)。结果对照组术后3d发生轻度排斥,5d发生中度排斥,7d发生重度排斥;中、高剂量组除部分标本在术后5、7d发生轻度排斥外,无排斥征象;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改变相似,但排斥的病理改变发生较晚、较轻。术后3、5、7d,低、中、高剂量组外周血CD3^+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ST、ALT、Crea和BU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抑制,低剂量作用是明确的,但疗效有限。中、高剂量作用较明显;与同基因组、对照组比较,不增加肝、肾毒副作用;(2)动态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可作为器官移植术后监测排斥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鼠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小鼠对肾被膜下异种胰岛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规律和免疫病理学特点。方法将大鼠胰岛移植到小鼠肾被膜下,分别于术后当日、第1、2、4、5、6天取出移植物,研究异种胰岛排斥的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和过程。结果异种胰岛移植可有功能存活(5.9±1.2)d,在自然情况下,胰岛在术后6d左右完全被排斥,术后4d胰岛形态已不完整,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增多。移植物附近未发现IgG+IgM的免疫沉积。结论异种胰岛的排斥反应是一个以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渐进性过程,移植后4~6d达排斥高峰,CD4+T细胞可能在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而体液免疫没有或很少参与。  相似文献   

10.
异基因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异基因大鼠间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实验分两组,Ⅰ组为同基因移植组,Ⅱ组为异基因移植组,术后第3,5,7,10d取移植胰腺及十二指肠行病理检查。结果 Ⅰ组移植胰腺及十二指肠后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Ⅱ组移植胰腺术后第3d出现轻度排斥反应,第5d出现中度排斥反应,第7d发生重度排斥反应,第10d胰腺几乎完全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胰腺急排斥反应首先损伤腺泡,以后累及胰腺导管,最后累及胰岛和血管,胰腺和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大多同时存在,间质性排斥反应评分相同者占45%,评分不同者均以胰腺评分较高。结论 胰腺急性排斥反应首先累及外分泌组织,最后累及内分泌组织,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有助于确定有无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移植胰腺的腺泡细胞凋亡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SD和Wistar大鼠进行全胰十二指移植。实验分为同基因移植组(Wistar→Wistar)和异基因移植组(SD→Wistar)两组。于术后第3d、5d和7d分批处死受体,取移植胰腺标本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移植胰腺切片,进行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和计数凋亡指数(AI)。结果: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腺泡细胞,同基因移植组胰腺有散在的腺泡细胞凋亡,AI在术后无明显变化。异基因移植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在术后第3d、5d和7d逐渐升高,AI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结论:细胞凋亡与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物损伤程度的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细胞间黏附分子-2(ICAM-2)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联系密切,但与慢性排斥反应(CR)的关系还不十分明确。我们采用供者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移植受者,诱导受者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3.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治疗手段。小肠属于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库,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同时也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因此小肠移植后常因发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小肠移植不但有受者对供者的移植排斥反应,还有供者对宿主的反应。多数移植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反应剧烈,严重妨碍了小肠移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FTY72 0单独用药和联合应用FTY72 0及环孢素A (CsA)在抑制猪 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肾被膜下移植成年猪胰岛 (APIs) 2 μl,单独应用FTY72 0 ( 1.0mg/kg·d和 3 .0mg/kg·d)和联合应用FTY 72 0及CsA(FTY 72 0 1.0mg/kg·d +CsA15mg/d和FTY72 0 3 .0mg/kg·d +CsA15mg/kg·d)。移植后 12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来观察移植物内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单独应用FTY72 0不能抑制API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在FTY72 0 +CsA组 ,排斥反应过程被明显抑制。在移植后第 12天 ,可以见到大量完整的API ,仅偶尔有细胞浸润。内分泌组织完整。结论 在猪 大鼠异种胰岛细胞模型中 ,联合应用FTY72 0及CsA可有效抑制排斥反应直到移植后第 12天 ,且未出现任何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FTY720在鼠类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在小鼠异种胰岛细胞移植模型上,研究FTY720在控制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胰管内胶原酶注射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纯化法获取大鼠胰岛,建立小鼠肾被膜下移植模型。受体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末使用任何免疫抑制药物;实验1组,自移植当日起每日单独喂服FTY720(1.0mg/kg);实验2组,亦于移植当日起每日联合喂服FTY720(1.0mg/kg)和环孢霉素A(CsA,15mg/kg),均连续喂饲14d。分别于术后第3,5,7,14天切取移植物,观察并分析排斥反应。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1组,植入。肾被膜下的胰岛组织多在1周内完全被排斥,术后第7天胰岛轮廓消失,仅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实验2组于移植后第7天及第14天肾被膜下仍可见大量完整的胰岛细胞,几乎未见或偶尔可见淋巴细咆浸润。结论 FTY720单独作为免疫抑制剂并不能抑制鼠类异种胰岛移植的排斥反应;联合应用FTY720及CsA则可有效地抑制鼠类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排斥反应是导致异种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异种移植排斥中,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是关键,而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内皮细胞的活化以及白细胞趋化均关系密切,更成为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细胞粘附分子的生物学特点、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诱导和表达及其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检测技术的突破,移植后产生的抗体对移植物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证据证明了抗体与排斥反应尤其是慢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就器官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应用环孢素A治疗异种肝细胞移植的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环孢素A(CsA)治疗异种肝细胞移植排斥反应的疗效及其排斥机制。方法 将豚鼠肝细胞植入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衰大鼠脾内,分CsA治疗组和单纯移植组。观察2周生存率及脾病理组织学检查;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Sandwich-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2的浓度。结果 2周生存率比较CsA治疗组(78.6%)与单纯移植组(8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用CsA可减缓炎症细胞浸润。血清IL-2浓度检测正常大鼠为(28.7±7.0)ng/L,移植后各组血清IL-2浓度变化不大,直至移植后第7天,CsA治疗组为(28.5±6.0)ng/L、单纯移植组为(31.5±8.0)ng/L。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中,细胞免疫发生的较迟和/或较弱。单独应用CsA治疗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引发的排斥反应其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9.
胰肾联合移植的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方法 对我院施行的 3例胰肾联合移植的病人 ,采用FK5 0 6 MMF Perid Zenapax四联免疫治疗方案 ,通过床边彩超及Cr、BUN、血糖等来监测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对排斥反应采用激素冲击疗法 ,对激素不敏感者采用OKT3治疗。结果 3例患者中有 2例出现排斥反应 ,其发生率达 6 6 % ;在出现排斥反应时 ,首先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 ,尿量减少 ,血Cr、BUN升高 ,彩超示移植物血流阻抗升高 ,之后才是血糖升高。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中 ,排斥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 ,移植肾对移植胰具有保护作用 ,肾脏可以作为监测胰腺排异的窗口 ,彩超检查可以作为筛选移植物排异反应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1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移植肾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染色及HE染色。结果表明ICAM-1、VCAM-1在正常肾脏和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脏上的表达分布不同;结果提示,它们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