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的最佳术式。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3组进行消化道重建,A组(胸内吻合组)、B组(食管床吻合组)和C组(颈部吻合组),各20例;术后食管腔内连续24h进行pH值监测。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pH值监测指标显示:24h总反流次数、大于5min的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值〈4的总时间和DeMeester总评分结果均为胸内吻合组〉食管床吻合组〉颈部吻合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现象,食管次全切除经食管床颈部吻合为食管癌外科的合理重建方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反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经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后出现胃食管反流的差别。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11月至2003年11月问食管癌切除术136例。其中9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行胃经食管床作食管胃吻合。吻合后用纵隔胸膜将胃体固定于食管床内,另外3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行胃经胸腔内跨越主动脉弓作食管胃吻合。结果:98例术后无出现胃食管反流(均为胃经食管床作食管胃吻合者),另外38例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结论:食管癌切除行胃经食管床作食管胃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防止食管癌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有明显效果,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颈部单层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总结1996年6月-2005年6月间,本院对食管癌行食管部分切除患者,其中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801例,传统吻合术360例。经左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1138例,经右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23例。结果两组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单层吻合组均较低(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尚满意,胃食管反流比较,单层吻合组比传统吻合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胃经食管床颈部单层吻合术基本可避免吻合口狭窄,并且可明显提高吻合口的通畅度,从而改善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探讨不同手术吻合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 80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取平卧位睡眠;B组40例,采取上身抬高30°~40°仰卧睡眠。监测患者24 h食管pH值。同时比较A组采用不同吻合术式患者24 h pH监测结果。结果 A组患者反流次数、时间>5 min反流次数、单次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pH<4的百分数、DeMeester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套入式吻合组和端侧吻合组患者反流次数、时间>5 min反流次数、单次最长反流时间、pH<4的总时间、pH<4的百分数、DeMeest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后均存在胃食管反流,上身抬高可明显减少胃食管反流,套入式吻合与端侧吻合方法均不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术式的改进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颈部吻合术中预防吻合口反流的方法 及术后吻合口反流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000年8月-2008年7月,我们采用经左胸行食管癌切除,不切开食管上三角区胃经食管床左颈部胃食管粘膜包套式吻合术613例回顾总结.结果 吻合口反流66例,发生率10.8%,明显低于文献报道,且经及时处理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胃经食管床颈部胃食管粘膜包套式吻合法能有效预防吻合口反流,出现反流后采取半卧位睡眠和应用促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等综合方法 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部食管胃吻合的理想吻合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10年间在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的2206例食管癌患者,分两组,A组一层吻合1387例,B组多层吻合(双层或包套式吻合)819例.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胃食管返流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B组虽高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部食管胃一层吻合术操作简便,省时,术后并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食管癌患者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新的吻合方法,以减少食管癌患者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两组食管上段、颈段癌患者,A组(实验组,器械吻合组)共20例(全部为上段、颈段癌),行左(或右)开胸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左颈部器械吻合(闭合)术(GF-Ⅰ型吻合器、闭合器6例,GF-Ⅱ型吻合器、闭合器4例,强生25#直杆吻合器10例);B组(对照组,手工吻合组)共31例(含中段癌22例),也行左开胸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左颈部手工吻合术(1#丝线间断缝合加浆肌层包埋)。结果A、B两组患者在手术平均吻合时间〔A:(15±5)min;B:(61±10)min,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日〔A:(7±1)d;B:(12±3)d,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近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A:0/20;B:3/31,P=0.271)、随访1~36个月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A:0/20;B:4/31,P=0.145)及肿瘤复发率(A:0/20;B:4/31,P=0.145),差异无显著性;而总并发症发生率(A:0/20;B:11/31,P=0.00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如颈部所剩正常食管长度(一般应>2.0cm以上)许可,可用器械吻合方法来代替手工吻合方法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下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方法:回顾性收集胸下段食管癌患者1058例,其中颈部吻合762例(A组),胸内吻合296例(B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生存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A组术后吻合瘘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但切缘癌发生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低于B组(P<0.05)。(2)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年生存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胸下段食管癌应行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反流措施和抗反流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方法:左侧开胸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208例,其中颈部吻合86例,越过主动脉弓上吻合78例,主动脉弓下吻合44例,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十分普遍,发病率较高达88%。208例中84例手术后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率40.3%,主动脉弓下吻合胃食管反流比例〉主动脉弓上吻合〉颈部吻合。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平面越高,反流越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式具有更好的减轻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能改善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6,(3):277-279
目的比较食管癌三切口手术中,管状胃经食管床和经胸骨后两种不同上提方式行胃食管颈部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间112例行食管癌三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A组和B组分别采用经食管床和经胸骨后路径行管状胃上提完成胃食管颈部吻合。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胸管引流时间均多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9%,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高于B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经胸骨后和经食管床两种不同上提方式行胃食管颈部吻合均是安全、有效的路径,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管状胃上提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三种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探讨模型制作的方法和经验。方法:8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70只,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20只采用食管空肠吻合,B组20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C组20只采用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建立大鼠胃空肠食管反流、胃十二指肠食管反流、空肠食管反流动物模型,D组10只为假手术组。结果:完成实验后,大鼠的存活率为72.9%(51/70)。A组死亡6只,B组死亡7只,C组死亡6只,三组动物模型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12周,炎症发生率三组均为100.0%;糜烂、溃疡发生率分别为:A组11/14(78.6%),B组10/13(76.9%),C组3/14(21.4%);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发生率为:A组10/14(71.4%),B组10/13(76.9%),C组5/14(35.7%);Barrett食管发生率:A组6/14(42.9%),B组5/13(38.5%),C组1/14(7.1%);A组发生食管腺癌1例;D组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三种手术方式均可导致大鼠反流性食管炎,并有Barrett食管的发生,其中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方式病变的发生率要高于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良好的麻醉控制,正确的吻合方式,细心的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是成功建立模型的关键。该类模型稳定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2003年-2007年收治食管癌患者310余例,其中食管癌切除后胃经食管床颈部食管胃吻合243例,并发吻合口瘘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总结食管癌切除后在颈部用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的效果 ,选择 10例中、上段食管癌病人在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除后 ,经食管床上提胃至颈部切口 ,利用沪产GF -Ⅰ型 2 6号食管吻合器的“反插法”实现食管胃吻合 ,并适当固定胃壁于颈深筋膜 ,防止胃下坠吻合口张力增大。结果术后病人无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 ,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吻合口狭窄出现。认为在颈部通过吻合器“反插法”行食管胃吻合具有手术简便 ,减少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杨列  郑轶峰  姜建青  俞永康  郑琇山  李卫 《重庆医学》2012,41(30):3155-3156,3159
目的研究颈部食管与管状胃侧侧吻合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科收治的44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侧侧吻合组和全手工吻合组各22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管状胃成形,并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侧侧吻合组采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及全手工吻合相结合行食管与胃侧侧吻合,全手工吻合组采用间断分层缝合方法行食管胃端侧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侧侧吻合组失访1例。侧侧吻合组吻合口瘘1例,全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1例;全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狭窄3例(13.7%),侧侧吻合组未发现吻合口狭窄病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嗳酸、烧心及胃镜下反流性食管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颈部食管与管状胃侧侧吻合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T型吻合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病人66例,根据病人颈部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部管状吻合。比较2组病人术中颈部吻合时间、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及食管胃反流情况。 结果 围手术期内2组病人无死亡。观察组病人吻合时间和6个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胃食管颈部侧侧T型吻合可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励新健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5):539-540,554
目的探讨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8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全胃行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行管状胃右胸内吻合16例,颈部吻合21例。对照组行全胃行移至胸膜顶吻合22例,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27例。对照组胃长度、切除胃小弯淋巴结数均小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胃长度、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减轻了胸胃综合征症状和反流,提高了患者的生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1例(4.2%),胸胃综合征1例(4.2%),胃食管吻合瘘1例(4.2%),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5例(21.7%),胸胃综合征3例(13.0%),胃食管吻合瘘2例(8.7%),两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好,肺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用经食管床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70例,近期疗效良好。本术式要点是经右胸游离切除全胸段食管,经腹游离全胃,并常规行幽门成形及管状胃缝缩术,将制备的粗管状胃经后纵隔食管床递送于左颈部,再与食管(咽)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