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惠群 《吉林医学》2012,33(24):5346-5347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对320例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以张贴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召开病区病陪人的健康教育方法及个别疾病宣教,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320例患者中有270例患者有规范的服药治疗行为及定期门诊复诊,其中有92%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38例患者有间断性服药,行为治疗及门诊复诊。12例轻度高血压患者有行为治疗。结论:对住院的高血压患者针对性地采取健康教育措施,是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模拟高血压并发症的情景剧、给患者留家庭作业、建立光荣榜、表扬及奖励等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血压降至正常值和干预组依从性佳和不佳的血压测量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使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降低血压测量值,对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群  余曼萍 《海南医学》2009,20(2):117-1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3级患者106例,在患者住院期间从疾病知识、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及用药各方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对106例患者进行追踪调查,比较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患者的服药及血压控制情况的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在护理干预下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与出院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血压控制率;出院后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加强出院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9,(10):779-783
目的探讨基于物联网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治疗用药依从性、非计划复诊率和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干预组在物联网高血压管理模式下动态监测血压,调整高血压治疗方案。对照组门诊测量血压及治疗。管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用药依从性、非计划复诊率和高血压控制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治疗用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t=10.924,P<0.001),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χ~2=31.239,P<0.001),非计划复诊率低于对照组(χ~2=17.83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物联网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可增强高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后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为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贝那普利(或)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87例高血压患者,服药前、服药4周及服药3个月后测量高血压患者的baPWV、血压和动态血压,用欧姆龙PWV/ABI分析仪测量患者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baPWV与年龄、24hSBP、24hSSD、24hDSD有关(P〈0.05),与24hDBP无关(P〉0.05);服用贝那普利4周后有76%的患者血压达标,血压达标的患者服药4周与服药前的baPWV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未达标患者服药4周与服药前的baPWV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3个月后,所有病人血压均达标,原来血压达标组的baPWV与原来未达标组的ba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来血压达标组进一步改善。两组治疗前后baPWV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与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变异性有关。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有影响,积极降压治疗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持续平稳降血压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结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采用个体化服药时间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传统时间服药无护理干预,服药8周后评价两组患者遵医情况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在按时服药、自我检测、定期复诊及用药后降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时间护理结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出院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嘱咐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患者复诊率为9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5%(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清晨血压的影响。方法人选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清晨及晚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变化,并计算出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并于治疗期间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测量清晨血压,并计算出清晨血压平均值及达标率。结果12周后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差值百分比高于清晨服药组(P〈0.05),且家庭自测清晨血压无论是SBP还是DBP,晚上服药组均低于清晨服药组,且达标率较好(P〈0.05)。结论晚上服药组能更好地调整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并降低清晨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出院的25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使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使患者的血压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0.
马宁春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95-4296
目的 探讨应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嘱咐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观察组患者复诊率为9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5%(P<0.01).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社区834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社区对834例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体重与身高,计算体质指数,询问吸烟、饮酒、服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性别年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分别与规则服药、体质指数、腰围的回归系数及舒张压分别与腰围、体质指数、规则服药、吸烟、饮酒的回归系数间的差别均具显著性意义。结论 控制体重、戒烟、控酒、规则服药对控制血压水平非常重要,有必要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规则服药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能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门诊病历并结合每年门诊体检资料,血压值取当天巡诊或门诊就诊以标准方式测量两次血压的平均值,治疗依从性评定标准采用Morisky等推荐的4个问题判断法[1]。结果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高低对血压能否有效控制有着重要影响,从总体上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随年龄而增长。结论药物治疗是一种将血压降到正常的有效方法,基层医疗单位对高血压的综合干预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状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2008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复诊1次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63例,分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状况。结果共复诊1756例次,其中819例次血压控制达标,总计达标率46.6%。60岁及以上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59岁及以下。血压控制达标状况与季节和复诊次数相关,夏季高于冬季,复诊次数多者高于复诊次数少者。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偏低,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达标不容忽视,应作为重点人群;季节变化时应嘱患者增加复诊次数,酌情调整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时予以相应的治疗、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可暂时得到缓解或消失,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终身服药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对此病认识和了解不足,未能正确掌握出院后如何服药、复诊、注意事项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面而有效的出院指导,是预防复发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现将相应的健康指导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能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门诊病历并结合每年门诊体检资料,血压值取当天巡诊或门诊就诊以标准方式测量两次血压的平均值,治疗依从性评定标准采用Morislcy等推荐的4个问题判断法[1].结果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高低对血压能否有效控制有着重要影响,从总体上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随年龄而增长.结论 药物治疗是一种将血压降到正常的有效方法,基层医疗单位对高血压的综合干预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治疗依从性是指病人的行为(服药、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与其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高血压不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也是引起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高血压病人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现将我科近年来开展整体护理时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资料总结如下。1对象方法1.1对象78例患者为我院2003年至2004年期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2内容自行设计问卷内容: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情况;门诊复诊情况;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治疗高血压药物了解情况;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高血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且每一位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对其进行4次评定,即入院时、住院时、出院6个月及1年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和血压的控制率。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及家属基本上能够掌握健康教育内容,经评定显示高血压患者治疗主动性、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后随访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是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服药率依然相当低,院外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是一个重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群中,服药率仅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只有5.8%。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规范治疗的重要性认识,改善院外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我院108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用药情况自设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了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刚  江志忠 《广东医学》2007,28(12):2018-2019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52例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 mg/d,疗程为6个月,观察服药前与服药后,患者24 h平均血压及由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缬沙坦治疗6个月,患者24 h平均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功能指标(IVST,PWT,LVM和LVMI),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是一种理想的抗高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自测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情况,探讨影响血压自测率的相关因素。方法:运用自制调查表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来我院心血管研究所住院的50例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家中均有血压计)进行问卷调查,患者自愿填写为主,对填写有困难者由调查员协助完成。结果:多数患者未能坚持正确监测血压,原因为:忘记测量血压23例(46%)、认为自己测量出的血压值不准确19例(38%)、认为没有症状时不用测量血压16例(32%)、测量血压需要别人的帮助15例(30%)、认为只要坚持服药就好,不必测量血压15例(30%)等原因是影响血压自测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减少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的因素并提高血压自测率必须加强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