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及影响健康教育结果的因素。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用药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健康教育8周。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和社会功能进行疗效评定;治疗后对影响治疗组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8周后,治疗组SDSS、NOSIE及社会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因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的不同,健康教育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有肯定的疗效,但多种因素可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燕锋 《现代保健》2012,(12):138-139
目的:探讨主动访视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访视为模式的护理干预,于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1年后,采用PANNS量表、PSP量表、WHOQOL-BREF量表、简易六级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评估表进行评估。结果: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病情总体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环境、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影响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稳定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家庭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恢复,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防复发等方面的影响,我们对60例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随访,干预组复发率明显降低,证明家庭干预对病情的稳定有良好的作用.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孤独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孤独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1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孤独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孤独感的危险因素。结果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住院环境、是否公费医疗、患者总病程、住院次数、发病情况、情感体验、受歧视经历是患者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否公费医疗、患者总病程、受歧视经历是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无公费医疗、有受歧视经历和病程长的患者更易产生孤独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临床观察量表对精神病住院病人进行测评,同时对影响量表评定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18例住院精神病人进行临床观察量表测查,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年龄、病程、首发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家族史、诊断对临床观察量表评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年龄、病程与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呈显著负相关,受教育年限与之呈显著正相关,精神分裂症较其它精神病的病情总估计分和总积极因素分低。结论临床观察量表是一种易于掌握的测评量表,其影响评定结果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一系列标准化评定工具,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208例再住院患复发因素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多种相关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年龄、性格、家庭史、家庭支持和社会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结论:家庭支持和社会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人为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家庭教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方法将康复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干预组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对其家属实施为期3个月的家庭教育,随访1年后,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干预组及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的总体生活质量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均较对照组好,物质生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涉及到心身健康多个方面,家庭教育有助于增进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失眠患者催眠药物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失眠障碍的规范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就诊的慢性失眠患者2 371例,完成一般资料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广泛焦虑量表(GAD-7)评估。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失眠患者催眠药物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2 371例患者中,女性1 512例(63.77%),男性859例(36.23%),女性平均年龄(40.17±11.78)岁,男性平均年龄(38.76±11.55)岁;使用催眠药物患者1 082例(45.63%),主要为苯二氮卓类(42.05%)、非苯二氮卓类药物(21.35%)和具有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19.22%);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失眠严重程度的慢性失眠患者催眠药物使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比男性更易使用催眠药物(P 0.05),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失眠病程越长、失眠程度越重的患者催眠药物使用可能性越大(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失眠程度是慢性失眠患者使用催眠药物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5)。结论女性、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失眠的病程越长、失眠程度越重的慢性失眠患者,催眠药物使用的频率往往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与血尿酸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老年P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108例老年PD患者血尿酸水平并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PD患者与无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两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老年P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PD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老年PD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与受教育年限、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与HAMD评分、年龄、Webster评分呈负相关。[结论]血尿酸水平与老年PD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即认知功能评分越低血尿酸水平越低;老年PD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患者受教育年限、年龄、抑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精神科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9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较差,平均得分(52.56±7.79),且其结果受患者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是否首次发病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及其主要照顾者应教会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稳定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现状,以期探索提高患者康复状况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对江苏省监狱管理局江北医院的111例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11例患者社会功能总分为(21.55 ± 6.72)分,处于中度缺陷水平;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0.69 ± 5.01)分,处于较低水平;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系数为0.342(P < 0.05)。结论: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偏低,且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水平呈正相关。在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应重视社会支持对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倬秋  范瑜  鲜玉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33-2534
[目的]了解不同管理模式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情况,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对住院期间两种不同管理模式已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低,并且和住院模式无关。也与性别和文化程度、住院次数无关,但与病程有密切关系,病程﹤1年的患者与病程1年以上的患者自尊水平有差异,病程1年以上患者自尊水平严重降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低,与病程关系密切,应尽早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将康复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社工介入广泛定期开展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只给予一般的家庭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情况进行随访对照分析。结果:两组3个月内的病情稳定率和6个月内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6、12、24个月后的病情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12、24个月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是一套适合我国国情、能改善精神疾病、预后较好的家庭干预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护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Zarit负担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社会功能量表对湖北省201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一对一访谈调查。结果:照顾者中163例(81.1%)存在负担,其中轻、中、重度负担分别66、72、25例,分别占比32.8%、35.9%、12.4%。照顾者家庭关怀和患者社会功能都普遍较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年龄、照顾者文化程度、照顾者所受家庭关怀、患者医疗费用、患者社会功能是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护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政府、精神卫生中心和家属应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护负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减轻照护负担。  相似文献   

15.
探讨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性别差异。随机抽取首次住院的男、女精神分裂症患各200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相比,女性患结婚率较高,病前社会功能,人际关系较好,内向性格较少,发病年龄较晚,青春型较少,出现冲动行为、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缺少,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呈连续性病程较少,近三年内复发或病情加重需再次住院治疗的次数较少。结论:不同性别的精神分裂症患间存在临床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等对81例因肇事而住于广州市公安局精神病管治院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一普通男病区患者79例为对照组。结果住广州市公安局精神病管治院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住普通病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生活质量总分与病程、住院时间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总分利用度呈负相关。结论诸多因素可影响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马丹英 《现代养生》2023,(2):148-150
目的 探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日记式心理教育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医院2021年1-11月收治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65例,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匹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其中132例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为对照组,133例药物治疗联合日记式心理教育干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评价日记式心理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SDSS、SQLS量表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PANSS、SDSS、SQLS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降低,表明两种干预方法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状态;但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对症药物控制基础上辅以日记式心理教育能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症状控制改善效果,弥补其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并降低症状对正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怀集县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期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怀集县19个乡镇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研。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调查对象进行评定并分析结果。结果最终351份问卷纳入分析,WHOQOL-100得分146~468分,平均WHOQOL-100得分(315.6±37.7)分;SDSS得分1~16分,平均SDSS得分(5.8±4.4)。不同婚姻和病程的患者WHOQOL-100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程和发病次数的患者SDS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DSS总分和婚姻状况为患者WHOQOL-100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已婚和短病程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未婚和病程长的患者;社会功能差、未婚或离异的患者生活质量差;应制订有效的社区干预方案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包括:给药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症状护理、一般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各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值得精神科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残行为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3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情况及自残行为,分析自残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3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34.92%)存在自残行为。自残类型主要为存在命令性幻听(占比58.18%),自残部位主要为损伤皮肤(占比63.64%),自残前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加重(占比36.36%),自残场所主要在居住场所(占比71.82%),自残时间主要为晚上(占比62.73%);有自残行为和无自残行为的两组发病年龄、病程、PANSS-阴性评分、PANSS-阳性评分、SSRS评分、受教育程度、有无固定职业、近期生活应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病程、PANSS-阳性评分、SSRS评分、近期存在生活应激事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残行为影响因素(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残行为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涉及发病年龄、SSR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