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十个主要环节入手,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其一,重视学生入科前教育,提出临床教学的要求、特点和要达到的目标;其二,选用基础理论扎实、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固定带教;其三,加强临床操作管理,实行三级医师带教责任制;其四,利用典型病例引导,强化望、闻、问、切和视、触、叩、听等专业基本技能;其五,坚持教学查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判断病情的能力;其六,抓好病案书写,提高病案质量;其七,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其八,定期进行临床专题讲座,拓展专业知识视野;其九,加强实习辅导,定期解难答疑;其十,严格出科考核,全面评价临床教学效果.指出,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是使中医学生从课堂理论有效地过渡到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技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积气是一种病人自觉脐以上,剑突以下,或脐周围出现硬块兼跳动不安的一种肠胃疾患。其特征为:其块手可以从外触及、但检查证明却腹内无块;其块有时大而坚,但有时又全无;有些患者其块为圆形,而有些患者其块又是条形,但都有跳动之特征;且喜按、惧寒喜温。其兼证为:腹中有气上冲,出现头晕、胸闷、脘腹胀满疼痛、纳欠佳、怕饿、但饿时又不能多食。  相似文献   

3.
李焘老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虚、湿、痰、瘀、浊、毒”六大病理机制;病位以肾为主,旁及脾、肺、心、肝、胃等脏腑;病性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其治法为补益脾肾,以固其本;祛瘀泄毒,以治其标;顾护胃气,以添生机;中药灌肠,独具匠心;并注意饮食调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汉唐时期尚存医书文献进行查阅与整理,结合本草典籍,探析汉唐医家应用赤石脂治疗不同疾病的功效及特点。赤石脂治下痢,取其收涩固脱之功;治诸风,取其重镇、补髓之功;治经带,取其补髓、祛瘀之功;补诸虚,取其填精益髓之功;治其他,取其补养心气、镇摄痰涎、敛疮生肌之功。  相似文献   

5.
党参道地药材资源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保护地域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等方面,介绍板桥党参、文县纹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现状,探讨其发展对策,并提出如下建议:详细研究其产地及相邻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入探讨板桥党参、文县纹党的适宜性;扩大其保护地域范围;鼓励企业使用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建立国家质量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板桥党参》、《地理标志产品文县纹党》;加速其中药材GAP认证;注册相应的地理标志商标板桥党参、文县纹党等。  相似文献   

6.
消食药多甘平之品,入脾胃二经,具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之效,然其临床应用有寒热虚实之分,气血阴阳之别,其性属温,针对寒凉积滞较为适用,兼可温通行散,如山楂、神曲、麦芽、阿魏;其性属寒,针对积滞实证,郁而化热较为适用,兼可清热化痰,如鸡血藤;其攻伐可去实积但耗散胃气,脾胃虚弱慎用,如山楂、莱菔子、鸡内金、阿魏;其甘平可补虚而顾护脾胃,如麦芽、莱菔子、鸡内金、隔山消;其性入气入阳,可理气行气,消食除胀,如山楂、麦芽、莱菔子、鸡矢藤、隔山消;其性入血入阴,可活血化瘀,消食除痞,如山楂、鸡矢藤、阿魏。  相似文献   

7.
<正> 内伤发热,临床屡见。其证有虚有实,虚者有阴阳气血之分;实者有肝郁、瘀血、食积、湿热之别。其发热表现,或倏忽来去;或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中的脉字含义丰富多样,虽然后世未对其含义达成共识,但笔者通过综合分析,将其归纳为5种,即脉管、脉象、脉气、诊脉、经络.通过对"脉"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及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将有助于更深入的研究<黄帝内经>理论,从而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露峰房抗炎蛋白中多肽成分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药用露峰房(Nidus vespae)筛选出的具有较好的抗炎、免疫活性蛋白粗品——NV3中分离纯化,得到一多肽类化合物,命名为NV-PP-1,并检测其理化性质?方法:以离子交换层析、排阻层析、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并以高效凝胶排阻色谱(HPSEC)、高效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EF-HPCE)、亲水性分子排阻液相Protein-PakTM60柱、氨基酸分析、DNS-Cl法的N-末端测定检测其理化性质。结果:高效凝胶排阻色谱(HPSEC)及高效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EF-HPCE)检测其皆为单峰。亲水性分子排阻液相Protein-PakTM60柱测得其分子量为7.079kD。IEF-HPCE确定其PI值为4.08。紫外吸收最高峰为274nm。氨基酸分析表明其含有近56个氨基酸残基,其中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较多,还有天冬氨酸等,是一酸性多肽。末端测定表明其N-末端封闭。结论:酸性多肽NV-PP-1是从药用露蜂房抗炎蛋白粗品中首次分离得到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察舌辨证法     
看舌十法一、老嫩:凡物之理,实则其形坚敛,其色苍老;虚则其体浮胖,其色娇嫩;而病之现于舌,其形与色,同样如此。故凡病属于实者,其舌必坚敛而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娇嫩。  相似文献   

11.
<正> 《内经》关于治疗法则的论述颇丰富,现摘其精要且与临床比较密切的原文,进行归类,并谈谈个人的运用体会。一、明辨标本1、治病求本:引文:“治病必求于本”。“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体会:本即本原、本质之意。临床上之辨证求因,针对病因进行施治,便是治本之法。例如,发热一证有因外感、内伤之不同,外感发热又有因风寒、风热、暑热和湿热等不同,必须针对其原因来处理。还有,在疾病过程中有主病、兼症之分,必须抓住主病进行治疗,这也是治本的原则。上述原文所说的“先病”、“先逆”、“先寒”、“先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其发生发展中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医经典著作如<内经>、<伤寒论>中常以"X日"、"XX日"描述、预测病邪的传变和疾病的转归,其理论依据是肇始于<易经>中以"七日"为周期数所象征的阴阳变化规律.对于<内经>、<伤寒论>中关于疾病转归、预测日期的描述,应把握其象征意义,结合天时地理、人的体质强弱、人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分别具体理解.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匡师近12年妇科临诊,今总结、归纳其辨质论治总则、细分步骤及遣方、用药特色。阐述女性体质及病因特点。列举匡师妇科临床典型医案;剖析其辨质思路;分析、总结其用方、遣药经验;进而解密其临床显效方、药之医理及药理。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因涉及外邪、饮食、精神等因素,并与脏腑亏虚及年龄相关;其基本病机过程包括癌毒滋生、搏结痰瘀、猖狂伤体、步入损途等四个阶段;其主要病机要素为癌毒、痰瘀、失调与虚损;其治疗以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并结合化痰逐瘀以消其肿块,培益机体以复其体虚,调理脏腑以顾其兼症等。  相似文献   

15.
<正>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九窍不通”。口乃九窍之一,在生理病理方面与脾胃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生理方面,脾主口,开窍于口,脾气通于口,其华在唇;脾脉连舌本,散舌下,统摄金津、玉液;胃脉入上齿,挟口环唇,故脾胃所化生之气血可循脉上承于口以滋养其窍,口窍得其濡养方能发挥其纳食、辨味、磨谷、泌津助化及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为颈椎病的外因之首,亦为重要病理因素。风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风木属性,既可于风寒湿型颈椎病中发散祛邪、温阳开窍;又可于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活血通络,行其壅滞;还可于痰湿阻络型颈椎病中燥湿化痰,祛其浊瘀;其增补肝肾之功又可在肝肾不足证型中助其补虚;其温阳通窍之效于颈椎病诸证皆适用;另其尚可引经上达以携药直达病所。风药是为治疗颈椎病之要药。  相似文献   

17.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贯串于整个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法则等方面。《灵枢·客邪篇》说:“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咽。”所谓:“肘、腋、髀、腘”都是该脏所属经络在肢体的必经之  相似文献   

18.
医圣张仲景冶理论、临床于一炉 ,其经方用药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首创了一套因人、因病、因药制宜的炮制方法 ,更合药剂用法 ,以奏其效。其“炮炙”一词被后世尊为炮制学代称 ;立“生熟有定”学说 ;以七情和合配伍炮制 ;开加辅料炮制先河 ;首提“依方”而制 ;首定炮制标准 ;成为中药炮制史上第一次总结。其科学性多为现代科学实验所证明。为后世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9.
虚劳,是表现为人体正气衰弱为主的一系列证候。现代医学的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表现为抗病力低下、机能衰减的,一般都属于这个范畴。对虚劳一证,自《内经》以来,各代医家创立了不少治疗大法。如循《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之说,而分设补益各脏之剂;或遵“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之论,擅用参、术、芪之类;或从“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训,而投左归、右归、肾气诸方;或从建中气着手,施以小建中汤……。治虚之法,可谓浩繁,其中又以《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所述最详,体现了张仲景的“补中寓通,虚实兼顾”的辨证论治思想,而大开后  相似文献   

20.
运用脏腑风湿理论探讨寒湿型慢性湿疹的发病规律及治疗,认为寒湿型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特点为:总因复感引动伏邪而发病,其中风寒湿邪外袭是其必要外因;寒湿内伏脾胃、脾失健运是其核心病机;肺失宣降、玄府郁闭是其关键;伤阳是其主线。治疗当调理脾胃以固其本,法宜温脾散寒、淡渗利湿;同时宣肺解表以治其标,法宜辛温发汗、开通玄府,祛邪外出;另外还需时时顾护阳气,不忘通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