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优化肿瘤专科开放手术器械包配置,提高手术室运营效率,降低手术室护士及清洗消毒灭菌人员每台的操作频次.方法:根据各外科专业现开展的肿瘤手术实际需求,精简其开放手术器械基础包、增加手术器械单包(特殊情况下使用).统计优化配置前后各专业开放手术器械基础包及单包的手术器械总数量、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重量、节省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自医院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后,消毒供应室每天要清洗大量再生医疗器械,其中大部分手术器械为有轴节的器械.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3项标准有关要求[1],在清洗和灭菌过程中均应将轴节打开.为了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灭菌的有效性,2009年我院自行制作了"U"形手术器械清洗架,并在清点、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各环节中使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技能专业化与流程更新对手术器械管理的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07年8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对照组);2007年9月~2009年3月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室专人负责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组在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医务人员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正式运行1年半,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消毒供应室专人管理前的12.05%下降至专人管理后的2.25%;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率由10%下降至0.1%;手术医务人员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上升至98%,均P0.01或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室专人管理,在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方面进行技能专业化与流程更新,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达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院是江西省1所大的综合医院,现有床位1 132张,手术台16张.近2年来,日均手术量在40台以上,每日需使用大量的手术器械、敷料等. 长期以来供应室与手术室都各自为政,供应室只负责病房的部分护理包,而手术室的器械、敷料的清洗、包装都由手术室的护士来完成再送至供应室或自己科室完成灭菌.手术室人员紧张,护士忙于应付日常的护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专业清洗设备和条件,很难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为了规范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充分发挥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护理作用,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手术环境污染,有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我院从2008年7月开始,采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运作模式,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和消毒,以确保手术器械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各种手术器械(包含植入物)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本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工作现状,开展优化质量控制,探讨其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抽检的12 466件消毒灭菌处理的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1月—12月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的6 233件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另将2019年1月—9月采用优化后的质量控制法进行消毒处理的6 233件手术器械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及手术器械不良事件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优化后的质量控制法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理想,该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体化规范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外来手术器械150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外来手术器械150件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采用一体化运作规范的管理方式,对照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未采用规范的管理方式.比较湿包的发生率和医生、护士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两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进行器械清洗之后,检查其清洗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器械清洗合格率较高,使用满意率较高,对照组中的器械清洗合格率较低,使用满意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器械经检测,灭菌效果较好,合格率较高,而对照组的灭菌效果较差,合格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一体化规范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外来手术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发放、回收清洗等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统筹管理外来手术器械,提高了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确保病人手术安全,控制医源性感染.促进资源共享,降低医院成本;也利于促进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和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自行设计器械架代替清洗筐,以提高清洗消毒器械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防止手术器械丢失及调错,减少职业伤害因素.方法 器械架的大小参照使用的机器清洗架的规格,再根据手术器械包的基数及种类,量身设计器械架的规格及结构.观察清洗筐与器械架装器械对器械清洗消毒处理流程的效果.结果 自制器械架,适合机器和人工清洗器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结论 自制器械架的使用,减少职业危害因素,提高了器械清洗消毒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所有手术器械在进行消毒和灭菌之前,都必须先清洗,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和灭菌成功的关键.在手术室的日常器械处理工作中,发现新的器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关节与齿槽部位均有锈斑产生,观察整个器械清洗流程没有发现问题存在.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外来器械清洗灭菌效果监测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防止手术室医院感染.[方法]将外来手术器械统一到消毒供应室进行专业化的清洗、打包、灭菌后,送手术室备用,对规范化管理前后所使用的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行统计.[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前,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发生率为3.0%,因清洗不合格而影响手术不能正常进行的发生率占清洗不合格器械的20.6%;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发生率及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发生率均降至0.[结论]对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清洗、灭菌的规范化管理,能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防止手术医院感染,保障手术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方式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整群抽样2020年10-12月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的机器人手术器械(包括机器人手臂器械、光学目镜及机器人腔镜器械3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中类器械均采用常规的手工清洗方式;观察组中光学镜头采用酶液浸泡清洗消毒方式,机器人手臂采用清洗剂循环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9月我院耳鼻喉科的760例门诊手术器械单包作为调查样本,同时选取使用该手术器械包进行手术的76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2018年8月采用门诊自行清洗包装耳鼻喉科手术器械,2019年9月采用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手术器械清洗包装情况对比,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后,器械回收率、清洗合格率及包装合格率明显高于纳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后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少于纳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鼻喉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减少冗余环节,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有效减少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清洗方法。方法将泌尿外科使用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分为2组。对照组按照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实验组按照消毒供应室专门制定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操作规程”进行清洗,使用用带光源放大镜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器械清洁度。结果实验组清洗合格率为90.70%,功能完好率达100%,均高于对照组的75.58 %和9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格按照制定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清洗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可确保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4.
清洗是保证器械灭菌合格的关键因素之一[1], 而如何正确的清洗是保证清洗质量的重大课题,特别是以管腔细而长、结构复杂为特点的腹腔镜手术器械,其结构特点给清洗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清洗灭菌不彻底,是导致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2].据报道,美国每年有1500万例次由于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3].本院消毒供应室2007年12月购进凯斯普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器,负责对使用后的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在清洗过程中,作者发现对器械的拆分及手工刷洗步骤是影响清洗质量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对手术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的手术器械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常规管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器械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管理。比较基于海恩法则的管理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达标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器械风险优先数值(RPN)以及发生频度(O)、失效检验难度(D)、严重程度(S)。结果实施后清洗流程达标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实施后手术器械RPN均低于实施前。结论基于海恩法则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能够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效果,有利于降低管理风险、减少管理缺陷。  相似文献   

16.
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我院新的消毒供应中心正式启动运行,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检查、保养、打包和敷料的打包工作均在消毒供应中心完成,与手术室的合作已一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合作条件1.建筑要求。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必须靠近手术室。有2个特殊专用通道,一个是无菌物品运送通道,可保证无菌器械、敷料快速送达,一个是污染器械回输通道,保证手术器械使用后及时返回进行清洗,避免血液污物变干,造成清洗质量不彻底,影响灭菌效果。2个通道不得交叉,不得逆行。2.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各种清洗技术,手术器械的性能及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的管理方法,提高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体系中,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交接、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质量监测,比较标准化管理前后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灭菌效果。结果标准化管理后外来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目测法的4.89%下降到1.09%,蛋白残留监测法由12%降低到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灭菌后湿包发生率为0.006%,与普通手术器械湿包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灭菌过程生物监测及灭菌器械细菌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器械清洗、灭菌质量,保障了器械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各环节合格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环节的临床资料,其中2016年4月-2017年4月为品管圈实施前,2017年5月-2018年5月为品管圈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各环节合格率、不同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及各科室手术医师对手术清洗消毒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各环节合格率与不同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均较实施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干预消毒供应室各环节清洗消毒工作,可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提高科室工作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器械清洗引入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购自瑞典洁定公司),主要用于全院再生医疗器械和手术器械的清洗与消毒.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采用双门互锁系统,使用时将需要清洗的器械从污染侧装入清洗腔,锁门,选择所需程序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植入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消毒供应中心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植入型手术器械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对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等重要环节实行重点管理,落实质量控制措施,执行灭菌监测控制和质量追溯控制,从而确保了植入型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