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对原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65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1次/d静滴,连用21d,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第4、10和第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改变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和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ESS评分较高(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同时进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含量的测定,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TA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每日静脉输注1次,连用14d,其他常规治疗同对照组。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行TAT含量的测定;神经功能改变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4h两组血肿体积均无明显改变,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体积缩小(P<0.05)。治疗后24h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均增大,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减小(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治疗组较对照组S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第14天两组TAT含量均减低,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急性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改善神经功能,并可以有效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采用成组设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甘露醇、呋塞米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防止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5%葡萄糖250 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续21 d。于治疗第4天、第10天和第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两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总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于治疗后第10天、第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两组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范围总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第4天、第10天和第21天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疏血通对于小于30 mL,6 h~24 h后稳定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水蛭素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水蛭素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65例入选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157例)。治疗组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分别于发病第1、4、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血肿体积第10天为(21±10)ml,第21天为(14±7)ml,对照组第10天为(27±8)ml,第21天为(25±9)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在20d时血肿周围密度区为1·5mm,对照组为3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第10、20天欧洲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62±19、66±24,对照组分别为46±16、51±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水蛭素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原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的影响。方法将64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性支持疗法;治疗组在一般性支持疗法的基础上,每日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连续用药3周。于治疗第7、14、21d时分别用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肿体积显著缩小(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6.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耀辉  孙彦蕊 《山东医药》2011,51(25):42-4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出血(A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A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疏血通静滴,疗程均为14 d。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行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其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肿体积、血肿水肿面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 ACH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能促进其血肿吸收、血肿周围水肿面积缩小及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而积,并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SS)。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500 ml加灯盏花素50 mg,1次/d,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CSS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应用灯盏花素治疗后第21天水肿面积由(4.3±0.6)cm2变为(2.8±0.7)cm2,血肿体积由(19±5)ml变为(6±6)ml,CSS由22±9变为9±7。对照组第21天水肿面积由(4.5±0.7)cm2变为(3.2±0.6)cm2,血肿体积由(20±5)ml变为(11±7)ml,CSS由23±8变为1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 灯盏花素可能何益于促进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水肿消退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β-七叶皂甙钠2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用21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2%和57.58%(P<0.01).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周围有轻微低密度区;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28天,治疗组大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水肿带明显缩小,有些甚至未见水肿;对照组部分病人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血肿周围水肿明显.结论β-七叶皂甙钠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作用,对血肿周边缺血区有着重要意义,对脑出血急性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和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在不同时期用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脱水、止血、抗炎及酌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尼莫地平于患者发病后3 d用药,对血肿、水肿体积的影响及神经功能的动态变化。 结果 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肿和水肿体积明显减小、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在应用尼莫地平10d后血肿体积由(25±10)ml变为(16±10)ml,水肿体积由(15±4)ml变为(25±8)ml;而对照组患者血肿体积由(25±11)ml变为(23±10)ml,水肿体积由(16±9)ml变为(35±22)ml,(P<0.05)。神经功能评分:第3天时,治疗组患者从24±10降至18±11,对照组患者从25±10降至25±6,两组比较P<0.05。 结论 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对缩小血肿体积、减轻血肿周围水肿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针剂20mL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4d。两组分别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水肿产生率为(0.28±0.07)/d与对照组(0.28±0.27)/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治疗组ESS评分为(19.9±5.1)分优于对照组的(16.1±4.8)分(P<0.05);治疗28d,治疗组ESS评分为(25.5±6.0)分,对照组为(21.1±5.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减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脑水肿,并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起病24 h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输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临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对意识障碍病人行GCS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4天、第21天、第28天NFD评分分别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意识障碍病人的7日清醒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和促醒,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状况。方法:采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动脉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微创术干预脑出血组(微创组)3组,在3.0 T磁共振下扫描观察血肿变化及鉴定建模成功,在第1、7、14、21天测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检测Nestin与BrdU共表达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和增殖及灶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MRI扫描发现微创术组于7~21 d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减轻;第7、14天时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小胶质细胞激活受抑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均P0.01);微创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表达于7~21 d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与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MRI仪器可成功观察大鼠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脑出血灶周水肿变化。微创术可减轻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提高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血疏口服液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以大鼠尾状核为目的注射点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血疏组,每组6只。脑血疏组按照3.6 mL/kg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连续3 d模型组和脑血疏组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mN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CD36阳性细胞数。蛋白质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各组血肿周围组织CD36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与脑血疏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血疏组神经功能恢复较模型组快;与模型组比较,脑血疏组HE染色坏死面积减少,周围组织疏松减轻,神经细胞核结构较清晰。Westem Blot检测脑血疏组CD36表达量高于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脑血疏组血肿周围CD36阳性细胞数高于模型组。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以通过增加大鼠脑出血后CD36表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失及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脑出血后继发脑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入院病人随机分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早期应用组(治疗组)48例与晚期应用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3d,对照组则于入院治疗10d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于入院后7d、14d、21d分别对两组颅内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当日及治疗后7d,两组颅内血肿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而水肿于7d均显著增大(P<0.05);4d治疗组血肿吸收明显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肿容积组内前后对比明显增大(P<0.05),组间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21d两组间血肿、水肿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早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效显著且安全,有促进脑出血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与毒性抑制。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脑出血后,在血肿及其周围产生大量凝血酶。内源性凝血酶是 一种神经毒性物质,可引起脑组织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文章就凝血酶的一般特性和其神经毒 性作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和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探讨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PS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55例脑出血患者分别接受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n=25)和内科保守治疗(n=30).在入院、病程14 d和90 d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计算14 d和90 dNIHSS评分的降低值(均与基线评分比较);在病程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残疾程度;在病程14 d和90 d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项版本评定PSD状态,分析PSD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疾程度的关系.结果 无论是病程14 d还是90 d,立体定向组NIHSS评分降低值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均<0.05),病程90 d时mRS评分值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立体定向组病程90 d时PSD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均<0.05).HAMD评分与NIHSS评分以及HAMD评分与mRS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较快,患者残疾程度低,PSD发生率也低于保守治疗组.PS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疾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微侵袭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7例,平均年龄61岁,血肿位于丘脑1例,基底节区22例,脑叶4例.入院时平均血肿量(40±3.2)mL,平均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10.1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平均30.65分.利用CT扫描进行定位,应用新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在局麻下经皮穿刺、粉碎和引流.结果:穿刺过程中和术后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第20天死亡1例,其余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Glasgow转归量表(GOS)评分转归良好8例,轻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生存1例.结论:这种新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且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速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血肿体积为2.0~33.4 ml)经内科保守治疗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血肿吸收速度的因素.血肿体积采用多田氏法计算,血肿吸收速度(ml/d)=(首次检查CT血肿体积-首次复查CT后血肿体积)/间隔时间.结果 ①血肿吸收速度为0.13~1.90 ml/d,平均(0.58±0.31)ml/d.②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部位的血肿吸收速度不同;10m1≤血肿体积〈 30 ml的吸收速度快于<10 ml和≥30 ml的血肿吸收速度.有饮酒史、高血压病史、肝功能异常、入院首次收缩压增高及合并感染,使血肿吸收速度减慢;血浆D-二聚体水平增高、使用甘露醇加快血肿吸收速度.血肿吸收速度与总胆固醇、血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r = -0.789,r=-0.586);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r=0.681).均P〈0.05.③性别、年龄,糖尿病、卒中史、吸烟史,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形态,入院时意识状况,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空腹血糖,低钠、低钾,联合使用脱水剂,入院首次舒张压增高及住院期间平均动脉压均不是血肿吸收速度的影响因素.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肿吸收速度与血浆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t =4.781,t =2.092);与胆固醇水平、入院首次收缩压升高、尿素氮水平及合并感染呈负相关(t=-3.327,t=-3.061,t=-2.700,t=-7.421).⑤血肿吸收速度与患者入院至首次复查头部CT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无相关性(r=0.083).结论 血浆D-二聚体含量、血清尿素氮水平、入院首次收缩压升高,血脂水平,合并感染可能是影响脑出血后血肿吸收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活血通腑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活血通腑汤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自体血注入大脑一侧的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组。观察药物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血肿周围组织脑水含量以及钠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 活血通腑汤能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血肿周围脑组织的钠水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 0 1。结论 活血通腑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