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风湿病,好发于青年男性,骶髂关节最早受累,后期椎体周围韧带骨化、脊柱强直,常伴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导致脊柱畸形及骨折。定量CT(QCT)能分别测定松质骨和皮质骨骨密度(BMD),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积骨密度,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为此,笔者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QCT法腰椎BMD进行测定,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甲状腺激素是骨骼生长发育和骨峰值建立所必需的,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调节剂。在机体不同生长发育期,甲状腺疾病与骨骼的形成和发育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众所周知,成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引起严重的骨质疏松和骨折。然而,最近的研究数据表明,亚临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与骨矿物质密度(BMD)降低和骨折风险增加相关。同时,流行病学研究还表明,绝经后妇女甲状腺功能的异常也可以引起BMD降低和骨折风险增加。因此,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量探讨椎体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例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他们脊柱QCT检查资料,将有骨折的一组作为研究组,将没有骨折的一组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QCT)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这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积极干预,从而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老年保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老年人骨密度(BMD),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特点,强调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加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识与预防。方法调查老年人228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45例,每例均作问卷调查并行定量CT(QCT)检查。结果本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为19.73%(男13.60%,女27.18%),同性别骨折组BMD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D降低和跌倒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应在老年人中加强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积极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建议以椎骨BMD测值80mg/cm2作为昆明地区老年人QCT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参考阈值。  相似文献   

5.
周南会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121-112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随着社会老龄化和2型糖尿病(DM)发病率的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症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骨密度(BMD)是衡量骨量、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因此,近  相似文献   

6.
定量CT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冠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87-2788
目的 探讨定量CT(QCT)测定椎体骨密度(BMD)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04例中老年患者进行椎体BMD测定.结果 中老年骨密度值50~59岁和60~69岁两组之间两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更为显著.随着年龄增长在两性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值均下降,女性较男性下降比率速度更明显.女性以60~69岁为骨折高发期,男性于70岁以后为骨折高发期.结论 QCT能为骨质疏松提供具体的BMD数值,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世界卫生组织对骨质疏松的定义为:由于骨量减少所导致骨骼微细结构发生破坏所导致的骨强度降低、骨骼脆弱而易发生骨折的骨骼系统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则强调,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人骨骼中的骨量自出生后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医药》2011,18(12):3-4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朦  袁耿彪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308-231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2001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OP的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骨骼的2个方面,即骨质量及骨矿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OP有3种类型,包括原发性OP、继发性OP和特发性OP。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店》2003,(5):92-93
从幼年到老年,人体全身骨骼的骨质始终处于形成和破坏的更新变化中(主要是钙),从胎儿发育开始,骨形成的速度大于破坏的速度,骨处于生长积累期,矿物质不断沉积到骨骼。到了约30岁左右骨质发育达到高峰,骨密度达到一生中的峰值,此后,骨形成的速度小于破坏的速度,骨质(矿物质)开始出现净丢失,这样骨密度开始逐年下降,骨量开始减少,到一定程度即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及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1.
老年骨质疏松症以骨骼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微结构发生改变、骨骼强度下降为特点,患者易出现低能量创伤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约50%以上、男性的33%都有患该种疾病的可能[1],其中,髋部骨折是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基本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该部位骨折手术风险性较高,术后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也不容小觑[2].据国外研究统计,患者在...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9年KDIGO CKD-MBD指南指出:在慢性肾脏病(CKD)1-3期,由于未发生显著的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仍可称其为传统意义上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对于CKD 1-3期成年人是适用的,对于3期以后的CKD患者随着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出现,患者出现了肾性骨病,骨密度(BMD)低者应该被称为"CKD-MBD伴低BMD"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容易诱发脊柱胸、腰段骨折,相关研究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及精力研发能监测人体脊柱中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像设备。二维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监测骨矿物质含量最常用的工具[1-2]。但因为标准DXA应用的是二维影像技术,其不能分析骨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区分在骨皮质与骨小梁之间矿物质密度变化,三维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提供了骨质结构的三维影像及骨矿物质的空间分布情况,因此,也被应用于分析骨皮质与骨小梁各自的矿物质密度[3]。一种源于在机械及土木工程领域的计算机技术--有限元分析法能采用从QCT中获得的骨质图像创建使用者所感兴趣的脊柱有限元模型,然后,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估在不同影响因素情况下骨骼的强度变化[4-6]。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引发骨质疏松的机理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综述糖皮质激素(glycocorticoid,GC)引起骨丢失的主要机理及防治对策。方法:检索近10年文献,综述评价。结果:GC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质疏松,有效的检查,预防治疗可以避免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结论:每例患者都要测定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基线值及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双光子X射线吸光测定法(Dual Photon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是测定BMD的黄金标准。饮食中的不足,性腺机能减退应予以纠正,临床可选择性应用二膦酸盐,骨化三醇,降钙素等药物。  相似文献   

15.
<正>骨密度(BMD),又称骨矿密度,是反映机体骨质量的敏感指标之一,可有效体现机体钙缺乏情况[1]。定量超声检测作为目前儿童骨骼发育及骨矿物质水平的主要诊断手段,具有操作便捷、辐射少、侵害性小、安全性高等明显优势,可利用百分位数、声波速度等参数直接体现BMD。研究发现,成年期取得骨峰值的关键在于儿童期BMD增长,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成年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2]。因此正确评估BMD至关重要。25羟维生素D[25(OH)D]作为脂溶性维生素,可提高钙磷的吸收能力,维持神经肌肉功能,保持健康骨骼,此外,其在预防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骨质减少,骨组织的微结构变性,由此使得骨骼脆性增加,易引起骨折。临床上难以测定骨组织微结构的变性程度和骨骼的脆性,但可利用双能量X钱吸收法来测定病人的骨矿质密度(BMD),以协助诊断。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措施是激素替代疗法(HRT),尤其是雌激素替代疗法是绝经后妇女预防骨质丢失的最常用方法。1997年9月在美国辛辛那提召开的第19届美国骨矿质研究协会年会上报道了一些关于用新的非雌激素类激素治疗绝经后或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并证实这类激素是治疗骨质疏…  相似文献   

17.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占骨质疏松患者的90%[1]。随着年龄的增加,骨的代谢平衡被打破,骨吸收量增大,生成量下降,骨量慢慢流失,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在轻微的创伤或者无外伤的情况下患者也易发生骨折。该症多发于  相似文献   

18.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多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2]。近几年的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尤其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正确认识和早期预防是减低发病率、减小危害性的第一步。骨密度(BMD)测量是临床上评估全身骨量丢失、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最佳定量指标。目前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骨矿物质丢失,导致机械性骨机能不全,人的骨骼开始退行性变化,骨骼中的有机成分如骨胶原、骨粘蛋白等减少,而无机成分如碳酸钙、磷酸钙增加易发生骨折。提高老年人手术成功率,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我科多年来对老年人的手术护理进行了探讨,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我科自1996年8月~2000年10月共收治骨折病人120例,其中50~75岁5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3例;股骨干骨折16例,胫腓骨折11例,足部骨折28例。现将配合及护  相似文献   

20.
7.8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