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头溢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绝经后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性乳头溢液123例中乳管内乳头状瘤78例,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21例。乳管扩张症12例,乳管慢性炎症29例。乳头溢液脱落细胞检查诊断乳腺癌的阳性率57%;选择性乳管造影检查对乳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3.4%,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85.7%;乳管镜检查对乳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97%,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92.3%。良性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69例,乳腺区段切除治疗41例;乳腺癌应用保乳手术治疗4例,根治手术治疗17例。结论绝经后乳头溢液患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发生率较高。选择性乳管造影和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邙建波  麦沛成  罗民 《河北医药》2003,25(8):575-576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95例乳头溢液患者,其中经手术治疗53例,分别行病变导管切除、乳腺区段切除、乳腺切除手术,病理恶性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余42例门诊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53例手术患者中恶性1l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癌3例,乳腺浸润性癌5例。另外乳管内乳头状瘤16例,导管扩张症7例,慢性化脓性乳腺炎2例,乳腺增生15例。余42例门诊随访均1年以上,其中12例乳头溢液症状消失,5例溢液症状明显减轻,其余患者病情无变化,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选择性乳管造影、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有较大价值,配合钼靶、B超、乳头溢液的CEA测定可以提高诊断率,发现导管内病变和早期乳腺癌。对于50岁以上、血性乳头溢液伴随乳腺肿物,乳管造影、乳头溢液涂片、钼靶、CEA测定及潜血检查异常者,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明确诊断,同时应适当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乳腺活检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有乳头溢液症状的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30例,乳腺区段切除术139例,单纯性乳房切除术29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102例、乳腺囊性增生症32例、乳腺癌3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34例。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腺癌阳性率46.7%;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82.1%;乳管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0.0%。随访1—5年,2例复发。结论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中,良性病变最为常见,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乳管镜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是治疗病理性乳头溢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乳头溢液17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溢液特点、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方法对174例乳头溢液病例的溢液性质、术前检查方法、手术术式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4例乳头溢液中,单孔的血性溢液(或浆液性溢液)118例(67.82%)。术前造影显示乳导管内占位性病变160例,乳导管造影诊断符合率85.00%。结论在乳头溢液中,单孔的血性溢液(或浆液性溢液)最有临床价值。选择性乳导管造影仍然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以往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乳腺钼靶摄片、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选择性乳管造影及B超、红外线等检查,但诊断率均不高,效果不理想。乳腺导管内视镜的临床应用为提高乳头溢液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秦建伟  韦达  张建  唐金海 《江苏医药》2007,33(11):1165-1166
目的 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系统,对18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66例(36.7%),镜下诊断恶性病变7例(3.9%),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结论 纤维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诊断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乳管造影与纤维乳管内镜的比较,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07年—2009年48例单侧乳头溢液患者同时行乳管造影及纤维乳管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同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乳管造影诊断为乳管内隆起性病变28例,表现为充盈缺损、中断或移位等,纤维乳管内镜(FDS)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28例,乳腺癌2例,余为非隆起性病变。两种检查同时为阳性诊断25例,同为阴性诊断15例,不一致者为8例。结论:两种检查在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检查而言,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阳性率基本一致,结合定位及治疗,FDS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硬性乳腺导管内视镜对78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78例患者中,诊断为乳管扩张20例,乳管炎15例(其中8例同时伴有乳管扩张),乳管内占位性病变43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导管内癌7例,乳腺导管内神经一内分泌癌1例),与病理检验结果相符.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镜的应用对伴有乳头溢液的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与病理检验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周仕萍  关翔 《安徽医药》2009,13(10):1234-1235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作用。方法对37例乳头溢液患者使用乳管镜检查进行检查,对乳管扩张症及乳管炎者同时进行药物冲洗,对乳管内占位者进行定位。结果16例诊断为乳管扩张症伴乳管炎,12例诊断为单纯性乳管炎,乳管扩张症及乳管炎的患者经用药物灌注冲洗后溢液量明显减少,乳房胀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拒绝手术;2例考虑为导管恶性肿瘤。结论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定位性,并起到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7月,2005年6月,76例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乳头溢液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手术指征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76例患者中,乳管镜诊断为乳腺增生及导管扩张3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9例,乳腺癌3例。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0%(24/25)、88.9%(8/9)、66.7%(2/3)。结论 乳管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管内低浓度美蓝染色并回抽的方法在乳头溢液患者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43例乳头溢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低浓度美蓝染色并回抽)25例,传统手术组(乳管内高浓度美蓝染色)18例,分析两组术中美蓝外溢污染手术野以及微小病变的识别情况。结果 43例乳头溢液的病变导管均染色成功,改良组美蓝外溢污染手术野4例(16%),传统组8例(44.4%);改良法比传统方法更容易识别乳管微小病变。结论改良法对乳头溢液患者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乳头溢液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接辉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098-1099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16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中,乳腺癌1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瘤7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3例,共100例,占85.4%。结论 乳腺导管镜检查是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对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溢液应及早明确病因,以便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的纤维乳管镜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并予以局部冲洗,对反复冲洗仍然存在乳头溢液的患者行纤维乳管镜辅助定位下病变乳管切除术。观察156例患者纤维乳管镜下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156例患者均为一次置入纤维乳管镜,无反复扩管过程。其中,132例(84.62%)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黄白色絮状物,导管相对扩张,管腔通畅,管腔内无隆起改变,管腔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24例(15.38%)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金属样絮状物渗出,管腔阻塞,部分病例管腔可见明显隆起改变及局灶占位病变。156例患者中,130例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炎,并行病变乳管冲洗后,随诊1年,无乳头溢液复发,治愈率为83.33%(130/156);26例患者经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管扩张19例(12.18%),乳管内乳头状瘤7例(4.49%),术后随访1年,25例患者未见乳头溢液,1例患者再次出现乳头溢液,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对复发性乳头溢液的治愈率为96.15%(25/26)。结论纤维乳管镜技术在局部乳管冲洗治疗及手术定位中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美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腺体的方法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02例,评价其疗效。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7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6例。随访95例(93. 1% ),术后原导管溢液治愈,无复发。结论:采用美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其腺体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纯性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明确乳腺病变与乳头溢液性质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乳头溢液3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术后病理检查示乳腺导管炎占32.68%,乳腺导管扩张症占28.10%,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占16.67%,小叶囊性增生占15.03%,乳腺癌占3.27%,导管发育不良占2...  相似文献   

16.
The dye methylene blue is known as a blocker of guanylyl cyclase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deplete cells of internal cyclic GMP. The data presented demonstrate an activation of adult rat sensory neurons by methylene blue via a photosensitive mechanism. In single fiber recordings from primary afferents of the rat skin in vitro, methylene blue, applied to the receptive field, induced discharge activity: 2/2 Aβ-, 2/4 Aδ- and 5/7 C-fibers showe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firing upon 10 μM methylene blue in the presence of light, whereas the dye was ineffective when illumination was prevented. In whole cell current clamp experiments with dissociated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100 μM methylene blue was ineffective in the dark but evoked a membrane depolarization of 15.3 ± 3.5 mV (n = 5) accompanied by discharge activity upon illumination. In whole cell voltage clamp experiments, methylene blue (100 μM) caused a significant slowing of the inactivation of voltage-dependent sodium currents. In addition, an inhibition of fast and slow outward currents was observed with prolonged exposure. The impeded sodium inactivation together with the blockade of potassium curr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polarization and discharge activity observed in primary afferents in vitro as well as in dissociated sensory neurons in culture. We therefore suggest that methylene blue studies with excitable cells or tissues need to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Received: 2 April 1997 / Accepted: 29 July 1997  相似文献   

17.
乳头溢液临床分析(附32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对199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收治326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例乳头溢液患者中,106例血性,65例浆液血性,103例为浆液性,23例乳汁性,14例脓性,15例水性。病理切片证实,154例导管内乳头状病,81例乳腺增生,39例导管扩张,32例乳腺癌,20例乳腺炎。结论乳头溢液的性质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乳头溢液以良性乳腺病为最常见90.2%(294/326),乳腺癌少见9.8%(32/326)。45岁以上患者乳癌可能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散结止痛凝胶膏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散结止痛凝胶膏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药30 d,观察大鼠乳头形态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并取乳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散结止痛凝胶膏能明显减小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高度,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孕酮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凝胶膏可显著减少乳腺增生小叶和腺泡的数量,改善导管上皮增生程度,抑制腺腔和导管腔分泌现象。结论 散结止痛凝胶膏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调整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在非哺乳性溢液检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对106例非哺乳性溢液的女性患者行乳腺导管造影。并对多乳眼溢液行多次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106例中,93例造影成功,技术成功率87.7%。42例为导管占位性病变,阳性率45.2%。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方法在非哺乳性溢液患者的检查中是一个既简单又安全的方法,在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法文  张恒伟  李林霞  崔树德  金娜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9):10-11,76,F003
目的 评价乳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诊治的作用。方法 应用FVS-3500纤维乳管镜系统对735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渗出性病变208例(导管炎184例、导管扩张24例);占位性病变5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97例、乳头状瘤病70例、导管癌48例);正常12例。盲检18例。其中导管癌3例,炎症15例。手术306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83.7%。结论 乳管内视镜能明确乳头溢液病因,确定病变部位,能早期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