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及射频电流对心肌的影响。 方法:选择2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112例,女104例),平均年龄(43.3±14.0)岁,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并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测其术前及术后2 h血肌钙蛋白T(cTnT)浓度。 结果:RFCA治疗PSVT中AVRT消融成功率为97.1%,AVNRT消融成功率为98.7%,总成功率为97.6%(211/216)。AVRT消融复发率3.6%,AVNRT消融复发率5.1%,总复发率为:4.16%。并发症发生率:1.8%。216例PSVT患者术后2 h cTnT浓度[(0.850±0.083)μg•L-1]与术前cTnT浓度[(0.132±0.002)μg•L-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01例射频消融单次放电术后2 h cTnT浓度[(0.630±0.142)μg•L-1]与115例2次或2次以上放电术后2 h cTnT浓度[(1.200±0.091)μg•L-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且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的体会。方法:经射频导管消融(RFCA)介入技术。结果:100例中房室折反性心动过速(AVRT)66例,慢-快型房室结折反性心动过速(AVNRT)34例,首次消融成功95例(95%),并发症3例,5例PSVT复发。结论:最终治愈率9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原因,探讨降低RFCA复发的方法。方法:1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RFCA治疗,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4-70个月。结果:128例患者中,复发10例,总复发率7.81%,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复发率为7.89%,左侧房室旁路介导心运过速复发率5.56%,右侧旁路介导心动过速复发率16.67%。行射频消融术前70例患者中复发率11.43%,后58例复发率3.45%。结论:精确的靶点标测、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消融方式的正确运用是降低RFCA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3例行RFCA的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方法、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8例,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消融总成功率89%。随访20.6±24.7个月,AVNRT消融复发率16.7%,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率5.3%;AVRT消融复发率3.6%,永久性Ⅲ度AVB发生率1.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PSVT安全、有效;熟练的心导管技术、仔细的电生理检查、耐心地寻找最满意的靶点图以及合适的消融能量和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对23例住院病人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室结双径路的病进行选择性慢径消融的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23例病人心内电生理检查心房刺激均有跳跃现象,A2H2延长均超过50ms。经选择性消融慢径后,术中均成功,但有2例复发,均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电过速经选择性慢径消融是安全、可靠、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快速心率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1996年10月~2000年11月RFCA治疗快速心率失常185例,其中男80例,女105例,年龄8~77岁.局麻后经皮穿刺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生理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率失常类型,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开始RF放电,直至射频消融成功结果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房室旁路折返心动过速(AVNRT)70例,房速(AT)3例心房扑动(AF)2例,特发性室速(IVT)2例,平均随访1年,3例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失败2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快速心率失常的有效方法.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应用.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FCA 法治疗17例SVT儿童(年龄≤14岁),男10例,女7例;年龄8-14岁,均为药物预防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而又反复发作者。结果17例患者中,房室结双经路(AVNRT)4例、右侧房室旁路(RAP)7例、左侧房室旁路(LAP)5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5例,1例RAP患儿消融失败,1例AT患儿未作消融术,1例His旁旁路患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顽固性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8例儿童 (<14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分别行射频消融术 ;其中 ,右侧旁路 (RAP) 6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例。结果 :8例均获消融成功 ;术后 2个月 1例His束旁路复发 ,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 4~ 2 4个月 ,均无SVT再次发作。结论 :RF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报道射频消融(RFCA)治疗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经验和结果,并对AV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治疗AVNRT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1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AVN-RT者21例,快-慢型AVNRT者2例。均在DSA下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征,以放电初始出现交界区性心律作为成功靶点标志,以心内电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不能再诱发出AVNRT作为其RFCA治疗终点。结果:20例获成功,3例未成功者中有1例因术中发作房颤而另1例因靶点太靠近希氏束而被迫放弃治疗。结论:本文结果表明,下位法消融慢征作房室结改良术治疗AVNR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PSVT患儿.其中男65例,女32例,手术时平均年龄(7.1±1.8)岁,平均体重(32.4±8.9)kg.射频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7±21)个月.分析RFCA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7例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儿66例(68.0%),其中左侧旁道38例(57.6%),右侧旁道28例(42.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儿31例(32.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95例(97.9%),其中6例在随访过程中复发(6.2%).复发患儿给予再次射RFCA治疗,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无消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RFCA可安全有效治疗小儿PSV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的经验和体会。资料和方法10例系旁路、5例系房室结双径路折返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结果15例治疗均获成功,随访11±7个月无复发。结论严格的病例选择、准确的定位及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荣炎  吴桥  汪慧敏 《安徽医学》2010,31(4):348-349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电生理机制特点,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102例,均予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PSVT类型及消融的靶点后行RFCA术。结果102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例,占44.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7例,占55.9%,其中显性预激综合征15例。术后复发3例,发生永久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因并发症而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PS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的配合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总结本院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21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例,手术未成功2例,并发急性心包填塞1例,成功率90.5%,并发症率4.8%,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项有效、安全微创手术,可以在各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改良的经闭孔无张力吊带尿道中段悬吊术(modified tension-flee vaginal tape-obturator,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的长期疗效。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58例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患者行改良TVT—O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并进行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定期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短期及长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58例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进行改良TVT—O手术的患者中,1年随访时均治愈或好转、未出现无效或复发,2年随访时失访3例(5.17%)、复发3例,复发者均行再次手术,术后症状均逐步好转,3年随访时1例高龄患者死亡,其余病例3年及以后每年随访均未复发,治愈46例(79.31%),好转8例(13.79%),其中4例出现了急迫性尿失禁的表现,经药物治疗又有所好转。结论改良TVT-O术治疗女性中重度单纯性SUI,手术操作简便、用时短、出血少,经短期及长期随访治愈好转率高,疗效均可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总结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疗效、安全性及不同消融靶点的分布。 方法 入选250例AVNRT的患者,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 冠状静脉窦造影及Koch三角的测量,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最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8.5 %,复发率1.5%,并发症发生率0.78 %。结论 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技术是有效、安全的, 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术中行冠状静脉窦造影及Koch三角的测量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合腔内电图有效的消融靶点主要分布于HIS至CSO连线的中、下1/3段区,中位法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快型体表心电图的诊断要点,为临床医师提供常规心电图(ECG)检查AVNRT的诊断依据.方法 1996年9月至2010年4月收住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AVNRT慢快型并成功行射频消融术(RFCA)的753例患者,将同一患者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和窦性心律心电图比较:QRS波形态大小均相等或相似(100%),下壁导联出现假S波344例(45.7%),V1导联出现r’波589例(78.2%),假S波和r’波同时出现300例(39.8%).结论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下壁导联出现假S波和V1导联r’波对诊断AVNRT有较高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群英  伍伟锋 《医学综述》2006,12(9):558-560
房室结双径路(DAVNP)被认为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基础。DAVNP具有解剖学及生理学基础上的快径路和慢径路,成为目前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方法的依据。新近又证明了多径路的存在并提出多样性AVNRT。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已被公认是根治AVNRT及AVRT的首选方法,且慢径路为AVNRT的靶点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65例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RFCA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心动过速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2.3%(60/65),其中左侧房室旁道及AVNRT患者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与96%。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3例复发(占4.6%),均再次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AVRT和AVNRT是儿童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用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8例射频消融术(RR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珐:应用RFCA技术治疗难治性SVT。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2例,共54条旁路消融成功49条,成功率为90.7%。其中左侧旁路成功率(97.6%)明显高于右侧(66.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6例,仅1例失败,成功率为96.1%。78例总成功率为92.5%。本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2~42个月,5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RFCA为治疗S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靶点标测、消融功率和时间的控制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儿童不同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21年8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接受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972例,其中男580例,女392例,2岁6个月~18岁,年龄中位数10岁,体质量中位数38 kg。总结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即刻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消融疗效、不同时期消融手术疗效和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97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心脏功能和结构均正常935例,发生扩张型心肌病6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5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5例,以房间隔缺损多见。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44例(45.68%),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21例(22.74%),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VT/PVC)232例(23.87%),房性心动过速(AT)62例(6.38%),心房扑动(AF)9例(0.92%),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反复刺激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发作,无法明确心动过速机制4例(0.4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