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得到重大发展,在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发展的同时,以人体功能代谢为成像基础,反映脏器功能、组织生化代谢和细胞基因变化的功能分子影像设备,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single photon emi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核医学正日益成为医学科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1].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一直以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其诊断的金标准。但近年各种非侵入性心脏成像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CAD的诊断,如负荷超声心动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和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成像技术除了具备诊断价值外,还有助于指导疾病的治疗,且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非侵入性心脏成像技术,以充分发挥其在判断患者预后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晓慧  杨国仁 《当代医学》2009,15(8):99-103
通过无创性的核医学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评价肿瘤的乏氧程度,并用以指导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普通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主要为结构成像,因此在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中应用有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功能影像,可显示神经递质、转运载体及其受体改变,近年来应用于P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以及疗效评估等,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PD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和应用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PET与临床     
马云川 《中国医刊》1999,34(4):35-37
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即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简称正电子发射断层或PET。它是一种利用正电子发射体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人体局部或全身成像的现代医学影像技术。1PET显像条件和基本原理实现PET显像必...  相似文献   

6.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改善了癫痫诊断的效果。 SPECT 对癫痫的诊断,尤其是定位方面明显优于 CT 及脑电图(EEG)。现就本院收治的  相似文献   

7.
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显像仪[single-photon 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SPET,SPECT]和正电子放射型断层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PET)是当前核医学临床检查的高级精密设备,它们与超声、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共同构成四大影像技术。SPET显像的主要原理是测量发射单光子(如γ射线)的核素标记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如~(99m)锝(~(99m)Tc)及其标记化合物。PET显像的主要原理是测量发射正电子的核素(~(18)F,~(11)C,~(13)N,~(15)O)在体内的分布,正电子在衰变过程中,产生湮没辐射,同时发射两个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180°)的γ光子,采用符合线路探测器(coincidence detector),即PET可以准确探测。 SPET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主要包括: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核素心室造影,后者可以了解心室功能和局部室壁运动。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心肌灌注显像剂有~(201)Tl、~(99m)Tc-甲氧异腈(~(99m)Tc-MIBI)、~(99m)Tc-替曲膦(~(99m)Tc-tetrofosmin)以及~(99m)Tc-替肟锝(~(99m)Tc-teborox-ime)。其中~(201)Tl应用时间最长,优点是注射一次即可获得运动(exercise)和再分布(redistribution)的图像,但半衰期偏长(73h),能量偏低;而~(99m)Tc-MIBI显像的优点是半衰期短(6h)、对病人的辐射剂量低,可投给较大剂量以改善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核医学多示踪剂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ET/MRI)多种示踪剂显像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和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 110例受检者全部顺利完成示踪剂注射、图像采集、采集后观察的检查流程,未发生不良事件,经临床医生读片确认,获得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310,P<0.01),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  相似文献   

9.
浅谈断层解剖学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214-42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成像(USG)、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现代影像技术相继崛起并迅速普及。这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形态学基础是断层解剖学。断层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断面上的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适应社会需求,我院于2002年设立了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作为医学影像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却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从事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工作时间虽短,但也有些工作体会,在此简单谈谈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到我院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抛掷硬币结果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图像优质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图像优质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较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全身骨显像检查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检查的图像质量,该种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核素脑静态显像在脑肿瘤的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高分辨率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使得该法的使用明显受限,近年来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的广泛应用及功能显像的进一步认识,核素脑静态显像诊断脑肿瘤的价值又被重新认识,本文对21例脑肿瘤患者的SPECT和CT影像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利用不同的药物对肿瘤内部的生化及代谢活动进行显像,常用于脑肿瘤的SPECT显像剂有铊^201(^201TLCL)、^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123I-α-甲基-L-酪氨酸(^123I—MT)、^131I-碘代脱氧尿嘧啶核苷(^131I—UdR)等,脑肿瘤摄取同位素的机制不是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3.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利用发射正电子的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和PET扫描仪进行脏器断层显像的技术。将发射正电子的示踪剂注入血流,随即到达全身,聚集在特定器官或器官的某一区域,利用PET扫描仪显像。临床上最常用的发射正电子的示踪剂是~(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显像技术,其特点是:具有独特的反映活体生化和(或)生理过程的性能;所用放射性药物类似人体内生的生物学化合物;最先进的PET扫描仪有较高的分辨率,全身断层显像可以显示横断、冠状和矢状断面。 本文复习了PET脑显像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对于痴呆患者,PET用于不同类型痴呆的鉴别诊断;PET不仅在早期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和定位以及评价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病理学机理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癫痫PET显像主要是在手术前识别患者癫痫灶;~(18)F-多巴受体显像能鉴别帕金森氏病和其它帕金森氏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18)F-FDG PET显像测定脑葡萄糖代谢利用程度可提供脑肿瘤重要信息。另外,PET也用于人脑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ECT在骨肿瘤、骨转移癌的诊断价值(附1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154例恶性肿瘤病人应用发射计算机断层(ECT)全身骨显像进行分析.显像异常,结合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骨转移者106例,占68.8%;其中51例与 X 线检查对照,骨显像阳性而 X 线检查阴性的15例(29.4%)。本文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显像特点及诊疗价值进行分析,认为 ECT 骨显像可比 X 线检查早发现骨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发病率逐渐上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迅速普及,PCa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型PCa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开发以靶向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s,PSMA)的药物为主要方向,包括特异性抗体和小分子量抑制剂等。同时也对前列腺癌相关的其他靶点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针对前列腺癌特异性分子靶点放射性显像剂的研究进展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利用特异放射性核素与人脑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前膜脑多巴胺转运体(DAT)的高度亲和性,可进行帕金森病(PD)患者脑DAT显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PD患者的临床实践.大量研究表明,SPECT对于PD患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D患者脑DAT SPECT显像的图像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电子药物PET显像原理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 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出现,现代医学影像已经由以提供解剖和病理形态学信息为主的形态学影像诊断逐渐向提供生理信息和分子信息为主的功能性影像诊断发展。PET被认为是目前最成熟的分子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缺乏有效的早期生物标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的发展为这一临床需求提供了可能。PET神经突触多巴胺能显像及葡萄糖代谢显像能直观地显示突触前、突触间隙及突触后膜多巴胺的存贮、释放、转运、结合及相关脑区能量代谢变化;淀粉样蛋白显像及微管相关蛋白Tau显像则反映PD相关认知障碍标志性蛋白的分布特点;而炎症细胞显像可反映PD脑内胶质细胞活化规律。该技术从不同侧面呈现PD相关脑区结构、功能及物质代谢差异,为PD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叶宁 《中国医疗设备》2013,(10):168-169
PET/MRI是将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分子成像功能与MRI(核磁共振成像)卓越的软组织对比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自2011年全球首台PET/MRI一体机通过美国FDA审核至今,该项技术一直为业界所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20.
以发热起病并作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血管炎是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之一.通过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治经验,提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技术(PET/CT)对于大血管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