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03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是临床治疗NSCLC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胸外科确诊并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7例早期NSCLC患者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29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设为肺叶切除组,将1... 相似文献
3.
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现至今,微创手术对所有的外科分支学科均产生了巨大影响。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被首次报道,自此在许多医疗中心中逐渐普及。这项较新的技术的支持者列举了该技术在围手术期可能获得的许多有利结果,可能主要是因为该技术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然而,由于仍缺乏有关长期生存和复发率的详实的临床数据,大部分胸心外科医生仍然持怀疑态度。全VATS的定义目前仍不明确,之前的许多研究将其视为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而非VATS肺叶切除术。在此,我们复习了有关全VATS肺叶切除术的文献,特别关注了直接对比VATS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行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209例在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VATS组),7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VAMT组),比较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VATS组与VAMT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置管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中CRP含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平均住院天数(9.0±2.1天)较VAMT组(13.1±2.4天)短;VATS组术后1天CRP值(43.1±11.7 mg/L)较VAMT组(62.6±15.1 mg/L)优。结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可彻底清扫淋巴结,急性期反应程度轻、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良好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102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背景与目的:随着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大多数肺癌的外科治疗可以安全地在胸腔镜下手术完成,一些胸外科医生很关注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扩展了手术的适应范围,使解剖上彻底的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更容易。本文旨在探讨和总结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0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与术后胸腔引流管时间分别为126分钟和3.5天,术中出血平均165ml。术后疼痛轻、恢复快,3年生存率87.8%和传统开胸手术组无差异。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广1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安全、彻底,效果确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合理的手术方法和技巧,一般可以达到与常规开胸同样的治疗效果,扩展了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1例初诊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3年的生活质量及3年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7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7.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合计1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术后第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个月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29.3%,对照组的生存率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存质量高,术后3年生存率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无明显差异,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初期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 年6 月~2009年12 月本组开展的 56 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临床资料,按照国内外成熟的学习曲线例数和个人体会,将最初的 6 个月病例定为 A组(n=26 ),之后的例数为 B 组(n=30 ),分析初期开展此项技术的学习曲线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56 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术中无中转开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不张、肺梗塞、房颤、心功能衰竭、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漏气时间(>5d)A 组分别为0、0、0、3.85 %、7.69 %、7.69 %、23 .08 %,B 组分别为 0、0、0、0、0、3.33 %、13 .33 %;A 组使用耗材(6.21 ±1.32 )个、主操作孔长度(5.71 ±2.11 )cm、住院时间(12 .91 ±2.52 )d、术后胸管留置时间(6.19 ±2.05 )d 和淋巴结清扫数目(10 .24 ±1.91 )枚与B 组(5.67 ±1.73 )个、(4.32 ±1.63 )cm、(7.33 ±2.26 )d、(4.43 ±1.12 )d、(13 .92 ±2.23 )枚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 组在出血量(262.46 ±50 .15 )mL、手术时间(209.35 ±21 .71 )min、费用(4.63 ±1.12 )万元明显多于B 组的(147.32 ±22 .55 )mL、(157.34 ±21 .26 )min、(3.52 ±1.51 )万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学习曲线初期研究表明,大量的开胸经验和熟练的腔镜操作技术是前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合理的效价比则更能为广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8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清TNF-α、CRP、IL-6、IL-10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TNF-α、CRP、IL-6及IL-10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TNF-α、CRP、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62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62例早期肺癌患者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其中2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95±57)min,术中出血量(227±153)ml,术后胸液总量(1595±1038)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2±3.1)d,术后住院天数(9.3±3.2)d,淋巴结清扫(4.1±1.3)组,人均(14.0±8.6)枚,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肺癌患者可达到与开胸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是早期周围型肺癌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根治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0例周围型肺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3%,与对照组患者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价值高,与传统三孔法术式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不同引流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8F胸腔闭氏引流管,观察组采用16F超细引流管,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1 d、2 d、3 d时引流量、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d、2 d、3 d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28F胸腔闭式引流管比较,16F超细引流管可减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胸腔镜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全胸腔镜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细胞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后、单肺通气结束后、手术结束时,全胸腔镜组CI、CO、MAP、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手术后7 d NK、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手术后7 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8.18%、88.64%,对照组分别为11.36%、25.00%、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侵袭性小,可有效维护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瞻性收集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孔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应激反应、术后康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激素血管紧张素(AngⅡ)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AngⅡ显著降低[(69.49±15.92) vs (82.91±17.53) pg/ml,P=0.000];CRP也显著降低[(12.92±3.65) vs (14.62±3.84) mg/L,P=0.03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64.55±9.65) vs (70.71±9.93) h,P=0.003];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0.81±1.78) vs (11.95±1.79) d,P=0.003];引流时间显著缩短[(63.87±12.92) vs (70.12±13.85) h,P=0.02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延长[(183.57±26.95) vs (171.87±28.14) min,P=0.04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虽轻度延长手术时间,但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方法:选取赤峰市第二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62例,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行开胸肺癌根治术62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20.6±24.1) min,短于开胸组的(146.3±21.2)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82±132.62) ml,少于开胸组(252.83±176.45) ml;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术后无大出血及再次手术止血的患者,未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及脓胸,开胸组术后一例死于肺栓塞.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12.19±6.10)枚和(11.35±7.10)枚,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创伤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在淋巴结清扫上可以达到与开胸手术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提高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检测两种手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机体的创伤情况大小。 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临床诊断为I期和部分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并检测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和IL-10的含量,以辅助判断机体的急性期反应程度,比较两种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情况。 结果: 从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共有65位患者入组,其中行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30例,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35例,两种手术患者的带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无明显差别;胸腔镜手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止痛药服用时间短。胸腔镜手术后1天血清CRP、TNF-α、IL-10的含量均低于小切口开胸手术(48.84±16.89vs65.28±19.80;67.54±18.43vs81.38±21.72;55.49±9.87vs74.28±14.97)。 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小切口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低、对机体的创伤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优于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取56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4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实验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伤口愈合、引流、拔管、WBC、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胸腔引流量、带管天数、拔管前氧气雾化次数、住院时间、肺叶不张、漏气、肺部感染、术后WBC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WBC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术后在多方面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可减轻术后患者痛苦、促进机体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早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体量、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