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管喂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标准肠外营养,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更早,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6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47例)进行肠外营养,根据营养方式进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d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TP、ALB、TRF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组和EN+ PN组,每组200例.PN组于术后采取单纯肠外营养支持,EN+ PN组术后采用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1天和7天时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1天时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没有显著差别;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得到改善,EN+ PN组较PN组的变化更明显;EN+ P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PN组低.结论 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地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各免疫细胞(CD3+、CD4+、CD4+/CD8+和NK)的活性均较术前减弱(P<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患者各免疫细胞的活性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的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分别为(25.2±5.8)g/L、(136.7±18.8)g/L和(25.5±6.0)g/L、(134.3±17.7)g/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实验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含量分别为(172.5±22.8)g/L、(37.6±7.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5±20.5)g/L、(31.3±7.5)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肠内(enteralnutr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 PN)联合应用(EN+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EN+P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同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一周,并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8天的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两组间无差异(P>0. 05),两组病人经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明显升高, (P<0. 05)。T淋巴细胞亚群在EN+PN组术后8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N组与术前相比,尚有差异。结论 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EN+PN或PN都能改善营养及免疫状态,EN+PN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PN。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0年10月至1994年10月间共有84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43例术后予胃肠外营养支持(PN),41例未予营养支持(作对照组)。PN组每日总热卡为35-45kcal/kg,氮0.2-0.4g/kg两者之比150-250:1。结果显示PN组术后体重和血浆血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N组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值较对照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PN组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并对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CD8+无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营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分别为(35.6±4.2)%、(42.2±3.0)%、(1.72±0.27)%、(27.3±5.3)%,接近于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的临床结局较好,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肠外营养起始时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48 h内给予肠外营养,对照组患者于术后72 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将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CD3、CD4、CD8、CD4/CD8较术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CD8、CD4/CD8参数分别为(67.03±6.81)%、(49.66±0.28)%、(19.63±2.88)%、(2.51±0.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PAB、ALB、TF等营养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外营养治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结局较好,实施最佳时间以术后48 h内为宜,对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0年10月至1994年10月间共有84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43例术后予胃肠外营养支持(PN).41例未予营养支持(作对照组)。PN组每日总热卡为35~45kcal/kg,氮0.2~0.4g/kg,两者之比150~250:1。结果显示PN组术后体重和血浆白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N组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值较对照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PN组手术范围相对大,术前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低有关。因此认为PN能有效阻止和减缓术后营养状况的恶化,有利于术后病人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51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26)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5)。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肠减压管,术后12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PN组)采用术中仅放置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三升袋"静脉高营养。两组分别监测术后第1天、第10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A、G、M)、白细胞总数、早期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EN组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较PN组恢复迅速,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缩短。EN组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方面也较PN组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时机上是安全、恰当、可行的,对改善术后早期机体营养状态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明显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 相似文献
12.
Jiyang Li Shaoqing Li Hongqing Xi Peifa Liu Wenquan Liang Yunhe Gao Chuang Wang Bo Wei Lin Chen Yun Tang Zhi Qiao 《中国癌症研究》2021,33(2):232-242
ObjectiveTo avoid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aused malnutrition, nutrition therapy is necessary in gastric outlet obstruction (GOO) patients. Compared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enteral nutrition (EN)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advantag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reoperative EN has beneficial clinical effects compared to preoperative PN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GOO undergoing surgery.Methods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preoperative nutrition therapy, 143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N group (n=42) and PN group (n=101)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17 at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ethods of preoperative nutrition therapy and postoperative day of flatus passage. Th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and two-piecewis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flection point of the preoperative nutritional therapy time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 of flatus passage in the PN group.ResultsEN shortened the postoperative day of flatus passage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GOO, which is a protective factor,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non-radical operations and the postoperative day of flatus passage reduced when the preoperative PN therapy was up to 3 d and a longer PN therapy (>3 d) did not accelerat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s.ConclusionsPreoperative EN therapy would benefit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GOO by accelerat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For patients with absolute obstruction, no more than 3-day PN therapy is recommended if patients can tolerate general anesthesia and surger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用中药汤剂是否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方法:将67例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中药汤剂组(EN+中药组),观察在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过程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胀、呕吐、腹泻等临床指标、营养指标和肝功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EN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要长于EN+中药组,前组患者的腹腔引流量以及腹胀、呕吐发生的例数均要多于后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吻合口瘘、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比营养、肝功指标的变化发现EN组的患者术后早期纠正负氮平衡的能力明显弱于EN+中药组(P〈0.05),并且前组患者血浆PALB以及ALB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后组患者(P〈0.05),体重下降值、HGB浓度、ALT、AST等其他指标的变化方面,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用一定量的中药汤剂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确诊并实施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干预组(Ⅰ组30例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常规肠内营养干预组(Ⅱ组20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外营养干预组(Ⅲ组30例)。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 NK 细胞活性和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IgG、IgM、IgA 各项指标。记录并比较反映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排气、进食、排便时间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患者术后经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7天 NK 细胞活性较术前1天均上升,P <0.05,且Ⅰ组 NK 细胞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 <0.05。术后3天及术后7天Ⅰ组、Ⅱ组、Ⅲ组患者 CD3+、CD4+、CD8+、IgG、IgM、IgA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Ⅰ组术后各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其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后两者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腹内疝患者的诊疗经验,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漏诊和误诊,降低腹内疝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消化微创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胃癌根治术后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方案。结果:其中Petersen疝7例,小肠系膜裂孔疝2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48~76岁,中位年龄65岁,根治性全胃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发生腹内疝距原胃癌手术时间间隔为7~630天,平均时间217天。腹部CT提示3例小肠系膜可见“漩涡征”;4例肠管系膜扭曲、纠集。9例患者均手术探查,3例发生肠坏死,缝合各系膜裂孔间隙,术后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再发生腹内疝。结论:腹内疝是胃癌术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近些年发病率明显升高,应尽早进行腹部CT检查并积极手术治疗,争取将腹内疝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降低至最少。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完成的13例腹腔镜辅助胃窦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06min。所有标本经病理检查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每个患者清扫淋巴结13.3枚,术后患者排气时间平均为74.6h,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69.2h,术后人均镇痛次数为0.77次。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或裂开及切口种植等并发症。结论:使用腹腔镜辅以小切口完成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