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安徽省立医院"爱心病房"医疗救治的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各项自然灾害医疗救治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帮助,同时了解汶川地震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和拨付医疗费用标准及评估地震医疗救治成本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分类数据,采用关联性分析各类费用与其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总体费用的影响。结果36例住院地震伤员中,34例伤员为骨科患者,2例入住ICU,到出院为止,25例患者治愈,11例病情好转,无一例死亡,住院患者人均费用为(32821.53±2472.47)元,药品费、诊察治疗费、检查化验费、材料费等费用占总费用的78.51%,床位费和其他费用占21.49%。是否手术(r=0.410,P=0.013)、是否住ICU(r=0.338,P=0.043)和住院天数(r=0.852,P=0.00)与住院总费用相关。结论总结汶川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情况和经验,建立和健全我省自然灾害医疗救治应急预案,是提高今后我院在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的医疗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否住ICU和住院天数均影响住院总费用,是否手术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5-03-2007-10问进人我院急诊抢救室的1692例伤员的资料,根据是否为网络内单位伤员,分为网络组和非网络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伤后至就诊的时间间隔、致伤原因、送院工具、通讯联络、院前及院内处置.结果 网络组1 h内入院率明显高于非网络组.网络组伤员送院前417例(89%)有预报,非网络组108例(13%)120送院前有预报.结论 区域性创伤急救网络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563例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救援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病案室、急诊科、骨科及其它相关临床科室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12日8时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12日,共收治563例地震伤员,包括门诊伤员249例,住院伤员314例。其中男性287例,女性276例;中位年龄门诊伤员42(28,57)岁,住院伤员46(33,65)岁,住院伤员年龄明显大于门诊伤员(P=0.003)。门诊伤员集中在震后前3天(占73.50%),而住院伤员震后前3天不足50%。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彭州市;伤情分类前3位为骨科(69.3%)、神经外科(15.6%)、普外科(3.7%)。总医疗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依次为骨科、ICU和神经外科;而人均中位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分别为ICU、神经外科和肾内科。救治过程中共死亡9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住院死亡4例;含颅脑损伤8例,挤压综合征1例。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建设、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科学现场分拣与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是提高今后地震医疗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早期康复治疗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转入的四川地震伤员:①成立抗震救灾治疗小组参与"爱心病房"全程查房及床边一对一治疗;②建立完善的地震伤员信息资料;③分类制定阶段性康复指导及治疗方案。结果接受近3月的康复治疗后,36例地震伤员在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治疗前23例vs治疗后0例,P<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0分(治疗前32例vs治疗后4例,P<0.01)、心理情绪不稳定者(治疗前36例vs治疗后6例,P<0.01)都有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28.75±14.61)与治疗后(75.83±19.55)比较,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目前,已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出院标准出院。结论在综合医疗的同时,早期康复指导和治疗,避免或减轻了伤员残疾的发生,为其早日重返社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灾后地震伤员眼科专业相关伤情特点以及伴发伤特点,为处理类似大规模灾难事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汶川地震后绵阳地区及周边4个受灾严重的区市县11家大中型医院(含外援医疗队)诊治地震伤员的眼科相关伤情,对其受伤特点和处置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1家医院共诊治眼科专业相关患者226例,前四位排序为:结膜下出血、眼附属器损伤、眼眶骨折、远达性视网膜损伤,常见伴发疾病为颅脑外伤、挤压综合症、耳鼻喉外伤。经及时治疗大部分治愈,仅10例患者遗留功能障碍。结论:高烈度地震灾害在现代有其自身特点,建立灾后相关伤情疾病谱对于处理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高效抢救和安排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汶川地震转运伤员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我院信息处、病案室、骨科及其它相关临床科室系统收集震后所有收治汶川地震转运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2008年5月22~26日,我院共收治91例汶川地震转运伤员,除1例来自成都,其余90例均来自绵阳(北川46.67%)。其中男44例,中位年龄38(27,53)岁;女47例,中位年龄51(33,62)岁,女性伤员年龄明显大于男性伤员(P〈0.01)。伤员集中在震后第10~11天转运到我院,其中震后第10天占86.8%,震后第11天占22.0%;震后第34天为出院高峰,占总出院人数的37.1%(33例)。伤情分类以骨外伤为主,按受伤部位分,占前3位的是下肢骨折(34.81%)、椎体骨折(19.26%)和骨盆骨折(12.59%)。救治过程中共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全身大面积石灰烧伤(60%),1例死于严重多发伤。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状态下对人员及物质的合理调配,及对地震伤员及时进行心理状况测评和积极的心理干预,是提高今后地震医疗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3周2338例急诊伤员急救物资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群体灾难性事件中医疗机构应如何准备医疗急救物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起截至6月2日14点28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38例地震伤员的病种构成,不同时段伤情的分布特点,在急诊科期间药品及急救物资使用情况。结果2338例伤员中以骨折、皮肤软组织损伤及颅脑损伤多见,急诊科内消耗最多的三种药品依次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生理盐水及抗生素,随就诊时间不同,伤情类型及急救物资需求均呈阶段性变化,并且不同伤情种类及伤情严重度其急救药品及物资需求不同。结论应建立群体灾害事件的医疗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并根据灾后不同阶段伤员伤情分布特点及时调整医疗急救物资配备的类别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伤员的紧急医疗分级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5.12汶川地震伤员紧急医疗救援进行总结,分析讨论灾害发生时紧急医疗分级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至8月12日四川省地震医疗救治伤员资料和紧急医疗救援队资料。结果救援医疗队员在地震发生后迅速集结灾区,救治伤员达374640,其中住院治疗96540人,在灾害现场急救、各级医院院内救治、跨省病员转移、重症集中收治等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救治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结论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工作主要以三级救治模式全面展开,一级救治是始动环节,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三级救治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14.
汶川地震10373例伤员跨省转运救治纪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伤员跨省转运工作的计划、组织与实施,为今后紧急救灾转运工作提供全新经验和一手参考证据。方法参与整个转运过程,汇总并统计2008年5月12日至5月31日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伤员转运小组逐日上报的数据:结果在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协调组相关政策的指导,铁道、民航等交通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全同医务工作者的全力医疗救治下,伤员转运小组倾力运作、科学组织、周密实施,从2008年5月12日至5月31日,累计转运来自四川成都、绵阳、德阳等11个地震灾区的10373名伤员到重庆、江苏、浙江等20个省市,转运途中无伤亡发生,圆满完成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非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由政府组织的伤员跨省安全转运救治。结论伤员跨省转运是缓解地震灾区医疗资源不足、减轻医疗救援压力、保障医疗质量的有效措施。今后将针对各类灾害建立救援应急预案、完善信息平台和细化转运流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地震伤员创口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其感染控制提供病原学调查及临床治疗依据。方法收集本院的5.12地震伤员初次送检创口分泌物、坏死组织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合伤员临床资料及创口特征,分析其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85例地震伤员送检创口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标本116份,细菌培养阳性49例,阳性率为57.6%;送检标本培养阳性74份,阳性率为63.8%;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41份,占培养阳性的55.4%;同一伤员不同部位创口分离细菌不一致有13例(28份标本),专性厌氧梭状芽孢杆菌2份。分离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溶血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较为敏感。结论地震伤员创口病原菌感染率高,多重细菌感染较常见,同一伤员不同部位创口感染细菌可不一致,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较敏感,提示感染与创口受到环境细菌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伤员的焦虑程度以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6例汶川地震伤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地震伤员SAS平均标准分为(44.17±9.86)分,高于全国常模的(33.80±5.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伤员焦虑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系统、受伤情况、受灾情况。结论汶川地震伤员的焦虑程度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难伤员23例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心理护理,重塑伤员心理健康。方法:对23例伤员的心理进行评估,采取理解、倾听、适度情绪释放、传达乐观等心理护理措施。结果:伤员身心康复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对灾后伤员心身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O级大地震,绵阳市所属北川、平武、安县、江油、三台、梓潼、涪城区、游仙区以及周边县、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尤其是北川,整座县城在顷刻之间被摧毁,数万群众受伤、被埋或死亡.地震发生之后,我院作为绵阳市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起灾区伤病员的主要救治任务.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注定是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时分.在四川省的汶川县映秀镇和绵阳市北川县两个震源中心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四川省重灾区达6.5万平方公里,涉及成都、阿坝、绵阳、德阳、广元、雅安等6个州市,重灾县区达44个,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情就是命令,我院在灾后2h出动第一批医疗队.至5月16日, 相似文献
20.
2008-05-12T 14:28四川汶川等地发生了8.0级大地震,死伤几万人,我院主动承担医疗任务,于2008-05-23由四川转入我院48例地震伤员,入住我伤员救治中心16例,伤员以创伤性骨折为多,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