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肺心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浆CO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的比值。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血浆CO水平(1.78±0.79)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1.21±0.3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87±0.23)(P<0.001,P<0.001);且血浆CO水平与ET—1、RVPEP/AT呈正相关;与PaO_2呈负相关。结论:内源性CO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肺心病患者血浆CO水平升高对于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慢性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并分别将其与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的比值(RVPEP/AT)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与PaO2呈负相关,与RVPEP/AT呈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血浆内源性CO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肺动脉压增高及PaO2降低的程度相一致,提示内源性CO参与了肺动脉压的调节,在肺心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静  张曼林  孙培宗 《临床荟萃》2002,17(22):1314-1315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肺心病组 30例 ,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 ;正常对照组 30例。血浆BNP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及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期时间 (RVPEP)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 (AT)的比值。结果 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血浆BNP和缓解期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0 1) ;且血浆BNP水平与ET I、RVPEP/AT呈正相关 ;与PaO2 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BNP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可能对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O)在慢性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并分别将其与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的比值(RVPEP/AT)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与PaO2呈负相关,与RVPEP/AT呈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血浆内源性CO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肺动脉压增高及PaO2降低的程度相一致,提示内源性CO参与了肺动脉压的调节,在肺心病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脑钠素(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4例高原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和BNP水平,与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O2)、右室射血前期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VPEP/AT)进行相关分析,并与20例当地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分别为(38.8±7.2)ng/L、(26.2±5.3)ng/L〕和BNP水平〔(81.4±13.8)ng/L、(58.9±9.3)n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5.0±3.2)ng/L、(38.6±3.4)ng/L,P均<0.01〕,急性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1)。肺心病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急=0.826,P<0.01;r缓=0.783,P<0.01),与ET1(r急=0.755,P<0.01;r缓=0.668,P<0.01)及RVPEP/AT(r急=0.788,P<0.01;r缓=0.734,P<0.01)呈显著正相关;血浆BNP也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急=0.787,P<0.01;r缓=0.554,P<0.01),与ET1(r急=0.725,P<0.01;r缓=0.679,P<0.01)及RVPEP/AT(r急=0.771,P<0.01;r缓=0.722,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M和BNP可能参与了高原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其中具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肺心病不同状态血浆NO产物 (NO-2 /NO-3 )及其他相关指标 (L Arg、TNF、Ca2 )的水平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HPLC)、放射免疫测定法 (RIA ) ,检测了 6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2 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NO产物 (NO-2 /NO-3 )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 :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状态血浆NO产物水平变化不同 ,与对照组 ( 2 72 2 .5 3± 80 4.40 )ng/ml比较 ,急性发作期PaO2 <60mmHg( 8kPa)时 ,血浆NO产物 ( 2 2 46.2 3±670 .5 4)ng/ml,明显降低 ( P <0 .0 1) ,当PaO2 >60mmHg时 ,其水平明显升高 ( 3 877.47± 93 0 .10 )ng/ml( P <0 .0 1) ,缓解期为 ( 2 82 8.96± 73 7.11)ng/ml,与对照组比无变化 ( P >0 .0 5 ) ,血浆NO产物变化与PaO2 呈正相关。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PaO2 >60mmHg组血浆L Arg( 0 .3 5± 0 .19)mmol/L明显降低 (P <0 .0 1) ,而PaO2 <60mmHg组及缓解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且NO与L Arg呈线性负相关。急性发作期TNF高于缓解期 ( P <0 .0 5 )。结论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NO的水平变化与PaO2 呈正相关 ,与L Arg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群芳  吴红梅  向兵  张燕玲 《临床荟萃》2001,16(11):483-48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ET- 1、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 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 30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 ET- 1、NO水平。结果 :无血管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浆ET- 1水平 (5 7.2 1± 2 9.5 4) ng/ L较正常老年人 (4 1.71± 11.33) ng/ L显著升高 ,有血管并发症 (137.70± 5 3.72 ) ng/ L 较无并发症者显著升高 (P均 <0 .0 0 1)。无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NO水平 (12 4.18± 5 1.15 ) μmol/ L较正常老年人 (6 9.36± 2 5 .44 ) μmol/ L 显著升高 ,有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NO水平 (4 7.19± 16 .93) μmol/ L较无并发症者和正常人显著降低 (P<0 .0 0 1)。结论 :ET与 NO在老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在动脉硬化 (AS)疾病 (包括脑梗死、冠心病和高血压病 )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0例健康者和 32例 AS疾病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ET和 CGRP含量。结果 :AS疾病者治疗前 ET和 CGRP比对照组显著升高 (90 .6± 2 3.3) ng/ L比 (44 .5± 11.8) ng/ L ,t=10 .0 2 ;(76 .8± 2 7.6 )ng/ L比 (6 4.1± 11.2 ) ng/ L ,t=2 .39,P分别 <0 .0 1,<0 .0 5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ET显著下降 (5 6 .7± 16 .1) ng/ L比(90 .6± 2 3.3) ng/ L,t=11.0 9,P<0 .0 1,也显著升高 (10 0 .5± 8.8) ng/ L比 (76 .8± 2 7.6 ) ng/ L,t=4.77,P<0 .0 1,也高于对照组 (10 0 .5± 8.8) ng/ L比 (6 4.1± 11.2 ) ng/ L,t=14.0 0 ,P<0 .0 1。结论 :ET和 CGRP在 AS疾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测定二者的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心钠素 (ANP)和 C型利尿利钠因子 (CNP)的变化及与 Pa O2 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检测 3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者血浆 ANP和 CNP的水平 ,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 ,并和 2 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 ANP水平 (6 0 9.2 1± 16 6 .6 5 )ng/L,(2 87.0 6± 10 9.0 6 ) ng/L、CNP水平 (73.38± 33.2 9) ng/L,(4 3.18± 9.6 8) n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0 .77±2 6 .89) ng/L,(16 .89± 9.16 ) ng/L(P值均 <0 .0 0 1) ;急性加重期血浆 ANP、CNP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 (P值均 <0 .0 0 1) ;肺心病组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急性加重期 (5 0 .82± 15 .2 3) m m Hg明显低于缓解期 (77.5 7± 10 .0 8) m m Hg(P<0 .0 0 1) ;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 ANP、CNP水平与 Pa O2 均呈显著负相关 (r=- 0 .6 0 ,P<0 .0 0 1;r=- 0 .5 7,P<0 .0 1;r=- 0 .48,P<0 .0 1,r=- 0 .79,P<0 .0 0 1) ;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 ANP与 CN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r=0 .5 7,P<0 .0 1;r=0 .49,P<0 .0 1)。结论 ANP和 CNP间彼此相互作用 ,在肺心病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内皮素 - 1(ET - 1)水平的变化 ,探讨ET - 1在EH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EH组 ,服用厄贝沙坦治疗 4周 (剂量 15 0~ 30 0mgd-1) ,4 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压和血浆ET - 1水平 ,检测厄贝沙坦治疗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 - 1的变化。结果 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EH组与对照组血浆ET - 1水平分别为 90 .2 4± 2 9.2 3ng/L、5 8.31± 11.4 2ng/L ,前者较后者显著增高 (P <0 .0 5 ) ,且高血压I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I级 (P <0 .0 5 ) ,高血压II级ET - 1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级 (P <0 .0 5 )。厄贝沙坦组治疗后ET - 1水平为 6 8.98± 8.2 0ng/L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SBP和DBP分别为 16 8.34± 12 .92、112 .33± 8.0 4mmHg ,治疗后分别为 12 8.32± 18.4 3、82 .76± 4 .2 2mmHg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EH患者血压与ET - 1水平正相关 ,厄贝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血浆ET - 1水平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治疗组 (30例 )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30例 ) ,分别观察其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 (ET)含量的变化 ,并与 30名健康人的血浆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6 1.76± 34 .6 0 )ng/L ,明显高于健康人 (44 .48± 6 .41)ng/L ,P <0 .0 1。电刺激小脑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39.12± 2 1.39)ng/L ,较对照组 (6 1.5 0± 12 .6 4)ng/L明显降低 (P <0 .0 1) ,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有明显疗效 ,利于患者的早期肢体功能恢复 ,血浆ET水平的降低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能量氦 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ILIB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 ,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浆ET水平 ,将同时来院查体的健康老年人 3 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并用同种方法测定血浆ET水平。结果 ILIB治疗组 48例 ,治愈 11例 ,显效 2 6例 ,有效 8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3 .75%。常规治疗组 3 7例 ,治愈 4例 ,显效 14例 ,有效 12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 81.0 8%。 2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治疗 10d后 ,ILIB组血浆ET水平下降明显 ,由(69 .0 1± 10 .3 1)ng/ml降至 (52 .3 2± 8.43 )ng/ml(P <0 .0 1) ,并趋于正常 (P >0 .0 5) ,常规治疗组由 (67.43±11.42 ) pg/ml降至 (59.93± 10 .56) pg/ml ,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治疗 2 0d后 ,2组ET水平均下降 ,ILIB治疗组降至 (50 .0 9± 7.2 4) pg/ml,常规治疗组降至 (51.3 6± 8.2 1) pg/ml ,并均趋于正常 (P >0 .0 5)。结论 ILIB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的水平 ,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 (ADM)、内皮素 - 1 (ET - 1 )、去甲肾上腺素 (NE)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变化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 1 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ADM、ET - 1、NE手术前后浓度变化。结果 重度颅脑损伤组手术前血浆ADM、ET - 1、NE浓度分别为 (65 63± 6 55)mmol/L ,(2 2 1 91± 31 42 )mmol/L ,(2 37±0 1 6)ng/m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1 56± 4 2 1 )mmol/L ,(77 56± 4 2 1 )mmol/L ,(0 48± 0 0 7)ng/mL(P <0 0 1 ) ;死亡组血浆ADM、ET - 1、NE浓度分别为 (1 0 4 59± 31 33)mmol/L ,(2 71 34± 38 72 )mmol/L ,(2 88± 0 53)ng/mL ,明显高于存活组 (57 736±2 7 63)mmol/L ,(1 84 74± 31 42 )mmol/L ,(2 1 1± 0 466)ng/mL(P <0 0 5)。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存在明显的高血流动力学状态 ,术后 3~ 5d逐渐恢复。结论 ADM、ET - 1、NE参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并对血流动力学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学敏  尹瑞兴 《临床荟萃》2000,15(20):921-92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 )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特异性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 3例高血压病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及 3 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M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浆A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5 5 .78± 15 .0 8)ng/L比 ( 9.90± 6.93 )ng/L ,P <0 .0 1]。Ⅱ期患者的平均血浆AM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 [( 61.87± 13 .48)ng/L比 ( 4 8.64± 14 .62 )ng/L ,P <0 .0 1] ;伴有左心室肥厚 (LVH )者高于无LVH者 [( 66.49± 14 .11)ng/L比 ( 5 3 .2 9± 9.62 )ng/L ,P <0 .0 2 ] ;有肾功能损害者也高于无肾功能损害者 [( 67.3 2±15 .92 )ng/L比 ( 5 3 .0 9± 11.47)ng/L ,P <0 .0 2 ]。福辛普利治疗 3个月后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AM水平降至 ( 4 5 .91±10 .2 5 )ng/L( P <0 .0 1) ,但LVH或肾功能损害者仍高于无相应病变者 (均P <0 .0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AM水平升高 ,尤其是伴LVH和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福辛普利治疗后其水平显著下降 ,说明AM可能对血压的调节和肾功能的保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红梅  先红  黄明慧  丁群芳 《临床荟萃》2001,16(10):436-43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损害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Y ,NPY)和神经降压素 (neurotensin ,N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 ,对 5 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 3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进行血浆NPY和NT含量的检测。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NPY含量 [( 1 5 0 .7± 1 5 .5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1 0 1 .9±37.9)ng/L],血浆NT含量 [( 4 8.5± 1 9.1 )ng/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 88.4± 2 7.8)ng/L];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浆NPY含量 [( 1 6 5 .7± 2 0 .1 )ng/L]明显高于无心脏损害患者 [( 1 2 0 .7± 2 3.4)ng/L],而NT含量 [( 4 0 .5± 1 6 .4)ng/L]则明显低于无心脏损害患者 [( 5 9.4± 1 7.3)ng/L]。 结论 :老年高血压及心脏损害患者存在血浆NPY水平异常增加和NT含量的降低 ,二者可能协同促进了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心脏病的形成。检测血浆NPY和NT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评估老年高血压及其靶器官心脏损害受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 CO)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COPD)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拜尔 85 5血气分析仪直接检测 30名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及 30名对照组动脉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 COHb)含量、p H、PO2 、PCO2 等指标 ,同时测定了各组的血浆一氧化氮 ( NO)水平。结果  COPD与对照组 COHb分别为 :2 .0 6± 0 .5 3% ,0 .82± 0 .38% ;NO分别为 46.8± 1 5 .7,71 .2± 8.9μmol/L。两组比较 t值分别为1 0 .2和 7.4( P均 <0 .0 1 ) ,差异均有显著性 ,COPD患者血 COHb与血浆 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 r=-0 .5 73,P<0 .0 1 )。结论 内源性 CO是在 NO之外的又一个内源性介质参与 COPD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其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价值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葛根素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葛根素改善心肌供血、保护心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 12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6 0例。两组在同等的西医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 30 0 mg,15 d为 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浆内皮素 1(ET 1)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 .7%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0 % (P<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 ET 1明显下降〔(15 2 .6 0± 11.5 4 ) ng/ L 比 (10 6 .98±12 .4 4 ) ng/ L,P<0 .0 5〕,对照组无明显改变〔(14 7.6 5± 9.78) ng/ L 比 (14 2 .6 0± 11.36 ) ng/ L,P>0 .0 5〕。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 CHF患者的心功能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内皮细胞 ET 1的产生、改善心肌供血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2 0例 AMI、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 CGRP浓度。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的血浆 CGRP平均浓度为 (45 .8± 7.1 ) ng/L,SAP患者为 (42 .9± 9.9) ng/L,正常对照组为 (5 2 .1± 1 6 .0 ) ng/L ,SAP患者的血浆 CG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P<0 .0 1 )。AMI合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严重心律失常及梗死面积较大者的血浆 CGRP浓度〔分别为 (6 1 .1± 1 7.4) ng/L、(6 7.7±2 4.1 ) ng/L和 (1 5 5 .7± 46 .5 ) ng/L〕较无并发症者 (1 99.4± 5 2 .1 ) ng/L显著减低 ;CGRP与 CK MB呈显著正相关 (r=0 .42 ,P<0 .0 0 1 ) ;AMI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 (IRA )再通者的血浆 CGRP和 CK MB浓度较溶栓前明显升高 ,分别是溶栓前的 6倍和 2~ 3倍。结论 :检测血浆 CGRP浓度对 AMI病情和预后的判断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AMI溶栓后早期出现 CGRP和 CK MB浓度明显升高提示 IRA再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循环血小板生成素 (TPO)、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水平的动态改变及与血小板PL计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血常规检查检测 1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 4h、第 2天及第 3天的循环血液TPO、ET、CGRP及PL。治疗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和 /或常规治疗。结果 ①患者血液TPO、ET、CGRP水平均较正常明显升高 ,差异显著。其中TPO、ET升高持续至来诊后第 3天TPO分别为 (12 4 70± 12 6 2 )ng/L、(12 1 5 6± 13 31)ng/L、(12 5 6 5± 16 98)ng/L、(117 0 0± 7 0 5 )ng/L对比 (90 0 0± 5 0 0 )ng/L ,P <0 0 1;②比较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或 /和不同治疗方法各时间点的血液TPO、ET、CGRP水平无显著差异 ;③TPO、ET、CGRP、PL之间均无相关性 ;而患者年龄与CGRP呈显著性负相关 (r=- 0 4 5 5 ,P =0 0 0 2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清TPO升高 ,其升高受到血小板以外的因素调节 ;溶栓治疗对TPO水平无影响。血浆CGRP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可能是老年人易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血清ECP、IL-5、总IgE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 ,测定 3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30例缓解期以及 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ECP、IL 5、总IgE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ECP、IL 5、总IgE含量分别为 19.6 8± 7.4 3(μg/L)、89.2± 2 5 .9(ng/L)、5 2 4 .6± 138.7(KU/L) ;缓解期为 5 .76± 4 .2 5 (μg/L)、17.5± 7.3(ng/L)、2 91.3± 85 .4 (KU/L) ;正常对照组为 4 .86± 2 .4 8(μg/L) ,15 .1± 5 .6 (ng/L) ,10 3.2± 31.5 (KU/L)。哮喘急性发作期ECP、IL 5、总IgE分别比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ECP、IL 5二项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总IgE缓解期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结论 血液中ECP、IL 5、IgE一起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 ,测定三者的水平对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