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MRI表现,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及DSA证实的DVA38例,7例手术病理证实,31例DSA证实,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MRI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下11例,幕上27例。8例行CT检查中,4例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2例可见右侧小脑半球出血灶,1例右侧额叶见高低密度混杂病灶。1例增强扫描见右侧额叶条纹状异常增强血管影及粗大的引流血管相连。MR扫描显示清晰,T1WI、T2WI表现为条状血管流空影32例,并发海绵状血管瘤5例,表现为不均匀短T1长T2异常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幕下DVA引流静脉汇入脑表面静脉者4例,汇入第四脑室的室管膜下静脉7例,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脑表面静脉窦者15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者12例,即汇入脑表面静脉又汇入脑深静脉者1例。结论CT诊断对该病特异性较小,MRI增强扫描多方位观察,可清楚显示DVA的典型表现,MR检查可完全替代DSA成为DVA首选及确诊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加权血管成像(SWAN)序列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CVM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SWAN和增强扫描。结果15例CVM中,11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呈长T1短T2流空信号12例,呈长T1长T2信号3例,髓静脉均呈长T1长T2信号。SWAN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呈低信号,表现为典型“海蛇头”征。增强扫描显示多条髓静脉呈放射状共同汇入引流静脉。结论SWAN较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及敏感地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CVM诊断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多种成像序列在脑静脉性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VM分布及MR征象。常规平扫后,其中18例加做增强后T1WI扫描,CE-MRA8例,3D-TOFMRA3例,SWI6例。结果 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或导静脉)通常为长T1长T2信号影,少数为短T2信号;髓静脉为长T1、长T2或等T2信号,大部分显示不佳,增强后可清晰显示多根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呈典型"水母头"状或"蜈蚣"、"树根状"改变。SWI显示CVM更为敏感,引流静脉和髓静脉均为低信号。结论各种MRI成像方法相结合能满意显示CVM的特征性表现,在其诊断和合并症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脑静脉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经MRI诊断的脑静脉血管瘤病例,分析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20例均能在MRI上很好显示,扩张的髓静脉流速缓慢,管腔纤细,呈长T1长T2信号影,而引流静脉流速相对较快呈低信号流空影,MRI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楚,呈典型的“水母头”或“伞”状表现,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可较好地显示髓样静脉及引流静脉全貌,同时MRI还可以显示其并发症。结论磁共振成像(MRI)能反映出脑静脉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磁共振增强扫描及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血管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应为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例CV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CT平扫检查,9例行MRIT1WI、T2WI、T2FLAIR、T1WI增强扫描,其中有3例行3DTOFMRA扫描,2例行VENBOLDSENSE扫描。结果 CVM位于幕下5例,幕上4例。3例CT平扫均未见CVM直接征象,其中2例发现异常病灶,1例未见异常。5例MRI平扫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中央静脉干呈长T1短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中央静脉干为稍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呈典型的"水母"征或"树根"征表现。2例MRI平扫显示条管状流空低信号,增强呈条状高信号。1例MRI平扫显示类圆形等长T1、等长T2信号,中心可见流空信号。增强MRA显示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中央静脉并见引流入上矢状窦。1例术前只诊断为血管畸形,未能明确分型。结论 MRI多序列成像对脑静脉畸形绝大多数可明确诊断,MRI增强及VENBOLDSENSE序列是发现脑静脉畸形最敏感的方法,应做为CVM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施柏春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14-816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的MR 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脑DVA的MR I资料,并复习近年有关文献,探讨脑DVA的MR I表现及其在诊断脑DVA中的价值。5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MR I分别行平扫或平扫加对比增强MRA(contrast enhancement MRA,CE-MRA)。结果小脑1例,额叶3例,颞叶1例。典型者引流静脉显示长T1短T2低信号流空影,髓静脉网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表现,即多支细小扩张的髓静脉呈辐射状向1条或2条引流静脉汇聚。结论 MR I不仅可明确诊断DVA,而且无创、无辐射,为目前诊断脑DVA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各种成像序列对肿瘤患者合并脑静脉畸形(cerebral venous malformation,CV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肿瘤患者合并CVM的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及其中3例扰相梯度回波加权成像(T2^*)、2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2例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分别评价其对肿瘤患者合并CVM的显示价值。结果:额叶11例,枕叶5例,顶叶、颞叶及小脑半球各1例,发现CVM20个。MRI平扫17个CVM可见引流静脉显示,10个CVM见扩张髓静脉区异常信号。MRI增强扫描后,20个CVM的引流静脉及扩张髓静脉均明显强化,其中,16个呈特征件的“海蛇头”征,2例合并脑转移瘤。MRA仅显示1例粗大引流静脉,扩张髓静脉均未见显示。T2^*与SWI发现2例CVM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合并出血。结论:各种磁共振成像序列相结合能明确诊断肿瘤患者合并CV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 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髓外硬膜外肿瘤的鉴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磁共振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②方法23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9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③结果23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发生于额叶白质12例,顶叶白质5例,颞叶2例,小脑半球4例;合并出血1例,位于幕下;并发海绵状血管瘤1例。MR平扫显示病灶11例,其中表现为条状流空信号者7例,表现为T2WI放射状高信号者4例;MR增强检查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强化特征。9例行SWI者均能清晰显示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低信号影。④结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多发生于幕上额顶叶白质及小脑半球,合并出血少见,可并发海绵状血管瘤。MR平扫难以显示细小病灶,MR增强检查是显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有效方法,SWI对小静脉病变较敏感,能取代MR增强检查用于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施优波  童竑章  陈孟达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54-55,64,F0003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脑发育性静脉异常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22例行B-FFE技术及MRV检查,MRV采用2D-TOF、3D-PCA及3D-CEM-RA。结果 26例均为单发DVA,其中幕上15例,幕下11例。引流静脉和髓静脉增强扫描及MRV呈典型的"海蛇头"样表现,即多条扩张的髓静脉形如枯树枝样呈辐射状向引流静脉汇聚,B-FFE图像上静脉的信号强度及髓静脉的分支优于2D-TOF、3D-PCA的原始图像。结论 MR能明确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及其并发症,B-FFE技术可以作为脑静脉系统成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2.
张荣  付兵  曹瑛  彭竹琴  闵维阳 《四川医学》2012,33(10):1830-1832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CT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近2年经部分手术病理及DSA证实的25例DVA,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检查,DSA检查6例,回顾分析其MRI、CT表现。结果发生于幕上15例,幕下10例;CT检查9例,合并脑出血3例,有4例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密度改变,2例增强扫描见线条形异常增强血管影;MRI能清楚显示所有病变,T1WI、T2WI表现为线条形异常信号22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增强扫描明显显示增粗髓质静脉及引流静脉,部分呈典型的"海蛇头"、"水母头"、"星簇状"等表现;幕上DVA引流静脉经皮层静脉汇入到脑表面静脉窦10例,汇入室管膜下静脉3例,汇入大脑深静脉2例,幕下10例汇入到脑表面静脉7例,汇入到四脑室膜下静脉3例。结论 CT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对99%的DVA作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故MRI检查能替代CT和DSA成为DVA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脑静脉畸形患者MR平扫、增强图像。结果24例中平扫见5例长T1、长T2信号或长T1、短T2信号髓静脉、13例见流空之引流静脉、6例无异常改变;增强扫描均见"水母状"或"树枝状"强化畸形血管。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脑静脉畸形敏感的检查方法,有助于畸形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CVM病人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MPR和VR重建;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行3D TOF MRA检查。结果CVM位于幕下5例(浅型4例,深型1例),幕上3例(浅型2例,深型1例);5例呈现典型的“海蛇头”征。CT平扫均未显示CVM直接征象。CT增强扫描立体地显示了引流静脉及其方向,其中1例上矢状窦汇合处呈湖状膨大,1例引流静脉更直观地显示为树枝状2个分支。MRI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引流静脉呈长T1短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引流静脉为低信号或稍高信号,与T2图像比较,髓静脉数量较少、欠清晰,且引流静脉较细短;DWI上髓静脉和引流静脉均为低信号。MRI增强扫描多方位成像显示更多髓静脉,长度显示更完整,更好地显示髓静脉及其引流方向。1例MRA未显示病变。结论MRI可作为CVM检查的首选。CT增强和MRI增强扫描敏感度高,显示更多的髓静脉和更清楚的引流静脉及其方向。CTA三维重建利于显示CVM结构的全貌特征。  相似文献   

16.
脑静脉畸形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经DSA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轴位增强扫描。4例行三维多层重叠薄块采集(3 dimensional multi overlapping thin slab acquisnion,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病灶位于小脑4例,额叶、硕叶共3例。常规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呈“水母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4例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结合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髓外硬膜外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转移瘤MRI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或明显强化;cobb综合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序列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附件、椎体、椎管内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有迂回、流空血管影;淋巴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有"围管"征;骨髓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分界清晰;恶性小圆细胞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T1、T2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周围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可作为髓外硬膜外肿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9例脑血管母细胞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4例,女5例,年龄18~74岁。9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9例中8例病变发生在小脑,1例发生在大脑,其中囊肿结节型7例,实质型2例。肿物囊性区平扫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质部分平扫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或结节部分均有显著对比增强,囊性部分无强化。4例有小血管流空信号。结论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具有很典型的表现,MRI增强扫描检查对于诊断脑血管母细胞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MRI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脑静脉畸形(C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12例CVM病例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常规MRI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增强扫描。结果额叶5例,顶叶3例,小脑4例,MRI平扫显示引流静脉7例呈管状长T1长T2信号,5例呈管状长T1短T2流空信号,髓静脉网呈细条状及条纹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显示多支髓静脉呈放射状或树根状排列,共同汇聚于中心引流静脉,形如"水母头"。SWI清晰显示髓静脉、引流静脉呈低信号。结论 MRI能够明确CVM诊断,SWI序列较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显示更多髓静脉,应作为CVM诊断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表现,评价CT对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5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中全部行CT检查.对DVA在CT检查的表现进行分析,对DVA的部位、分型、引流方式以及合并的其它异常进行探讨.结果 5例患者有5个DVA,其中1例多发.均发生在幕上,表浅型1例和皮质下型4例,引流静脉均为单支引流,未见多支引流.CTA均能清晰显示其特征性表现即"水母头"状扩张的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结论 CTA能正确诊断和评价D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