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16岁,学生,临床诊断心肌炎。ECG示:窦性心律,P—R间期0.20s,P波与R波频率均为87次/min,电轴+60°,QRS时间0.08s,Ⅱ、Ⅲ、aVF分别呈qRs,qR波;V_(1、2)呈rs波。T波Ⅱ、Ⅲ、aVF、V_5、V_6导联倒置。ECG诊断:Ⅰ°AVB,心肌劳累。入院2小时,再次发作心慌,即刻做心电图示:P波不清楚,R—R规正间期0.32s,心率187次/min,电轴-56°,QRS时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农药中毒200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66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心电图(ECG)描记,其中200例有改变,现分析如下. ECG资料窦速24例,窦缓87例;窦性心律不齐30例,游走性节律2例;不完全性干扰房室脱节交界性逸搏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AVB)22例,Ⅱ°AVB9例,Ⅲ°AVB3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Brugada波1例     
患者男,44岁。心慌气短,胸前不适月余就诊。查体血压120/80 mmHg,彩色多普勒心脏B超结果正常,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QRS间期0·09s,Q-T间期0·34s,平均心电轴+52°,ST-T在正常范围,V1、V2导联呈RS型,ST段呈下斜型抬高,T波倒置,QRS波终末与抬高的ST段融合,呈右束支阻滞图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Brugada波。随访心电图未见变化,无心律失常发生。讨论国内有关书中提出Brugada波后,有关文章相继刊出。右胸导联ST段抬高,右束支传导阻滞和T波倒置称为心电图右胸导联3联征,亦即Brugada波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56岁。心悸、胸闷、晕厥入院,体检:心率48bpm,律齐,听诊心率慢而规则,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心电图示:Ⅱ导联,P波顺序出现,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P波落于QRS波不同时相,PP间期720ms,频率为83bpm,RR间期1280ms,频率48bpm,QRS波为室上性。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Ⅲ°AVB;③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5.
<正>二度房室阻滞部位的诊断和一度AVB相似,二度AVB也属于不完全性AVB,其多数心搏房室传导正常或延缓,仅少数心动周期房室传导发生中断。心电图表现为多数窦性P波(窦P)或其他室上性激动可下传激动心室,仅少数窦P或室上性激动落入房室传导系统的有效不应期(ERP)使传导中断,引起QRS波脱落。二度AVB可进一步分为I型(文氏型)、II型(莫氏型)、2:1AVB和高度AVB等。就阻滞部位而言又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77岁。以高血压病入院。查体血压150/70mmHg,自述一般状况好,无胸闷、胸痛等不适,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心率67次/分,P-R间期0·23s,QRS时限0·12s,Q-T间期0·43s,电轴-49°。PtfV1约-0·04mm·s,V1~V3导联呈QS型,V5呈Rs型,Ⅰ、V6导联呈R型,R波宽大粗钝。STV1~V3上斜型抬高0.35~0.65mV,T波直立;STV5、V6下斜型压低0.1mV,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提示: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V1~V3呈QS型,可疑陈旧性前间壁心梗(见图1)。经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房、左室内径轻度增大,右心无明显…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3岁,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附图为Ⅱ导联,窦性P-P0.82秒,匀齐。P波≥0.11秒,呈双峰型,峰距>0.04秒,貌似二尖瓣型P波。P-R0.23秒,P/P-R<1.6,QRS正常。R_(2、7)提前发生,前见P′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迭,P′-R0.26秒,P′-P0.96秒,代偿不完全。早搏后第1个窦性P波均正常化,P-R0.21秒,其后窦实性P波又呈二尖瓣型改变。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快心率依赖性结间束不全阻滞。3.房早伴于扰性P-R延长,4.Ⅰ°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预后的意义。方法1992年~2005年连续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患者51例(Ⅲ°AVB组),每组选择前后相继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例,共102例构成非Ⅲ°AVB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住院期间死亡率、并发症,以及再灌注治疗的差异。观察Ⅲ°AVB组12h内有效再灌注治疗的病例和未能再灌治疗的病例住院期间的转归。结果(1)与非Ⅲ°AVB组比较,Ⅲ°AVB组发病年龄较大,下壁或右心室梗死比例高,住院期间死亡、心室颤动、KillipⅣ级心功能、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需要起搏治疗的例数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Ⅲ°AVB组排除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及合并其他全身疾病的病例5例,其余46例,17例发病12h内再灌注治疗,住院期间死亡1例,29例未再灌注治疗,死亡12例,P<0.0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AVB预后差,住院期间死亡率高。12h内再灌注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例数相对较少,这种预后的差异是否有普遍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病例 :患者 ,男 ,78岁 ,保定军分区休干。主因间断胸闷、发憋、心前区疼痛 1 0年伴心跳间歇半月于 2 0 0 3年 4月2 4日入院。患者平时有慢性咳嗽、气喘多次住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四年前患急下壁心肌梗死。三年前因冠心病、心绞痛在院外行冠脉搭桥术。半月前开始出现心跳间歇 ,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Ⅰ°或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ST T改变。本次是为安装心脏起搏器而住院。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尚可 ,生命体征平稳 ,胸廓呈桶状 ,叩音过度 ,两肺呼吸音减弱 ,有少量干性哮呜音 ,下肢无浮肿。心电图有Ⅱ°Ⅱ型AVB ,入院诊断 :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4岁。因反复发作胸闷、胸痛三天,加重6小时入院。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呈rsR′型,时限>0·12s,对应导联S波宽钝。V1~V3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0·5mV(图略)。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治入院,病程中晕厥一次,数秒钟转醒。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与QRS无关,P波频率125次/分,心室率65次/分,V1呈qR型,R钝挫,时限>0·12s,V1~V4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0·5mV,对应导联S波宽钝。Ⅱ、Ⅲ、aVF导qR型,q<0·04s,q相似文献   

11.
Ⅱ°房室传导阻滞(Ⅰ°AVB)的心电图(ECG)可分为一型即文氏型;二型:延长的P-R间期固定不变;三型:延长的P-R间期长短不一。本文仅对文氏型作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2.
张茜 《心电学杂志》2005,24(2):109-110
患者男性,68岁。因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1.5年时发现心率缓慢(40次/m in)就诊。急查心电图(图1A)示:各导联未见窦性P波,心率慢而规则,频率29次/m in,Q R 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8s,Ⅰ、aV L导联呈rs型,SaVL>SI;Ⅱ、Ⅲ、aV F导联呈qR S型,RⅢ>RⅡ,电轴由原来的+58°增至+107°,V1导联呈Q R型,V2导联呈qr型,V5导联呈R S型,R/S<1。ST段V1导联抬高0.1m V,V2导联呈弓背向上抬高0.7m V,V3导联呈马鞍型抬高0.4m V;T波V4、V5导联高尖,两肢基本对称,基底部狭窄呈帐篷状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窦室传导,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3.
与生理性起搏有关的急性左室心力衰竭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窦房结变时功能正常的 °房室传导阻滞 ( °AVB)患者 ,房室顺序起搏既保持了正常的房室协调收缩 ,又提供了完全符合生理需要的心室频率应答 ,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起搏方式。但在不适当的窦性心率时 ,却可因心室率较快而使心功能恶化 ,并产生严重的后果 ,本文报道 2例与双腔起搏有关的急性左室心力衰竭 (左心衰 )。1 临床资料 病例 1:男 ,74岁。 1998- 0 8- 2 1以发作性晕厥半年 ,加重 2 h入院。既往有间歇性 °AVB。入院检查 :神志清楚 ,血压 2 0 .0 / 9.3k Pa,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 30 / min,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示 °AVB,结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示:异位心搏呈rS形与窦性心搏形态相同,为交界区心律.窦性P波规律出现,大部分P波落在异位T波升支,P-P间期0.79s与R’-R’间期呈等频竞争;由于交界区起搏激动较窦性激动略提前故呈主导节律.窦性激动唯在异位搏动脱漏一次后方能夺获心室(见梯形图).心室夺获未扰乱异位心律,证明交界区起搏点有保护性传入阻滞;异位搏动间距呈整数倍数关系脱漏,为交界区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伴Ⅱ°Ⅱ型传出阻滞.长间期后的R_(3、8、12、16)的相关P-R间期0.18s为窦性激动夺获心室,紧随其后的  相似文献   

15.
P波在各导联中的正负方向取决于P波的电轴方向。正常窦性P波额面平均电轴在0°~+90°之间,一般在+50°左右,所以P波在Ⅰ、Ⅱ、avF导联中直立,在aVR中绝对倒置。当额面P电轴为+90°时,P_Ⅰ平坦或低小,P_(aVR、aVL)倒置,P_(Ⅱ、Ⅲ、VF)直立。反之,当P电轴为0°时,P_(aVF)呈低小或平坦,P_(Ⅲ、aVR)倒置,P_(Ⅰ、Ⅱ、aVL)直立。由此看来,P波在aVR中的绝对倒置是诊断窦性P波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属于房室交界区的逆行P波则在Ⅱ、Ⅲ、aVF中倒置,在aVR中总是直立的。额面平均P电轴在-60°~-90°之间,P_Ⅰ和P_(V6)不倒置,因为P波向量在横面上向左,这是和左房心律鉴别的要点,左房心律时P的额面平均电轴在-60°~-150°之间,P向量在横面上向右。近二年来,我们发现少数患者心电图上各导联的P波朝向有所变异,即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直立的窦性P波,也不是典型的逆行P波,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即:P_(Ⅱ、Ⅲ、aVF)轻度倒置,P_(aVR)亦倒置,P_(Ⅰ、aVL)直立,P_(V_5)轻度倒置、平坦或低小。P波电轴一般在-30°~-45°(0°~-60°之间)。P波时限在正常范围内,平均0.08秒。因为它在aVR中总是倒置的,所以这是一种P波电轴极度左偏的窦  相似文献   

16.
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即时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24例下/后壁AMI并发AVB(1°AVB5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静注氨茶碱0.25~0.5g(5mg/kg,5~10分钟注完),30分钟后无效者重复一剂或半剂,连续观察2小时。结果首剂2小时后Ⅰ°AVB9例中有7例恢复,Ⅱ°AVB7例中有4例恢复,Ⅱ°AVB5例中有2例恢复,2例变为21房室传导,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AMI并发AVB具有较好的即时效应,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8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发严重房室传导阻滞(AVB)病人的分析,探讨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AVB的发生均为可逆性,与大范围心肌梗塞有关;早期发生AVB与晚期发生AVB的病人之间临床特点无区别,但早期AVB绝大部分系Ⅲ°,持续时间短;晚期AVB大部分系Ⅱ°,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71岁,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附图,见第35页)示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约88次/分,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电轴约为-25°—30°。除窦性节律外,有提前出现的QRS波,配对间期明显不等,早搏的长间距是短间距的简单整倍数,常有室性融合波出现(Ⅰ的R_7、aVL的R_7、V_1的R_5和V_6的R_7)。早搏QRS时限约0.10—0.11秒,畸形较轻,趋向“正常化”,在肢导联上表现为左后分支阻滞型,在胸导联上表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室性融合波的QRS更加趋向“正常化”。综上分析、本图诊断为:1.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并行心律性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51岁。主因乏力腰痛8月余入院。临床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Ⅲ期。心电图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75次/min,P-R0.14s,QRS时间0.08s,额面QRS电轴左偏程度逐渐减轻,由—34°到—15°。第4个P波提前出现,波形与窦性P波略有差异,不完全代偿间歇。回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5 6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高血压、双束支阻滞。心电图记录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第 8d。窦性P波顺序发生 ,窦性频率 68bpm ,起搏频率 72bpm。肢导、胸导各为 6导同步记录 ,肢导R1 及胸导R2~ 4为窦性 ,P、R、T电轴分别为 :5 4°、-66°、3 1°。PR间期 0 12~ 0 16s ,QT间期 0 40s。肢导R2 的形态介于窦性与心室起搏的QRS之间 ,PR间期 0 12s,QRS前有 1起搏脉冲信号 ,为窦 -室室性融合波 (VF)。肢导窦性QRS呈左前分支阻滞 (LAH) ,胸导呈右束支阻滞 (RBBB)图形 ,3个窦性QRS时间分别为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