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吸入布地奈德(Budesonide)对哮喘大鼠模型哮喘发作、内皮素-1(ET-1)及支气管肺组织ET-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布地奈德防治哮喘的机制。方法 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哮喘发作情况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中ET-1含量,以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支气管肺组织内ET-1mRNA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血浆、BAIF中ET-1含量及支气管肺组织Er-1mRNA表达明显增加;治疗组哮喘发作及病理改变减轻,Er-1含量、支气管肺组织内ET-1mRNA的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结论 布地奈德缓解哮喘发作的机制可能与抑制ET-1合成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早产时不同分娩方式的并发症及预后,探讨早产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收集早产产妇569例,其中剖宫产病例228例,阴道分娩341例,对照研究新生儿死亡、产伤、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正压通气,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切口感染、其他感染、10 d留置住院、输血等的发生率。结果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病死率、产伤、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但剖宫产分娩的NRDS、正压通气治疗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均<0.05);两种分娩方式中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其他感染、输血、10天留置住院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早产的分娩方式应综合胎儿及产妇因素全面考虑,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将有利于新生儿的结局及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3.
分娩动因与早产的研究是目前围生界讨论的热点,正常分娩时,子宫平滑肌收缩具有高度协调性,兴奋信号在紧密接触的平滑肌细胞间传递,这是分娩发动的基础,而这种特殊的信号传递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来完成的.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在子宫收缩和分娩发动中起重要作用,且CRH水平与孕妇体内Cx43表达呈正相关.但是有研究表明生理状态下仅磷酸化的Cx43构成有功能的缝隙链接通道,本文主要对CRH影响Cx43及其磷酸化,从而启动分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ET-1与梗阻性黄疸冷应激肾损伤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了解血浆内皮素 1 (ET 1 )的水平及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 1含量 .结果 :胆总管结扎 (BDL)应激ET 1 (2 0 6 .72± 34.31 )ng·L-1 明显高于BDL对照组 (1 6 8.6 3± 2 6 .5 8)ng·L-1 ,(P <0 .0 5 ) .BUN(1 2 .31± 3.1 4 )mmol·L-1 和Cr (71 .6 4± 9.4 1 )mol·L-1也较BDL对照组升高 (P <0 .0 1 ) .BDL加ET抗血清应激组ET 1水平 (1 6 8.75± 32 .4 )ng·L-1 较BDL应激组降低 (P <0 .0 5 ) ,BUN和Cr均也下降 ,ET 1与BUN ,Cr均呈正相关(rS=0 .74 3,rS=0 .831 ) .结论 :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浆ET 1在应激状态下明显升高 .与BUN和Cr呈正相关 .加重了梗塞性黄疸大鼠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1996年1月一2001年5月本文作者对本院收治的52例早产胎膜早破(PPRO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产胎膜早破者最佳分娩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大鼠内皮素-1和内皮素-A受体在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肺、肾、小肠)中的变化以及组织器官水潴留、功能受损状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模型,分别检测各组织器官ET-1及ETAR变化量、水潴留、器官功能指标。结果脓毒性休克大鼠各主要组织器官(心、肝、肺、肾)ET-1和ETAR含量较正常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水潴留及脏器功能损害明显(P〈0.05);干预组中各指标较脓毒性休克组均有不同程度缓和,但肺脏水潴留及血气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脓毒性休克组ET-1、ETAR与各器官功能及水潴留呈正相关(P〈0.01)。结论ET-1和ETAR参与了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加重各主要脏器的水肿,同时参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TA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可明显缓和这一结果,为未来治疗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妇,其中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孕妇119例,按其中不同孕周与分娩方式进行比较。对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评分及新生儿各种并发症和臀位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周与分娩方式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评分及新生儿各种并发症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臀位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恰当处理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6月该院诊治的86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早产胎膜未破者及同期正常足月分娩孕妇为对照组,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对照组A﹑对照组B,分析3组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依次为60.4%﹑19.7%﹑7.0%,对照组A依次是43.3%﹑13.3%﹑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26.4%﹑2.9%﹑0.0%),且研究组剖宫产率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肺损伤﹑感染及肺炎发生率依次是17.4%﹑31.3%﹑9.3%﹑12.7%,对照组A依次为13.3%﹑21.7%﹑6.7%﹑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2.9%﹑1.4%﹑0.0%﹑1.4%),且研究组新生儿肺损伤生率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等发生率较高,且新生儿窒息﹑肺损伤﹑感染﹑肺炎等发生可能性较正常足月儿﹑早产儿概率大,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早诊断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孕妇宫颈分泌物、母血清、脐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下生殖道感染及感染性早产的关系。同时,探索孕妇宫颈分泌物中HMGB1水平,对预测感染性早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围生门诊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14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娩时,对胎盘、胎膜组织作绒毛膜羊膜炎的病理学诊断,采集孕妇宫颈分泌物、母血清、脐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HMGB1水平。结果宫颈分泌物病原微生物检测呈阳性组宫颈分泌物及血清HMGB1水平较其他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下生殖道感染早产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母血清及脐血清中HMGB1含量升高,与绒毛膜羊膜炎相关,宫颈分泌物中HMGB1可作为预测感染性早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胎膜早破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2.7%~17.0%,而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0.54%~1.6%。由于胎膜早破常常预示为难产的信号,故应以警惕。我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收治早产合并胎膜早破207例,现分析其发生原因和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伤、门静脉高压形成及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 5 8例 (其中腹水患者 42例 )、健康对照 2 0例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血浆内皮素 1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浆内皮素 1(89.32± 38.96 )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 (43.10± 15 .83) pg/ml(P <0 .0 1) ;肝硬化腹水患者 (92 .36± 35 .0 7)pg/ml,高于无腹水患者 (6 3.2 7± 2 8.98)pg/ml(P <0 .0 5 ) ;且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中 ,具有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 1与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 ,与白蛋白量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 1水平增高 ,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1基因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内皮素1(ET1)mRNA的表达,探讨ET1与妊高征的关系。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内皮素1cDNA探针对重度妊高征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产妇胎盘绒毛组织总RNA行斑点印迹杂交。利用LeicaQWIN图像处理及分析系统测量每个杂交点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妊高征组患者胎盘绒毛组织ET1mRNA的表达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增高。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胎盘绒毛组织ET1表达增强可能引起全身血管痉挛,导致妊高征,同时也可能与妊高征易并发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胎膜早破对母儿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58例无其他任何产科合并症的胎膜早破产妇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膜早破组剖宫产率、早产、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围产期卫生宣教与指导,预防与治疗生殖道感染,是预防胎膜早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皮素-1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意义,以及其对宫颈癌发生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标本89例,分为病例组(52例,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37例,慢性宫颈炎组织)。采用半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组织中ET-1、ETA、ET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含量,并对检测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病例组ET-1、ETA在mRNA表达水平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ET—B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宫颈癌病例组ET-1、ETA在蛋白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增高趋势(P〈0.01),而ET—B在两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颈癌患者体内ET-1的过量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T-1在宫颈癌组织中发挥的生物学效应以ETA受体介导为主。 相似文献
15.
对1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期间进行了血流动力学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的动态监测。发现:①患者术前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为健康对照者的3倍,且与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肺循环血管阻力等呈正相关。随着瓣膜置换术后肺循环的改善,血浆ET-1水平迅速下降;②血浆ET-1水平在体外循环期间显著持续的上升并在体外循环结束时达到峰值。峰值ET-1水平与体外循环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而与体外循环期间尿量呈负相关。推论:①ET-1可能参与和加速了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进程,血浆ET-1水平可作为衡量风心病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②显著增高的ET-1可能与长时间体外循环后的心、肾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胎膜早破孕妇与正常待产妇各62例,健康育龄妇女46例的血清锌、铜含量。结果显示胎膜早破孕妇组的血清锌显著低于正常待产妇组(p<0.001);二者血清铜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前者铜/锌比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健康育龄妇女组的血清锌明显高于两孕妇组,而血清铜明显低于两孕妇组(p<0.0001)。锌缺乏时,羊水的抗菌活性减弱,机体抵抗力降低,是否可因此而发生亚临床胎膜炎以致胎膜早破,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内毒素休克时循环血中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给新西兰白兔一次性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8.0×109cfu/kgB.W)后,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ET-1水平,以及器官功能变化。结果:一次性注射LPS后,MAP呈双相下降;血浆TNF-α活性呈陡直的单峰曲线;ET-1水平迅速增高,于30min出现第一个峰值,约为注射前的3倍,1h有所下降,但高于注射前,此后逐渐上升,于8h达到第二个峰值,约为注射前的4倍,然后开始下降,24h仍高于注射前;肝、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结论:一次性静注LPS后,循环血中阿-1呈双相增加,可能是迅速而持续生成的大量一氧化氮、持久的低血压状态以及继TNF-α之后生成的其它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青岛市区脑出血(cH)发病时间的季节规律。②方法收集青岛市1998~2002年共1179例脑出血病人资料,圆分布法分析探讨脑出血病人发病时间的季节规律。③结果脑出血冬季高发,平均角在1月份(P〈0.05),男性病人的平均角在2月份(P〈O.05),女性病人的平均角在1月份(P〈0.05)。④结论青岛市的脑出血发病具有季节性,在脑出血预防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死亡的年节律等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年间2747例住院病人中的1941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统计。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全年发病机会大致相等,仅在某些月份有小的波动,但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则男性3~5月份、9~10月份、12月份为发病高峰(P<0.05),而2、7月份最少;女性5、12月份发病较多(P<0.05),1、7、10月份最少。死亡人数在5月份最多(P<0.1);在一日24小时中,死亡最容易发生的时间为下午5~6时及夜间11时~2时;入院12小时内、尤其8小时内死亡最多;另一死亡高峰时间为入院后1~4天时(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对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病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80例早产儿分为早破膜组(破膜时间〉6h)39例及无早破膜组41例,分析两组败血症的发病率及早破膜的影响因素。结果 胎膜早破组39例发生败血症30例,无早破膜组41例发生败血症17例,x^210,37,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胎膜早破〉6h的增加胎儿感染机会,尤其对抵抗力低下的早产儿更易引起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