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COPD夜间睡眠结构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以期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 ,测定项目包括脑电图、眼动图、心电图、颏肌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共 7个参数 ;结果 :与健康人组比较 ,COPD组Ⅰ期、Ⅱ期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Ⅲ期、Ⅳ期时间、人睡后醒觉次数大于 5分钟 ,浅睡眠的比率、深睡眠的缺乏率及REM缺乏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0 .0 0 1 )。COPD组氧饱和度降低≥ 4% ,氧减饱和度 85 %~ 5 0 %频率分布 ,夜间最高、最低和平均氧饱和度、SIT85 %、△SaO2 均与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COPD患者组存在有严重的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的破碎 ,同时存在有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和呼吸暂停 ,因此 ,加强对COPD患者夜间睡眠和SaO2 监测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重叠综合征(COPD合并OASA)的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20例病例都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史.所有患均进行多道睡眠图的检查,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诊断标准。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既有COPD紫肿型的临床表现,又有OSAS的症状和体征。白天血气分析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伴有明显的心肺功能异常。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40.3±7.0;睡眠中最低SaO2:423±5.0%。结论 COPD患如觉醒时PaO2<7.3kPa.伴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等临床表现,或有OSAS的症状和体征,如打鼾、夜间呼吸暂停及白天嗜睡等临床表现,应及时行多道睡眠图检查。临床上可应用无创伤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改善患的睡眠质量并纠正夜间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常因门脉高压和肝功能不全引起肺血管扩张 ,使肺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 ,其临床表现称为肝肺综合征 (hepatopulmonary syndrom e,HPS) ,肝硬化患者中约有30 %~ 70 %有低氧血症 [1 ] ,常呈慢性进展 ,治疗困难。我们应用高压氧 (HBO)治疗肝硬化患者 ,观察治疗前后血氧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 (NO)与血氧水平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肝病中心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 71例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制订的标准 ,除外感染性炎症、肿瘤和原发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平原工人进入玉树灾区重建期间普遍出现睡眠障碍,为此对比研究其在海平面和在高原的睡眠结构和血氧饱和变化。方法:对10名健康男性工人先在济南(50m)和在结古(3 750m)习服5个月后进行睡眠研究。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经行睡眠监测,按国际统一的睡眠监测方法实施。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结果:在平原表现为正常的睡眠结构并有较高的睡眠血氧饱和能力。但到高原后出现明显的睡眠结构改变,总睡眠时间(TST,min)明显减少,1期非快眼动睡眠时间%(1-nREM)显著增加,而2nREM及3+4期快眼动睡眠时间%(REM)明显减少,反应处于浅睡眠状态。同时周期性呼吸活跃,伴有明显的睡眠低氧血症。但存在个体差异。在高原5个月后,受试工人的动脉血氧水平仍较低,而血红蛋白值则明显增高。结论:本研究证实平原健康工人尽管在海拔3 750m高原初步习服了5个月,但其睡眠生理结构仍未恢复至平原正常状态,长期处于浅睡眠使机体机能活动受到影响,而睡眠低氧血症导致高原红细胞增多是发生慢性高原病的病理途径。改善高原睡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监测分析昆明地区3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并和无COPD老年人300例对比,发现COPD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1),同时探讨高原地区老年人COPD的防治措施。1 对象及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们对住昆明地区30年以上的老干部,借助体检和住院病人,依据病史、体征、X线胸片、心电图、肺功能、临床症状等,明确诊断为COPD者322例,其中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叠综合征(OS)患者的部分肺功能指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比较分析与单纯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差别关系。方法:利用多导睡眠监测和肺功能检测记录3组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静息状态下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经统计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OS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OSAHS组和COPD组患者,且OSAHS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COPD组(P〈0.05);OS组和OSAHS组AHI显著高于COPD组,而SaO2显著低于COPD组,OS组和OSAHS组之间AHI和SaO2也存在显著性差异;COPD组和OS组FEV1预计值百分比以及FEV1/FVC(%)均显著低于OSAHS组,且OS组显著低于COPD组。结论:高原地区OS患者在COPD和OSAHS患者中的发病率均较高,且高原地区寒冷低气压的气候条件会进一步加重OS患者夜间的低氧状态,对于本地区的COPD或OSAHS患者均需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或肺功能检测明确是否为OS患者,一旦确诊,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谢文  张芸  胡宏志  康野 《武警医学》2003,14(3):136-139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及OSAS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前后血内皮素(Endothelin,ET)、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比研究,探讨它们与OSAS患者夜间平均血压(themean artery pressure,MAP)之间的相互关系及CPAP治疗对其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查确诊为重度OSAS患者15例,正常对照10例,给予CPAP治疗的OSAS患者12例,在测量MAP的同时,留取血浆标本,测定ET、AngⅡ、ANP和CGRP浓度,并与OSAS患者MA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OSAS患者较对照组AHI、MAP显著增高,平均和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降低,血浆ET、AngⅡ和ANP浓度显著增高,CG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 ET、AngⅡ、ANP与MAP呈正相关关系(r=0.643、0.527、0.612);(2)OSAS患者经CPAP治疗后,Ⅰ、Ⅱ期睡眠明显减少,REM睡眠明显增加,AHI、MAP均显著降低,平均和最低SaO2显著增加,血浆中ET、AngⅡ、ANP浓度明显降低,CGRP浓度显著升高.结论(1)OSAS患者夜间血压升高,无正常人夜间血压降低的节律;(2)OSAS患者引起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导致ET、AngⅡ、ANP分泌增加,CGRP产生减少,从而诱发血压升高;(3)CPAP治疗不仅可改善OSAS患者的睡眠质量,纠正低氧血症,而且可以通过降低ET、AngⅡ、ANP水平,增加CGRP水平而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夜间睡眠中打鼾10年,因加重伴头晕、乏力1周于2010年9月15日入院.患者白天明显感乏力、嗜睡、头闷,且记忆力下降.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查体:咽部扁桃体Ⅱ度肿大,下鼻甲肥大.头颅CT:慢性上颌窦炎.血气分析:血氧分压78.6 mm Hg,二氧化碳分压45 mm Hg.多导睡眠呼吸监测:阻塞性通气障碍,重度低氧血症,鼾声指数285,呼吸暂停次数212次,低通气次数131次,最低氧饱和度39%.建议患者做扁桃体切除术或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患者没有接受,9月19日考虑试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0.2 MPa,加减压各20min,稳压吸氧60 min,中间间歇1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3d后患者感觉精神好转,嗜睡消失,头脑清晰.连续治疗10 d,症状基本消失,9月30日复查,血氧分压94 mm Hg,多导睡眠呼吸检测显示,睡眠鼾声指数降低为130,呼吸暂停次数(132次)和低通气次数(55次)也明显减少,最低氧饱和度达到72%,低氧血症明显纠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障碍(SAS)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5—2006年在我科住院诊治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配戴手握式脉搏血氧仪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选择老年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30例、单纯SAS患者血压正常组30例、无SAS的高血压患者组2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三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前、晨起收缩压、舒张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晨起血压较睡前血压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睡眠呼吸紊乱和低氧血症是引起SAS患者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SA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整体水平较高,晨起舒张压升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表现为睡眠时上气道狭窄或梗阻引起的打鼾和呼吸暂停。由于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可引起体内低氧和高碳酸血症 ,严重者导致高血压和肺心病 ,少数重症者可发生夜间猝死。腭咽成型术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OSAS) ,有效的手术方法 ,特别适用于咽部狭窄的患者 ,且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我科从 1996年 6月 - 1999年 10月采用悬雍垂腭咽成型术 (UPPP)治疗OSAS患者 3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 :男 19例 ,女 17例。年龄在 30 - 67岁之间。临床表现 :全部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COPD患者夜间睡眠吸氧时氧饱和度的变化。方法对40例高原COPD患者白天肺功能、呼吸空气和吸氧时血气、夜间呼吸空气和吸氧时的SaO  相似文献   

12.
王桂清  孙宝君 《人民军医》2007,50(4):235-238
1 概述 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apnea syndrome 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等。临床上以OSAHS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从而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 SA)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均停止10s以上;低通气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强度(振幅)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SaO2(血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4%;OSAHS是指每夜7h睡眠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AHI)≥5次。  相似文献   

13.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特征及CAPA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和总结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征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效果。方法对85例OSAS的临床资料和32例患者应用CPAP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例OSAS患者中100%有打鼾,58.8%有夜间憋醒,48.2%有白天嗜睡,40%有记忆力减退,34%有夜间轻度低氧血症,35%有中度低氧血症,15%有重度低氧血症。32例患者经CPAP治疗后,27例打鼾症状消失,临床症状好转。2例疗效不佳,3例不能耐受。结论打鼾、夜间憋醒是OSAS的主要临床表现,CPAP是治疗OSAS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涛  杨晔 《人民军医》2010,(2):104-10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反复发生的夜间低氧血症,长期未得到改善时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夜间睡眠时低氧的时间越长,氧饱和度越低,心肺功能受损越严重。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飞行员缺氧耐力训练时的血氧饱和度,以作为监护指标使用。方法 用低氧混合仪配制7500m高空氧浓度,对23例飞行人员进行缺氧体验训练。当缺氧症状出现时和不能维持书写(有效意识时间)时用经皮血氧仪测血氧饱和度。结果 模拟高空缺氧训练中血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训练开始至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时间为(62.7±5.2)s。症状出现时的血氧饱和度为(86.0±3.2)%,有效意识时间末血氧饱和度为(74.0±5.0)%。结论 血氧饱和度可作为缺氧训练时评定机体缺氧程度,把握缺氧训练终止时机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高海拔地区(5 200 m)利用氧烛建立富氧室观察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移居青年血氧饱和度(SaO2)及心率(HR)的影响。为防治高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少高原移居者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寻觅新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选择驻守在海拔5 200 m以上地区1年、经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测拟诊为肺动脉高压的8名受试者在该海拔夜间睡眠时,分别监测常氧和富氧(氧浓度为24%~25%)条件下的SaO2和HR。结果富氧较常氧条件下SaO2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富氧较常氧下HR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用氧烛制作富氧室可显著改善低氧环境条件下肺的氧合效率、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从而使人体缺氧状态得以充分改善。  相似文献   

17.
复方红景天对居住海拔5 380m一年青年睡眠呼吸障碍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原低氧、低气压、寒冷等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睡眠又加重了机体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导致夜间反复发作的周期性呼吸(PB)及呼吸暂停(SA),严重影响着高原居住人群的睡眠质量,也是引发急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移居海拔5380m高原一年青年服用复方红景天前后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旨在进一步了解高海拔地区居住人群睡眠呼吸障碍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分析维数方法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血管树空间结构重塑随氧分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对106例COPD患者及100例非COPD健康对照者进行CT扫描并进行血气分析.应用后处理软件形成肺血管树,以ImageJ软件计算外周肺血管树分形维数(FD);比较对照组与COPD组FD值;分析COPD患者FD改变与动脉血氧分压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外周肺血管树FD显著低于对照组(t=5.21,P<0.01).COPD患者FD与动脉血氧分压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692,P<0.01).结论 FD分析能够有效评估COPD患者病程中肺小血管(动脉及静脉)重塑,COPD患者肺血管树FD值与氧分压显著相关,一定程度验证了低氧在肺血管重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富氧室对高原移居者睡眠前后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影响。方法 :在海拔370 0m建立富氧室 ,12名移居高原 30天的健康青年入室休息和睡眠 10h ,观察受试者睡眠前后SaO2 的变化及出室后 4h内SaO2 的改变 ,并与常氧组比较。结果 :富氧组入室 1h后SaO2 明显升高 [(90 .17± 3.38) % ,(94± 2 .17) % ,P <0 .0 1],第二日晨起安静时SaO2 较睡眠前增高 2 .33% ,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受试者出室后 1h、2h、3h的SaO2 依次为 (95 .5± 1.0 0 ) % ,(93.83±1.6 4) % ,(93± 2 .17) % ,与常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结论 :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可明显改善移居者睡眠前后的SaO2 ,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药物对高原人体运动时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在高原低氧条件下药物对人体运动时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4100m 20天的5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服用复方红景天组、西氏胶囊组、乙酰唑胺组、吸入一氧化氮(NO)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在服(吸入)药物6天前后的安静时、踏阶运动5min时分别检测SaO2;结果:服药前运动5min时5组SaO2较安静时均降低非常显著(P<0.01);服药后运动5min时SaO2西氏胶囊和乙酰唑胺组较安静时降低显著(P<0.05),红景天组、吸入NO组及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服药后运动5min时SaO2与服药前运动5min时比较,西氏胶囊组和乙酰唑胺组增高显著(P<0.05),红景天组和吸入NO组增高非常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服药后安静时及运动5min时SaO2均增高显著(P<0.05);结论:服用复方红景天、西氏胶囊、乙酰唑胺及吸入NO均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低氧条件下人体运动耐力及SaO2,吸入NO和服用红景天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