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培酮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利培酮对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研究组)或单独抗抑郁剂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在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给予评定。结果: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利培酮结合抗抑郁剂治疗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独抗抑郁剂治疗。结论:利培酮可作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比较用三环抗抑郁剂和麦普替林(一种四环抗抑郁剂)治疗时,诱发癫痫的发生率。受试者为186例按 DSM-Ⅲ标准诊断为抑郁症的病人,其中45例接受三环抗抑郁剂治疗,32例接受麦普替林治疗,20例接受其他药物治疗,89例不用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三环抗抑郁剂组仅1例(2.2%)发生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大发作。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抑郁症治疗以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四环类、二环类抗抑郁剂等药物治疗为主。本文收集了关于已用于临床及即将上市的新的抗抑郁剂的论文资料,作一总括性比较。方法:对象是9种抗抑郁剂:异成塞平(amoxapine)、氯丙米嗪、多虑平、洛弗咪嗪(lofepramine)、麦普替林、米塞林(mi-anserin)、氟苯甲喹(nomifensine)、去甲替林、吉密利定(zimelidine)。就它们对抑郁症及各种抑郁状态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收集了曾把这些抗抑郁剂与丙米嗪、阿米替林作双盲对照的各国文献报告,比较了年龄、诊断、临床症状、副作用、有用性等项目。  相似文献   

4.
无抽搐电休克合并舍曲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舍曲林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l例)在原用抗抑郁剂舍曲林的基础上加用MECT治疗。对照组(22例)仍使用原有抗抑郁剂舍曲林。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作比较。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9%(P<0.01)。两组TESS分值无差异。结论抗抑郁剂并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抑郁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定义标准众说不一。其中较为苛刻的标准为:应用多种抗抑郁剂联合使用,继之以电休克治疗(ECT),至少2年无效。更为严格的标准为:两个疗程标准的三环抗抑郁剂(TCAs)治疗,一疗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ECT和一疗程新的杂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者。临床所见1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并具有明显的家系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他平(mirtazapine)是一种去甲肾上素能和特异性五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oradrenergic and specific sero-tonergic antidepressant,NASSA),它是四环抗抑郁剂米安舍林的6氮(6-aza)衍生物.它促进去甲肾上腺素(NA)和五羟色胺(5HT)的转运,而不抑制它们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7.
编辑先生 :在使用三环抗抑郁剂治疗时 ,有些病人也可出现手抖、坐立不安、焦虑等副反应 ,我院有的医师认为亦应属于锥体外系反应 (EPS)。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后反而加剧 ,造成病人痛苦 ,因此另一些医师认为这些并非EPS,三环抗抑郁剂也不致引起 EPS。请富有临床经验的专家就这一问题赐教。江苏 于人共答读者来信于人共医师 :你所提到的三环抗抑郁剂引起“手抖、坐立不安、焦虑”等这一类现象临床上并不少见 ,是否属于锥体外系反应 (EPS) ,主要考虑两种可能。一般来说 ,EPS是抗精神病药常见副反应。但三环抗抑郁剂 (TCA)也可引起 EPS…  相似文献   

8.
抗抑郁剂联合治疗(combined therapy)策略即同时使用两种抗抑郁剂,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治疗选择,尤其是随着新一代抗抑郁剂的安全性显著提高.目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不同抗抑郁剂联合使用已被广泛用于对单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同时,为缩短起效时间,提高治愈率,也尝试将联合治疗应用于抑郁症的初始或早期治疗阶...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发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44例住院精神病人应用氯氮平、氯丙嗪、三环抗抑郁剂治疗中有18例癫痫全身抽搐发作。看来,氯氮平和氯丙嗪所致的癲痫发作多发生在小剂量及用药早期,而三环抗抑郁剂(TCA)则在及较长较大量用药后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虽然新的抗抑郁剂不断出现,但仍有20~30%的重症抑郁症病人经合适的治疗而无效。因此,寻找新的途径增强抗抑郁剂的作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通过一开放性的试验,调查中等剂量(30mg)的丁螺环酮是否对于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非强迫性情感障碍和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病人有增效作用。方法:志愿者符合DSM-Ⅲ-R抑郁症诊断标准,用标准的抗抑郁剂治疗无效。在使用丁螺环酮治疗之前,病人的非盲式21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抗抑郁剂联合使用米氮平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1例单一抗抑郁剂治疗无效或部分反应的抑郁症添加米氮平或在原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治疗,共观察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记录不良事件。结果合并米氮平组和常规组分别脱落6例及4例,可供分析病例71例。结果显示观察终点时合并米氮平组(n=35)和常规组(n=36)HAMD17减分分别为(-11.5±5.2)分和(-6.1±4.8)分(t=4.53,P<0.01),有效率分别为66%及22%(χ2=13.65,P<0.01),合并米氮平组疗效明显增加,增效作用在治疗早期(1或2周)就有表现;合并米氮平组体重增加较多,常规组失眠多见。结论米氮平联合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增加疗效,不良反应并未增多,增效作用较快,适合于治疗对单一抗抑郁剂治疗部分有效或未能缓解的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2.
重视从抑郁障碍中识别双相抑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明确区分单相抑郁(即反复发作抑郁症)和双相抑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二者的治疗不同。若诊断为单相抑郁,通常应予抗抑郁剂;但若为双相抑郁,标准治疗应是心境稳定剂,不恰当地使用抗抑郁剂容易导致由抑郁转为躁狂相(以下简称转相)而使病情恶化。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国外使用一些“第二代抗抑郁剂”,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有别于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其中米塞林(Mianserin,Tolvon,Tolvin,GB94为四环化合物,化学名称为1,2,3,4,1014b—六氢—2—甲基二苯并[c,f)吡嗪[1,  相似文献   

14.
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诱发躁狂发作 (下称转躁 )虽然有过一些报道 ,但多局限于针对双相抑郁及单相抑郁的研究 ,至于对其它疾病的转躁差异 ,手边文献尚未见报道。作者就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文对象共 2 95例 ,均为 1991年 1月至1997年 12月之间我院单独使用抗抑郁剂治疗的住院病人。其诊断分别符合CCMD - 2 -R中有关双相抑郁(42例 )、单相抑郁 (131例 )、抑郁性神经症 (6 8例 )、强迫症 (54例 )的相应诊断标准。上述病例中 ,共有 2 3例在接受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诱发躁狂发作 ,其BRMS…  相似文献   

15.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和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突然停用均能引起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大量的临床报道和对照研究提示:三环类抗抑郁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引起的停药症状较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轻微和短暂,5—HT再摄取抑制剂中半衰期  相似文献   

16.
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抗抑郁剂合用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86例,单用抗抑郁剂治疗8周。将疗效不佳的45例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原抗抑郁剂治疗,另一组在原抗抑郁剂治疗基础上合用丁螺环酮。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8周末合用组的HAMD评分均比各单用组明显下降。两组的TESS评分相仿。结论:丁螺环酮合用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协同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收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50例,在原抗抑郁剂的基础上合并中、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3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为46%(23例),22%(11例)进步,副反应轻微。结论 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抗抑郁药物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抗抑郁药物的发展方向结合目前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抗抑郁药的出现及其发展作者单位 :64 3 0 2 0 四川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抗抑郁剂的出现始于 1 95 0年代初的异丙肼 ,属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MAOI) ,但因发现易于引起肝脏损害等严重副反应而逐渐淘汰。然而 ,MAOI的作用机理对抑郁症的病理解释 ,特别是对单胺类假说的发展却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1 95 7年 ,丙咪嗪及其相似化合物的出现取代了 MAOI,此类统称为三环类抗抑郁药 ( TCA)。习惯上 ,人们把 1 95 0~1 960年代出现的抗抑郁剂作为第一代抗抑郁剂 ,也称经典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最强的SSRIs药:西酞普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即将进入我国临床中的西酞普兰(citalopmm,商品名:喜普妙),是SSRIs类抗抑郁剂之一。与其它几种SSRIs类抗抑郁剂相比较,它具有特殊性,其即对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高度选择性,因此其运用谱与其它几种SSRIs类抗抑郁剂略不同。为便于临床应用该药时参考,并略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20.
氯氮平作为增效剂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氯氮平作为增效剂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原抗抑郁剂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氮平治疗,氯氮平起始剂量25mg/d,平均剂量(100mg±23.76)mg/d;疗程8周;采用强迫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强迫量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氮平可作为常规抗抑郁剂的增效剂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