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该医院2013年血培养阳性瓶的污染情况及检出菌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240及专用培养瓶,阳性血培养瓶转种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并同时记录阳性报警时间,阴性血培养瓶经消毒灭菌后放置于专用医疗垃圾袋,另行处理。细菌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常规鉴定及药敏,部分细菌药敏采用K-B法和特殊药敏板条比浊法。结果血培养瓶总计18 368瓶,血培养阳性瓶3 172瓶(含假阳性126),阳性率17.27%,血培养阳性瓶分离菌共计3 106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83株(9.11%)和大肠埃希菌224株(7.21%)分列前2位。判定血培养阳性瓶分离细菌为污染菌共计205瓶,224株细菌,污染率7.21%,污染菌分布在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最为密集,分别占56株(25.00%)和54株(24.12%),污染菌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ICU)89株(39.73%)。结论医院血培养阳性污染率较高,其中CNS污染率最高,是常见的污染菌。因此,在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尽可能减少污染,血中分离出CNS时应综合分析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做出正确判断后,再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该院的血培养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及污染菌的判定分析,了解该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并证实开展双侧双瓶采血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方法,能有效提高阳性率和血培养污染菌的判定。方法对该院2010年7~12月的1 12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病原菌分布,对部分患者开展双侧双瓶采血检测,以血培养中最常见的污染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例,评价该方法对血培养污染菌判定的价值。结果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0.0%,主要检出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占25.0%,临床分布和时间分布显示为散发,未见院内感染趋势。其中采用双侧双瓶采血检测的血培养标本98例,阳性检出率达22.5%,高于单侧单瓶采血(9.6%),其中检出CNS的比例为22.7%,双瓶48h内同时检出CNS仅为4.5%,而单瓶检出占18.2%,提示临床CNS可能为污染菌,建议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状态综合判断,指导用药。结论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种类仍以大肠埃希菌为最高,同往年相似。开展采用双侧双瓶采血方法对判定CNS是否为污染菌有一定作用,可提示临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评价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 1995~ 1999年血中分离到CNS的7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判定是菌血症还是血样本污染。结果 :70例患者中 37例 (5 2 .9% )为菌血症 ,其入侵部位 15例 (4 0 .5 % )为静脉插管及人工装置 ,8例 (2 1.6 % )为术后伤口感染 ,4例为呼吸道 ,4例为脐带 ,1例为眼部 ,5例不明。 37例菌血症主要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外科病房和血液科病房。入院 48h内检出的CNS中 ,2 4株 (39.3% )为污染菌 ,入院 48h以后检出的CNS ,均为污染菌 (9株 ) ;污染菌的检出时间显著长于病原菌 (36 .2h/2 1.9h ,P =0 .0 1)。病原菌与污染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在 15例由静脉插管及人工装置引起的菌血症中 ,10例经拔除导管后 ,菌血症得到控制 ;另 5例还同时使用了万古霉素 ,菌血症才得以控制。结论 :CNS血培养阳性时污染率较高 ,需综合临床和实验室的资料判定其临床意义 ,避免不必要地使用万古霉素等抗微生物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培养阳性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01-01-2009-04-20 60例CNS血培养阳性患者病例特点。结果 60例患者菌血症确诊34例。病原菌阳性出现时间<48 h占100%,污染菌阳性出现时间>48 h占13.33%。结论 CNS污染率较高,对CNS血培养阳性病例应评价宿主危险因素并结合临床,慎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血培养病原菌分布构成,探讨污染菌的判定与对策,通过双侧采血及联合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内毒素等辨别污染菌,评价该方法对血培养污染菌判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统计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同时检测双侧培养与单侧培养生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患者血标本中PCT、WBC、PALB、CRP以及内毒素水平。结果血培养总体阳性检出率为8.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双侧血培养阳性检出率达3.6%,其中一侧生长的占10.2%;检测结果发现单侧培养生长CNS群体血液患者的PCT、白细胞(WBC)、前清蛋白(PALB)、CRP以及内毒素水平与双侧分离到同一病原菌群体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血培养污染菌的辨别需要通过双侧采血送检及联合CRP、PCT、内毒素等检测,加强临床沟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不同类型血流感染(BSI)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251例血培养阳性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血培养污染组和BSI组。BSI组进一步分为革兰阴性细菌(G~-)组、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组。分析血常规和PCT数据,分别采用F检验和K-W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的NLR和PC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CT及二者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1)与血培养污染组比较,BSI组NLR、PCT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在G~-组与血培养污染组、血培养SA组与血培养污染组、CNS组与血培养污染组、G~-组与CNS组、SA组与CN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在G~-组与血培养污染组、SA组与血培养污染组、CNS组与血培养污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T鉴别BSI与血培养污染、G~-与血培养污染、SA与血培养污染、CNS与血培养污染、G~-与血培养污染的AUC分别为0.895、0.951、0.877、0.919、0.680,具有诊断价值(P0.05)。NLR鉴别BSI与血培养污染、G~-与血培养污染、SA与血培养污染、CNS与血培养污染的AUC分别为0.922、0.934、0.929、0.856,具有诊断价值(P0.05)。PCT+NLR联合检测用于鉴别BSI与血培养污染、G~-与血培养污染、SA与血培养污染、CNS与血培养污染、G~-与SA的AUC分别为0.946、0.950、0.947、0.856、0.664,具有诊断价值(P0.05)。结论PCT和NLR炎性指标在判断血培养污染和BSI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区别不同类型BSI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鉴别BSI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常我们认为在致病性弯曲菌属中,胎儿弯曲菌主要导致全身性感染,而空肠弯曲菌及结肠弯曲菌是腹泻的病原菌。但是,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弯曲菌极多,而在全身性感染病人的血液中却很少分离到弯曲菌。导致血及粪中弯曲菌的检出率如此悬殊,作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①肠炎病人常不取血培养而仅取粪便作分离培养;②不是所有的  相似文献   

8.
<正>沙门菌属(Salmonella)目前属内包括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邦戈沙门菌(Salmonella bongori)2个种。沙门菌主要通过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感染,通过消化道传染致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和患有慢性病或重病的衰弱者及老人易发病。而2013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从1例肾盂肾炎患儿尿中分离出1株伦敦沙门菌(Salmonella London)。曾有报道在患儿血中分离出此菌[1],但在尿中分离出此菌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方法从288例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瓶中分离出204株CNS,共分离出11个菌种。应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CNS对青霉素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细菌288株,阳性率为14%(288/2057),CNS 20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70.8%,其中溶血葡萄球菌87株,占42.6%;表皮葡萄球菌61株,占29.9%;腐生葡萄球菌34株,占16.7%;其他葡萄球菌22株,占10.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76株,分离率为86.3%;MRCNS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结论 CNS已成为新生儿血液感染居第1位的病原菌,M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全身感染最敏感的药物,但不能随便使用,临床医生应根据CNS感染的种类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ILR)在区分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及鉴别诊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血培养污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0例同时送检血培养和血常规检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培养结果阴性356例,血培养结果阳性144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将血培养阳性组分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组、革兰氏阳性细菌组、真菌组、CNS污染组以及混合菌感染组。收集血培养结果和计算NLR,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细菌N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LR区分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和血培养污染的可能。结果①NLR在血培养阴性组、血培养阳性组、CNS血流感染组和血培养污染组分别为6.12,13.15,10.11和6.24。血培养阴性与阳性组和C;NS血流感染组与血培养污染组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NLR在革兰氏阴性菌组、革兰氏阳性菌组以及真菌组分别为15.33,11.63和10.58。革兰氏阴性菌组与革兰氏阳性菌组分别与真菌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区分革兰氏阴性菌组与革兰氏阳性菌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LR区分血培养阴性与阳性、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CNS血流感染与血培养污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60,0.7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45,7.50,8.10。结论 NLR对预判血流感染及鉴别诊断CNS引起的血流感染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斯坦利沙门菌属B群,曾从人粪、鸭、猪的胃肠道分离出,但引起骨髓炎至败血症者少见。1997年11月,我室从骨髓炎患者的脓汁和血液中同时分离出斯坦利沙门菌。一、病例患者男,40岁。入院后同时做骨髓炎感染处脓汁及血培养,均分离出斯坦利沙门菌。经敏感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培养中检出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协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血培养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检测的1 664例新生儿血培养结果,分析阳性结果中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结果 1 664例新生儿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58例,阳性率15.5%。其中革兰阳性菌(G+菌)占85.2%,革兰阴性菌(G-菌)占13.6%,念珠菌占1.2%。仪器在12、24、48、729、6 h阳性报警率分别为8.9%、65.5%、94.6%、98.4%、99.6%。结论 258例阳性病原菌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可在48 h内检出94.6%的临床常见菌,微生物室可在仪器监测2 d后发出一级报告,协助临床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新生儿血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血培养的准确性,更好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6年的NICU164例血培养结果,对血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分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合临床病情确认病原菌株和污染菌株。结果 164例血培养中检测出54例阳性菌株(32.9%),革兰阳性菌50例(92.5%),凝固酶阴性的皮肤常居菌32例与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后确认有13例污染菌,占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40%(13/32)。结论新生儿血培养应重视分析前标本留取、分析中规范性操作和分析后结果报告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从而提高血培养的准确性和真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21例可疑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出134株细菌,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占97.57%(131/134),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28.36%(38/134);溶血葡萄球菌占20.90%(28/13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仅占14.18%和2.25%。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率为4.5%~36.3%,耐药性达到63.7~95.5%,对苯唑西林耐药性达到72.3%~91.9%;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烷和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且多数为青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菌,故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121例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葵向  兰蕾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127-1128
菌血症、败血症是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全,更易感染。及时准确地检出病原菌和合理选择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为了解儿科新生儿送检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现就本院511份儿科新生儿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准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对108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进行分析,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测试仪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435例可疑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出108株细菌,阳性率为24.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G )菌为6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为首位(26株,占24.1%);革兰阴性(G-)菌为30.6%,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5株,占13.9%).G 菌前3种细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和头孢唑啉敏感率是0%~30.7%,对万古霉素、力奈唑烷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G-菌前3种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啉敏感率是0%~40%,对亚胺培南和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大于80%.57.4%为早期发作的败血症病例,42.6%为晚期发作的病例.结论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以血培养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血流感染致病菌的鉴别模型,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178例,血培养报告为CNS,根据相应的判断标准,将其分为致病菌组(104例)和污染菌组(74例),记录血培养采集前患者的体温(T)、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比值、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糖(GLU)、血培养首瓶报阳时间(TTP)及血培养报阳瓶数(N)9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病菌组T、WBC计数、NEU比值、CRP、PCT、ESR和N均高于污染菌组,而GLU和TTP均低于污染菌组(P0.05),各单项指标诊断CNS为致病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排前3位的是TTP(0.870)、PCT(0.869)和NEU比值(0.833);用前进法构建的致病菌鉴别回归模型由T、PCT、TTP和NEU比值4项指标组成,回归模型诊断CNS为致病菌的AUC为0.959。当回归模型的诊断界值定为0.50时,其敏感性为0.918,特异性为0.900,约登指数达到最大值(0.820),此时回归模型的诊断正确率为92.0%,回归模型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性分析的Kappa系数达到了0.827。结论由T、PCT、TTP和NEU比值构建的回归模型对临床快速判断CNS是否为血流感染的致病菌以及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91年11月,我科从一例8天的新生儿肠炎、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和粪便培养中,同时分离出布鲁克利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细菌分离鉴定血液经增菌肉汤35℃培养24h 后呈均匀浑浊生长;转种血平扳,菌落为圆形,直径3~5mm,灰白色,光滑、湿润;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血液标本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血培养标本3277份,采用Bactec 912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MicroScan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3277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52株,阳性率13.8%.其中革兰阳性菌221株,占48.9%,革兰阴性菌198株,占43.8%,真菌33株,占7.3%.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116株(25.7%)、大肠埃希菌88株(19.5%)、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44株(9.7%).88株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菌30株,产酶率为34.1%;36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菌8株,产酶率为22.2%.SA、CNS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大于45.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小于20.0%.结论 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生应及时监测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趋势,采取合理的抗菌治疗,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随州市中心医院血流感染患儿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儿科血流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份的9 386份患儿血标本,采用BD 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送检进行培养,细菌鉴定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结果 9 386份血培养中鉴定出病原菌912株,检出率为9.72%;新生儿(≤28d)检出最多,占43.53%(397株);912株菌中革兰阳性菌占73.57%(671株),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53.14%,485株)。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高于90.00%,未发现耐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占22.04%(201株),最常见的3种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大于90%;检出真菌占4.28%(39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引起儿童菌血症和(或)败血症的首要病原菌是CNS,耐药形势严峻,应引起临床儿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及早施行目标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