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发现,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转移、凋亡。在肝细胞癌(HCC)细胞中的JAK蛋白和STAT蛋白过表达,JAK2-STAT3信号通路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JAK2-STAT3信号通路在HC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 1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川芎嗪组(T组)和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组(AG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开胸暴露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仅穿线;T组于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20 min静脉注射川芎嗪20 mg/kg; AG组于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20min静脉注射川芎嗪20 mg/kg,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AG490 3 μg/g.再灌注l20 nin时,取下腔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观察心肌超微结构,计算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T组和AG组血清CK和LDH的活性升高(P<0.01);与I/R组比较,T组血清CK、LDH活性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AG组血清CK、LDH活性降低(P<0.01);与T组比较,AG组血清CK、LDH活性和心肌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5).T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I/R组和AG组减轻.结论 JAK2/STAT3信号通路参与了川芎嗪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JAK/STAT通路阻断剂AG490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引言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细胞间和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及其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信号转导的研究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的范围也涉及到生物学的各个方面: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和免疫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及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JAK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乌司他丁减轻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出生24 h内的SD大鼠,提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4组(n=14):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组(OGD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AG490+乌司他丁组(A+U组)。采用糖氧剥夺10 h的方法建立氧糖剥夺损伤模型。U组于造模前24 h时加入乌司他丁终浓度1 000 U/ml;A+U组于造模前48 h时加入AG490终浓度20 μmol/L,于造模前24 h时加入乌司他丁终浓度1 000 U/ml。各组处理结束后,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JAK2(p-JAK2)和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OGD组和A+U组细胞活力降低,p-JAK2和p-STAT3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U组细胞活力降低,p-JAK2、p-STAT3和caspase-3表达上调(P<0.05)。与OGD组比较,U组细胞活力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Janus激酶(JAK2)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途径的激活在IL-6介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K-2细胞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 h,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0 h、24 h、48 h7、2 h不同时间点α-SMA mRNA、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5 ng/ml浓度的IL-6刺激24 h、48 h、72 h后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检测0、5、10、25、50 ng/ml浓度的IL-6刺激30 min,以及IL-6(25 ng/ml)刺激0、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后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AG490预处理细胞4 h,IL-6(25 ng/ml)分别刺激30 min后及48 h后P-STAT3、P-JAK2和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刺激前比较,IL-6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α-SMA mRNA、蛋白的表达,下调E-cadherin mRNA、蛋白的表达;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P-STAT3的表达,高峰发生在30 min;AG490部分抑制STAT3、JAK2的磷酸化,部分抑制IL-6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的上调、部分抑制IL-6诱导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HK-2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IL-6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2- STAT3)通路在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杂种家犬24只,雌雄不拘,体重10~1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舒芬太尼后处理组(PO组),再灌注前5min时经5 min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6 μg/kg;舒芬太尼后处理+AG490组(AG组),再灌注前5min时静脉注射JAK2抑制剂AG490 1 mg/kg后经5 min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6 μg/kg.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缺血部位心肌标本,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细胞caspase-3和磷酸化STAT3(p- STAT3)的表达,采用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O组和AG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及p-STAT3的表达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O组和AG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表达降低,PO组p-STAT3表达升高,AG组p-STAT3表达降低(P<0.05);与PO组比较,AG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3表达升高,p-STAT3表达降低(P<0.05).PO组心肌病理学损伤较I/R组和AG组减轻.结论 JAK2-STAT3通路参与了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Twist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CH  Chen XP  Xu ZQ  Li GP  Guan 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53-135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人肝细胞肝癌、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肝细胞肝癌标本(癌和癌旁组织)和10例肝硬化标本中Twist的表达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10例标本中的Twist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显示:Twist蛋白在肝癌、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6%、19.2%和20.0%,Twist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癌旁或肝硬化组织(P〈0.05);大多数癌旁和肝硬化组织无Twist表达,癌旁与肝硬化组织相比阳性率无差别(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Twist mRNA和其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Twist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过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肺组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320~350 g,12~16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CPB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Dex组CPB前15 min开始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5 μg/kg,CPB期间以5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CPB结束后2 h时,取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W/D)比值,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TNF-α和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确定p-JAK2/JAK2比值和p-STAT3/STAT3比值。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2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和RI升高,OI降低,TNF-α和IL-6含量、p-JAK2/JAK2比值和p-STAT3/STAT3比值升高(P<0.05);与CPB组比较,Dex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和RI降低,OI降低升高,TNF-α和IL-6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极化及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 8周龄, 体质量260~28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亚低温组(H组)。I/R组和H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阻断2 h后恢复灌注, 期间维持直肠温度36~37 ℃;H组于再灌注即刻用75%酒精行体表降温3 h, 维持直肠温度32~33 ℃。于再灌注24 h时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分), 随后麻醉下处死大鼠取脑, 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1型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型标记物精氨酸酶1 (Arg-1)、磷酸化JAK2(p-JAK2)及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 采用q-PCR法检测iNOS mRNA和Arg-1 mRNA表达, 采用ELISA法检测IL-6和IL-10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 其余2组m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升高, 大脑缺血半暗带iNOS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葫芦素Ⅰ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葫芦素Ⅰ对不同肝癌细胞(HepG2、QGY-7703、SMMC-7721)增殖活力的影响;葫芦素Ⅰ处理HepG2细胞后,分别用细胞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Hoche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抗凋亡因子及其相关信号分子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葫芦素Ⅰ处理后,不同肝癌细胞的增殖均明显抑制,并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葫芦素Ⅰ对HepG2、QGY-7703、SMMC-7721细胞48 h的IC50值分别为0.19、4.16、1.13μmol/L。HepG2细胞经葫芦素Ⅰ处理24 h后,克隆形成几乎被完全抑制,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和明显的G2期阻滞;抗凋亡因子Mcl-1、survivin以及转录因子STAT3蛋白与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调,mRNA半定量分析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葫芦素Ⅰ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通路下调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从而增加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显示,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Bit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值得探讨。本研究通过检测Bit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从而探讨Bit1在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 RT-PCR、Westernblot检测34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Bit1m 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中90例HCC患者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Bit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q RT-PCR与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Bit1在HCC组织中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it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其在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Bit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HCC患者肿瘤的复发及病理分级明显有关(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Bit1蛋白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低于Bit1蛋白低表达患者,但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547、0.414)。结论:Bit1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Bit1表达与肿瘤的复发及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提示Bit1可能是影响肿瘤进展的重要分子,其有望成为HCC患者个体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icro RNA-616(mi R-61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0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以及正常肝细胞与不同分化程度的HCC细胞mi R-616表达;分析mi R-616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观察HCC细胞过表达或抑制mi R-616表达后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mi R-616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复发患者明显高于非复发患者,有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均P0.05);所有HCC细胞株的mi R-616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且在高侵袭性HCC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侵袭性HCC细胞株(均P0.05);mi R-616表达与HCC患者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Edmondson-Steiner分级、TNM分期有关(均P0.05);mi R-616表达是影响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 R-616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mi R-616低表达患者(均P0.05)。HCC细胞过表达mi R-616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mi R-616表达抑制后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mi R-616在HCC中表达升高,且mi R-616高表达与HCC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双特异性磷酸酶2(DUSP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了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然而,DUSP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HCC患者癌组织中DUS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2014年12月间104例HCC患者手术标本及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HCC组织中DUSP2表达,分析DUSP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104例患者的组织标本中,DUSP2高表达占59.6%(62/104),DUSP2低表达占40.4%(42/104)。DUSP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8)、肿瘤数目(P=0.048)、远处转移(P=0.001)、血清HBV浓度(P=0.018)明显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USP2低表达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DUSP2高表达患者(25.2%vs.63.3%,P=0.004;42.5%vs. 85.5%,P=0.002)。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DUSP2低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癌组织中DUSP2的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目、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DUSP2可作为预测HCC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DUSP2低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对肝癌细胞选择性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后,用其分别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HCCLM3和正常肝细胞株L02。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各细胞株STAT3以及其信号通路下游相关信号分子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SG600-IL24载体。SG600-IL24感染后,3种细胞的mda-7/IL-24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种肝癌细胞感染后,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其下游信号分子c-myc、Bcl-xl、Bcl-2、cyclin D2、survivin、MMP-2、MMP-9、XIAP、OPN、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Bax表达明显上调,均呈一定的时间依赖趋势(均P0.05);p-STAT3蛋白在感染后上升,并在感染2 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感染后,L02细胞中未见STAT3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均P0.05)。结论:携带人mda-7/IL-24基因溶瘤腺病毒SG600-IL24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机制可能与其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STAT3信号通路,而对正常肝细胞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AT1、STAT2、STAT4在肝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及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02年3~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PHC)标本37例和胆囊炎病人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17例中的STAT1、STAT2、STAT4蛋白表达。结果肝癌癌组织中STAT1、STAT2、STAT4蛋白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STAT1、STAT2、STAT4之间信号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STAT1、STAT2、STAT4蛋白与分化和病理分型有关,与肝硬化、AFP、转移及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结论STAT1、STAT2、STAT4在肝癌癌组织表达显著降低,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表达显著增高,STAT1、STAT2、STAT4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手术切除的HCC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CDC6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CDC6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结果:HCC组织中CDC6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应癌旁组织,q RT-PCR结果定量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6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卫星结节有关(均P0.05);CDC6高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低于CDC6低表达患者(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CDC6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HR=1.089,95%CI=0.986~1.186,P=0.033)及总生存率(HR=2.441,95%CI=1.128~3.652,P=0.012)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CDC6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C6可能参与HCC发生及进展,并可作为判断肿瘤复发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BP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对新鲜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KBP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07例HCC患者石蜡标本中FKBP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新鲜HCC标本中,26例(86.7%)HCC组织FKBP5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HCC组织中FKBP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分析显示,FKBP5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3.6%vs.28.0%,P0.001);FKBP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9)、肿瘤个数(P=0.018)、微血管侵犯(P=0.020)、TNM分期(P=0.009)和BCLC分期(P=0.024)有关,且FKBP5高表达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01);FKBP5高表达是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HR=1.992,95%CI=1.127~3.522,P=0.018)和无瘤生存(HR=1.787,95%CI=1.067~2.99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KBP5在H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其是一个潜在的HCC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域含蛋白7A(THSD7A)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RT-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新鲜HCC及癌旁组织标本中THSD7A m RNA表达及75例HC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THSD7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在HCC组织中THSD7A m RNA表达下调(P0.05);THSD7A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4.0%vs.87.0%,P0.05)。THSD7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结节数目(P=0.011)、Edmondson-Steiner分级(P=0.013)、BCLC分期(P=0.048)有关。THSD7A蛋白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P=0.016)与无瘤生存率(P=0.013)均明显低于THSD7A高表达患者。结论:THSD7A在HC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THSD7A表达降低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