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对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HBV DNA阴性)、低载量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55例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定量检测其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HBV DNA载量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7的水平.根据术后HBV DNA载量,将患者分成HBV DNA升高(激活)组和不变组.升高组给予抗病毒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全组患者HBV激活率为45%(25/55),术前HBV DNA<1×104 IU/ml的患者,术后HBV激活占激活总数的76%(19/25).(2)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37,0.006)及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P=0.004)是引起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结果:术后IL-10升高与HBV再激活有关(P=0.001),IL 6升高及IL-10降低与HBV不变有关(P=0.000).(4)术后HBV DNA升高且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切除术可能引起患者HBV再激活,围手术期内应监测HBV DNA载量的变化.肿瘤直径、术中行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术是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术后IL-10、IL-6水平的变化可能与HBV DNA的变化有关.术后HBV再激活近期不会加重肝功能损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肝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癌深度冷冻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癌深度冷冻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应用LCS-2000型深度冷冻治癌机治疗肝癌患者65例,男性60例,女性5例,年龄26-72岁,中位年龄54.8岁,癌灶直径小于5cm16例,5-10cm24例,大于10cm25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4例,国际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14例,Ⅳa期22例,Ⅳb期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94%(51/54),甲胎球蛋白(AFP)阳性率70%(38/54)。继发性肝癌11例,原发癌为结肠癌4例、直肠癌2例、胆囊癌2例、胰腺癌1例、乳腺癌1例、后腹膜平滑肌肉瘤1例。结果 全组围手术期并发症13例16个,并发症发生率20%(13/65)。包括术后腹内出血3例、肝功能衰竭3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感染4例。结论 肝癌浓度冷冻治疗为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紧贴肝门大血管的肝癌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已累及肝内主干血管的肝癌手术经验,防止并发症与提高术后疗效。方法 将近10年来手术切除的肝门区肿瘤病人中,选择了紧贴肝内大血管1cm以内的肝癌78例,肿瘤直径≤5cm21例,>5cm57例,最大者为20cm×20cm×18cm,对术中如何防治并发症发生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中并发大出血、术后胆瘘、伤及健侧肝门发生率分别为8.9%,3.8%和1.2%,无手术死亡。结论 虽然此类手术难度大、风险大,只要重视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改进,仍可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与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8年12月因同时合并HCC和HBV行肝移植手术并长期随访的148例患者,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患者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根掘术后HCC是否复发将患者分成HCC复发组(43例)及未复发组(105例),使用COX多因素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48例HCC肝移植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2%,7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1%,54%.肝移植术后HCC复发43例,复发率为29.1%(43/148),术后HCC平均复发时间为(13.16±14.17)个月(1~5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超过米兰标准(HR=9.89;95%CI2.30~42.52;P=0.002)以及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HR=2.26;95%CI1.01~5.04;P=0.047)是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和超过米兰标准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livin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和30例肝癌组织中livin基因的表达.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X)细胞系,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02-X)细胞系转染HBx基因前后l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Livin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livin基因的表达与肝癌的大小、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t=1.688,P=0.103;γ=-0.137,P=0.471;P>0.05),与门静脉癌栓有关(t=2.24,P=0.033;P<0.05).转染HBx基因后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t=6.73,P<0.05).结论 livin基因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Bx基因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其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ERAS组(n=40)和对照组(n=41),ERAS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NRS评分、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无出院30 d内再次住院或手术病例。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安全有效,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相关性混合型肝癌(CHC)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的CEUS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乙型肝炎相关性CHC患者31例及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31例,比较其CEUS表现。结果乙型肝炎相关性CHC及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均以动脉期高增强,门静脉期/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为主,两者间各期增强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最大径≤3.0cm时,乙型肝炎相关性CHC与乙型肝炎相关性HCC多为均匀增强(P=1.000);病灶最大径3.0cm,乙型肝炎相关性CHC以不均匀增强或周边不规则带状增强为主,而乙型肝炎相关性HCC以不均匀增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病灶3.0cm时,乙型肝炎相关性CHC的增强模式具有相对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是预后不佳。病毒复制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肿瘤复发;应用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术后的肝功能损伤,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癌治疗的疗效。本文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的103例肝细胞癌且患有乙型肝炎病人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析病人的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手术切除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结果 103例病人均成功施行了肝切除手术,其中开腹手术50例,腹腔镜手术53例。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各收集腹腔镜组病人30例和开腹组病人30例基线资料情况。匹配后,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情况: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阻断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阻断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术中肝切除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范围肝切除占比:13.3%(4/30)比46.7%(14/30),P=0.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3±118.5) mL比(238.3±184.1) mL,P=0.010]。术后情况:两组术后输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肝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防治乙肝病毒在肝癌围手术期活跃的效果。方法 对72例肝癌合并HBV感染者随机分组,研究组的38例在围手术期每日1次给予拉米夫定100mg,进行定量HBV DNA及其它检查。对照组在围手术期不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HBV DNA量,在术后1周内、2周内较术前的增高值具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中术后1周内、2周内HBV DNA量较术前的HBV DNA量低值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皆低于安全治愈阈值;两组的术前、术后Child分级,术前、术后AL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外科治疗可激活HBV的复制能力,须加强肝癌围手术期对HBV的防范。拉米夫定有强大的抗HBV功能,可短期内迅速降低HBV DNA的量至安全范围,应用拉米夫定可以预防和治疗肝癌围手术期乙肝病毒的活跃。但其短期内改善肝脏功能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 HULC(lncRNA HULC)在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是肝癌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探讨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7年9月3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与手术标本。用qRT-PCR检测患者血清lncRNA HULC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VEGF、MMP-2、E-cadherin的表达。分析患者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侵袭转移相关标志物表达及术后预后的关系。 结果:患者血清lncRNA HULC相对水平范围为2.6~9.5,以中位值5.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lncRNA HULC组(12例)与低lncRNA HULC组(18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低lncRNA HULC组病理高分化比例高于高HULC组;高lncRNA HULC组III~IV期比例高于低lncRNA HULC组;HULC-L组肝内转移与远处转移例数均比例低于HULC-H组肝癌患者;高lncRNA HULC组肝癌切除术后复发比例高于低lncRNA HULC组肝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低lncRNA HULC组比较,高lncRNA HULC组患者肝癌组织中促肿瘤侵袭转移蛋白VEGF、MMP-2的阳性表达增加,而抑制促肿瘤侵袭转移蛋白E-cadherin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高lncRNA HULC组患者生存率低于低lncRNA HULC组患者,且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率高于低lncRNA HULC组肝癌患者(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HULC水平是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69,P=0.045)。 结论:血清lncRNA HULC水平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恶性临床特征密切相关,高血清lncRNA HULC水平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90水平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HBV相关HCC患者,20例HBV携带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1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分离纯化血清外泌体并鉴定,用RT-PCR检测外泌体miR-1290水平。利用ROC曲线评价外泌体miR-1290对HBV相关HCC的诊断效能。结果:纯化提取的样品中含有大量外泌体颗粒,并且具备外泌体的典型特性。与健康个体比较,外泌体miR-1290水平在HBV携带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HBV相关HCC患者中明显升高(P0.001),且晚期HCC患者高于早期HCC患者(P=0.036),而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明显降低(P=0.006)。外泌体miR-1290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0.73~0.91),具有较好的特异性(88.1%),且其诊断效能优于AFP(AUC=0.792)。结论:血清外泌体miR-1290在HBV相关HCC患者中升高,对HBV相关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并有望成为诊断HBV相关HCC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指数(PI)模型。 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2例乙型肝炎相关HCC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Cox风险比例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的预后的指标,根据分析的结果建立PI模型,并评价所建立模型的准确度。 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微血管侵润(MVI)、肿瘤最大直径(MST)、肿瘤数目(AT)、术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为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均P<0.05);根据以上指标建立的PI模型:PI=0.317×NLR+0.958×MVI(是=1,否=0)+0.700×MST(<5 cm=0,≥5 cm=1)+0.945×AT(单发=0,多发=1)-1.168×TACE(是=1,否=0);验证结果显示,该PI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的AUC达0.795,界值为1.46,准确度为75.49%。 结论:成功建立预测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切除术后5年生存情况的PI模型,为临床判断该类患者预后及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行根治切除术的肝癌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的意义.方法:将60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按HBV-DNA水平区分为高病毒复制组(HBV-DNA载量≥105拷贝/mL)与低病毒复制组(HBV-DNA载量<105拷贝/mL),分别比较各自组内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与未行抗病毒治疗患者间术后肝功能、HBV-DNA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费用等.结果:无论是高病毒复制组还是低病毒复制组,行抗病毒治疗患者肝功能恢复均优于无抗病毒治疗患者,且HBV-DNA水平较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低于各自组中无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其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在低病毒复制组中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在高病毒复制组中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癌合并HBV感染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术中出血对病人围术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222例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根据ROC曲线分析,术中出血量≤200 mL的185例为A组,而出血量>200 mL的37例为B组。比较两组有无腹水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以及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间在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肿瘤数和直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出血量>200 mL的B组病人作比较,出血量≤200 mL A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腹水和感染的发生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病人,术中大出血可能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及远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术中仔细操作,减少出血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660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660例患者中,MVI发生率为46.8%(309/660)。单因素分析显示,MVI的形成与HBsAg阳性、可检测的HBV DNA载量以及是否行抗病毒治疗有关,此外,还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AFP、肿瘤标志物、肝功能指标、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与数目、包膜是否完整以及是否存在卫星结节有关(均P0.05)。在HBV相关患者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检测的HBV DNA载量(OR=5.33,P0.001)为MV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OR=0.37,P=0.002)为MVI的独立保护因素,MVI的其他独立影响因素还包括性别、AFP水平、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包膜不完整、存在卫星结节(均P0.05)。重度MVI患者有明显高的HBV感染、高HBV DNA载量(100 IU/mL)以及未行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轻度MVI及无MVI患者明显升高(均P0.05),此外,轻度MVI患者中肝硬化比例较高(80.0%)。结论:HBV感染与HBV DNA水平是肝细胞癌MVI的形成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可能对MVI的形成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10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手术治疗C-HCC标本18例和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B-HCC标本34例,以及这些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癌平均年龄(46.9±10.5)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59.0±9.9),平均住院天数(17.9±6.8)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34.9±16.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1.5±4.3)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19.4±11.9),肝功能分级中A级肝功明显较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多,最大肿瘤直径明显大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和32.0%;C-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6.5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和75%。Cox模型分析提示肝炎类型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风险是丙肝相关性肝癌的2.35倍(P=0.10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恢复较丙肝相关性肝癌快,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风险低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早期筛查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对于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肝细胞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个体化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肝细胞癌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