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增加、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本综述总结近年来的中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现状。结果表明,中医治疗包括针灸、针刀、推拿、中药等方式。在临床上治疗本病均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回顾国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对近年来颈源性头痛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晓明 《现代保健》2009,(33):246-248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临床发病率较高,但误诊率也较高。本文就多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陔病病理生理学机制、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等研究进展作一一综述,希望藉此对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所致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主要来源于颈椎相关结构改变,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颇多,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院于2009年2月~2011年3月采用手法治疗、牵引、封闭、微波理疗综合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105例,获得一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颈源性头痛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较为有效的中老年颈源性头痛非手术治疗途径。方法采用针71松解术+枕神经阻滞和功能锻炼对80例中老年慢性颈源性头痛进行治疗并观察随访1年。结果从疼痛程度,颈部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评价,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针刀松解术+枕神经阻滞和功能锻炼治疗中老年颈源性头痛其效果明显;能达到改善颈椎力学平衡,改善颈椎诸肌弹性,从根本上解除对枕神经的直接压迫。  相似文献   

5.
受访专家:秦婷婷,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头痛这个症状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出现过。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智能化、快节奏的社会,头痛人群越来越多。但头痛不一定就是头本身出了问题,颈椎出了问题也可能导致头痛。这类头痛就称为颈源性头痛。什么是颈源性头痛颈部是人体连接大脑与全身的一个重要枢纽,颈部病变可引起全身各部位的病变,因此有"颈椎为万病之源"之说。头痛是颈部病变引起的常见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疗法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随机选取了2016.06.18-2016.12.19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根据患者的疼痛状态和部位实施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耳颞神经阻滞治疗、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为常规组;另一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要明显的高于常规组.结论:综合多种神经阻滞疗法对颈源性头痛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颈源性头痛(简称颈性头痛)[1]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明确颈性头痛的病因,尤其是上段颈椎解剖形态学改变与头痛的关系,我院自2004年7月~2008年7月间,随机选取95例颈性头痛的患者,进行了颈椎形态学的研究及手法矫治。为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资料和治疗手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慢性头痛。以往曾不规范地称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耳神经痛”等。其特点为反复在头枕部、顶部、颞部、前额、眼眶周围、耳周围,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单侧较多见。发病年龄大多在20~60岁,最小的仅为7岁。  相似文献   

9.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娅 《职业与健康》2010,26(7):829-83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高频热疗、颈椎牵引、中频脉冲、关节松动术联合的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中频脉冲和颈椎牵引的治疗,分别治疗3周。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禁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镇痛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具有疗效迅速、明显、无痛、安全、患者依从性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确诊,研究高校教师颈源性头痛发病影响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在烟台某两所高校600名31~60岁的教师中,进行颈源性头痛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在49名确诊患者中,根据年龄分组,分析各年龄组的发病相关因素。[结果]某高校教师中颈源性头痛的发病与年龄、外伤、每日低头工作时长、每日电脑工作时长、视线与屏幕角度有关。颈源性头痛总患病率为8.51%,41岁以上年龄组是颈源性头痛的主要发病群体。[结论]高校教师颈源性头痛患病受长期伏案工作,应用电脑工作时不注意姿势及视角等多种因素影响。改变工作习惯和工作姿势是预防颈源性头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樊碧发 《药物与人》2005,(10):52-53
每当头痛发作的时候,很多人都选择能忍则忍的消极态度:实在难以忍受的,就吃一些止痛药压制疼痛。也有很多人多年头痛反复求医,却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其实,在因头痛就诊的病人中,有很多都是颈源性头痛。找到了原因,驱除头痛并不难。  相似文献   

12.
李卫国 《现代保健》2010,(21):96-97
目的观察电针、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电针、牵引配合手法综合治疗5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结果本组58例,显效53例,有效5例,无效0例,显效率91.38%,总有效率100%。结论电针、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高家骏 《大众健康》2014,(10):39-39
当一些疾病救治无效时,我们可以查查脖子,也许病根就在颈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颈椎病的“七十二变”吧!颈性头痛:这种头痛占偏头痛的80%,曾被称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耳大神经痛等,用常规治疗难如人意。直到1983年医学界首次提出了“颈源性头痛”的概念,这种头痛的诊治才有了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保健医苑》2005,(8):16-16
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由原疼痛门诊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而成立,是目前全国综合性医院中专业水平较高、技术全面的疼痛中心之一。疼痛中心的诊疗范围:头面部疼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外伤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非典型颜面部痛、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针刀综合治疗在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小针刀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牵引及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针刀综合治疗对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旁阻滞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4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80例。A组实施颈椎旁路神经阻滞,B组在A组基础上联用臭氧注射治疗,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三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组分别为(1.51±1.2)、(3.42±1.4)和(4.32±2.3)分,B组分别为(1.31±0.5)、(1.81±1.3)和(2.32±1.5)分,C组分别为(1.32±0.4)、(1.82±1.2)和(2.31±1.5)分,A组治疗后3、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3、6个月A组优良率分别为100.0%、71.25%、62.50%;治疗后1周及3、6个月B组优良率分别为100.0%、87.50%、80.00%;治疗后1周及3、6个月C组优良率分别为100.0%、88.75%、81.25%;A组治疗后3、6个月优良率均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旁阻滞联合不同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教师因熬夜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去医院看急诊,拟诊断为脑血管病变,并进行了扩血管、脱水、止痛等多种治疗,但疗效不佳。次晨转到康复科就诊,经检查后确诊为颈椎病引起的颈源性头痛,采用理疗、封闭等综合治疗,病情很快康复。也许读者会感到奇怪,头痛怎么也会和颈椎病有关呢?颈源性头痛是因为颈部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头痛,而通常的头痛多由头部本身的病变所引起。由于本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因而用治疗头部疾病的方法治疗本病,就会事倍功半,出现了本文开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健康快递     
《保健医苑》2013,(7):62-62
<正>八成头痛祸在颈椎颈椎引起的头痛,是由于神经因椎间盘突出或其他原因受到了压迫和免疫炎症刺激而引起的。由于神经自颈椎的椎间孔穿出后,会沿头皮与颅骨之间走向头顶及耳部,这些神经联成一个网,遍布头顶及耳部,以上这些神经一旦受到刺激,即会引起后脑勺、头部和耳部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林芳老太太8年多来一直被头痛折磨着,到多家医院就诊都没找到病因,吃了不少药也没有改善病情.后来,医生发现老太太是由于颈椎有问题,导致了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亦称为高位神经根性颈椎病.该病的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器质性两大类.生理性头痛多因长期低头工作所致,少数情况下是颈部处于不当位置所致.器质性头痛多是颈椎增生所致,少数见于寰椎畸形或寰枢椎半脱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讨论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做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全部经CT引导之下进行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30 d,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包括疼痛的程度、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结果治疗前,42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98±1.05)分,治疗后为(1.06±0.73)分,患者VAS评分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有41例患者服用止痛药物,40例睡眠不佳,治疗后28 d分别为6例和5例,治疗前后服用止痛药物及睡眠不佳的患者例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