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目的建国以来,我国传染病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大幅度的下降趋势,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肝炎、肠道传染病等发病基础依然存在,肺结核病在某些区域还有抬头的现象,以上情况在农村尤其明显。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量和频率不断增加,爱滋病等性病也有向农村转移的迹象。本文将根据目前农村传染病防制工作现状。对新形势下的农村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疾病监测点居民的健康状况,如出生、死因、传染病发生等。方法 对1999年疾病监测点的人口学资料、居民健康状况及传染病的发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在监测人群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死因,居前四位的疾病死因分别是:心血管疾病(257.42/10万)、肿瘤(131.91/10万)、呼吸系统疾病(86.86/10万)和意外伤害(58.75/10万)。传染病发病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痢疾、肝炎和淋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我省居民的身体健康,我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部分传染病和意外死亡是我们今后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伊始 ,回顾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走过的历程 ,有喜有忧 ,我们正处于第一次卫生革命尚未结束 ,第二次卫生革命又提前到来的交汇点上 ,肩负着预防控制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任务。1  5 0年来金山区疾病预防主要成就1.1 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自 195 5年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以来 ,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由196 0年的 116 8.3/10万下降至 2 0 0 0年的 35 4.83/10万 ;死亡率由 196 3年的 17.9/10万下降到 2 0 0 0年的 3 .0 0 /10万。特别是百日咳、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病毒…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城区居民体育运动干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随着传染病发病率的降低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并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在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缺乏体育运动被认为是导致慢性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之一.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目标人群(15岁以上人群)体育运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为了解老年人群的主要死因,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降低死亡率,为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洛阳市涧西区1999~2005年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主要死因统计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杨钟培 《社区卫生保健》2007,6(4):260-260,270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团队模式,是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同时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计划生育指导等一系列卫生保健活动,进而控制和降低社区人群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徐艳梅 《中国校医》2011,25(7):527-528
目的了解2010年徐州市泉山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2010年徐州市泉山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泉山区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发病799例,发病率为129.917 2/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325 2/10万,病死率为0.250 3%。与2009年相比,发病率减少23.993 9%,死亡率减少17.629 2%,病死率增加8.401 9%。丙类传染病6种756例,发病率为122.925 4/10万,与2009年相比,发病率减少31.861 1%。结论乙类传染病中应加强对血源性及性病传播传染病及肺结核的预防控制,丙类传染病中应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的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主办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上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国际研讨会”将于2 0 0 1年 9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现将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1 征文内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政策、规划和管理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模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监测、疾病筛选和高危人群策略研究 ;健康促进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中的理论 ;社区、学校和企业初级卫生保健理论和实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慢性病和生殖卫生研究 ;其他有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9.
我省结核病疫情与应有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结核病疫情与应有的对策河南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王国斌近些年来,我国和我省多种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大幅度下降,部分疾病已被消灭,但作为慢性传染病的结核病由于种种原因疫情下降缓慢,大量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危害广大群众的健康,尤其在农村不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城市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随着近几年来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新发传染病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原有传染病的流行尚未有效遏制,性病、艾滋病等逐渐成为新的社会性卫生问题,外来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使得疾病的传播更为迅速。而同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和患病人数正持续上升,并已成为影响人口健康和疾病负担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叶林  谢梦  张家琪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644-2646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口近5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掌握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8-2012年杨浦区传染病疫情电子信息档案数据,对其发病顺位、动态以及年龄、性别和地区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户籍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47.31/10万,低于非户籍人口发病率,但发病率逐年趋近;在发病顺位中,性病(梅毒和淋病)和结核发病占的比重最大,占发病总数的88.4%。在户籍人口发病顺位前五位的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30~40岁以及8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发病率居前三的街道是定海、五角场街道和江浦。结论性病和结核病应作为传染病防治的重点病种,定海、五角场街道和江浦应作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地区。30~40岁以及80岁以上,尤其是男性,是传染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应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城区中小学生1996~2001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各种免疫机能尚不够完善 ,且人群高度聚集 ,易发生交叉传染 ,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分析传染性疾病在学生中的发病和分布情况 ,有利于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的防治。1996~ 2 0 0 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生传染性疾病 ,均由区级以上医院依照各传染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标准予以确诊。笔者将各校定期上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报道如下。1996~ 2 0 0 1年期间 ,在校中小学生总数 6 10 6 11人 ,传染病发病总数 436 0人 ,人均发病率为 0 .71%。其中小学生总数2 885…  相似文献   

13.
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难点和政策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城市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传染性疾病在城市业已受到有效控制,但肝炎、结核、肠道传染病等发病基础依然存在,性病、爱滋病等也有成为新的社会性卫生问题迹象,同时外来流动人口参与融入大城市建设及其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正日益突出。如何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传染病的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方法 使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的全国卫生防疫系统数据统计软件对各市、州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 四川省2001年发病总数181482例,年发病率为215.2/10万,死亡总数223人,死亡率为0.2597/10万,病死率为0.12%,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4%,发病数在前5位的病种为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麻疹,其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4.61%,可见该5种疾病是影响四川省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结论 四川省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已连续2年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提示四川省传染病的构成模式正逐步由肠道传染病为主的模式过渡到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的模式,故加强人群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洪灾对人群疾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洪灾对人群疾病的即时及滞后影响。方法 对1996年和1998年均遭受特大洪灾的地区按洪灾类型分层抽样,并设立非灾区对照,回顾调查1996~1999年洪灾区和非灾区人群各类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洪灾区人群1996、1998年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863.181/10万和736.591/10万,均高于非灾区年均发病率;但灾后一年的发病率与非灾区无差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伤与中毒等8大类慢性非传染病的患病率灾区高于非灾区。山洪区的发病水平最高,溃垸区居中,内渍区最低。实施卫生干预较多的地区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卫生干预较少的地区。结论 洪灾可致人群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率水平升高,防疫救灾工作在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同时,应加入针对非传染病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明勇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869-1872
目的探讨贵州省麻江县2006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江县2006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江县2006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7种678例,死亡3例,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29.29/10万,死亡率1.46/10万,病死率0.44%,发病率比2005年下降29.00%。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在前3位的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占乙类发病总数的75.44%;丙类传染病发病数最多的是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发病总数的84.24%。结论应该把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菌痢、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作为重点传染病进行防治;加强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结核病的归口管理,规范病人治疗;杜绝医源性感染;打击卖淫嫖娼和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加强传染病的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的适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服务保障作用,确保铁路职工家属的健康需求和健康水平,拓宽铁路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技术服务渠道,达到降低传染病、常见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企业卫生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一)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生活行为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 communi cabledisease ,NCD)迅速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双重挑战。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任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和防治策略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和范围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从广义上讲,是指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紧张疲劳、环境污染物暴露、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平衡逐渐…  相似文献   

19.
沈春雷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531-532,549
目的:探讨昆山市1950~2002年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为研究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大多数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0世纪50~60年代以自然疫源性地方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44.04%~65.08%,70年代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5.11%,80~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7.27%~77.89%,性传播疾病自1990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0年代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是疟疾、麻疹、痢疾、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而近5年则为性病、肝炎、痢疾、肺结核、伤寒。结论:该市急性传染病疫情出现新的特点,应及时制定科学的防制对策,加强预防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0.
陆建雄  蒋有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683-5685
目的 探讨安顺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原因,寻找防治对策.方法 对2006~2009年安顺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安顺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报告病种增加,2008~2009年新增报告手足口病发病率23.82/10万、20.21/10万,2009年新增报告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29.61/10万;4年传染病发病顺位前5位中肝炎发病率及发病顺位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甲肝、乙肝、丙肝、梅毒、风疹6种传染病4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与该6个病种发病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均>0.9000,单侧P均< 0.05);对发病率上升有显著影响的突发公卫事件有甲型H1N1流感、流感和风疹;2006~2009年系统存在传染病重卡1998张,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14%,2006~200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与重卡数呈正的直线相关(r=0.914 7,单侧0.025<P<0.05).结论 全球、全国大范围疫情影响,监测系统敏感性提高,新增报告传染病出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重卡存在,部分传染病病种发病率升高是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原因;应加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报告卡人工查重;加强甲肝、风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针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应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群防病知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