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妊娠期使用对胎儿的影响.方法对90例孕期一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娩时的年龄、丈夫年龄,精神病遗传史,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及与药物的关系等进行随访登记,并将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为16.67%(15例);各药物组患者孕期病情,分娩年龄,首次妊娠例数,妊娠反应及阳性遗传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与药物剂量有关(P<0.05),氯丙嗪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大于其他药物,新型药物影响较小.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对胎儿便有致畸、致死的不良反应,建议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氯丙嗪治疗时,应推迟妊娠或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新型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传统(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心电图变化的差异情况。方法: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分别于第1、2、3个月复查心电图。结果:使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3个月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显著低于使用传统(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P<0.05);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与使用药物剂量有关。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电图异常率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低,临床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在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调查表》对本院长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入组患者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服用和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9人中,其中心电异常人数229人,占38.2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469人,有心电异常者187(占31.22%);未服抗精神病药物者130人,有心电异常者42人(占7.0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心电异常发生率最高的为: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药物种类中以氯氮平组发生心电异常率最高70例(占40.70%),氯丙嗪组次之为86例(占39.27%),奋乃静组14例(占32.56%),利培酮组17例(占30.36%)。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心电图异常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维持治疗中对心电图的影响是很常见的,与剂量的大小无关,利培酮和奋乃静对心电图影响小于氯氮平、氯丙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孕妇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对其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孕前或孕中诊断为甲亢,并不规则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孕妇分娩前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血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值。结果:约半数孕妇和部分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增高,说明孕妇孕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不足。结论:孕妇患甲亢时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影响;孕妇孕期应坚持应用最低有效剂量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监测FT4及TSH,保持FT4于正常上限,以利于胎儿脑组织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与母亲孕期血型血清学的IgG抗体效价的关系。方法:选择血型为O型、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的孕妇392例,共分娩新生儿398例,孕妇进行血清红细胞抗A及抗B的IgG抗体测定,效价≥1:64者为阳性,孕期给予定期复查,分娩时取静脉血做红细胞四项试验:1血型;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3游离抗体检测;4释放试验。新生儿确诊为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者,测定其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等。结果:2次及以上妊娠孕妇的抗A、抗B阳性率大于1次妊娠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较大孕妇的抗A和抗B抗体阳性率高于年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型为O型的新生儿与A、B型的新生儿,其母亲IgG抗体抗A或抗B抗体效价分布不同,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母亲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P〈0.05);而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与母亲抗体效价无相关(P〉0.05)。结论:对妊娠次数较多、年龄较大或有不良生育史的孕妇在孕早期即应进行抗A(B)IgG抗体效价的测定,整个孕期动态观察,但不能单纯以孕妇血清抗体效价的高低作为判断胎儿溶血及预后是否严重的唯一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妊娠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指导孕期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合并精神分裂症的孕妇作为研究组,根据口服药物的种类不同分为A、B、C、D、E、F共六组,分别服用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齐拉西酮。另选2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无妊娠合并症,无长期服药史,无不良嗜好。统计七组研究对象妊娠期间流产、死胎等不良结局及新生儿健康状况,比较组间差异,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妊娠的影响。结果:七组胎儿致畸率、自然流产率、巨大儿、死胎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各组人工流产率和不良结局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六组抗精神病药物单一用药维持妊娠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对子代生长发育影响与健康妊娠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孕妇、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以及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5年间GDM孕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孕妇体重、分娩孕周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4例GDM孕妇作为GDM组,与同期孕前孕期无糖尿病史的孕妇1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情况。结果:妊娠合并糖尿病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妊娠合并糖尿病组(均P〈0.01);分娩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显著高于同期分娩正常组(P〈0.05,P〈0.01)。结论:应采取积极防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BD)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的预防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出生缺陷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母亲文化程度(OR=O.707)、遗传史(OR=2.786)、自然流产史(OR=4.375)、孕期服用药物(OR=1.633)、孕期情绪不佳(OR=2.216)、父亲孕前饮酒(OR=2.557)为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结论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性越小;遗传史、自然流产史、孕期服用药物、孕期情绪不佳、父亲孕前饮酒能增加出生缺陷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4种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脂代谢影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入我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91例,分析4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8周前后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浓度。结果:①氯丙嗪和氯氮平治疗后TC(P〈0.05,P〈0.05)与TG(P〈0.01,P〈0.05)均显著升高。②4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TC的影响程度为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和舒必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TG的影响程度为氯氮平和氯丙嗪〉利培酮和舒必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氯丙嗪组和氯氮平组男性患者TC(P〈0.01,P〈0.05)与TG(P〈0.05,P〈0.05)升高的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舒必利组女性患者TG升高的程度显著大于男性患者(P〈0.01)。结论:氯丙嗪、氯氮平对脂代谢的影响大于利培酮和舒必利,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刘联琦  周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778-779
目的:了解服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舒适度。方法:对200例使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主观舒适度(SWN)简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及氟哌啶醇组患者SWN评分接近,任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奋乃静组、舒必利组、维思通组及阿立哌唑组患者SWN评分接近,任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前三组中任一组与后四组中任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SWN评分越来越低(r=-0.79)。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主观舒适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前BMI及孕期BMI增长(BM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观察1530例舟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围产保健的孕产妇孕前BMI及孕期BMI△不同组别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结果 超重肥胖组及孕期BMI△≥6 kg/m2时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 kg/m2组(P<0.05),消瘦组及BMI△<4 kg/m2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均衡组及4 kg/m2≤BMI△<6kg/m2组(P<0.05).结论 孕前BMI及孕期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直接关系,要重视孕期体重增加的情况,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陈莉娜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315-131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重视产程观察和护理,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对844例无妊娠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胎膜早破患者162例(胎膜早破组),胎膜未破患者682例(胎膜未破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母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胎膜早破患者早产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及破膜时间距应用抗生素的时间、距妊娠结束的时间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较胎膜未破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母亲产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及早产与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关系密切,距抗生素应用时间对母儿并发症无明显影响。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应重视产程观察,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处理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S L Chen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9):534-7, 573
The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 in 20 patients with lupus erythematosus in pregnancy was studied prospectively.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were: remission in 4 patients, inactive (controlled by 10 mg prednisone for at least 6 months) 11, active 5 (active disease while pregnancy 3 and first onset and diagnosis during pregnancy 2). There were no maternal death, fetal loss or still birth in full pregnancy course. But the intrauterine malnutrition, low placenta weight and low body weight of newborn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ctive maternal disease (P < 0.001, P < 0.05). We conclude that (1) family planning pregnancy should be planned in a period while the active disease has been well controlled with a small dose of corticosteroids for at least 6 months. (2) carefully monitoring of the disease activity at intra- and post-partum is essential to lupus patient for a successful birth.  相似文献   

14.
朱泓  杨祖菁  曹露露 《海南医学》2011,22(24):12-15
目的研究孕妇和脐血中血铅的暴露水平及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脐血中血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孕产妇优生优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400例病例,采用微波消解和质谱分析方法测定孕妇和脐血中血铅含量,分析铅暴露水平对母婴的影响。对孕妇居住环境、生活方式、膳食等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对脐血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其母血铅水平呈正相关(r=0.99,P〈0.05);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新生儿身长、头围、体重呈负相关(分别为r=-0.15,-0.16,-0.17,P〈0.05)。血铅升高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分别高于血铅正常组(分别为X^2=39.08,37.28,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被动吸烟、染发、吃皮蛋为铅暴露的危险因素(分别为Wald’f=18.28,12.21,7.52,P均〈O.05);孕期补钙和孕妇高文化程度为预防铅暴露的保护性因素(分别为Waldf=9.02,8.05,P均〈0.05)。结论新生儿脐血铅水平与母亲血铅水平及环境因素、孕期保健等因素有关;加强健康教育和孕妇孕期保健是预防新生儿铅中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汝阳县出生缺陷儿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河南省汝阳县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出生缺陷儿登记卡》调查1997年至2005年汝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7 126名新生儿中出生缺陷儿176例,出生缺陷率247/万,男、女出生缺陷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农村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城镇(P<0.05)。母亲因素中与长期接触不良环境、有出生缺陷儿的家庭、孕期营养缺乏、孕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河南汝阳县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加强产前诊断和孕妇保健是避免缺陷儿出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观察甲氧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或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探讨其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②方法10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组(对照组)49例和MTX联合中药治疗组(中药组)5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③结果对照组41例治愈(83.7%),5例最终改为手术治疗;中药组43例治愈(84.3%),4例最终改为手术治疗。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药组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卵管通畅试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MTX单次肌内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较好,副反应少,再次宫内妊娠率高。对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准确把握治疗过程中手术时机和方式,降低输卵管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母亲亚临床甲减及孕期促甲状腺激素(TSH)达标与否对新生儿短期内甲功的影响。方法 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分娩的亚临床甲减孕妇167例为研究组,孕周≥37周,孕期药物治疗情况明确,选择同期满37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115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低T4综合征、低T3综合征、低T4伴TSH延迟升高、孤立性高TSH血症、先天性甲减中所占比例;据母亲药物干预效果分为TSH达标组,未达标组,未治疗组和对照组,4组新生儿分别在出生后4天及出生后15天查甲功五项,分析TSH值的差异性。结果 在不同类型中研究组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率较高的类型是高TSH血症(P<0.05);同一时间段4组间TSH的变化、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达标组和未治疗组,达标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未治疗组中TS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未达标组和对照组TS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新生儿的甲功,且主要导致新生儿生后高TSH血症的发生,孕期TSH达标,新生儿生后TSH值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 )病人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母血瘦素及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②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30例GDM孕妇血清和其新生儿脐血瘦素浓度及 2 4例正常孕妇脐血瘦素浓度 ,同时测量新生儿的体质量、胎盘质量、孕妇体质量的增加情况等。③结果 GDM孕妇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脐血 (t=3.5 1,P <0 .0 0 1) ,但二者无相关性 ;GDM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质量指数 (BMI)和孕期体质量的增加呈正相关 (r=0 .5 83、0 .4 13,P <0 .0 5 )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胎盘质量呈正相关(r =0 .5 0 8、0 .4 84 ,P <0 .0 5 ) ;与正常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相比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无明显增高(t=0 .6 5 3,P >0 .0 5 )。④结论 GDM孕妇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母血瘦素水平 ,且与新生儿体质量及胎盘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有望成为预测胎儿体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 阳性孕妇孕期足三里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 2001年 11月~2003年 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将 190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孕妇分为两组: 足三里穴位注射组 92例, 于孕 20、24、28、32、36周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共 5次, 每次 200IU。肌肉注射组 98例, 于相同时间肌肉注射HBIg。采用酶联免疫法, 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的HBsAg、HBeAg及HBsAb, 采用核酸扩增 (PCR) 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92例足三里穴位注射者, 新生儿宫内感染 8例, 宫内感染率为 8 7%, 低于肌肉注射组 (P<0 01)。穴位注射组新生儿脐血清HB sAb检出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 (P<0 05)。穴位注射组临产前血清中HBV-DNA含量显著低于肌肉注射组 (P<0 05)。结论 孕妇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 可有效减少HBV的宫内感染, 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126例,设为研究组,再随机抽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分娩的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4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妇住院天数、产后出血、早产、宫内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住院天数和产后出血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新生儿早产的有40例,发生宫内窘迫的有51例,低体重儿有44例,新生儿窒息的有62例,HBV感染的有64例;对照组中新生儿早产的有4例,发生宫内窘迫的有2例,低体重儿有1例,新生儿窒息的有5例,HBV感染的有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产妇和新生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加强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