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晓晓  贾如意 《心脏杂志》2017,29(1):69-071
目的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行冠脉造影患者219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01例,其中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2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9例。所有患者均检测RDW及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相关指标,并对患者冠脉病变情况进行SYNTAX评分,根据SYNTAX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低积分组(评分≤32分,n=139)与高积分组(评分>32分,n=80)。通过单因素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RDW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积分组RDW〔(13.7±0.9)%〕显著高于低积分组〔(1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2支及以上病变患者的RDW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SYNTAX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2,P<0.01)。NT-proBNP升高组比NT-proBNP正常组的RDW〔(13.4±0.8) vs.(12.5±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RDW与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110例,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后1周内是否发生AKI分成AKI组(n=29)、非AKI组(n=81)。检测并比较AKI组、非AKI组的RDW、NT-proBNP水平。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AMI并AKI患者RDW、NT-proBN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曲线下面积(AUC),分析RDW、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MI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3支病变、使用利尿剂占比分别为58.62%、44.83%,显著高于非AKI组的27.16%、18.52%(P<0.01);AKI组尿酸(UA)、血尿素氮、血清肌酐、RDW、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AKI组,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非AKI组(P<0.01)。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病变支数、使用利尿剂及UA、eGFR、RDW、NT-proBNP是AMI患者AK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DW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69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NT-proBNP单独及联合预测AMI后AKI发生的AUC分别为0.707、0.788、0.871。结论 RDW、NT-proBNP增高与AMI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AMI患者AKI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红细胞宽度(RDW)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OPD患者234例作为COPD组,同时选取17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检测血常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指标;肺功能等辅助检查。再根据血浆NT-pro BNP检测结果将COPD患者分成心力衰竭组60例和无心力衰竭组174例。对各组RDW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与相应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PD组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3±1.9)%vs(12.9±0.5)%,P0.001〕,心力衰竭组RDW水平明显高于无心力衰竭组〔(17.2±1.7%)vs(14.7±1.4)%,P0.001〕,心力衰竭组RDW水平与血浆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r=0.576,P0.001),ROC曲线法确定临界值,当RDW16.8%时,RDW检测COPD并发心衰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1.3%。结论 RDW与COPD并发心力衰竭相关,可以作为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一个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204例,按RDW≥13.8%和〈13.7%分组。住院期间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Killip分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住院心源性死亡率。结果RDW升高组的NT—proBNP显著升高,心力衰竭(HF)(Killip分级2~4级)、MACE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高于RDW正常组(P〈0.05),而LVEF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RDW升高,预后差,HF、MACE、心源性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分析RDW与CHF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意义。方法分析200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并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50%组(B组)、50%〉LVEF≥35%组(C组)和LVEF〈35%组(D组);来自同期住院无慢性心力衰竭的对照组(A组)。比较RDW、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VEF在各组间的变化。分析26例CHF患者治疗前后RDW、NT—proBNP的变化。采用线性相关关系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RDW变化的相关性。用ROC曲线评定RDW判断CHF的价值。结果①从对照组到心功能Ⅳ级组,RDW逐渐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1)。②随着LVEF的降低,RDW逐渐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6例CHF患者治疗前后RDW及LgNT—proBNP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④在CHF患者中,RDW水平与LgNT—ProBNP直线相关关系最强(P〈0.05)。⑤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RDW=13.734+1.518(LgNT—Pr0BNP)-0.026(年龄)-O.333(LAD)-0.012(LVEF)。@RDW判断C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7,P〈0.01。结论①cHF患者RDW明显升高,且与心衰程度有关系。②RDW与kNT—ProBNP有较强的相关性,甚至比LVEF还强,提示RDW可能与CHF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OPCAB后阵发性房颤患者247例为试验组,选择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术后非房颤患者24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并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前超声结果、实验室指标等无统计学意义。OPCAB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RDW、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RDW、NT-pro-BNP是OPCAB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RDW 、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老年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的277例脓毒症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老年患者的统计学数据、肾功能、炎症、全血细胞计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AK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老年患者的AKI组与非AKI组相比,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Ⅲ(SAPS3)水平均较高,而女性人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病(CKD)(OR=3.624,95%CI 1.532~7.419;P<0.001)、血尿素氮(OR=1.347,95%CI 1.146~1.581,P=0.023)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OR=1.864,95%CI 0.842~2.457;P=0.005)是脓毒症老年患者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作为一种选择性的危险因素,与老年患者脓毒症相关的急性肾损伤独立相关。因此,RDW是老年患者入院时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测量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形态可变性的一个指标,目前其主要用于对贫血的分类诊断.近期研究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升高对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有密切的联系.我们着重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 5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DHF患者(心衰组)及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血,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NT-proBNP。彩色多普勒测量LAd。结果心衰组RDW、LAd及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0 1)。心衰组RDW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79,P<0.000 1);RDW与LAd呈正相关(r=0.693,P<0.000 1)。结论高血压合并DHF患者RDW、LAd及NT-proBNP升高,RDW与NT-proBNP及LA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252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按照PCI后60min时的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不良组和ST段回落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RDW和NT-proBNP。结果ST段回落不良组Killip分级≥2级、前壁心肌梗死比例、胸痛到球囊扩张时间、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TG)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T段回落不良组NT-proBNP[(4310.34±1514.65)pg/ml]显著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2714.71±854.56)pg/ml](t=12.545,P<0.01)。ST段回落不良组RDW[(15.94±1.24)%]显著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14.67±1.18)%](t=4.331,P<0.01)。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NT-proBNP、RDW是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NT-proBNP和RDW预测PCI后ST段回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和0.689,联合NT-proBNP和RDW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0.738~0.920),显著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面积(Z=2.910,P<0.05)。结论RDW联合NT-proBNP有助于预测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相关指标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6例,采用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98)和侧支循环良好组(n=68)。红细胞分布宽度值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值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侧支循环不良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18.20%±1.83%比13.17%±0.84%),平均血小板体积值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8.16±1.22 fl比11.31±1.34 f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肌酸激酶同工酶、低水平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和无梗死前心绞痛与不良侧支循环密切相关。结论高红细胞分布宽度、低水平的平均血小板体积、高肌酸激酶同工酶、无梗死前心绞痛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搜集RDW、心脏彩超等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RDW与LAD的关系。结果根据RDW值由低到高三等分组,组间比较RDW、LA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RDW值增高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和LAD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水平与房性心律失常Kleiger分级(r=0.280,P=0.000)、LAD(r=0.297,P=0.000)呈正相关;以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Kleiger分级1~3级=0,Kleiger分级4~6级=1)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DW(OR=1.215)、LAD(OR=1.024)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RDW与LAD具有相关性,两者均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入院、行PCI治疗的3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肌酐变化分为非对比剂肾病组275例和对比剂肾病组35例。对比剂肾病定义为PCI术后72 h内血肌酐水平较入院基线水平升高25%以上或术后肌酐增幅≥0.5 g/L。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在同样的危险因素下,术前对比剂肾病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非对比剂肾病组相比明显偏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具备同样的危险因素情况下,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行PCI治疗的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c My BP-C浓度。比较AMI组与对照组间c My BP-C、肌钙蛋白Ⅰ(c 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浓度的差异,分析AMI组c My BP-C与c TnⅠ、CKMB和Myo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发病时间小于4 h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和c TnⅠ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 h与入院时血清c My BP-C和c TnⅠ的差异。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c My BP-C、c TnⅠ、CK-MB和Myo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MI组患者c My BP-C浓度与c TnⅠ、CK-MB和Myo浓度均存在正相关(分别为r=0.876、P0.05;r=0.632、P0.05和r=0.903、P0.05)。发病时间小于4 h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c TnⅠ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 My 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而c TnⅠ浓度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 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c TnⅠ、CK-MB和Myo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c My BP-C浓度与c TnⅠ、CK-MB和Myo浓度均存在正相关;c My BP-C在发病4 h内即开始升高,提示c My BP-C可以作为诊断AMI的早期生化标志物。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 My 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表明c My BP-C可以作为评估PCI术效果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的尿肽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氯沙坦组、依那普利组及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脲肽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5、14天脑钠尿肽较入院即刻进一步升高(P<0.05),而依那普利及氯沙坦组5、14天血浆脑钠尿肽下降。前壁急性忙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高于下壁,再灌注者脑钠尿肽低于非再灌注者。5天及14天时血浆脑钠尿肽与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及血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呈正相关。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天内血浆脑钠尿肽持续升高;脑钠尿肽升高水平可反映梗死面积及梗死膨展程度。  相似文献   

16.
凌琳  承燕  顾少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7):698-700, 70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78例AMI患者入院后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别随访12个月和18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胸痛、缺血再入院情况,评估骨膜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访结果显示,AMI患者高骨膜蛋白组随访12个月后MACCE复合终点较低骨膜蛋白组升高(P0.05);随访18个月结果显示高骨膜蛋白组再发胸痛、缺血再入院及MACCE复合终点较低骨膜蛋白组增高(P0.05)。结果提示血清骨膜蛋白可能作为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指标。结论骨膜蛋白水平可能与AMI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和血管新生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霉素诱导雄性SD大鼠糖尿病模型,成模4周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将大鼠随机分至培哚普利治疗组和模型组(各组n=15).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1、3、5、7、14和28天)外周血CD45-/low+CD133+ KDR+内皮祖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CD31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估心肌梗死1个月后心肌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改变.免疫印迹法测定骨髓细胞中内皮祖细胞动员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时缺血诱导的内皮祖细胞动员障碍,使循环内皮祖细胞峰值明显升高(103±37个/106单核细胞比58±19个/106单核细胞,P<0.05),同时伴有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通路的信号分子蛋白激酶B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增加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周围区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明显改善(所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缺血诱导的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障碍,增加缺血区血管新生,最终改善心功能.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活化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相关通路介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20例首次发生STEMI伴有高血压并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符合该研究入选标准。根据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分为慢血流组(27例)和非慢血流组(93例),并测定两组患者血脂、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水平。比较慢血流组与非慢血流组H型高血压(Hcy≥10μmol/L)患者比例及hs-CRP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慢血流组H型高血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慢血流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是慢血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H型高血压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和左心室重塑的影响.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胸痛发作12h内成功再灌注者38例为再灌注组,再灌注失败或未进行再灌注者18例为非再灌注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即刻、24h、48h、7天、14天及28天时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入院后3~5天、28天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计算它们的变化量.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再灌注组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呈单峰曲线,非再灌注组呈双峰曲线;再灌注治疗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尿肽水平,其第7天时浓度升高不明显,未形成第2个高峰.再灌注可减少左心室容积增加并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提示,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血浆脑钠尿肽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且确诊为AMI的患者共31例,并收集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入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Gal-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通过分析Gal-3水平及其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高敏C反应蛋白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间的相关性,探讨Gal-3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血清Gal-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al-3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Gal-3与AMI患者冠状动脉Gensin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Gal-3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可反映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