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所培养的原代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SD大鼠的外周肺组织,进行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从动物选取、取材、肺灌注、植块贴壁、培养基及添加物的选择等方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技术方法进行改进.从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抗原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异硫氰酸荧光标记植物凝集素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情况等方面鉴定所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噻唑蓝测量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原代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成多角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生长,传代培养后可变为梭形呈漩涡样生长或聚集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阳性;异硫氰酸荧光标记植物凝集素结合试验阳性.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纯度达93.2%.结论 改进后的原代培养方法简便、可靠,获得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污染少、纯度高,状态良好,保持了内皮细胞的结构和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期“改良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及细胞鉴定”参考文献12:时全星,孙新,李娟,等.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9):3609—3612.本文利用大鼠肺组织的原代培养方法(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作者通过改进组织块培养时间、培养液中血清的浓度以及培养瓶的材质等措施,经光镜和电镜扫描观察细胞形态、Ⅷ因子抗原检测进行细胞鉴定,PMVECs细胞生长速度和纯度都比较高,改良后的组织块培养方法简单、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慧云  穆祥  丁库克  李莉  郭洋  董小黎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1):3-5,80,83,77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易行、可培养出高纯度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1月龄SD大鼠,解剖得到大脑皮质,密度离心法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进行原代培养,传代采用差速消化和贴壁方法进行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密度离心法分离出的大量微血管段呈"串珠样"结构,培养24h可见短梭形、多角形细胞,8~10天基本融合。第2代细胞经免疫荧光染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阳性率达90%。结论:原代细胞采用低分子量葡聚糖加Percoll密度离心法、传代细胞采用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纯化可成功培养高纯度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VECs),并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酶蛋白消化法培养大鼠MMVECs,用差速贴壁法和亚细胞克隆法纯化细胞,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相关抗原鉴定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结果 成功培养出纯度很高的MMVECs,可用于MMVECs相关实验研究。结论 此原代培养MMVECs的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5.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并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组织块干涸翻转法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 ,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细胞计数法测定其生长曲线 ,3 H TdR掺入法及放射免疫法观察牵张刺激对其增殖能力和内皮素释放的影响。结果 :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表明心肌组织块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度达 96 % ,其生长特点是潜伏期较心肌成纤维细胞长 ,达 72h ,在不加内皮细胞生长支持物时 ,传代 3~ 5次后 ,其生长速度逐渐降低。牵张刺激可显著诱导其增殖和释放内皮素。结论 :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简便易行 ;其生长潜伏期较长 ,长期培养时需要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机械刺激可促进其生长和内分泌活化。  相似文献   

6.
乳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取10~15d龄的SD大鼠,采用植块法培养原代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继代培养中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方法、结合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的观察进行继代培养和纯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 成功培养了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呈多边形或鹅卵石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显阳性.结论 改良了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的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纯度较高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方法:取8~14周龄BALB/c或C57/BL6小鼠,无菌分离脑组织,采用改进的两种方法即2次酶消化和1次密度梯度离心法及1次酶消化和1次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脑微血管段,接种于涂布有Ⅳ型胶原的培养皿上进行原代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以免疫荧光法鉴定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改进的两种方法均可见内皮细胞在接种后12~16 h从微血管段周围爬出,5~7 d时细胞呈"漩涡状"生长,并可见细胞汇合,90%以上培养的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结论:改进后的两种方法均能进行较高纯度的小鼠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原代培养。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1种有效分离、培养和获取较高纯度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方法。方法: 自12 d SD大鼠脑分离出皮质,采用二次酶消化、BSA和Percoll非连续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有明胶的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性,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培养24 h即可见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细胞呈短梭形,集落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区域性单层生长,6-7 d内皮细胞开始融合,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纯度达92.6%。结论: 成功地自大鼠脑皮质分离并培养出纯度较高的BMECs,为进一步开展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和建立一种纯度高、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强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剪碎、过细胞筛网等物理方法,结合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及化学酶消化法,并以严格控制1 g/LⅡ型胶原蛋白酶消化作用时间15~20 min为首要,从2~3周龄ICR小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出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所培养的细胞。结果接种24 h,贴壁的血管段周围爬出多角形或短梭状细胞,并逐渐扩散成团簇状; 7 d后细胞融合,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Ⅷ因子相关抗原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为阳性,胞质呈棕红色,内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目的细胞纯度高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三种分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重复性好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分离方法。方法:采用外翻胶原酶消化法、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和植块法分离RAEC,并进行培养、纯化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验Von Villebrand Factor/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结果:采用植块法分离RAEC,5~7天后可见细胞贴壁生长,14天呈单层铺路石样分布,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细胞(胞浆呈棕黄色)比率为52.3±10.6%,其他两种方法分离后未见上皮细胞贴壁生长。结论:比较外翻胶原酶消化法、瞬间热处理植环法,植块法分离RAEC能培养获得较多内皮细胞,且方法较简便,细胞污染和损伤较少,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其体外血管形成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取小于1周龄的C57BL/6小鼠的肺组织边缘,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PMVECs。经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以每孔2×104的密度接种于铺有基质胶的96孔细胞板,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 h 1次)其24 h 体外血管形成过程。结果: 镜下可见原代培养的PMVECs呈梭形或多角形,单层融合呈铺路石样。细胞抗Ⅷ因子相关抗原(ⅧF-Ag)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部分细胞摄取四甲基吲哚碳花青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胞质呈现红色荧光,细胞膜表面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异植物血凝素(FITC-BSI)结合,呈现黄绿色荧光。PMVECs接种4~6 h后出现明显的管腔结构,10~12 h呈蜂窝状结构,此后管腔结构逐渐减少。结论: 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PMVECs操作简单,细胞得率和纯度高,并可在体外成功建立血管形成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NF-E2相关因子2(Nrf2)转录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肺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间接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的细胞。采用含有0μg/L、2.5μg/L、5μg/L、10μg/L、20μg/L和40μg/LTNF-α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肺微血管内皮细胞4h后,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细胞内Nrf2的亚定位及含量的变化;提取细胞核蛋白和总RNA,以变动迁移率分析技术检测Nrf2转录调节活性的变化以及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Nrf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采用2.5、5.0、10.0μg/LTNF-α处理细胞,核内Nrf2水平和Nrf2转录调节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而采用20.0μg/L、40.0μg/LTNF-α处理细胞,核内Nrf2水平及其转录调节活性有所下降;不同剂量TNF-α对细胞Nrf2基因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不同剂量TNF-α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Nrf2转录调节活性产生不同影响:中、低剂量TNF-α增强Nrf2转录调节活性,而大剂量TNF-α引起Nrf2转录调节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及其粘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 ,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弹性。我们取大鼠肺周边组织 (宽度不应大于 1.5 mm) ,将组织剪成 1.5 mm× 1mm× 1mm的组织块 ,贴入无菌的 2 5 cm3培养瓶 ,每瓶 10~ 15块 ,同时加入含 2 0胎牛血清、肝素 90 U/ml、L-谷氨酰胺 4mmol、青霉素 10 0 U/ml和链霉素 10 0 μg/ml的 DMEM培养基 3ml,放入 37℃二氧化碳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8h后翻转培养瓶 ,6 0 h后取出肺组织块 ,接着继续培养 2~ 4d后进行传代。最后消化分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用微管吸吮系统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粘弹性。结果显示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 ,细胞呈鹅卵石镶嵌状排列 ,状如梭形或多角形 ,大小均匀 ,胞核清晰 ,呈卵圆形 ,胞浆丰富 ; 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弹性模量 K1 =49.3± 9.2 Pa、K2 =73.2±2 4.8Pa、粘性系数 μ=19.2± 7.2 Pa.s。这些结果表明用组织块法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是可行的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较大的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调节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生成机制。方法从人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内皮细胞(HUVEC),采用形态学观察及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进行内皮细胞鉴定,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HUVEC同源盒HoxB2及HoxD3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uEPO可明显上调内皮细胞HoxB2及HoxD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uEPO可调节内皮细胞HoxB2及HoxD3 mRNA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其促血管生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保护作用。 方法 利用植块法分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SRB 法检测药物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和 A549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含量。测定细胞内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以及乳酸脱氢酶渗透情况。 结果 吉西他滨能显著减少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增殖并将其阻滞于 S 期。吉西他滨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凋亡具有时间依赖性,处理24、48、72 h 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15.4%、23.3%。同时,吉西他滨作用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上升,而处理48 h 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能够提高吉西他滨处理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并且减弱吉西他滨造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下降。 结论 吉西他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能够引起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发生,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吉西他滨引起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套高效、方便、可靠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取剖腹产新生婴儿脐带,加入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专用培养基EGM-2培养传代。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DiL-Ac-LDL染色证实细胞具有内皮功能。免疫荧光染色证明新分离细胞表达FⅧ相关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表达CD31。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培养10~15d左右长成单层,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DiL-Ac-LDL染色阳性,证实细胞具内皮吞噬功能。免疫荧光检测证明细胞特异性表达FⅧ相关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细胞表面高表达CD31。结论通过酶灌注法消化脐静脉血管获得细胞,操作简便、高效,EGM-2培养基可保证内皮细胞具有较高纯度,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细胞生物学鉴定证明获得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from rat lungs were cultured in serum-fre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an endothelial growth substance, insulin, hydrocortisone and so on. Five to seven days after plating, cultured cells formed a monolayer.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endothelial cells by morphology and by positive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factor VIII-related antigen, a marker for endothelia cells. Differences between gelatin coated culture plates and plastic culture plates in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were evaluated. Cells plated on uncoated plastic plates had a spindle-shaped morphology and did not express factor VIII-related antigen. Two types of medium, serum-free medium containing endothelial growth substance and basal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0% fetal calf serum, were also compared in primary culture. In contrast with the serum-free medium, cells cultured in the serum-containing medium showed fibroblast-like morphology and did not express factor VIII-related antige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gelatin substratum and serum-free medium containing endothelial growth supplement are necessary for in vitro proliferation of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solated from rat lungs. The culture method and conditions outlined here allow the proliferation of pure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from rat lungs. It may be useful in studying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to the lung and the role of microvascular endothelium in other pulmonary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