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78-1879
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肾气、元气、原气、生气、肾间动气、真气这一组概念的源流,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其次,对肾气与元气、原气、生气、肾间动气、真气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2.
元气与原气     
元气在《中医基础理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定义是:"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其他许多中医著述中也有此说,似乎元气即原气,已成定论。"原"与"元"  相似文献   

3.
原络配穴与气血流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气,又称元气、真气、真元之气。《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所有的脏腑经络必得原气始能发挥各自的功能,脏腑经络之气的产生也要根于原气的滋养温煦。五脏有疾时,往往在相应  相似文献   

4.
关于元气、原气、肾气三个概念,一般认为,三者名异而实同.如<中医基础理论>(六版教材)认为:"元气根于肾,乃肾精所化生的肾气,统称肾中精气,又名原气."其实,这种说法是不严密的,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5.
真气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说:“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又说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学中的“真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本文在《内经》162篇中共检出“真气”二字连读者23处,笔者对其逐条梳理,以明确其含义。  相似文献   

6.
从正气的概念、组成、本质来论证其哲理性与科学性,凸显中医学的主体性特色,阐明中医正气的科学内涵。认为中医学的正气是指人体健康状态,由元气和真气两部分组成,正气的本质就是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中医原气具有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和先后天合气的内涵,其中先天原气包括命门之气和肾气,后天原气指脾胃之气,先后天原气指元气。在原气的众多内涵中,以原气为命门先天之气的内涵最为古代医家所常用,而目前中医原气则被元气所取代,主要具有先后天合气的内涵,而原气最初为命门先天之气的内涵逐渐被淡化。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73-1875
《金匮要略》一篇2条"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一句,其中的"因"字本为"原因"之意,但常被误解作"承袭";"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一句常被误解为"六气太过则成六淫",实际上风气何时转化为邪气,决定于五脏元真是否通畅;"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一句中,"元真"一词是指"元气"与"真气",即人身上中下三焦所通行之气血,其气与"风气"相通,元真实即人体正气,与邪气相对。纵观全条经文,多次强调正气亏损才是导致邪气入内的决定条件,全文首尾紧密呼应,具有深刻的发病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免疫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为 《陕西中医》1990,11(7):309-310
本文分别从概念、分类及调节等方面探讨了中医学中的免疫思想,认为其概念应包括正气(真气)、元气、卫气及邪气等;其分类有脏腑免疫、体质免疫及种族免疫之不同;其调节具有整体自稳性。  相似文献   

10.
元气在《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 )的定义是 :“元气 ,又名原气、真气 ,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其他许多中医著述中也有此说 ,似乎元气即原气 ,已成定论。“原”与“元”虽然有时通用 ,但其基本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也不能随意相互取代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原”与“元”的含义 ,《说文解字》解释为 :“元者 ,始也”;“原 ,篆文从泉……水泉也。”因此 ,就本、始之义来讲 ,原与元含义相同 ,也是可以通用的。在《康熙字典》中“元”除了本、始之义外 ,还有首、大、气、善等多种含义 ,“原”就指本原…  相似文献   

11.
真气辨     
一、指正气《灵枢·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谓:“真气”是由受于先天的原气和后天得之于呼吸饮食之气相结合而成。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密切相关,所以,《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疟论》云:“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就是说,在阴阳尚未交并的疟未发时,进行治疗,正气得安,邪气即亡。《灵枢·天年》也云:“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如?……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以上真邪对举,说明《内经》作者是把真气作为正气看待的。  相似文献   

12.
李奕祺 《国医论坛》2002,17(2):46-47
在全世界研究基因的热潮中 ,中医药学无疑应当结合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来发展中医药 ,但必须紧密结合自身擅于从整体宏观上进行功能调节的特点和优势 ,才有可能在基因的研究应用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无疑 ,与基因密切相关的是肾 ,中医藏象理论认为 ,肾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藏有先天之精 ,称为“先天之本”。为了能更好地结合基因组学来研究中医的肾 ,应对基因与元气、原气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元气在《中医基础理论》(六版教材 )的定义是 :“元气 ,又名原气 ,所谓元气 ,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 ,包括元阴、元阳之气。”绝…  相似文献   

13.
吾师承先父福建省名老中医柳增荣 ,遵父传之法 ,临床上重视对“后天之本”的调摄 ,疑难杂证 ,亦多从促进脾胃之气论治。今整理先父用药特色经验 ,并加浅析以期同道交流。1 脾胃之气与元气的关系元气又称“原气”、“真气” ,是健康之本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一切活动 ,无不领先元气的推动、充养。元气禀受于先天 ,为先天之精所化生 ,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之滋养与补充 ,并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 ,外达肌肤腠理 ,以供各脏腑的生理活动需要。如《景岳全书》说 :“故人之自生至死老 ,凡先天之有不足者 ,但得后天培养之力 …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学角度对正气与元气的生理功能、正气与元气的关系进行论述,阐明正气和元气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在艾滋病的发病中,艾滋病疫毒具有伤人正气的特点,在艾滋病疫毒侵犯人体正气时,人体的元气最先受损,这与艾滋病疫毒的特点和元气自身的生理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艾滋病疫毒伤正气与伤元气同时存在,贯穿艾滋病的全过程,伤正气关键在于伤元气。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通的。生命来自自然界,又不断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自然界中,机体对致病因子是不断进行斗争的,表现为"正邪分争"。祖国传统医学对疾病本质及人体发病学的认识是"正邪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正邪双方消长进退的表现。探讨正邪论的科学性将有助于医学的发展。何谓"正"?正是"正气"的简称。正气即祖国传统医学所称之"真气"、"元气"之类。实际上,它是机体一切抗病力总和的代名词。所谓"邪"?邪是"邪气"的简称。邪气是机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总和的代名词。祖国医学对正与邪的关系认识是比较…  相似文献   

16.
饮食疗法(简称食疗)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之一.深为人民所喜爱、“民以食为天”,人们必须依赖饮食物以化生气血.营养脏腑.脏腑得养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饮食物受纳不足或摄入不当.外感或内伤,均可影响气血化生.影响脏腑功能而生病变.可以通过食疗以补偏救弊,换言之,饮食疗法可以防病治病.今就食疗的理论基础和食疗保健作一初探.1.食疗保健以脾胃为首要饮食疗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食疗保健则为人所共求.对于食疗保健,或以滋肾为主.或以健脾为法.笔者认为,食疗保健宜以脾胃为首要.因为痰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正气”即是“真气”.具有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筋肉.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护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是由禀受于先天,藏于肾中的精气(即元气),与源于后于,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聚于胸中的宗气相合而成.因先天禀赋人不能自主.但不论先天强弱与否,必得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即后天可以养先天,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之气不足,则元气无以充养而元气自衰,正气自弱.故正气的强弱与脾胃关系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论原气循行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赵百孝 《中国针灸》2005,25(10):751-751
1 原气的发生与布散 <内经>提出了脏腑的原穴,但却无原气、元气之名."原气"一词首见于<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名曰原."原气即是肾间动气,生命之所系,是十二经之根本,十二经脉皆系于原气.而原气则系于命门,为生气之原.<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三焦为一身之大腑,通行上、中、下三焦之气,遍历五脏六腑,主通行原气,原气为三焦之别号,而三焦为原气之别使.肾间动气自命门生发之后,通过三焦的布达而将原气散布到脏腑及十二经脉之中.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对养生抗衰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本文仅就中医理论中的真气学说,探讨其在养生抗衰老中的作用及其意义。1 真气和衰老的关系真气是由先天原气和后天吸入的清气,饮食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生命力的精微物质,两者相互滋助,共同维持着生命的过程。生、长、壮、老是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衰老是人类生理过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的治疗法则虽多,但总的来看,以扶正与祛邪为基本法则。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基本原则,值得讨论。在学术论坛中,主张补者,往往过分强调扶正以祛邪的重要性;主张攻者,往往过分强调祛邪安正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有意无意地成为唯补论或唯攻论者。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感触颇深,故对扶正祛邪或祛邪安正问题提出管见,以求引玉。1 对“正”和“邪”的认识 “正”即指正气而言。正气又名真气、元气、精气,关于正气的含义问题,《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可见  相似文献   

20.
徐宁 《陕西中医》2009,30(9):1186-1188
目的:探讨《内经》中"正气"的含义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文献学的方法对《内经》中11处"正气"二字连读者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正气在《内经》有两种含义:有时指人体之气,与邪气相对峙,指人体中具有抗病、驱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有时指其来方向与时令方位一致的,但可使人感觉不适的四时之风,即正风,与实风、虚风不同。正气与真气、精气等须严格区分。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学发病观正气的强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