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肠癌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近年美国已达46/10万,国内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已达30/10万,因此大肠癌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揭示癌变发生机理的不同,有人将大肠癌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染色体不稳定性大肠癌(CIN),它涵盖了80%以上的散发性大肠癌,其发生的始动因素主要是APC基因缺陷,经过多阶段、多基因突变而致癌; 相似文献
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治及随访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临床特点,提出诊治及随访监测措施。方法 对筛查对象进行家族调查及随访监测,按HNPCC诊断标准发现病例,按结肠直肠癌的外科手术原则治疗。结果 发现来自4个家族11例HNPCC,均为Lynoh I型,病理结果为腺癌,按TNM分期,I期8例仍生存,Ⅱ期1例术后18个月死亡,Ⅲ期2例分别术后3个月及10个月死亡。结论 该病有年轻发病特点,早期发现行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对筛查对象应从25岁起,每2年一次行全结肠镜检查;女性从25~35岁起行子宫内膜活检或经阴道镜检查,是目前发现早期HNPCC简单、有效、实际、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MMR家族中以hMLH1和hMSH2突变为主。HNPCC在大肠癌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约占大肠癌的1%~5%。其与散发性大肠癌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HNPCC患者肠外肿瘤的发病风险亦较高。作者就HNPCC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 患者男 ,1 935年生 ,1 988年 1月因患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 :结肠腺癌 ,Dukes B期。 1 992年 7月患直肠癌行 Miles手术 ,术后病理 :直肠腺癌 ,Dukes A2 期。 1 994年 1 2月发现右股部肿瘤 ,行姑息性手术切除 ,病理报告 :脂肪肉瘤。随访 1 0月死亡。患者之兄 1 990年 6月 60岁时患结肠癌 (肝曲段 ) ,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 :结肠腺癌 ,Dukes B期。 1 996年 1 1月患降结肠癌 ,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 :结肠腺癌 ,DukesA2 期。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患者之弟 1 994年 5月5 4岁时患结肠癌 (脾曲段 )…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表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探讨我国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患者的临床表型,为临床辨认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阿姆期特丹Ⅱ和日本的HNPCC标准的34个HNPCC家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病的一般规律:(1)确诊时的年龄和性别;(2)绘出家系图;(3)肿瘤发生的部位(包括肠外癌);(4)同时多原发结肠癌;(5)异时多原发结肠癌;(6)临床表现。结果 (1)34个家系中,18岁以上的家族成员共612人,确诊HNPCC的患者140例,女性47例,男性93例。(2)34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45.3岁,50岁以前发病者占62.1%,60岁以前发病者占87.1%;(4)154个原发癌灶中,肠外癌灶31个(20.1%),其中胃癌占肠外癌的41.9%(13/31),大肠癌灶123个(79.9%)。116例大肠癌患者中,右半结肠癌占66.4%(77/116),左半结肠癌占33.6%(39/116)。(5)同时多原发癌5例,其中2例为3次多原发癌,3例为2次多原发癌;异时多原发癌6例(含肠外癌)。结论 本组HNPCC的临床特点为(1)发病年龄比西方患者更年轻;(2)右半结肠癌的比例高;(3)大肠癌的垂直传递特征突出;(4)肠外癌以胃癌比例较大;(5)同时原发癌和异时原发癌较多。 相似文献
6.
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患者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综合征。因其病因特殊、临床病理特点突出,HNPCC成为大肠癌研究的热点。虽然HNPCC的发病年龄早、病理分化差、多原发癌多见,但其预后却明显好于散发性大肠癌。原因为:在获得诊断时HNPCC比散发性大肠癌的侵袭更弱、转移更少。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组织抑制因子-2(TIMP-2)是诸多参与大肠癌侵袭、转移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MMP-7通过分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造成肿瘤的侵袭、转移,而TIMP-2则是其特异性抑制物。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是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其发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 2 5万 ,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 4位 ,发达地区已上升到第 3位。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肠癌 ,它是由于DNA错配修复基因 (MMR)发生胚系突变所致的一种单基因的显性遗传性疾病 ,又称Lynch综合征 ,约占大肠癌总数的 1 5 %~ 1 8%。由于HNPCC家族成员到 65岁时结、直肠癌发病率为 68%~ 75 %,因此发现HNPCC患者及其家系 ,对家系成员进行定期检查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将有效地… 相似文献
8.
9.
hMSH2蛋白表达缺失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MSH2蛋白表达缺失在筛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对收集的166例石蜡包埋的疑似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组织进行hMSH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MSH2蛋白表达阴性 ( 0分 ) 3 5例 ,占 2 1 1% ,阳性 ( 1~ 4分 ) 12 6例 ,占 75 9%。在右半、左半结肠和直肠表达缺失率分别为 3 3 3 % ( 15 / 45 ) ,15 4% ( 6/ 3 9)和 18 2 % ( 14 / 77)。右半结肠癌的表达缺失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 (P <0 0 5 )和直肠癌 (P <0 0 5 )。结论 hMSH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做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在今后检测和确定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Peng Jin Jian-qiu Sheng Ying-hui Zhang Ai-qin Li Zi-tao Wu Shi-rong Li 《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2010,25(4):206-2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yclooxygenase-2 (COX-2) 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ismatch repair (MMR) protein expression 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in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Methods A total of 28 cases of colorectal adenoma and 14 c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were collected between July 2003 and July 2007 from 33 HNPCC families. Sporadic colorectal adenoma (n=32) and carcinoma patients (n=24) served as controls. With samples of tumor tissues and normal colonic mucosa col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COX-2 and MMR (hMLH1, hMSH2, and hMSH6) were exam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Frequency of MSI in five standard MSI loci BAT25, BAT26, D2S123, D5S346, and D17S250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s The rate of COX-2 high-expression was 53.6% (15/28) and 42.9% (6/14) in HNPCC adenoma and carcinoma; 62.5% (20/32) and 91.7% (22/24) in sporadic adenoma and carcinoma, respectively. That rate was lower in HNPCC carcinoma than in sporadic carcinoma (P〈0.05). MMR-deletion rate and percentage of high-frequency MSI (MSI-H) in HNPCC carcinom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 [both 71.4% (10/14) vs. 12.5% (3/24), both P〈0.01]. Among the 10 MMR-deficient HNPCC carcinoma patients, COX-2 low-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8 cases (80.0%), while COX-2 high-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all of the 4 MMR-positive HNPCC carcinoma cases (P〈0.05). In comparison to MMR positive HNPCC carcinoma, HNPCC adenoma, and sporadic carcinoma, COX-2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orresponding MMR-deficient cases (all P〈0.05). The rates of COX-2 low-expression in HNPCC adenoma, HNPCC carcinoma, and sporadic carcinoma with MSI-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ases with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all P〈0.05). Conclusion COX-2 is expressed at a low level in HNPCC carcinoma, different from the high COX-2 expression in sporad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不同于散发的结直肠癌,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研究透彻。它的发病基础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基因系统的缺陷,如hMLH1、hMSH2等,不能把复制过程中出现的DNA序列的错误纠正过来,从而引起了肿瘤的发生。另外,它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如CpG岛的甲基化。转化生长因子β/Smad、Wntβ/-catenin信息通路参与了HNPCC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和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和临床病理特点,并探索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31个国人HNPCC家系,采用PCR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忻(DHPLC)筛查hMSH2和hMLH1基因的突变,对DHPLC图形异常的样本用377DNA测序仪测序。结果31个国人HNPCC家系132个病人中共发现180例恶性肿瘤,其中胃癌19例(10.6%);同时性癌少见,仅占所有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3.0%。8个家系携带hMSH2或hMLH1基因序列改变,其中包括第一个带有hMSH2基因突变的蒙古族家系。结论国人中胃痛是发病率仪次于CRC的HNPCC相关肿瘤;DHPLC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筛选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的方法;在中国hMLH1基因尤其是其前9个外显子的突变较hMSH2基因的突变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人体肿瘤标本的连续切片,测定同一区域肿瘤周边病灶中淋巴细胞上的FasL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肿瘤免疫逃避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30例肿瘤病理标本中FasL的表达和淋巴细胞凋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平均灰度值测定.结果肿瘤周边病灶中淋巴细胞上的FasL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平均灰度值之间具有相关性(r=0.75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肿瘤细胞能通过主动分泌FasL,并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上的Fas受体结合,进而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成功逃避机体的免疫攻击. 相似文献
15.
It is still unclear howthe colorectal carcinomacells escape from i mmune supervision and pro-gress.Recently,the study concerning the role ofFas and FasL systemin i mmune escape of cancersis becoming a focus[1,2].This study was designed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FasLin colorectal carci-noma tissues andthe apoptosis of 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s)for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FasL expressionandi mmune evasion of cancer.1MATERIALS AND METHODS1.1…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P27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27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等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P27蛋白表达.结果 P27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1.3%(20/64),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00.0%(10/1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阳性表达率下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27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抑制作用.P27蛋白表达降低的结直肠癌易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肌层浸润,P27是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胰腺炎相关蛋白 (PAP)mRNA表达与肿瘤DNA倍体性的关系 ,收集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标本 2 7例 (病理均证实为腺癌 ) ,同时取距肿瘤边缘 3cm和 8cm的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 ,测定样本中有无胰腺炎相关蛋白的表达 ,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各样本行细胞DNA倍体性分析。发现 :PAP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 2 9.6% ( 8/2 7)。在 8例PAPmRNA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样本中 ,S期细胞比率 (SPF)为 1 8.91± 8.43 ,并有 7例为非整倍体肿瘤 ;而另外 1 9例PAPmRNA阴性肿瘤组织的SPF为 1 2 .1 1± 7.0 2 ,有 4例为非整倍体肿瘤。在B、C 2个对照组的黏膜组织中未能检测出PAPmRNA阳性表达及非整倍体组织。经统计学处理PAPmRNA阳性样本的非整倍体例数和SPF ,与阴性样本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扩散范围与PAPmRNA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提示 :PAPmRNA阳性肿瘤样本有较高增生活性 ,PAP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 相似文献
18.
结肠直肠癌细胞DNA及CD44含量与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肠直肠癌细胞DNA含量及CD4 4的定量检测与癌形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 ,FCM)对手术切除的结肠直肠癌组织及癌旁周围正常组织细胞进行DNA含量及倍体测定、CD4 4定量检测。结果 :DNA含量在结直肠癌组明显增高 ,二倍体细胞明显减少 ,而异倍体明显增多 ,在结直肠癌组异倍体率为 6 6 6 % ;同时CD4 4在结直肠癌组明显高于癌旁周围正常组织组 (P <0 0 1) ,CD4 4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癌细胞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 ,CD4 4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形成、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表达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包括各个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大肠组织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Fas阳性率为48.8%,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阳性率92.7%(P<0.01)。大肠癌组织FasL阳性率为53.7%,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L阳性率4.9%(P<0.01)。在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Fas阳性率分别为:A期87.5%,B期66.7%,C期25.0%,D期21.2%。而FasL阳性率分别为:A期25.0%,B期33.3%,C期66.7%,D期88.8%。随着Dukes分期的递升,Fas阳性率呈递减趋势,而FasL阳性率呈递升趋势。【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Fas表达下调,以及FasL表达上调,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这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Fas/FasL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as/FasL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表达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41例(包括各个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以及正常大肠组织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织Fas阳性率为48.8%,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阳性率92.7%(P〈0.01)。大肠癌组织FasL阳性率为53.7%,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FasL阳性率4.9%(P〈0.01)。在不同分期的大肠癌组织中,Fas阳性率分别为:A期87.5%,B期66.7%,C期25.0%,D期21.2%。而FasL阳性率分别为:A期25.0%,B期33.3%,C期66.7%,D期88.8%。随着Dukes分期的递升,Fas阳性率呈递减趋势,而FasL阳性率呈递升趋势。【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Fas表达下调,以及FasL表达上调,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这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Fas/FasL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