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实施项目管理提高管路安全管理并评估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规范15种管路的标准化护理手册,应用敏感指标体系观察项目实施前后护士非计划拔管知识掌握率、管道维护达标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项目管理前后非计划拔管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项目管理规范了临床护士管路护理措施,能有效测量改进过程及结果,可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管理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约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约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期间非计划拔管情况、约束时间、住ICU时间、拔管时间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皮肤完整性差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末梢血运不良、约束带挣脱、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误吸、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导管、鼻饲管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约束时间、住ICU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出院时,研究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护性约束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误吸、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在医院护理质量建设中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6个院级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各专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修订、工作指引、流程及规范的建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及对临床科室进行质量督导、跟踪与评价。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并以便利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管理者及护士132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81.8%-97.7%的调查对象认为院级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对科室护理质量起到监督和保障作用、小组成员在检查督导中坚持原则。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实施后各专项护理质量显著提高(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模式有利于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落实质控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8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12月(实施前)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的4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1月—12月(实施后)实施项目管理模式的40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风险评估率、评估准确率、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差异。结果项目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跌倒和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率、评估准确率均高于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整体评价良好,患者对护理服务中的服务态度、入院宣教、护理操作技能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管理模式能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就医信赖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起,护理部正、副主任分区域包干负责病区护理质量,实行定点式跟踪督导与"走动式管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式,比较实施前(2010年)、后(2011年)年度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实施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前、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6项护理质量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人事改革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实行层级岗位管理护理模式,进行岗位设置、护士配置。护理部统筹全院护士绩效考核分配,门诊、手术室结合量化考核,提高临床夜班护士系数等。眼科护士分N0-N5共6个层级别培训和考核,制定层级培训手册。护理质量管理实行科室护理单元自控、护士长交叉检查、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小组管理、项目小组管理、护理总值班督导、护理部主任行政业务督导等质控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比较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士岗位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结果]实施岗位层级管理模式后,各层级护士对岗位工作满意度由90.55%提高到98.42%,护士对统筹绩效考核分配满意度由91.33%提高到96.06%,病人满意度由91%提高到97%。自2013年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每年获市级评估"A级",无护理服务投诉,无护理差错事故,护士离职1人离职率2.8%,离岗率0。[结论]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眼科护理实行岗位层级管理模式,护理部统筹绩效分配,能有效地实现同工同酬,能保证护理质量及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病人提供持续科学的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减少护理差错及护理人才流失,不同程度地引导眼科护士走向临床岗位,满足临床病人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追踪法联合PDCA循环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追踪法联合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39515例为观察组,同时以实施前(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36633例为对照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书写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分级护理、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用药错误、药物外渗、压疮、非计划拔管、跌倒/坠床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90%(χ2=71.475,P<0.01).[结论]追踪法联合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预防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海红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6-1838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自2010年2月我院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构建层级管理组织机构,设立由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分层级管理模式,职责明确,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待遇以及改革护士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护理差错缺陷、健康教育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层管理对ICU科室护士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ICU临床护士50名进行临床知识和实践的教学管理,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分层管理,实施管理3个月,观察两组护士实施管理前后的理论、实践知识水平,以及发生不良事件及护士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实践知识的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P<0.05);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P<0.05).结论 对ICU科室的护士的临床教学中采用分层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在神经外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师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辞职率及科室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辞职率低于实施前(P<0.05),科室的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应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护理部对全院新护士长、护理人员、护师晋升主管护师前进行岗位轮换管理,并建立人力资源库和调配机制。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了患者压疮及一般差错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9S"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9S"管理活动计划、实施方案、考核标准,并对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等进行评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差异性.结果 实施"9S"管理活动的病区环境、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垂直管理下护理绩效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与评价效果。方法:实施护理部垂直绩效管理,护理部主导护士绩效分配方案,根据科室内部、外部风险测评、CMI值、平均护理时数等划定科室风险等级及风险系数,结合工作量指标、可控成本结余等计算科室绩效,护理部通过对的科室KPI考核、护士长对护士KPI考核成绩决定发放考核对象绩效比例,科室KPI与护士KPI考核指标与岗位职责、工作量、护理质量、综合能力等相关联。观察绩效改革前后护士对绩效的认同感、岗位满意度护理质量及专项管理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部垂直绩效管理后,护士对绩效、岗位的满意度、全院护理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护理部垂直管理下护理绩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有助于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全局的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莉  施诗  周洁  陈梦瑶  段添 《全科护理》2021,19(6):730-732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为提高临床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102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护士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4.76±0.81)分、(7.34±0.47)分和(6.55±0.75)分。不同工作时间、是否参加非计划拔管培训、是否经历非计划拔管事件神经外科护士的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经历非计划拔管事件的神经外科护士在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时间的护士在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护理态度较好,但知识和行为不容乐观,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预防非计划拔管知识培训,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将环节质量控制应用于非行政班时段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在非行政班时段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分析实施前后非行政班时段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后非行政班时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满意度水平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施环节质量控制能够提高非行政班时段的护士安全意识和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区手术室设立4个护理小组实施分组护理管理,通过建立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助理护士四级质控体系,进行系统、有效及时有效的、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以及人员培训。结果:分组护理管理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手术科室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不仅有利于培养骨干,而且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个人潜能,增强科室凝聚力及专业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效能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1年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区内开展为期12个月的精细化护理管理,评价实施前后1个月内基础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的合格率和出院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同时采用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项目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均有很大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建议在更多的科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目标管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手术患儿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患儿2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120例、观察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124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落实约束、固定管理、加强巡视等在内的神经外科手术患儿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目标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护士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知信行水平、患者家长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42%(3/1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16/12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肢体约束不当、督导与监管不力、管道维护方法不规范、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构建目标值。管理后两组护士预防知识、信念、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同组管理前(P<0.05),且观察组护士预防知识、预防信念、预防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5.16%(118/1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3%(103/12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标管理有助于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护理人员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知信行能力的养成,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韩剑 《当代护士》2022,(5):154-156
目的 探讨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本科对急诊外科患者实施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及实施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急诊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施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急诊外科人力资源配置评分、护士工作主动性、应急能力、急救配合熟练程度、专业器械使用能力、护理记录及总体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网格一体化管理后,急诊外科患者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网格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外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