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一次性双管喉罩(LMA SupremeTM)与气管导管应用于介入神经外科全麻患者苏醒期的生命体征,观察LMASupremeTM在介入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介入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LMASupremeTM(A组)和气管导管(B组),每组20例。于麻醉注药前(T0)、麻醉注药结束前(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前(T3)、拔管后(T4)、拔管后5min(T5)观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反应。结果 A组无发生呛咳者;A组患者T1、T2、T3、T4、T5与T0时比较HR、SBP、DBP、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T5与T0时比较HR、SBP、DBP、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与T0时比较HR、SBP、D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介入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LMASupremeTM作为全身麻醉呼吸通道管理,患者在苏醒期生命体征的改变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可以预防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发生,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择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切开内复位内固定术患者70例分为两组,A组为瑞芬太尼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B组瑞芬太尼0.05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评价麻醉效果,并记录入室(T0)、臂丛穿刺前(T1)、切皮(T2)、骨折复位(T3)、手术结束(T4)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参数(HR、RR、MAP、SpO2)及BIS值。结果:与A组比较,B组麻醉效果达优者少,达良者多(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MAP无差异(P>0.05);骨折复位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A组RR、SpO2、BIS值均低于B组,同时低于基础值(T0)(P<0.05);T2、T3、T4时A组心率慢于B组及T0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麻醉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平稳,但有可能出现心率减慢,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A组(34例)和B组(34例).A组采用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麻醉.统计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和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T3)时的SBP、DBP、MAP和HR.检测两组在T1~T3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cTnI)的浓度,采用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T1、T2、T3的SBP、DBP、MAP和HR明显下降(P<0.05).A组T1、T2、T3的CK-MB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同等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相同浓度左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即布比卡因组(B组)和左布比卡因(LB组),每组25例,分别用0.25%布比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颈丛阻滞,15ml/侧(深丛8ml,浅丛7ml),共30ml。记录麻醉效果及所产生的并发症,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的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及手术结束(T5)时的SBP、DBP、HR、RR、SpO2、MV、VT。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产生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布比卡因对抬头肌力的影响显著弱于布比卡因(P﹤0.05)。两组HR麻醉后均有显著升高(P﹤0.05),SBP、DBP在T1~T4时有显著升高(P﹤0.05)。在T5时与T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与T0比较两组RR、SpO2、MV和V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25%左布比卡因与0.25%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左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弱,更适用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ASA Ⅰ~Ⅱ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30例.A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剂量为0.5%罗哌卡因20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0.5%罗哌卡因15 mL;B组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试验量无异常后,给予0.5%罗哌卡因10~15 mL,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同时记录舒芬太尼使用率及术后不良事件(恶心、瘙痒、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0的HR、MAP、RR和SpO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2、T3和T4的H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4的MA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舒芬太尼使用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恶心、瘙痒、尿潴留及低血压)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侧下肢手术中,与连续硬膜外阻滞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好,起效快,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乳腺手术患者90例,用随机余数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即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 D组与对照组分别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15 min开始静脉注入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0 min内注完)及生理盐水,M 组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15 min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1 mg/kg,观察并记录入室( T0)、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前( T1)、切皮( T2)、肿块切除(T3)、手术结束(T4)时的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SpO2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组T1-T4时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T2、T3时RR明显增快(P<0.05);D组T2时SpO2明显高于M组和对照组(P<0.05)。 T1-T4时的M组和T1、T2时的D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胸椎旁神经阻滞下乳腺手术的辅助镇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在双乳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双乳肿块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25~55岁,体重45~68 kg.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B组30例.A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行双侧肋间神经阻滞,B组患者实施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HR、MAP、术后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12 h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肋间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120例,随机分成二组,各60例。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观察二组手术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手术中HR、MAP、RR、SpO2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中A组HR、MAP、RR与B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A组苏醒时间为(28.8±6.3)min,B组苏醒时间为(5.7±2.3)min,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毕苏醒迅速,是小儿上肢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孙朝辉  孙传良  黄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9-2670,2676
目的: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三种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于入室20min后行双侧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用0.25%布比卡因(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5%左旋布比卡因(C组),三组均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混合液共20ml。每侧C4横突注药6ml,后退针至颈阔肌表面扇形注射4ml,双侧同时阻滞。记录颈丛神经阻滞前(T0)、颈丛神经阻滞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时的SBP、DBP、HR、SpO2。结果:T1~T4时三组SBP、DBP、HR均明显高于T0时(P<0.05),T0~T4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pO2三组各时段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维持于95%以上。三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均能增强麻醉效果,并使循环更趋稳定,但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安全性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相同浓度罗比卡因和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用于颈神经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罗比卡因混合液(Ⅰ组)32例,布比卡因混合液(Ⅱ组)18例,分别用0.5%罗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10ml阻滞颈浅神经,再分别用0.5%罗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6ml阻滞颈深神经丛。记录麻醉效果及产生的并发症,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的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及手术结束(T6)时的HR、SBP、DBP、MAP、SpO2、RR、MV、VT。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产生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罗比卡因组对抬头肌的影响显著弱于布比卡因组(P<0.01)。两组HR显著升高(P<0.05),SBP、DBP、MBP、在T1~T5时有显著升高(P<0.05),在T6与T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上两组混合液在颈浅及颈深神经丛阻滞均能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0.5%罗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由于运动神经较弱,更适合颈神经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 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 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 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 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 组术后 MMSE 评分高于 A 组和 C 组,VAS 评分低于 A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 MAP、HR 比 A 组和 C 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比 A组和 B 组 RR 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静脉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60)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n=60),观察患儿术前、术中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即刻,氯胺酮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仅收缩压比术前升高(P<0.01),2组比较仅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各时点氯胺酮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术前明显上升(P<0.01),2组比较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术中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呼吸频率、SpO2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静脉麻醉,术中循环功能稳定,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下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①组、②组、③组,每组30例,①组超声肋间神经阻滞+喉罩全麻、②组传统盲法穿刺肋间神经阻滞+喉罩全麻、③组喉罩全麻.比较①组、②组、③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切皮后1h(T2)、拔除喉罩后5min(T3)的生命体征和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的波动情况以及①组、②组的肋间神经阻滞效果.结果:③组T3时的MAP和HR水平明显高于T0时的水平,③组T3时的MAP和HR水平明显高于①组、②组;①组、②组T3时的A-Ⅱ水平明显高于T0时的水平,③组T1、T3时的Cor和A-Ⅱ水平均明显高于T0时的水平,③组T1、T3时的Cor和A-Ⅱ水平明显高于①组、②组;①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快于②组,①组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②组;①组镇痛完全,②组有4例镇痛不全.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能更好维持术中血压和呼吸循环的稳定、减轻应激,尤其是超声下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优于传统盲法穿刺肋间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前(T0)、腰硬联合麻醉开始后(T1)及用药后5(T2)、15(T3)、30(T4)、60 min(T5)时警觉/镇静(OAA/S)评分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率(R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T0、T1时3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OAA/S评分显著低于T0时(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时及丙泊酚组T2~T5时OA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T0和T1时SBP、DBP、HR、R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3~T5时SBP和HR及T4~T5时DBP和RR显著低于T0时(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时HR显著低于T0时(P<0.05)。丙泊酚组T5时HR及T4~T5时R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T5时丙泊酚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获得满意的镇静效果,并能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甲状腺切除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安全性与效能。方法选择60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观察D、F组患者术前,术后1、3、6、12、24、364、8 h的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D、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镇静评分及术后镇痛期间患者自控镇痛(PCA)按键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D、F 2组患者术前,术后1、3、6、12、24、36、48 h的SBP、DBP、RR、Sp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HR值较术前及F组明显降低(P<0.05)。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镇静评分值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镇痛期间心动过缓发生率较F组高(P<0.01)。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后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浓度为0.67%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合剂在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时,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麻醉穿刺方法同传统的改良的一点深丛阻滞法。实验组为两侧深浅丛均阻滞,深丛注药4 ml;浅丛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于皮肤与颈阔肌间向头、向足、向对侧各注药3ml,胸锁乳突肌中点处注药2 ml,共计30 ml;对照组为传统的改良阻滞法。分别记录阻滞前,阻滞后15、30、45、60 min和手术毕6个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在阻滞后的30min内,RR、SpO2,HR、SBP、DBP变化都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剂量、低浓度的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应用于双侧颈深浅丛均阻滞对呼吸循环影响更小,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观察并比较鞘内注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比卡因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名施行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S组:0.75%布比卡因1 ml+舒芬太尼5μg+脑脊液稀释至2 ml,蛛网膜下腔注射;F组:0.75%布比卡因1 ml+芬太尼20μg+脑脊液稀释至2 ml,蛛网膜下腔注射,于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点记录术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评估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运动阻滞程度,术后24 h内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在注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F组缩短(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1);S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高于F组(P<0.05),S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F组(P<0.05)。两组在运动阻滞,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20μg芬太尼或者5μg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可以为剖宫产手术提供足够的镇痛与肌松,较少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与精准性。舒芬太尼易于使麻醉平面扩散并产生更好的术后镇痛效应,其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8.
唐莹  罗丽  王亚峰 《广东医学》2021,42(7):787-791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外科行腹腔镜下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1个月至3岁)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30例,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30例。记录入室(T0)、切皮(T1)、手术结束(T2)、清醒(T3)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记录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于患儿清醒(T3)、术后2 h(T4)、4 h(T5)行FLACC疼痛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儿SpO2在T3时点较高,拔管时间较早,离院时间较早,术后各时间点FLACC疼痛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需追加芬太尼镇痛2例,且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两组患儿HR、SBP、DBP在各时间点对比、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安全性高,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且术后苏醒拔管快,缩短治疗周期,是婴幼儿腹股沟区日间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立红  王强  张峥  周建新 《北京医学》2009,31(7):393-395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用于后颅窝肿瘤术后保留气管插管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后颅窝肿瘤手术后保留气管插管躁动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咪唑安定组(M组),每组30例。首先分别给予异丙酚0.5mg/kg或咪唑安定0.05mg/kg静脉推注,再给予异丙酚0.5~3mg/(kg.h)或咪唑安定0.05~0.2mg/(kg.h)微量泵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3级,于镇静前及镇静后10min、30min、1h、2h、4h、8h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用药量、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起效时间P组为(28±11)s,M组为(45±13)s,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M组为(37±16)min,较P组的(24±7)min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期间两组患者HR、RR均较镇静前显著下降(P〈0.05),而SBP、DBP、MAP、SpO2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咪唑安定,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咪唑安定,二者在镇静剂量下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轻微,用于后颅窝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