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吡喹酮(praziquantel,PZQ)透皮剂的治疗效果,以及吡喹酮与宿主免疫系统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为治疗血吸虫病提供更便利的治疗途径.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0±2条或300±2条,透皮剂浓度为24%,以100 mg/kg剂量对感染日本血吸虫28 d的新西兰大白兔分别进行腹部透皮治疗1次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吡喹酮透皮剂对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感染和再感染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各试验组昆明小鼠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 对一次感染和再感染早期的昆明小鼠进行透皮治疗。各试验均设对照组, 感染后42 d 解剖冲虫, 计算减虫率、 减肝卵率和减毛蚴孵化率, 评价透皮剂的治疗效果。ELISA检测初次感染和再感染不同时期IgG 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首次感染后1、 7、 14、 21、 28 d减虫率分别为48.9%、 0、 28.8%、 84.3%、 70.2%; 再感染后1 d和 14 d减虫率分别为85.6%和90.8%。首次感染后随感染时间延长, 小鼠体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逐渐上升; 再感染后小鼠体内针对小鼠抗虫卵可溶性抗原特异性IgG 阳性和阴性比值明显上升。结论 吡喹酮透皮剂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 对再感染早期童虫的减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处理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鉴定吡喹酮处理前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比较处理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探讨吡喹酮抗血吸虫机制。 方法 日本血吸虫合抱成虫分别暴露于吡喹酮(处理组,30 μg/ml)和二甲基亚砜(对照组)中,18 h后收集虫体,提取总蛋白。采用二维-纳喷雾-液相色谱联合串联质谱(2D-nano-LC-MS/MS)鉴定吡喹酮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质。数据库查询确定蛋白质的功能,统计分析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结果 吡喹酮处理后明显上调的血吸虫成虫蛋白为12个,明显下调4个。上调蛋白中有10个功能明确,分别归属于细胞骨架蛋白家族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微管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膜联蛋白,应激蛋白家族的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60和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和信号转导蛋白14-3-3。下调蛋白为参与转录调控的蛋白,即多聚合蛋白和髓磷脂基因表达因子。 结论 吡喹酮处理后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质组具有差异,提示吡喹酮处理后促进或抑制了特定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吡喹酮透皮给药治疗动物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应用吡喹酮透皮剂对动物进行治疗血吸虫病的系列实验,包括:透皮剂的筛选、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动物透皮给药后的最低有效剂量、大动物疗效实验以及透皮剂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吡喹酮透皮用药200mg/kg治疗血吸虫病兔减雌率为93.4%,减虫率92.2%;小鼠LD_(50)为3.741g/kg;猪100mg/kg用药后减虫率为73.5%而低有效剂量为100mg/kg;血药浓度测定200mg/kg用药后0.25h达2.612μg/ml,是同剂量口服组的5.2倍.  相似文献   

5.
感染日本血吸虫35d的小鼠用左旋吡喹酮(L-Pra)150mg.kg^-1,或右旋吡喹酮(D-Pra)150.600mg.kg^-1次灌胃治疗,在给药后的15min,1、2、4、8、24h分别解剖取虫,以扫描电镜观察血吸虫的皮层变化。结果,发现,L-Pra150mg.kg^-1对血吸虫可引起明显和广泛的损害,包括皮层的严重肿胀、融合、糜烂和剥落,并伴有宿主白细胞的粘附;盘状感觉器官亦示有明显的肿胀  相似文献   

6.
不同阶段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索成虫、尾蚴、毛蚴、虫卵等不同阶段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于血吸虫病非流行季节,在江西、湖北、湖南6个村,采用吡喹酮40 mg/kg顿服治疗粪检阳性者363例,以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采集阳性粪便收集虫卵,孵化毛蚴,感染钉螺收集尾蚴.观察尾蚴在10-5、6×10-7、4×10-7、10-7mol/L4种浓度吡喹酮溶液中断尾率.毛蚴在5×10-6、10-6、5×10-7、10-7 mol/L 4种浓度吡喹酮溶液中的形态改变.以及虫卵在5×10-6、10-6、5×10-7、10-7mol/L 4种浓度吡喹酮溶液浸泡24 h后的孵出率.结果治疗6~7周后复查334例,319例阴性,阴转率95.5%,2次治疗阴转率达100%.尾蚴在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出现强烈挛缩、断尾,40 min断尾率为96.6%~100%.毛蚴在5×10-7mol/L吡喹酮溶液中发生形态改变,5 min形态改变率92.3%~100%.虫卵在5×10-6mol/L吡喹酮溶液中浸泡24 h后孵出率为0.结论与曼氏血吸虫相比较,日本血吸虫成虫、尾蚴、毛蚴和虫卵对吡喹酮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现场评价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在云南、江苏、江西、湖南和湖北等5个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11个村作为调查现场.在血吸虫病非传播季节,采用粪检法(Kato-Katz法和/或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筛选出病人;以吡喹酮40 mg/kg 一次顿服对粪检阳性病人实施抗血吸虫治疗;治疗后6周采用相同方法复查粪便;阳性者仍按40 mg/kg吡喹酮顿服进行第2次治疗;首次治疗后12周,对所有已治者(包括第2次治疗者)进行再次粪便复查.结果在11个流行村共粪检村民4 760人,阳性者584人,其中505人经吡喹酮首次治疗后6周复查粪便, 480人转阴, 治愈率为95.1%;21例首次治疗后粪检仍然阳性者予以第2次治疗.在首次治疗后12周,对所有已治者(包括第2次治疗者)进行再次粪便复查,未发现粪检阳性者.结论尽管在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采用吡喹酮实施大规模化疗已达10余年,但现场至今尚未发现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对吡喹酮敏感性下降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左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皮层损害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日本吸虫小鼠1次灌胃给药左旋吡喹酮75mg/kg或消旋吡喹酮150mg/kg,经10min,30min和1、24、48h分别收集成虫,作透射电镜观察,左旋吡喹酮组给药10min后,外皮层基质出现水肿,空泡,分泌体减少,给药1h后,环肌断裂、溶解。给药48h纵肌肿胀;皮层细胞体出现损害,核膜消失,核仁模糊,有时可见皮层结构散失,皮层细胞体显露,结果表明,左旋吡喹酮组的病损程度较消旋吡喹酮组为甚。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和吡喹酮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昆明系小白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2h,4组口服低剂量吡喹酮(吡20mg/kg或吡50mg/kg),并被动免疫转移抗日本血吸虫单抗(McAb14或McAb24),其减虫率分别为45.40%(McAb14+吡20mg/kg)45.74%(McAb+吡20mg/kg)和65.87%(McAb24+吡50mg/kg),均高于2组被动免疫转移单抗组的减虫率[29.88%(McAb14),40.01%(M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对血吸虫虫卵无直接杀伤作用,但可促进血吸虫虫卵毛蚴的孵出,对毛蚴有明显的杀伤作用[1]。经吡喹酮作用后的毛蚴对钉螺的攻击力如何,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观察了吡喹酮在体内条件下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攻击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昆明种小鼠18只,感染日本血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诺芬、顺铂、阿霉素及化合物4N、H、B、O对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的毒性作用,以及对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TGR)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日本血吸虫成虫置于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30~60 min后,加入不同浓度药物,分别于6、24、48、72 h观察虫体活力、形态改变及死亡情况。随后换无药物的新鲜培养基,观察虫体活力的恢复情况,并计算药物半数致死剂量(LD50)。测定药物处理后的成虫匀浆上清液中日本血吸虫TGR的硫氧还蛋白原酶(TrxR)和谷胱苷肽还原酶(GR)的活性。结果 5μg/ml金诺芬作用24 h、20μg/ml 4N作用72 h、60μg/ml H作用72 h、80μg/ml顺铂作用72 h对日本血吸虫成虫致死率分别为100%、60%、66.7%、100%,LD50值分别为2.56、17.59、54.14μg/ml和52.87μg/ml,其他药物对日本血吸虫无作用。金诺芬、4N、顺铂、H对成虫的毒性作用具有不可逆性;金诺芬、顺铂对日本血吸虫的TGR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他药物对TGR无作用。5~30μg/ml金诺芬、20~30μg/ml 4N、70~150μg/ml顺铂及60~150μg/ml H作用24 h均可使虫体形态发生改变。结论金诺芬、顺铂、化合物4N和H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具有杀伤作用,其中金诺芬、顺铂杀伤日本血吸虫成虫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GR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棉子酚、吡喹酮、蒿甲醚对重组日本血吸虫乳酸脱氢酶(rSjLDH)活性的影响。 方法 在已建立的rSjLDH标准酶活性测定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棉子酚(0~0.10 mmol/L)、 吡喹酮(0~0.20 mmol/L)及蒿甲醚(0~0.10 mmol/L),以相应药物溶剂作对照,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对rSjLDH活性的影响。用SPSS13.0软件统计结果,计算药物对酶活性的相对抑制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04 mmol/L棉子酚对rSjLDH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及乳酸氧化为丙酮酸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59.1%和34.4%(P<0.01),0.10 mmol/L棉子酚分别为91.3%和89.1%(P<0.01);0.06 mmol/L吡喹酮分别为5.77%和41.4%(P<0.05),0.20 mmol/L吡喹酮分别为83.8%和72.2%(P<0.01)。0.10 mmol/L蒿甲醚对rSjLDH则无抑制作用(P>0.05)。 结论 棉子酚及吡喹酮对rSjLDH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SjLDH可能是吡喹酮的分子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eries of procedures of egg count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egg production capacity in 21 ICR mice each infected with one-pair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The egg count began from the first day, they were detected in the feces, which was based on a stool collection over 24 hours, twice a week. Each female S. japonicum produced an average of 2,198 eggs/da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f 99 days after infection (ranged 61-147 days). Fourty-seven percent of the eggs were in the feces and 53% in tissues (45% in large intestine, 31% in small intestine, 23% in liver, 0.4% in pancreas, 0.2% in lungs, 0.1% in spleen, 0.1% in lymph nodes, 0.06% in stomach and 0.05% in heart, kidney, diaphragm and brain).  相似文献   

14.
枞酸钠对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杀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枞酸钠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雄性和雌性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5周后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雌、雄成虫,体外培养于DMEM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枞酸钠连续培养3d,观察虫体死亡及活力降低情况,并设空白对照组。虫体盐酸卡红染色,观察其损伤情况。采用Bradford标准曲线法测定药物对虫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含不同浓度枞酸钠的DMEM培养液中,雄虫及雌虫死亡率与活力降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雄性成虫对枞酸钠的敏感性高于雌性成虫(P均〈0.05)。染色结果显示,雄虫虫体肠管膨大,均出现黑色或褐色条带或斑点;雌虫肠管内容物分布不均,部分虫体卵巢形状不规则,着色不均匀。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雄性与雌性虫体的蛋白质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枞酸钠具有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成虫的作用,其可能会影响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为以后的疫苗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自人工感染家兔的肠系膜下静脉取日本血吸虫成虫 ,用非离子去污剂TritonX 10 0抽提出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蛋白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离纯化后 ,收集各主要分离蛋白峰 ,以12 5I标记的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作为放射性配体 ,经放射性自显影及放射性受体配体结合分析鉴定能与人血浆12 5I LDL特异结合的蛋白。并以SDS PAGE及等电聚焦电泳确定其纯度、分子量及等电点。 结果 在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虫体表膜均存在可与人血浆12 5I LDL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分子 ,此蛋白是日本血吸虫成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在HPLC上保留时间为 10 .5min ,SDS PAGE显示其分子量约 6 0~6 5kDa ,等电点为 6 .7。 结论 日本血吸虫雌、雄成虫虫体表膜均存在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金属蛋白酶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鉴定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的金属蛋白酶。 方法 以明胶作底物 ,利用明胶 SDS PAGE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 ,将电泳后的凝胶于不同 pH缓冲液和酶抑制剂中进行孵育 ,对其中的金属蛋白酶进行分析和鉴定。 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存在降解明胶的金属蛋白酶 ,其最适 pH值为 7~ 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抑制其活性。电泳分离获得有活性的酶蛋白 ,该酶是血吸虫感染血清识别的弱抗原。 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存在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组成及免疫反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日本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组成及其与血吸虫感染兔疗前、疗后配对血清的免疫反应特征。方法采用7cm(pH5~8)的IPG和12%SDS-PAGE对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的组成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并用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排泄分泌抗原各蛋白点与疗前、疗后血清的反应性;采用PDQuest8.0图像分析软件对二维图像斑点进行分析,寻找差异反应蛋白点。结果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主要由215个蛋白斑点组成,其中16个斑点大、染色深,可能为高丰度的循环抗原;免疫印迹显示可被感染6周兔血清识别,但不能被治疗12周兔血清识别的蛋白斑点有84个,与感染6周兔血清的反应强度比与治疗12周兔血清的反应强度高2倍的蛋白点有38个。结论血吸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中存在高丰度的能被短程抗体识别的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8.
色素是血吸虫摄入宿主红细胞后的代谢产物,宿主感染血吸虫后肝中色素沉积有一定规律性,首先沉积在肝窦内,然后分别在虫卵肉芽肿的外侧和内侧,最后沉积在虫卵周围,沉积的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1)。经吡喹酮治疗后色素沉积量明显减少、虫卵肉芽肿减小(P均<0.01)。根据肝细胞色素沉积特点及量的变化,可判断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以及评判吡喹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