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男性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对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需行R-ICSI的79对不孕不育夫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根据精子DF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不同的脱颗粒细胞时间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时间间隔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第一次行ICS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合计169个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与ICSI时间间隔(T)分为3组:A组(37个周期,0.5h0.05)。三组MⅡ率、卵裂率、胚胎形成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正常受精率(2PN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脱颗粒细胞时间与ICSI注射时间间隔的增加,囊胚形成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母细胞脱颗粒细胞后0.5~1.5h内行ICSI胚胎发育潜能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隐匿精子症患者不同周期使用射出精子和睾丸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21对(共111个周期)进行ICSI助孕治疗的隐匿精子症患者夫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精子来源分为射出精子组(n=65)和睾丸精子组(n=46)。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受精及胚胎发育情况。结果 睾丸精子组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均显著大于射出精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动精子百分率、双原核(2PN)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精子组种植率、妊娠率显著高于射出精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匿精子症患者采用睾丸精子会获得更高的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MS患者IVF或ICSI周期中的体质量指数与其临床结局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41例采用ICSI或IVF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的EMS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53)和中重度组(n=46),其余患者设为对照组(n=132)。比较各组Gn用量、h CG日E_2水平、Gn天数、移植胚胎数、获卵数、患者体质量指数及临床结局。结果:中重度组患者的Gn用量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而移植胚胎数、获卵数和h CG日E_2水平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BMI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组早期自然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者BMI和临床妊娠率均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早期自然流产率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患者BMI指数下降后早期自然流产率增高,两者呈负相关性(r=-0.713,P=0.008)。而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性,临床妊娠率随BMI降低而降低(r=0.695,P=0.012)。结论:EMS患者病情加重后BMI降低,同时自然流产率增高,导致临床结局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单原核胚胎的发育潜能,为提高卵子利用率探寻可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14个IVF周期和1306个ICSI周期的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0岁、30~35岁和>35岁3组,分析不同授精方式下女方年龄对单原核受精卵出现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35岁以下患者中,不同授精方式对单原核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结果:在IVF和ICSI 周期中,>35岁组的单原核受精卵形成率显著高于<30岁组(P<0.05)。35岁以下女性患者中,IVF组单原核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ICSI组(28.97%vs 12.12%,11.90%vs 0),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方年龄、授精方式可能与异常受精的发生有关。在行辅助生殖技术(ART)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为临床提高卵子利用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侧输精管结扎术后不同来源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诊治的双侧输精管结扎术后或复通失败后患者行ICSI治疗的76个新鲜取卵移植周期,依据精子来源分为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组(36个周期)和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组(40个周期)。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男方年龄、结扎年限、女方年龄、女方卵泡刺激素(FSH)及女方抗苗勒管激素(AM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SA组的正常受精率高于TES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PN卵裂率、胚胎平均评分、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养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PE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A来源精子的妊娠结局优于PESA来源精子,因此,当输精管结扎术后患者行ICSI助孕时,可优先选择睾丸内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对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技术助孕患者的精液参数、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常规ICSI治疗的患者的3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DFI水平将所有周期分为三组,A组:DFI≤15%,77个周期;B组:15%0.05);C组男方年龄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C组精液前向运动精子率(PR)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DFI与男方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PR呈负相关(P<0.05)。三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可利用胚胎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早期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睾丸取精中应用新鲜精子和冷冻后复苏精子对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沈阳菁华医院生殖中心经睾丸切开取精(TESE)获精子行卵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782对夫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新鲜精子行ICSI纳入A组(n=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睾丸精子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所致的男性不育的疗效,以完善辅助生殖技术。方法:选男性不育症夫妇905例分成两组:ICSI组和TESE+ICSI组。ICSI组自行排精后精液内可以找到正常形态活精子的少精症患者行ICSI治疗共863例,TESE+ICSI组经附睾抽吸取精失败而睾丸切开后可找到形态正常活精子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用睾丸内精子行ICSI治疗共42例,两组患者的女方均给予超促排卵用药后获取卵母细胞。结果:ICSI组863周期,获得卵子9650个,其中成熟卵母细胞7879个,ICSI7879个,移植808个周期,妊娠256例,妊娠率为31·68%。TESE+ICSI组42周期,获得卵子567个,其中成熟卵母细胞479个,ICSI479个,移植42个周期,妊娠20例,妊娠率为47·60%。对两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获得率、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TESE+ICSI组的受精率稍低于ICSI组(P<0·05),而两组的优质胚胎获得率及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睾丸切开取精子进行ICSI治疗同样能够得到较高的受精率、优质胚胎获得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外科取精技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随着外科取精术及卵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难以治疗的因生精功能障碍所致的NOA的治疗成为现实.现有的外科取精方法有多种,其中睾丸显微取精(M-TESE)被认为是治疗NOA所致不孕的优先选择,M-TESE结合ICSI...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中心行ICSI助孕的患者,选取不孕原因为单纯性严重少、弱、畸精症和无精症的,且年龄在35岁或35岁以下的153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共完成165个取卵周期,146个移植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两组:射出精子组(严重少、弱、畸精症组)和睾丸精子组,比较两组间的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支数、Gn天数、HCG日E2值、内膜厚度、MII卵数、受精、卵裂、可移植胚胎、优质胚胎、临床妊娠及流产情况。结果:两组间的女方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值、Gn支数、Gn天数、HCG日E2值、子宫内膜厚度、MII卵数、2PN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睾丸精子组的受精率、2PN受精率较射出精子组高(72.3%vs 82.0%,P<0.01;67.9%vs72.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虽然睾丸精子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60.7%、42.0%)高于射出精子组(50.0%、35.6%),但是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结局,不比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精液中的精子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行ICSI治疗的3398个新鲜移植周期。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三组:射精组(A组),经皮附睾抽吸取精(PESA)组(B组),睾丸切开取精(TESE)组(C组)。比较A、B、C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和早产率,同时评估三组新生儿的低出生体重(LBW)率和出生缺陷的发病率。结果:A、B、C组的入选患者数分别为2726个、409个、263个;C组的受精率(77.0%)、卵裂率(96.6%)显著低于A组(81.2%与97.7%)和B组(80.8%与98.2%),均为P0.05;B组的优质胚胎率(53.2%)显著高于A组(49.8%)和C组(47.9%),均为P0.05;B组的临床妊娠率(48.2%)显著高于A组(40.6%),P0.05。A、B、C三组间流产率(20.1%、16.2%、21.4%)、宫外孕发生率(3.1%、1.0%、0.0%)、早产率(16.9%、17.2%、21.6%)、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率(17.9%、17.8%、25.6%)和出生缺陷率(0.8%、0.0%、2.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可获得相近的妊娠结局,未额外增加子代出生缺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Meta分析IVF/ICSI助孕的不孕妇女中单角子宫患者与正常子宫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差异.方法 检索建库起至2019年8月10日PubMed、Embase、Wed of Science、Cochrane、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单角子宫与正常子宫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患者妊娠结局,包括妊娠率、流产率、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少精子症患者对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接受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辅助治疗的23例确诊为Y染色体微缺失特发性少精症不育患者,及同期在我院接受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辅助治疗的无Y染色体微缺失的100例少精子不育患者,分为缺失组及无缺失组。比较接受辅助治疗的两组不育患者在男方精液参数、女方年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早晚期流产率等指标数值上差异,分析少精子症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对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辅助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缺失组患者在女性年龄,不育年限、获卵数上与无缺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失组患者在正常形态精子数量,精子浓度,子宫内膜厚度上与无缺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缺失组患者在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上与无缺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失组患者在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低于无缺失组,且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无缺失组(P0.05)。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的少精子症不育患者在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治疗结局中,受精率、胚胎质量明显降低,流产率略微提高,故Y染色体微缺失会影响单精子卵细胞胞浆内注射治疗结果。男性患者面临不育问题时选择胚胎植入治疗时是否选择遗传学诊断,应在遗传咨询后尊重患者意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Y染色体AZFc区微缺失对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至2018年沈阳菁华医院采用自体精子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AZFc区微缺失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患者的178个周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缺失组;在并未发现AZFc区微缺失的行IVF-ET的无精子症及少弱...  相似文献   

16.
项燕  明蕾  龚梦 《中国性科学》2016,(3):107-109
目的:研究男性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及男性染色体多态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试管助孕治疗的男性染色体检查结果分为试验组(41例)及对照组(124例),回顾性分析了两组IVF/ICSI妊娠结局及两组精液质量。结果:(1)试验组IVF受精率(71%vs 87%,P=0.001)、卵裂率(75%vs 89%,P=0.003)、优胚率(51%vs 66%,P=0.049)、临床妊娠率(14%vs62.5%,P=0.033)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着床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ICSI优胚率(52%vs 59%,P=0.047)较对照组低,其余统计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3)试验组精液质量正常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结:男性染色体多态性对IVF有不利的影响,对ICSI妊娠结局影响不大。男性染色体多态性会降低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性科学》2015,(8):84-87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中卵子成熟度对受精、胚胎发育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新鲜周期中未成熟卵子(MⅠ或GV)占获卵数50%及以上的ICSI周期为A组(n=33);2012年9月至12月,新鲜周期中未成熟卵子小于获卵数的20%为ICSI周期为B组(n=138)。比较两组胚胎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核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结果:A组(n=33)获卵261枚,成熟卵子118枚;其中受精率80.51%,正常受精率72.88%,多核率6.78%,优质胚胎率47.37%,妊娠率30.30%,种植率19.30%;B组(n=138)获卵1330枚,成熟卵子1146枚,其中受精率89.97%,正常受精率86.39%,多核率1.13%,优质胚胎率61.64%,妊娠率59.42%,种植率40.88%。A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而多核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ICSI周期中,未成熟卵子比例过高可能影响胚胎的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第一次行IVF/ICSI治疗的391例EMs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卵巢型EMs 224例纳入卵巢型EMs组,非卵巢型EMs 167例纳入非卵巢型EMs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卵巢型EMs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卵巢型EMs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量高于非卵巢型EMs组,而获卵数、有效胚胎数低于非卵巢型EMs组(P<0.05);但两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巢型EMs组妊娠者Gn天数、获卵数、MⅡ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有效胚胎数均高于未妊娠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天数、优质胚胎数是影响卵巢型EMs不孕患者行IVF/ICSI后妊娠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卵巢型EMs与非卵巢型EMs相比,卵巢储备能力下降,但两者IVF/ICSI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并无差异;提高卵巢储备能力,适当地延长Gn天数及增加优质胚胎数可使卵巢型EMs不孕患者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受精时,精子诱导卵母细胞胞浆内Ca2+发生一系列升高,成熟的卵母细胞激活进而继续发育,这个过程称为钙振荡.钙振荡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也会出现,它主要由精子蛋白磷脂酶C-zeta(PLCζ)触发.目前,ICSI是使卵母细胞受精的有效方法,但一部分卵母细胞在ICSI后仍受精失败,这种情况似乎与PLCζ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体外授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前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IVF/ICSI-ET前常规检测宫颈分泌物UU和CT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 月首次在该中心行IVF/ICSI-ET,术前进行宫颈分泌物UU 和CT 检测的患者共1 802 例,根据UU 和CT 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UU 和CT均阴性、UU 阳性、CT 阳性3 组,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发生率和流产率有无差异以及CT或UU 感染与不孕类型、是否存在盆腔因素病因、阴道清洁度、对移植操作的影响等关系.结果:不孕患者IVF/ICSI-ET治疗时UU感染患者的妊娠结局未受到影响,CT 感染对妊娠结局有负面影响.结论:对于无症状的UU 感染患者IVF术前不必要投入大量抗生素治疗,对于CT感染者建议治愈后进行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