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余虹 《现代医学》2015,(1):59-62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躯干肌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且增加躯干肌训练,两组均治疗8周。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两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躯干肌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王爱红  夏翠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56-1656,166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患者被分为药物+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无论与治疗前比较,还是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序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障碍影响。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任务序列训练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行能力(MAS量表评分、FAC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下肢肌力(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MAS量表评分、FAC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主动运动时胫骨前肌的积分肌电值高于对照组(109.92±18.36vs 89.41±10.35,P <0.05),腓肠肌积分肌电值低于对照组(8.39±2.03 vs 13.04±1.87,P <0.05);同时试验组SF-36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任务序列训练可有效改善小腿肌肉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屈伸患者膝关节时双侧大腿各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为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康复训练提供电生理依据。 方法 使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检测正常对照组35例健康人和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35例患者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的肌电信号变化,观察在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状态下均方根值(RMS),协同拮抗率(CR)的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在膝关节伸展状态下时,健侧与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的RMS值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健侧与患侧CR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患侧的RMS值及CR均小于健侧(P<0.05)。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时,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的RMS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及健侧(P<0.01);患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二头肌CR大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股内侧肌及股二头肌的RMS值及CR均小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健患侧屈伸肌都存在主动肌与拮抗肌协调性的异常,表面肌电图技术可以实时定量评价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膝关节控制障碍主动肌与拮抗肌协调性,为制定康复方案及预后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功能[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和移动能力[改良Rivermead指数(MRM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BBS、TIS和MRM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BBS、TIS和MRM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躯干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6.
低频电刺激拮抗肌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军  李然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623-1624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拮抗肌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对肌张力、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结果、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0.47、0.71和0.41,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9,P>0.05);两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38和5.13,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拮抗肌技术在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中能够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躯干稳定性训练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躯干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肌肉电刺激仪治疗,监测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8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限制轮椅、辅助步行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完全独立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干稳定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基础上,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可有效提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纠正偏瘫导致的平衡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健、患侧上肢最大等长收缩(MIVC)屈、伸肘时的表面肌电表现,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上肢的肘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设备采集观察组双侧上肢及对照组一侧上肢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提取3 s峰值的均方根值(RMS);计算出协同收缩率(CR).统计分析观察组健侧、患侧上肢与对照组间RMS及CR的差异.结果 ①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RMS:观察组患侧上肢<健侧上肢<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IVC屈肘CR/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为22.48±8.78/34.38±19.27、观察组健侧上肢为17.53±7.81/18.18±7.98、对照组为12.41±5.06/13.66±3.73.MIVC屈肘C/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健侧上肢>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及健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均明显受损,且患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樊留博  刘素芝  刘莹莹  卢战  刘宝华  唐艳  金欢欢 《浙江医学》2015,37(20):1658-1660,1663
目的 观察应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评价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MA)、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Barthel指数评定,监测患侧大腿主动肌、拮抗肌的sEMG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提高,CSI和N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拮抗肌群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协同收缩率明显增高,膝关节拮抗肌群平均肌电值(AEMG)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协同收缩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膝关节控制训练能降低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肌张力,提高下肢协调性,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从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90-139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肢体瘫痪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62例卒中患者,病程均在1月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按照《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两组均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辅以传统的物理按摩、针灸等康复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偏瘫侧肢体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分别用Barthel指数、简化的Fugl-Meyer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均有改善,与相应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减轻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其联合传统康复功能训练,优于单用传统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躯干强化训练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观察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病例报告]将60名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为3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各2次康复治疗,对照组2次治疗均为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一次治疗与对照组相同,另一次给予强调躯干功能的训练.采用Fugl-Meyer评定法、Barthel指数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法进行疗效评定.经过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整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讨论]躯干强化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整体功能,是偏瘫康复治疗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针灸康复训练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规的针灸与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平均治疗21d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康复疗法联合口服替扎尼定(Tizandine)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46例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抗痉挛体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持续牵张运动、手法按摩、肢体空气压力治疗、站立训练、健康教育等;治疗组23例,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替扎尼定治疗.采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MAS)和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生活自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扎尼定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145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病程12个月以上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采用ADL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5例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于治疗6个月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ADL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瑞兰  安珍 《西部医学》2009,21(2):308-30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护理组和临床护理组(对照组)两组,康复护理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为患者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后评定。结果康复护理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针与灸法并用配合康复及常规药物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炼,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加康复训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腹针加灸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半月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四肢肌力检查(MM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AD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治疗后肌力提高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ADL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加康复基础上配合腹针加灸法有调补元阳的作用,可明显加快肌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及对照组(6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用FMA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Barthel指效(B1)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MA、BI积分均明显增加,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偏瘫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雪洁  王敏  朱贵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 32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病人按电脑抽取随机分为常规组、电刺激组、MOTOmed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痉挛肌电刺激疗法,MOTOmed组在常规康复上增加痉挛肌电刺激及MOTOmed智能训练,每组各31例。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病人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3组病人治疗后与各自治疗前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MOTOmed组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MAS、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MOTOmed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及电刺激组(P < 0.01)。结论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卒中后痉挛病人下肢肌张力,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绳带疗法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中的站立及平衡训练、迈步及行走等训练时加以绳带对偏瘫患者的躯干、髋、膝、踝进行捆绑,来保持整体的对称和抗重力伸展。治疗前后分别用步态参数、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BBS)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步态参数、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整体的平衡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BI、下肢的Fugl-Meyer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应用绳带疗法可以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