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是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精髓,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东省中医院在多年的实践中,从实际出发,结合本院优势,倡导"治未病"理念,发挥中医院的服务特长,构建独具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健康速览     
《中国保健营养》2012,(11):8-10
"全国治未病联盟合作表彰大会"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ETTIC治未病诊疗师培训大会"在京召开6月16日,由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健康指导中心和北京市世医阁医学研究院承办的"全国治未病联盟合作表彰大会"和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未病",即采用各种预防的方法,避免疾病的发生。"治未病"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内容广博。当前,随着回归自然热的逐渐兴起,人类追求返璞归真,养生保健,绿色疗法,"治未病"也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祖国传统医学一贯主张"上工治未病"。自《黄帝内经》以来的2000多年,历代医史文献对"治未病"的记载,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未病"的涵义。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20,(1):90-92
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以及国家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治未病理念的推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启动全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战略,以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目标,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探索,从加强科普宣传"治未病"文化提高大众认知、产学研结合推广"治未病"适宜技术、"治未病"养生康复指导平台的建立与前景等方面阐述分析,表明构建"治未病"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特色社区治未病服务平台,不仅对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拓展中医药服务有重要意义,亦有利于减轻财政压力、医疗保障压力以及推动医疗改革,完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一个重要思想是重视未病先防,“上工治未病”,意思就是一流的医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治疗未发的疾病,也就是走在疾病的前面。中医最重视的是人体“正气”的主导作用,《素问·刺法论》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论述,成为两千年来指导中医的千古绝句。  相似文献   

6.
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家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围绕"治未病"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创新"治未病"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发挥各方作用促进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说明开展"治未病"健康教育对构筑特色预防保健体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是惠及民生的重大课题,是医学模式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不足。通过对政策执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完善政策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建设专业化的"治未病"人才队伍、建设规范且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及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与"疾病防治"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仪副总理大力倡导中医"治未病"实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举办了"治未病"健康基石为主题的启动仪式,提出了中医特色的防保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为建立中医药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县级中医医院发展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3》打造"治未病"健康工程以县中医院为1个龙头,组建涟水县中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发挥起全县中医药服务龙头作用;以针灸推拿科、老年病科2个科为中医"治未病"中心,开设病床100张,完善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和功能,探索中医预防保健新途径;以时码镇、大东镇、朱码镇卫生院为3个站点,建成涟水县中医院"治未病"运行网络,广泛开展中医健康体质辨识、中医养身保健和"治未病"健康知识的宣传等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学"治未病"的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1].古医籍<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篇>记有:"病虽未发,见赤者刺之,名日治未病"等论述.所谓中医"治未病",一是"未病先防",即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二是"既病防变",即突出了着重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这些理论和经验是中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介绍中医"治未病"理念及发展现状和健康管理模式的理念,分析健康管理的规范化程序,提出在其中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设想。方法: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的中医预防保健模式和中医干预。结果: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从整体的状态把握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并以状态的调整为主要调理和治疗方法。结论:发展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予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探索新的中医体质预防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未病"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病.人类所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与遗传物质的变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在早预见"未病"的基础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3.
吴敬新  王宇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061-2062
进入围绝经期,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现代健康管理与传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通过祖国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科学健康管理,有效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治未病"理论和心身医学相结合的角度剖析该时期女性生理、心理变化,探索女性健康管理方法,对解决围绝经期女性健康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卓然 《现代养生》2013,(15):27-28
2012年11月7日,全国第一家以预防与保健为主的医疗门诊——天津市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天津中医医学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7年开始启动中医"治未病"建设工程,是全国中医"治未病"首批13家试点单位之一。此举被认为是将养生为目的的祛病保健作为医学新门类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5.
文涛 《现代养生》2012,(18):61-62
防,即有"防患于未然"之意,又有"防止疾病扩大、恶化"之意。"上工治未病"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上工,乃最好的大夫,古代称"食医"。2008年"治未病"试点工程启动以来,中医预防保健意识渐入人心,我国居民预防保健意识不断提高,营养治疗应尽快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把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方法运用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是我们近年来倾力探索的方向。一、加速观念转变,促进基层"治未病"队伍不断壮大(一)培训促进观念转变。我们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全面开展、满足辖区居民不断增长的中医药健  相似文献   

17.
孙炳艳  孙杰 《现代养生》2014,(4):282-28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重视疾病的治疗外更注重日常的保健,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便通过保健措施进行预防,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鉴于此,本文就从社区预防保健的必要性出发,并通过实例对"治未病"与社区预防保健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61名到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通过现场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接受度及需求内容。结果居民对将中医"治未病"理论运用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模式接受度较高,需求很大。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模式能够满足人们对预防保健、健康养生的多样化需求,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调养身心,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实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以乱治未乱"。养生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通过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并持之以恒,才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运行的有序协调,实现健康状态,达到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临床的理论基础,也可以成为养身学的理论源泉。其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在中医预防疾病中应用广泛,是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