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40-4241
探讨左胸后外侧单切口与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食管癌的效果。选取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1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经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治疗,观察组31例经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6/31),对照组为13.3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食管癌较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但手术时间长,两者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李良  张辉 《临床医学》2010,30(12):1-3
目的对比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9年间39例off-pump CABG手术与21例on-pump 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为1.67%。59例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4年,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患者无心绞痛复发。结论与on-pump CABG相比,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 CABG是安全可行的,更利于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总结1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的护理.特别强调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准确监测血流动力学情况,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及胸腔引流情况.防止心律紊乱、急性心包填塞和维持循环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果表明:本组采用的护理措施对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院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5例,无手术死亡,早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例均为男性;年龄60~72岁.心绞痛(CCS)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2例.病程3月~12年.2例有心肌梗死史.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2例,肾功能不全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梗阻性病变在左主干(LM)1例次、左前降支(LAD)5例、对角支1例次、回旋支4例次、右冠状动脉4例次.左室射血分数(EF)>45% 4例,45%~30%1例,伴左心室壁瘤1例.  相似文献   

5.
6.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经胸骨下段小切口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本组 33例 ,男性 6例 ,女性 2 7例。年龄 17~73岁 ,平均 37.9± 11.9岁。切口自第 3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 ,长度 8~ 13cm ,平均 10 .5cm ,自下而上纵行劈开胸骨至第 2肋间处向右侧横断。手术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包括二尖瓣置换 2 2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 11例。 13例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返流同时行DeVega环缩术 ,其中 2例以自体心包扩大三尖瓣前叶。 3例同时行左房血栓清除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和关胸时间分别为 6 2 .4± 4 1.1min、99.4± 5 4 .5min、2 2 7.0± 6 7.4min和2 5 .8± 10 .3min。平均住院时间 10 .9± 2 .6d。术后 2 4h胸液量 30~ 10 5 0ml,平均 317.3± 2 5 2 .4ml,有 2 0例 (占 6 0 .6 % )未输血。结论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可安全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创伤小 ,恢复快 ,美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老年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冠脉)病变(ULMCA)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经CABG治疗的ULMCA患者176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83例)和非老年组(<65岁,9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及远期临床预后.结果 老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8.36±17.20比13.68±7.78,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显著低于非老年组(1.21±0.77比2.48±1.27,P<0.01).老年组左主干病变平均狭窄程度高于非老年组[(94.56±8.01)%比(87.96±11.10%),P<0.01],合并多支病变(75.9%比58.1%,P<0.05)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55.4%比29.0%,P<0.05)多见.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远期随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MACCE)、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总死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9%比17.2%,3.6%比3.2%,3.6%比5.4%,6.0%比9.7%,12.0%比8.6%,均P>0.05).结论 老年ULMCA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对于65岁以上者CABG可行,并且远期临床转归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参数评估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MIST-OPCAB)的近端吻合空间,完成多支病变的完全再血管化。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MIST-OPCAB的250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术前胸部正侧位X线片和近端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的相关测量参数以及术前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术前评估,选择适合行胸骨下段小切口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研究对象分组:(1)小切口组(即A组),112例MIST-OPCAB手术患者;(2)常规切口组,138例常规切口OPCAB患者。常规切口组再分为B组(CT参数适合行小切口手术,其它条件不适合行小切口手术)和C组(CT参数不适合行小切口手术)。比较三组患者升主动脉CT三维重建参数,观察桥血管分布及手术结果。结果小切口组112例,常规切口组138例,小切口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常规切口组(66. 1±5. 5%vs. 63. 9±5. 8%,P 0. 05)。A组第2肋间胸骨平面至主动脉根部的距离明显大于C组[(32. 6±15. 8) mm和(26. 9±16. 5)mm,P 0. 05];小切口组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旁路移植2~4支,平均(2. 8±0. 6)支;近端1个吻合口108例,2个吻合口4例。远端靶血管分别吻合至前降支(LAD) 112例、后降支(PDA) 91例、钝缘支(OM) 56例及中间支(IR) 20例,对角支(Dx) 35例。使用左侧乳内动脉(LIMA) 111例,桡动脉(RA) 89例,大隐静脉(SVG) 10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19±22,(5,85)]h,重症监护室时间[60±20,(12,145)]h。结论升主动脉近端CT三维重建参数能够准确评估胸骨下段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且远端靶血管血运重建临床效果满意。MIST与传统全程胸骨切口相比的优点是保存了部分胸廓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配合医师对8例患者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测下经第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采集乳内动脉,经此小切口完成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8例患者均在胸腔镜电视系统监测下经第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采集乳内动脉,并经此小切口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好各种必要物品、术中保证电视胸腔镜系统提供清晰术野、协助游离完好的乳内动脉、防止患者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是此手术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窥镜技术与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探讨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02例,其中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者103例为内窥镜组,采用常规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者99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和搏动指数、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2、3天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内窥镜组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5.8%、6.8%、7.8%)低于对照组(22.2%、20.2%、25.3%)(P<0.05),内窥镜组糖尿病患者术后下肢切口麻木、水肿和疼痛发生率(2.9%、2.9%、5.9%)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25.6%、30.8%、30.8%)(P<0.05);内窥镜组术后第1、2、3天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194.90(122.10,314.50)、150.50(88.40,223.30)、115.10(67.00,174.30)ng/L]和肌酸激酶同工酶[5.16(3.45,9.52)、3.56(2.15,5.65)、1.87(1.11,2.78)μg/L]与对照组[164.40(92.00,248.40)、122.80(69.90,224.50)、87.64(36.70,152.50)ng/L,4.96(3.33,9.31)、3.50(2.53,4.63)、1.94(1.21,2.8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2组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依次降低(P<0.05),均高于术前(P<0.05);内窥镜组术毕静脉桥总干平均血流量[(69.41±39.25)mL/min]和搏动指数(1.91±0.71)与对照组[(78.58±35.74)mL/min、1.92±0.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率、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有良好的围术期效果,与传统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相比,可减少下肢伤口麻木、疼痛和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康磊  李贤华 《上海护理》2011,11(4):41-4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冠心病已经超越众多其他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常见治疗方法有药物保守治疗和侵袭性治疗。然而,在保守治疗无效需行侵袭治疗时,患者往往面临两难的选择,支架植入术虽然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但再狭窄率较高,远期疗效堪忧,且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传统手术组)和45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微创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而术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用血量微创组较传统组少(P<0.05).在抗凝过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胸小切口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左胸后外侧单切口、右胸腹双切口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1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开展右胸腹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开展左胸后外侧单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CRP、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TNF-α、IL-4、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的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作比较。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间断小切口取大隐静脉(间断小切口组),另一组采用传统长切口取大隐静脉(传统长切口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大隐静脉总长度、采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在采取大隐静脉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大隐静脉主干损伤及移植血管质量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与传统长切口组比较,间断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下肢切口缝合时间短,切口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大隐静脉总长度、采取时间、切口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小切口采取大隐静脉效果良好,较传统长切口有助于术后切口美容及减少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治疗原则: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单一治疗带有较大的局限性,最理想的是全方位的综合性治疗。现代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78-5379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选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常规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时间早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采用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 SV)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的近期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254例,均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LIMA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者198例为LIMA组,采用SV作为左前降支桥血管者56例为SV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病史、术前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及术前行颈动脉支架、肾动脉支架手术比率;比较2组院内死亡及术后心肌梗死、脑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止血、胸骨愈合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男性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比率,有心肌梗死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脑梗死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LIMA组手术时间[(260.21±37.09)min]、搭桥支数[(3.80±0.6...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43-2644
观察分析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8%,与对照组21.54%比较显著降低(P0.05)。针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疗法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以CABC与PCI为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5.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ABG组与PCI组在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新发心肌梗死无统计学差异;CABG组的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CI组.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ABG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小于PCI术,两组的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新发心肌梗死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05-4406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与右胸腹正中切口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肺氧合指数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08例食管癌患者分为A、B组各54例。A组行左胸小切口术,B组行右胸腹正中切口手术。对比两组肺功能与肺氧合指数(OI),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最大通气量(MVV)、第一次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OI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右胸腹正中切口术相比,左胸小切口术治疗食管癌,能减轻对患者肺氧合能力与肺功能损伤,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