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3.
功能性便秘与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的肛管动力学特点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意义。方法 36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 1个月 ,治疗前后进行排便情况、肛管测压、2 4小时GITT以及直肠和盆底肌电描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 (0 .8± 0 .3)次 /周增加到 (4 .1± 1.1)次 /周 ;2 4小时GITT由治疗前的平均 19.4 %增至 6 2 .1% ;功能性出口梗阻及混合型便秘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 ;便秘组直肠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量、肛管 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所下降。结论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均存在肛管 直肠动力异常 ,并有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 ,治疗后肛管直肠动力异常改善 ,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 ,每周排便次数增加 ,便秘改善。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便秘患者社会、心理、行为状况调查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随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评估功能性便秘患者心理状况、遭遇生活事件情况、观察生物反馈疗效的随访结果,了解与便秘发生有关的因素、便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及患者对便秘的信心。方法:①选择1998—01/2001—1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胃肠动力中心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4例为治疗组。男16例,女28例。均自愿参加。排除不能接受电话和信件随访者。2000—12/2001—04选择古平岗社区健康自愿者31人为对照组,男12人,女19人。②采用美OrionPC/4EMG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系统,患者每周到本院胃肠动力中心训练3次,50~60min/次,1个疗程10~15次,同时每天在家中进行同步练习,练习时间和次数因人而异。③纳入对象心理社会状况和遭遇生活事件的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多项内容,并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大症状因子。分别记1-4分,1为无,4为严重。其主要评分指标为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主要用于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焦虑,7个条目评定抑郁,每一条目以0-3四级记分)和生活事件量表(共65个项目,包括职业、学习、婚姻和恋爱、家庭和子女、经济、司法、人际关系等方面常见的生活事件)。以上量表均在治疗开始前完成。④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及生物反馈疗效随访采用自拟患者情况调查表问卷调查法。生物反馈治疗前的内容为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和目前排便情况、病程、既往检查治疗情况,平素饮食活动情况,便秘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远期随访的内容包括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自己对疗效的评价,以及对便秘的认识、对治疗的信心和希望等。采用电话调查、信函调查及家访调查3种形式进行3年随访调查。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性测定采用χ^2检验。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44例,健康者31人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调查。②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56-4.729,P〈0.05-0.01)。阴性项目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687,P〈0.01)。敌对评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③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结果:焦虑、抑郁总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875,3.274,P〈0.01)。④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中与退休和父母死亡有关的各有7例,与工作变动有关的有6例,与夫妻严重争执、搬家、子女就业有关的各有5例。⑤生物反馈疗效的随访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当时(近期)自主排便每周5次以上无排便困难者36例(36/44);1年后随访资料显示自主排便每周5次以上无排便困难者21例(48%);自主排便时好时坏,间断借助泻药者8例(18%);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者15例(34%)。⑥对便秘发生相关因素的认识:认为便秘发生与饮食(缺少粗纤维、饮水少、辛辣食品等)有关的患者最多,为14例(32%);认为便秘发生与其他合并症(糖尿病、哮喘、心脏病)的存在有关的患者最少,为3例(7%)。⑦便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认为便秘对生活有部分影响的最多,为27例(61%);认为便秘无大影响的最少,为3例(7%)。⑧患者对便秘治疗的信心:认为便秘可治愈的最多,为19例(43%);认为便秘无法治愈的最少,为5例(11%)。结论:①功能性便秘患者较正常人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以焦虑和抑郁更为突出。②功能性便秘患者中便秘症状的发生或加重往往与工作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有关。③93%的患者认为便秘对个人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④48%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远期疗效(1年以上)显著。⑤患者认为便秘发生与饮食因素关系最大,且大多数患者认为便秘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功能性便秘患者心理状况、遭遇生活事件情况、观察生物反馈疗效的随访结果,了解与便秘发生有关的因素、便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及患者对便秘的信心。方法:①选择1998-01/2001-1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胃肠动力中心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4例为治疗组。男16例,女28例。均自愿参加。排除不能接受电话和信件随访者。2000-12/2001-04选择古平岗社区健康自愿者31人为对照组,男12人,女19人。②采用美OrionPC/4EMG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系统,患者每周到本院胃肠动力中心训练3次,50~60min/次,1个疗程10~15次,同时每天在家中进行同步练习,练习时间和次数因人而异。③纳入对象心理社会状况和遭遇生活事件的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多项内容,并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大症状因子。分别记1~4分,1为无,4为严重。其主要评分指标为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阴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主要用于医院内科门诊或住院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评定焦虑,7个条目评定抑郁,每一条目以0~3四级记分)和生活事件量表(共65个项目,包括职业、学习、婚姻和恋爱、家庭和子女、经济、司法、人际关系等方面常见的生活事件)。以上量表均在治疗开始前完成。④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及生物反馈疗效随访采用自拟患者情况调查表问卷调查法。生物反馈治疗前的内容为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和目前排便情况、病程、既往检查治疗情况,平素饮食活动情况,便秘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远期随访的内容包括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自己对疗效的评价,以及对便秘的认识、对治疗的信心和希望等。采用电话调查、信函调查及家访调查3种形式进行3年随访调查。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性测定采用χ2检验。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44例,健康者31人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量表调查。②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56~4.729,P<0.05~0.01)。阴性项目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687,P<0.01)。敌对评分: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③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结果:焦虑、抑郁总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875,3.274,P<0.01)。④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中与退休和父母死亡有关的各有7例,与工作变动有关的有6例,与夫妻严重争执、搬家、子女就业有关的各有5例。⑤生物反馈疗效的随访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当时(近期)自主排便每周5次以上无排便困难者36例(36/44);1年后随访资料显示自主排便每周5次以上无排便困难者21例(48%);自主排便时好时坏,间断借助泻药者8例(18%);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者15例(34%)。⑥对便秘发生相关因素的认识:认为便秘发生与饮食(缺少粗纤维、饮水少、辛辣食品等)有关的患者最多,为14例(32%);认为便秘发生与其他合并症(糖尿病、哮喘、心脏病)的存在有关的患者最少,为3例(7%)。⑦便秘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认为便秘对生活有部分影响的最多,为27例(61%);认为便秘无大影响的最少,为3例(7%)。⑧患者对便秘治疗的信心:认为便秘可治愈的最多,为19例(43%);认为便秘无法治愈的最少,为5例(11%)。结论:①功能性便秘患者较正常人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以焦虑和抑郁更为突出。②功能性便秘患者中便秘症状的发生或加重往往与工作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有关。③93%的患者认为便秘对个人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④48%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远期疗效(1年以上)显著。⑤患者认为便秘发生与饮食因素关系最大,且大多数患者认为便秘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物反馈训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颇为棘手。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治疗FC国外已开展多年,国内也逐渐被重视和加以推广。与传统治疗和手术疗法相比,该法具有简便、非侵入性、无副作用、易忍受、治疗费用低、门诊治疗等优点,其治疗FC的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本从生物反馈训练的机制、生物反馈训练治疗FC的方法、适应证、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生物反馈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颇为棘手。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行为治疗方法,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训练治疗FC国外已开展多年,国内也逐渐被重视和加以推广。与传统治疗和手术疗法相比,该法具有简便、非侵入性、无副作用、易忍受、治疗费用低、门诊治疗等优点,其治疗FC的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本文从生物反馈训练的机制、生物反馈训练治疗FC的方法、适应证、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窦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5)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以及心理干预护理治疗焦虑、抑郁引起的功能性便秘。方法选择我院50例功能性便秘伴焦虑、抑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治疗及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及心理干预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及心理护理的联合治可以提高功能性便秘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及质量,患者的焦虑、抑郁也得到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9.
10.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并与160例无排便异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接受1个疗程(5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一次30~45分钟、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400010gBID口服,疗程5周。治疗前后作便秘症状评分、结肠通过试验检测、直肠肛门压力检测。结果:生物反馈训练和聚乙二醇4000均可使多数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伴随症状恢复正常或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0%(P〉0.05)。生物反馈训练和聚乙二醇4000口服治疗后,结肠通过试验72小时标志物排出率分别为75%及73%,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力排时肛门压明显下降。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对出口梗阻型、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效,是一种有效的、新兴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30-3732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改善情况,SDS、SAS评分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进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SYNOPSIS
The utility of Biofeedback (BFB)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tension headache in a small group of young adult patients is demonstrated. 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on som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personality are discussed. The event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and the decrease of muscular tension value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The utility of Biofeedback (BFB)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tension headache in a small group of young adult patients is demonstrated. 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on som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personality are discussed. The event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and the decrease of muscular tension values are also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认知疗法为护理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作从认知疗法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发展概况,提出从业护士应了解、学习、掌握认知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对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自主神经(autonomicnervous system.ANS)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Zung's抑郁自评量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HANS-1000型自主神经生物反馈仪,分别评定21例FC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后,(1)FC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5个维度分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总体健康和情感职能改善尤为显著(P<0.01),提示FC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3)FC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并无显著改变(P>0.05),提示本研究尚不能证明生物反馈可以改善FC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结论 生物反馈可以改善FC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生物反馈改善FC是否是通过自主神经起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分析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国际通用量表SCL-90自评症状量表对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4月的142例骨折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随后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骨折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CL-90评分在焦虑、抑郁、躯体化等7个项目与全国常模相比,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经过骨折常规护理后仍有6个项目(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5);观察组经过骨折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后,SCL-90评分接近全国常模(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时间16.40±4.82d,住院时间27.62±5.4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6±5.70d和31.71±6.19d;观察组患者发生临床并发症8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2例;观察组的满意度达到9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3%。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骨折恢复速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19.
心理干预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施心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90例急诊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情绪。结果手术中观察组患者脉搏及血压较对照组表现平稳,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输液、麻醉中对疼痛的耐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术前恐惧、焦虑,降低疼痛,从而积极配合手术和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92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SPIEGEL睡眠质量量表)、焦虑、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干预后,两组睡眠深度、醒后感觉评分及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上床入睡时间、夜醒次数、一夜总睡眠时间、夜间做梦情况、睡眠深度、醒后感觉评分及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分级护理能显著改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减轻介入治疗疼痛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