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原则。方法: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复位、内固定同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57例,其中Ⅰ型21例,Ⅱa3例,Ⅱb2例,Ⅱd31例,Ⅰ度滑脱27例,Ⅱ度滑脱28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术后随访7~37个月,52例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为91.2%,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治疗腰椎滑脱应遵循减压、复位、固定、融合的原则,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成熟术式。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间及后外侧植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 38例 ,均行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包括 :Steffee 2 0例 ,RF 8例 ,TSRH 5例 ,Socon 5例 ;固定融合范围 :1个节段 2 4例 ,2个节段 14例。结果 :36例病人获随访 ,平均时间 4±2 .6a年。滑脱椎体复位率 80 .6 %~ 93.4 % ,平均 87.37% ;腰痛改善率 94 .3% ;下肢疼痛、麻木改善率 94 .5 % ;间歇性跛行改善率 97.3%。并发症共 6例 ,其中术中并发症 2例 ,发生率 5 .5 % ;术后并发症 4例 ,发生率 11.1%。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可满足腰椎滑脱的短节段固定和复位要求 ,临床疗效满意 ,复位、融合率高。并发症的预防与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和 Cobb 角,比较植骨后推体高度的恢复度和 Cobb 角的纠正度.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4个月.全部随访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所有病例术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 Cobb 角均纠正良好,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其中11例1年后,10例1年半后取内固定物,取内固定物半年后拍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塌陷.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治疗能不仅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尽早形成伤椎的骨性愈合,增加伤椎前、中柱的支撑力,重建了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而且保留伤椎邻近节段的运动单元功能,恢复脊柱的生理功能,有效防止断钉、内固定物松动、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obb 角变大、继发腰椎不稳、临近节段间盘退变以及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植骨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长期疗效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对4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病例,将其设为A组.同期40例采用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病例设为B组进行比较,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根据长期疗效改善率和影像学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以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长期疗效改善率,A组为(89.72±9.15)%,B组为(72.75±11.15)%.A组植骨融合率90%,椎间隙高度恢复率95%,B组植骨融合率80%,椎间隙高度恢复率70%,两组数据经t检(t=5.815,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椎间融合器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改善率和植骨融合率高,保持了椎间隙高度,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5例切开复位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治疗探讨重度L5滑脱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重度L5滑脱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8-26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拍片示椎体间均有骨性愈合。结论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度L5滑脱症疗效好,并发症少,是重度L5滑脱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后路减压不同植骨形式和不同的器械复位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指导临床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康复的提高。分析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4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及术后随访情况。AF滑脱钉固定26例,GSS钉棒系统固定20例;后外侧横突间植骨30例,椎体间植骨16例。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10~36个月。优良率86%。3例术后1年螺钉松动。1年半后2例断钉,1例断棒;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腰骶部或大腿前内侧疼痛。结论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是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中以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最好。手术的规范性操作及术后指导患者合理的活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脊柱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技术的发展,脊柱融合已成为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毫无争议的“金标准”。同时,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手术节段稳定性及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并与单纯椎管加压进行对比。 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8例,排除失访3例,余35例中采用椎弓根固定后外侧融合21例,单纯椎管减压14例。单纯椎管加压组用咬骨钳咬除黄韧带和椎板解除神经根后方的压迫,用骨凿凿除向前滑脱的椎体后缘与下位相邻椎体后缘形成的相对性突起;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按Wein-stein 法定位椎弓根钉进针,拧入椎弓根螺钉,根据受压情况进行椎板减压。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综合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过伸、过屈位时的水平位移及角移位,采用UCLA系统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情况。 结果与结论:35例患者随访时间1年。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单纯椎管加压组(P < 0.05)。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对腰椎稳定性影响不大,邻近节段退变置入前和置入后1年无明显变化。单纯椎管加压对腰椎稳定性影响显著,同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邻近节段退变无明显变化。提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入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疗效满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并且置入后早期对椎间盘的邻近节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各样新型内固定器械和方式的涌现,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手段。 目的:阐述椎弓根钉在胸腰椎骨折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法:检索胸腰椎骨折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词为“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内固定(internal fixation);椎弓根(pedicle);螺钉(screw);椎弓根钉(pedicle screw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椎弓根钉临床应用进展和椎弓根钉固定系统特点3方面进行总结,对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胸腰椎内固定技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腰椎不稳,特别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椎弓根钉固定可以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三维位置,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重建椎体高度,恢复生理曲度,并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和恢复受损椎管的管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后凸畸形,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 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 < 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椎弓根钉技术的成熟,其在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5年3月在非C臂下用RF-Ⅱ内同定结合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7- 69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6个月-7年,术前均有腰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优缺点。方法随访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植骨方法对32例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手术,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打压植骨组和椎间融合器植骨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JOA评分,临床疗效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8月,平均23个月。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显著小于打压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两组均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时,各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植骨融合率均显著高于打压植骨组。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两种术式比较无明显临床疗效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单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组)和观察组(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治疗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平均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和术后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Cobb角丢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好,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脊柱载荷”评分系统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国内外已有报道肯定了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各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5/2010-10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均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28.9个月;末次随访平均相对后凸畸形Cobb角9.0°,平均矫正丢失6.3°。A、B、C型骨折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4°,5.7°,7.4°;脊柱载荷评分≤6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5.7°,脊柱载荷评分≥7分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7.5°;胸腰段骨折(T11-L2)和下位腰椎骨折(L3-L5)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分别为6.3°,6.5°。11例(30%)矫正丢失大于10°,平均11.5°(10.1°-16.3°),其中A型骨折组4例,B型组4例,C型组3例;脊柱载荷评分≤6分组5例,在脊柱载荷评分≥7分组6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不受限于AO骨折分型及脊柱载荷评分,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和下腰椎骨折,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接诊的3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对其实施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度以及术后椎体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是否牢固而判断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复查显示骨折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标准,且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显示未出现固定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治疗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度与治疗前比对,具有显著差异(<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可大幅度提高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愈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自体骨+cage)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体问置人自体骨及斜向置入单枚融合器(cage)手术,治疗伴有明显神经症状的成人腰椎滑脱患者21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30个月。2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X线显示复位效果良好,滑脱复位椎体在6—9个月达骨性融合,无高度丢失及复位丢失,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及形态正常。临床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0.5%。结论:后路椎间融合(自体骨+cage)加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Cage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脱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LIF)组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组、经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组,每组40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机体功能情况。结果 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3±12.1)h,术中出血量为(60.3±9.5)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5±0.7)d,NRS评分为(1.5±0.2)分,术后3、6、9、12个月后的ODI评分分别为(24.1±3.4)分、(19.4±3.1)分、(13.5±2.5)分、(9.8±1.6)分,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ALIF组和PLF组,PLIF组椎间隙高度(9.3±1.2)mm,明显大于ALIF组和PLF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能够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在腰椎滑脱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7.
TLIF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峡部崩裂型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采用腰椎后正中切口,行相应节段椎弓根复位内固定,经单侧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并使用2枚钛网或单独进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按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积液漏等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7月,平均12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椎间隙高度无丢失。骨融合率为100%,疗效优良率91.6%。结论:TLIF结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有效及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改良微创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1年5月,选择20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改良Wiltse入路及改良的人字嵴顶点置钉方法完成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并与同期的20例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植入患者对比分析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VAS),Oswestry下腰痛评分(ODD。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为9-18个月,平均11.2个月。改良微创组较传统开放组不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且在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各自在术后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同时术后VAS评分、ODI残障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改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安全,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投资少,手术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背景:随着脊柱手术方法的成熟及内固定器械的发展,脊柱内固定融合术已成为许多脊柱疾患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远期出现的邻近节段退变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目的:回顾分析脊柱内固定后邻近节段发生退变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改善脊柱内固定的方法,减少远期并发症。 方法:分别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Pubmed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关于脊柱融合内固定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文章,检索词分别设定为“脊柱融合内固定、邻近节段退变、单侧cage椎间融合固定”和“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spine fusion、unilateral single cage”。筛选资料,选取脊柱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文献,筛除非随机试验的研究,将随机对照试验作为纳入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文献。主要从术式、融合方式及邻近节段破坏等方面讨论脊柱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筛选得到27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从中得出融合节段数目、方式、部位及手术时对邻近节段小关节破坏是引起邻近节段退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工椎间盘置换、单侧cage椎间隙植骨内固定在预防、延缓邻近节段退变上有一定作用。在决定融合固定术前,应综合考虑内固定材料、手术方式可能带来的影响,避免或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疼痛难忍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需要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治疗。 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深入了解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回顾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相关文献。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9日至2011年1月27日在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治疗的腰椎滑脱合并相邻节段和/或跳跃性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23例,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采用VAS、JOA和ODI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评定,加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作为手术疗效的判定标准。并检索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文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与结论:采用短节段选择性责任节段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只固定单一节段,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大,功能受限少。患者术后半年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为80.3%。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包括Babinski征、Kernig征、“4”字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和腰椎稳定性Posner诊断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可以有效改善椎体三维稳定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