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背景:关节镜辅助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主要有自体移植物、同种异体移植物和人工韧带3种,关于移植物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 目的:评估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两种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效果。 方法:纳入2007-01/2009-01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70例(70膝),分别采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记录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KT-1000测量值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8~24个月,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无感染、植入物断裂等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患者有2例膝关节引流管口持续渗出,经换药半月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自体健侧腘绳肌腱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提高,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显著减少,且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应用自体健侧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现在较流行的手术方式,但缺乏中长期临床疗效的评价。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及其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移植前及移植后3年以上的中期随访Lysholm、Tegner、IKDC关节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25例患者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Lysholm关节评分、Tegner评分和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移植前(均P0.05)。所有病例移植后均未出现肺栓塞、感染、移植物断裂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例前抽屉试验弱阳性。Lachman试验征均为阴性,轴移试验均阴性。结果表明,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中期随访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背景: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已广泛应用,但是供区容易出现并发症,同种异体肌腱移植越来越多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材料。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40 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2组:自体肌腱组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异体肌腱组为应用由山西骨组织库提供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最长随访时间36个月。重建前后两组大腿周径患健侧差值、Lachman 试验、中立位前抽屉试验(ADT)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 及Tegner 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间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肌腱与单纯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背景: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重建中移植物的选择迄今仍存在争议。 目的:观察异体肌腱材料应用于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效果。 方法:经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15例,均使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提供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重建中尽量保留原后交叉韧带残迹,制备后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隧道,引入修整后同种异体肌腱并挤压螺钉固定。 结果与结论:重建后膝关节屈伸度较重建前明显改进(P < 0.01),重建前后抽屉试验2+程度4例,4+程度11例,重建后后抽屉试验阴性8膝,后抽屉试验1+有6例,2+有1例,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位内翻试验均为阴性,显示关节的后移程度及稳定性较重建前有明显改善。重建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重建前明显提高(P < 0.01),随访期间未见膝关节排斥、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证实,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不损伤正常的自身结构,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还是同种异体肌腱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123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肌腱组63例和异体肌腱组60例。治疗后随访进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均经过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均显著好于治疗前,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医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患者情况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KDC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及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Lysholm及Tegn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ACL及PCL的疗效相近,是重建ACL及PCL良好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21例,21例均采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并处理相应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21例均获得随访,21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均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6月复查均无乙肝及HIV等疾病传播。膝关节屈曲均达120°及以上,伸直0°,前抽屉试验19例阴性,2例Ⅰ度阳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的主观症状。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2±4.2)分提高至平均(88.2±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良好,避免患者应用自体肌腱所产生的自体损伤,固定牢固,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人工韧带存在慢性疲劳,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方法:收集关节镜下用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胫前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满1年的病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28例;异体胫前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组18例。采用股骨端Endobutten、胫骨端可吸收螺钉固定。采用支具固定并进行功能训练。 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个月,异体肌腱组lysholm评分高于自体肌腱组(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重建后6,12个月与重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重建后12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随访1年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股薄、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6月-2012年3月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股薄、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21例。采用Lyshohn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2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Lysholm评分从术前51分提高到术后的91分。lachmanTest和前抽屉试验术前21例均为阳性,术后19例阴性、2例弱阳性。结论: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配合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股薄、半腱肌腱解剖重建膝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确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使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前、术后观察患者的症状,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未出现深静脉血栓或感染.术后随访6~18个月,膝关节屈曲平均130°,伸直0°;21例患者均无打软腿现象.前抽屉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Ⅰ°).Lachman试验20例阴性,1例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48.3±4.6)分提高至(84.7±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一种方法,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费用较低、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The Knee》2014,21(3):763-768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 reconstruction with the double femoral tunnel technique, using quadriceps tendon and semitendinous autograft,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PCL tears or PCL tears associated with other ligament lesions, 2 years after surgery.MethodsThe study included 14 patients with isolated PCL lesions and 20 with combined ligament lesions, who underwent PCL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double femoral tunnel technique and were evaluated 24 months after surgery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and Lysholm scores, a KT-1000 arthrometer, and the graduation of the posterior drawer test.ResultsKnees were considered normal (“A”) or nearly normal (“B”) in 92.9% of patients with isolated lesions and in 95.0% of patients with combined tears, according to the IKDC score. Good or excelle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100%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ysholm score. Absence or outstanding reduction of pos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 was seen in 92.9% of patients with isolated lesions and in 100% of patients with combined ligament tears, in the posterior drawer evaluation.ConclusionThe PCL double femoral tunne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using autografts was effective in restoring posterior knee stability, in isolated and/or combined PCL tears, showing remarkable clinical improvement in all patients.Level of evidence2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人工韧带同时重建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用LARS人工韧带同时重建ACL、PCL2例。应用Lysholm功能评分表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抽屉实验检查膝关节前后松弛度。结果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8月、3月。2例患者术后患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消失,胫骨后坠征阴性,前、后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术前平均分别为45.6±7.6分,术后平均为80.3±9.1分。结论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同时重建ACL、PCL可更好地恢复膝芙节的稳定性,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断裂后镜下单束解剖重建术中股骨骨道实用定位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对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单束解剖重建术,术中股骨侧骨道采用足印中心定位法,同时术中寻找股骨外侧髁间嵴、分叉嵴等骨性标志对定位点准确性进行校对。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检查及评分,包括前抽屉试验、Lachman 试验、pivot shift试验、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IKDC 评分。 结果 (1)镜下100%可见股骨外髁间嵴,但分叉嵴的出现率仅有42%(48/115)。(2)术后前抽屉试验阴性率79%(术后3个月)、77%(术后24月);Lachman 试验阴性率80%(术后3个月)、71%(术后24月)、pivot shift试验阴性率97%(术后3个月)、95%(术后24月)。(3) 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及IKDC 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CL单束解剖重建股骨足印区中心点法能提供足够膝关节稳定性,取得满意临床效果,但对股骨止点残留韧带依赖性高;股骨外侧髁间嵴镜下易于辨认,但分叉嵴辨别率低。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但在肌腱的固定方式方面仍有分歧。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在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05/2010-05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30例,该组患者关节镜下均证实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断裂。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6~45岁。将患者股骨端用Endobutton、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观察术后近期疗效,以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对30例患者随访5~17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平均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0±6.0)分和(49.5±5.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3.5)分和(87.0±2.5)分(P < 0.05)。说明联合应用Rigidfix、Endobutton和Intrafix系统进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具有近期疗效佳、移植物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一期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或完全断裂的患者行Ⅰ期修复重建的疗效.其中车祸事故伤22例,军事训练伤4例,高台坠落伤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6~17(平均7)d.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1.7±6.52,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17.42±11.56,关节活动范围为(27.2±19.6)°.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复合裂伤15例.通过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关节腔周围合并损伤后,采用患者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人工韧带(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 cruciate ligament,PCL),并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medial cruciate ligament,MCL).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平均18.2)个月.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9.23,关节活动范围116.56°±12.8°,IKDC评分为88.74±8.74,与术前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脱位致多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中,Ⅰ期关节镜下行ACL和PCL重建术,并使用带线锚钉修补MCL断端,患者受到的损伤小,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佳,通过进一步的康复理疗,关节粘连发生率较低,可得到相对满意的近期疗效,此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并借鉴.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不同学者对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方法存较多争论,因此寻找简便、经济的修复方法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9例单侧前交叉韧带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胫骨隧道钻取双隧道模拟前内、后外两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于重建前后利用IKDC分级,Lysholm功能评分和KT-2000TM关节动度仪测试试验,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并应用IKDC分级进行影像学评估。 结果:19例患者随访的IKDC分级:A级8例、B级10例、C级1例,无伸膝受限,活动范围120°~140°,平均126°。KT-2000TM膝关节稳定性测量在90.7 kg,136.1 kg和最大拉力时,患膝和健膝之间的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重建前(P < 0.01)。影像学IKDC评估为:A级15例(79%),B级3例(16%),C级1例(5%)。结果证实,应用6股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编织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Endobutton的钢板设计和Rigidfix的横穿钉优点使之较广泛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应用。 目的:比较分析自体腘绳肌腱行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过程中Endobutton和Rigidfix系统的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2007-04/2009-06运用Endobutton系统和Rigidfix-Intrafix系统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各30例患者,重建前分别记录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结果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同一术者按两种方案分别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进行正规康复锻炼。重建后定期随访并由同一人记录随访指标,与重建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程度。 结果与结论:Endobutton组患者经过6~26个月的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6.6±5.9)分增长到重建后(91.4±4.0)分。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Rigidfix组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重建前(59.2±6.4)分增长到重建后(93.1±4.7)分,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Endobutton组与Rigidfix组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经过分析,并不能得出其中某一套系统强于另一套系统的结论。它们各自均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又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膝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患者,一期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关节囊不予修复,腘动脉损伤修复后推迟3周进行韧带重建,若小腿肌肉已坏死,则取胫骨前肌肌腱或跟腱进行韧带重建,神经行探查、松解或缝合术,Lysholm膝关节评分来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 结果 本组90例患者中,7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9~24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78~91分,平均85.6分。前后抽屉试验I°阳性各75例,Lachman试验I°阳性75例,内外翻试验均阴性,3例腘动脉损伤导致小腿肌肉坏死者术后出现Ⅱ°松弛1例,Ⅲ°松弛2例。 结论 物理与影像学检查对判断创伤性膝关节脱位有积极意义,单纯一期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重建的方法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ARS人工韧带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两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的男性患者,分别为38岁和58岁,均在关节镜下Ⅰ期接受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结果两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4个月,术后6周和8周内恢复正常行走,前后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屈伸活动范围在120°以上,没有明显并发症。术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87分和85分。结论LARS人工韧带是目前关节外科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在Ⅰ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时具有手术操作容易,创伤小,短期效果理想、不影响以后翻修等优点,缺点是费用昂贵,其长期效果还需要更多病例和更长时间的随诊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0例(40膝)患者资料,通过膝关节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测量胫骨隧道宽度后,对骨隧道扩大进行分级及定义。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 ADT)、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 PST)、Lysholm评分表、IKDC2000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未发现关节屈伸活动障碍者。术后患侧活动度与健侧活动度,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44,P =0.069)。骨隧道扩大组与非扩大组间ADT、Lachman和P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14、0.011、0.005,P =0.33、1.0、1.0)。40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与术后Lysholm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50,P <0.001);术前IKDC2000评分与术后IKDC2000评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18,P <0.001)。骨隧道扩大各级别间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1.274,P =0.292),各级别两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膝关节镜下单束解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骨隧道扩大对患者中期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