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丰杰  李小宁  张倩  白俊 《天津医药》2012,40(8):793-795
目的:探讨凋膜止崩液官腔靶向给药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48只,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实验小剂量组和实验大剂量组,建立无排卵性功血子宫内膜增生症模型.凋膜止崩液官腔内给药后3d处死,留取子宫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ERα及ERβ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ER、ERα、ERβ的表达高于空白组,实验大、小剂量组ER、ERα、ERβ的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大剂量组ER、ERα和ERβ水平低于实验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凋膜止崩液通过下调ER、ERα及ERβ阻断了雌激素发挥效应的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的持续性增生从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激素及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crucumin)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雌性SD清洁级大鼠建立模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孕三烯酮组、姜黄素组。给药3周后,酶联免疫反应法(ELISA)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的含量,SP法检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孕三烯酮组、姜黄素组血清E2、P含量和异位组织ERα、ERβ、PR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姜黄素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能降低血清E2、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ERα、ERβ表达,提高血清P含量与异位组织PR的表达,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实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34):4788-4792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DSS)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子宫结构及子宫腔上皮和基质中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DSS低、中、高剂量组(1.94、3.87、7.44 g/kg),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大鼠切除卵巢附近脂肪外,其余各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以建立围绝经期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每天ig给药1次,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称定大鼠子宫湿质量,观察大鼠子宫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测定子宫腔上皮及基质中ERα、ERβ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柱状上皮呈低柱状,固有层、肌层与浆膜层均显著萎缩,基质细胞可见明显核固缩,子宫湿质量、宫腔面积、内膜厚度及腺体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子宫腔上皮及基质中ERα、ERβ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DSS各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及固有层萎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固有层内腺体丰富,子宫湿质量、宫腔面积、内膜厚度以及子宫腔上皮和基质中ERα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SS中、高剂量组大鼠子宫腺体数量显著增加(P<0.01),DSS高剂量组大鼠子宫腔上皮及基质中ER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DSS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子宫腺体萎缩症状的改善作用不明显,但可增加模型大鼠的腺体数量,这可能与提高子宫腔上皮及基质中ERβ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綦洪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81-278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凋亡调控因子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为息肉组,并选择45例子宫内膜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对两组的FSH、LH、E2、P、T及PRL六项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ERα、ERβ、PR及Bcl-2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FSH、LH、E2、P、T及PRL六项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殖期的息肉组ERα、ERβ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R的表达水平(0.47±0.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53±0.02)分(t=10.383,P =0.000),Bcl-2表达水平(0.53±0.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9±0.02)分(t=4.322,P=0.000).分泌期的息肉组ERα、Bcl-2表达水平(0.46±0.07)、(0.43±0.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7±0.05)、(0.39±0.03)分(t=5.007,P=0.000;=3.834,P=0.000),PR的表达水平(0.42±0.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6±0.01)分,两组的ERβ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8.486,P=0.000).结论 ERα、Bcl-2表达水平的升高,以及PR表达水平的降低与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25例宫腔粘连患者为观察组,25例患者子宫内膜正常部位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相当,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较高,雌激素受体可能与宫腔发生粘连有联系。同时,为临床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立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54-285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ERβ)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5例作为子宫内膜息肉组;另外选择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作为正常子宫内膜组.检测雌二醇的浓度、雌性激素受体α、β(ERα、ERβ)的含量并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雌二醇浓度为(2.8±0.9) pmol/L,外周血中雌二醇浓度为(68.2±10.7) poml/L,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786,P<0.01);正常子宫内膜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雌二醇浓度为(2.9 ±0.1) pmol/L,外周血中雌二醇浓度为(66.9±14.5) pmol/L,两者亦呈正相关关系(r=0.790,P<0.01);子宫内膜息肉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ERα、ERβ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水平与宫腔粘连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3至2015年进行宫腔镜手术的宫腔粘连患者59例的转化生长因子-β1、雌激素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同期进行该手术但非该类疾病患者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GF-β1及 ER 表达情况在各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且组间对以上两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该两项指标均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0.753。结论随着患者宫腔粘连程度加重,其 TGF-β1及 ER 的表达水平有明显提高,与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用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β(ERβ)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组织中ERα、ERβ、CyclinD1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Rα、ERβ、CyclinD1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47.69%、32.31%、76.92%、49.2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00%、46.67%、43.33%、66.67%)和正常子宫内膜(73.33%、63.33%、13.33%、96.67%)三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ERβ和P2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在Ⅲ-Ⅳ期、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ERβ在Ⅲ-Ⅳ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Ⅰ-Ⅱ期病人(P<0.05);CyclinD1在低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而P21在Ⅰ-Ⅱ期、高中分化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结论 ERα和ERβ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形成及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可能发挥促进癌症形成及进展的作用,P21在子宫内膜癌中则可能发挥抑制癌症形成及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红  张元珍  刘文惠 《医药导报》2008,27(11):1304-1306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去势大鼠阴道组织ERα与ERβ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组和雌激素替代治疗组各10只。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假手术组去除卵巢周围与卵巢相同大小脂肪组织;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雌激素替代治疗组在去卵巢手术3周后行戊酸雌二醇800 μg&#8226;kg 1&#8226;d 1替代治疗8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阴道组织ERα与ERβ表达情况。结果去势组大鼠ERα、ERβ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雌激素替代组ERα、ERβ表达上升,较去势组显著增强(均P<0.01)。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导致雌激素受体表达上升,可能导致雌激素受体效应增强,从而提高阴道局部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ERα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蛋白缺失率为66.6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P〈0.05)。PTEN蛋白表达完全缺失在G2、G3级肿瘤高于G1级(P〈0.05),PTEN蛋白缺失率均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ERα在PTEN表达缺失的肿瘤中低于PTEN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蛋白表达缺失常发生细胞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ERα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药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益坤宁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ERβ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模型组、西药利维爱组、中药益坤宁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以5月龄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卵巢中ERα、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都显示:老年模型组大鼠卵巢ERα、ERβ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中药益坤宁组和西药利维爱组ERα、ERβ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老年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益坤宁上调大鼠卵巢ERα、ERβ的表达,可能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在围绝经期、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中ER、PR的表达;利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检测3组组织中ER、PR的转录水平。结果无论免疫组化还是RT—PCR结果均显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高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PR表达高于围绝经期息肉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发生可能与局部激素受体水平变化有关,其中雌激素受体起关键作用,提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病与局部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卵巢切除后雌性大鼠心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卵巢切除术(OVX)后1周,随机分成3组:OVX+雌激素(0.15mg/kg,s.c.)、OVX+生理盐水、对照组。4周后,Westernblotting检测α和β两种雌激素受体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卵巢切除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对照组[(88±22vs403±59)pmol/L,P〈0.05]相比明显下降,左心室肌中两种雌激素受体表达均下降(P〈0.05)。给予雌激素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上升为(3864±105)pmol/L,雌激素β受体表达增多(P〈0.05),α受体表达下降(P〈0.05)。结论:雌激素改变卵巢切除后雌性大鼠心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43例,炔诺酮组43例,对照组20例.用药前和停药后进行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水平,同时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和Hb含量.结果 研究组用药前子宫内膜均为单纯型增生.使用米非司酮和炔诺酮后,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反应,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子宫内膜细胞ER和PR阳性率与用药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与米非司酮组用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炔诺酮组用药后相比,炔诺酮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Hb含量升高较炔诺酮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能抑制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增生期内膜.小剂量米非司酮作用于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ER和PR含量下降并接近正常子宫内膜增生中晚期水平.小剂量米非司酮使患者用药期间闭经,迅速改善月经过多及继发贫血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凋亡基因蛋白(bcl-2)在子宫腺肌症中正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58例子宫腺肌症正位及异位内膜ER、PR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腺肌症病例中,正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Bcl-2都有阳性表达,异位腺体上皮阳性率高于间质细胞(P〈0.05),异位内膜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位内膜(P〈0.05);且增生期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腺肌症病例正位和异位内膜中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异位内膜中ER、PR、bcl-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子宫腺肌症正位和异位子宫内膜中均有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提示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腑逐瘀汤对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BCL-2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肌注雌激素法造模,把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中ER含量以及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血腑逐瘀汤剂量的增大,大鼠子宫重量和大鼠子宫内膜ER含量明显降低;平滑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血腑逐瘀汤可显著抑制子宫肌瘤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同时可降低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细胞凋亡蛋白Bcl-2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经前期综合征大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及大脑皮层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且处于非接受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15只。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以束缚造模法构建经前期综合征大鼠模型,建模期间实验组灌胃给予40 mg·kg^(-1)芍药苷,每天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则灌胃给予等量0.9%Na Cl,各组均干预5 d。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雌激素水平;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脑皮层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分别为(16.13±9.76),(186.54±80.29),(101.39±38.27)pg·m L^(-1);催乳素(PRL)水平分别为(3.91±0.56),(5.47±0.65),(3.64±0.51)ng·m L^(-1)。模型组E2及PRL与对照组比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E2及PRL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ERαmRNA、ERβmRNA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ER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0.06,0.70±0.09,0.39±0.10;ERβ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0.10,0.85±0.10,0.59±0.08。实验组与对照组的ERα、ERβ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芍药苷可有效下调经前期综合征大鼠大脑皮层雌激素受体ERα及ERβ表达,降低其血清异常升高的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中ER、PR、MK、VEGF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淳  杨蕴  刘双静  李雅钗 《河北医药》2010,32(11):1364-136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中期因子(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0例子宫内膜腺癌(研究组)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ER、PR、MK、VEGFmRNA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MK和VEGF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检测指标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系,随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和肌层浸润的加深,ER、PR的表达水平下降,而MK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MK和VEGF的检测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指导该疾病的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中Bcl—2、ER、PR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玉  刘丽  苏菊 《天津医药》2001,29(9):523-525
目的:了解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子宫内膜病理学改变与Bcl-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膜细胞的Bcl-2、ER、PR的表达。结果:增生性宫内膜Bcl-2、ER、PR水平与增生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分泌期、ER、PR水平低于增生和增生性和增殖期(P<0.01),Bcl-2、ER、PR水平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结论:Bcl-2、ER、PR水平随着宫内膜的增生程度下降,以此监测病变的不良倾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ILK、E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L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织(5.0%)及癌旁组织(8.8%)(P〈0.001)。②E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94.1%,均高于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50.0%)(P〈0.001)。③ILK随着晚临床分期、组织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表达增高(P〈0.05),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④ILK与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4,P=0.014)。结论:ILK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随细胞恶变而发生改变。对ILK、ER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