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AMI)患者给予态势分析法(SWOT)和降阶梯思维模式联合干预的效果,分析对患者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AM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按照随机抽签法抽取。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阶梯思维模式干预,3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降阶梯思维模式和SWOT联合干预。分析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抢救时间和干预后心功能、血清指标,分析两组预后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救治时间和总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和NO高于对照组,ET-1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100.00%、护理满意率94.87%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6%、风险事件率0.00%和纠纷事件率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WOT和降阶梯思维模式联合干预后,AMI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临...  相似文献   

2.
雷毅  李静 《贵州医药》2024,(1):142-143
目的 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以休克指数为指导评估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预检分诊的时间、构建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分诊急救时间,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定急诊科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接诊的60例A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比较2组急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室至会诊时间(DTC)、肌钙蛋白结果获取时间、急诊室至球囊扩张时间(DTB)、急诊室至导管室时间(DTL)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3.33%),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人文关怀的急诊管理可有效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赢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与赞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抢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各39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将常规护理施行在对照组中,将急诊护理应用在研究组中。对比两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抢救成功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结果 由分诊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数据上显示,研究组相比对照组较短,P <0.05。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4.87%;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9.49%。对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干预前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生活质量数据可见,护理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护理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92%,研究组高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结合SBAR的急救-病房转接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急救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SBAR方案,研究组患者采取SBAR与降阶梯思维共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住院期死亡率、复发率、溶栓时间、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交接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期死亡率及复发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SBAR与降阶梯思维共同干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病情恢复,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理人员交接质量、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对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效率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32例急诊危重症病人,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未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和研究组(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各66例,分析两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分诊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接诊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分诊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接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可显著提高急诊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效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总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AMI复发次数、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更低(P 0.05);研究组介入治疗后AMI复发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下降(P 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可缩短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消除负性情绪,降低AMI复发率,促进良好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10~ 2021-03于医院治疗的114例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7例患者为研究组,57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采用《医院护理质量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护理质量,护理过程中记录两组并发症、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8.25%高于对照组85.96%(P<0.05),研究组应急能力、书写规范、服务态度、熟练程度、责任心、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0.07% (P<0.05).结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可缩短患者确诊时间、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张苗  郭瑞 《贵州医药》2022,(5):836-837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分组,其中42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48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症状发作到急诊室、预检分诊、心电图检查、进出急诊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门球治疗和再灌注等方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AMI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有效缩短其急救操作各项流程的时间,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护理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中效果肯定,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价值。方法 以前瞻性研究对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抽取的14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男52例,女18例,年龄(52.51±5.67)岁,采取常规分诊护理。观察组男53例,女17例,年龄(52.11±5.04)岁,应用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急救情况、抢救效率及抢救过程当中形成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对照组急救时间、预警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7、2.399、3.049、2.585,均P<0.05);观察组抢救启动、开放静脉通道、气道清理、呼吸支持、标本送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6、2.098、3.373、2.597、3.247,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5/70),低于对照组[18.57%(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结论 针对存在多发伤患者采取智能平台下的急诊分诊系统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患者快速预后,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严重创伤患者整体护理模式对其抢救成功率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严重创伤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和预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5),整体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达到更高的层次,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中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诊的6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n=30),另一组设为研究组(n=30),救治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分诊时间、转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相比常规护理,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19-121
目的观察研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将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不同的急诊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急诊全程优化护理,通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急救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其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的总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有效率(98.2%)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P0.05),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度(98.2%)较高。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程序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急诊护理流程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急诊抢救流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标准组41例采用急诊抢救流程进行急救。对比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梗死再发情况。标准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诊抢救流程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减少梗死再发。  相似文献   

18.
刘冰 《中国医药指南》2023,(13):146-148
目的 探究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QM急诊护理措施,评估两组护理后临床满意度情况,对比两组急诊治疗效率、强求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急诊治疗效率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06%vs. 81.82%,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3%vs. 25.93%,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94%vs. 70.37%,P <0.05)。结论 基于TQM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5例,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开展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情况(辅助检查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多发肋骨骨折急救工作效率及急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在急诊外伤患者中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采用常规急救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平均伤情评估时间、医师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入手术室时间、创伤控制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入手术室和创伤控制等诊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致残、休克、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可以缩短诊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急诊救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