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观察EZH2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32例卵巢良性肿瘤、2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及50例卵巢癌中EZH2蛋白的表达,其中15例正常卵巢组织、23例卵巢良性肿瘤、23例交界性肿瘤及25例卵巢癌行RT-PCR检测。结果 1EZH2蛋白在卵巢癌细胞核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卵巢良性肿瘤(P<0.01)及交界性肿瘤(P<0.05),且与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具有相关性(P<0.01,P<0.05);2 EZH2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的细胞质中亦有表达,且良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高于卵巢癌(P均<0.05);3 EZH2蛋白在卵巢癌细胞核中的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性(r=0.40,P<0.01)。结论卵巢肿瘤组织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均有EZH2蛋白的表达,且卵巢癌细胞核中EZH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及分级具有相关性,并参与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IB1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4例卵巢癌组织、2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结合肿瘤的临床学资料及临床分期,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在卵巢癌肿瘤组织中,AIB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IB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3a(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subunit A,eIF3a)和人附睾蛋白 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eIF3a和HE4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RT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1例卵巢癌患者、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卵巢组织中eIF3a与HE4的mRNA和蛋白表达 情况。结果:eIF3a基因和HE4基因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eIF3a基因和HE4基因mRNA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 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卵巢组织eIF3a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组织,而 HE4基因mRNA表达水平从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到卵巢癌组织中逐渐升高;HE4基因mRNA表达水平卵巢癌高于 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0.001)。eIF3a蛋白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 和 81.0%,HE4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7.8%和56.2%。eIF3a 蛋白和HE4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卵巢癌组织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良性肿瘤组织与正常 卵巢组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eIF3a蛋白和HE4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5)。结论:eIF3a和 HE4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生相关,二者可能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通路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7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GST-π、ERCC1、MRP及LRP的表达状况,并对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67例卵巢癌中,GST-π、MRP和LRP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其在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而ERCC1的阳性表达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GST-π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低表达越高(P<0.05);而ERCC1、MRP和LRP的阳性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 GST-π、ERCC1、MRP及LRP蛋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及化疗反应性的评估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TGF-β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巢式PCR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40例、卵巢良性肿瘤40例及正常卵巢20例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并通过凝胶图像系统分析其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组织中TGF-β1蛋白的定位和表达。结果:TGF-β1 mRNA表达率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为100%(40/40),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的70.0%(28/40)和正常卵巢组织55.0%(11/20)(P=0.0002;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TGF-β1表达强度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腹水形成和肿瘤分期有关。结论:TGF-β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BP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5例正常卵巢组织组、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tBP1蛋白的表达变化,SPSS统计软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CtBP1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0.05);CtBP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CtBP1的过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成为辅助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诊断的重要辅助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laudin-3和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laudin-3和β-catenin蛋白在69例BOTs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其在17例正常卵巢组织、31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9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BOTs组织中claud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9.4%,41/69)低于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9.7%,35/39),而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22.6%,7/31;5.9%,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Ts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52.2%,36/69)低于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4.7%,33/39),而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率(29.0%,9/31;11.8%,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肿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3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BOTs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以及腹腔有无种植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和患者年龄无关(P>0.05).Claudin-3与β-catenin在BOTs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9,P=0.000).结论 Claudin-3与β-catenin在BOTs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BOTs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癌染色体改变及p16、p21抑癌基因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及链酶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联络(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卵巢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及12例正常卵巢第8号染色体、p16、p21抑癌基因及表达状况。结果卵巢癌均出现第8号染色体单体、3体或4体畸变,畸变率100%(12/12),卵巢良性肿瘤出现第8号染色体3体,畸变率25%(3/12),12例正常卵巢第8号染色体正常,卵巢癌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比较,P<0.001,差异极为显著;卵巢癌p21抑癌基因突变率45.7%(16/35);卵巢良性肿瘤p21基因突变率5%(1/20),正常卵巢无p21基因突变;卵巢癌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差异极为显著;卵巢癌p21蛋白表达降低34.3%(12/35),卵巢良性肿瘤p21蛋白阳性表达65%(13/20),正常卵巢p21蛋白91.7%(11/12)阳性表达,与卵巢癌相比较,P<0.01,差异极为显著;卵巢癌p16基因缺失25.7%(9/35),p16蛋白阳性表达降低14.3%(5/35),强阳性表达28.6%(10/35);卵巢良性肿瘤p16蛋白弱阳性表达45%(9/20),阳性表达40%(8/20),正常卵巢p16蛋白83.3%(10/12)阳性表达,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比较阳性表达降低,P<0.01、P<0.05,差异极为显著。结论 8号染色体及p16、p21基因改变,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改变发生在卵巢癌早期,与患者临床分期相关,可辅助评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卵巢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探讨PI3K在卵巢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检测10例卵巢癌组织、1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I3K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3K蛋白在60例卵巢癌、24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I3K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量高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P<0.01),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表达量与正常卵巢组织表达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I3K 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或)胞核。PI3K 蛋白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PI3K蛋白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卵巢癌分化越差PI3K 蛋白表达越强(P<0.05),临床分期越晚,其PI3K 蛋白阳性表达率也越高(P<0.05)。结论: PI3K mRNA和蛋白在卵巢癌组织表达明显增强,PI3K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及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AIB1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与Bax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AIB1蛋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22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及59例卵巢癌中AIB1、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AIB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表达与Bax蛋白的表达间的关系。结果 AIB1蛋白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2.73%、35.00%和59.32%。卵巢癌AIB1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χ2分别为8.58和14.59,P<0.01)。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ER、PR表达间AIB1蛋白存在明显差异(χ2分别为11.64、7.79、8.87和6.52,P均小于0.05)。AIB1与Bax蛋白的表达间存在正相关性(r=0.34,P<0.01)。结论 卵巢癌中,AIB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与Bax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与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AIB1蛋白表达可能通过非激素依赖途径影响了凋亡调节基因如Bax的表达,从而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