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彦雪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7(6):53-5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以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总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P〈0.05)。结论为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6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结果 165例乳腺癌患者都能以积极态度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大大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恐惧感、对疾病认识情况、对婚姻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地心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婚姻状态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天、术后1周心理抑郁、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疲劳、疼痛症状及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等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乳腺癌术后准备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和化疗结束时填写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观察两组在入院时,化疗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化疗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其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患者由于对癌症的恐惧,对手术的惧怕,还有对体像的担心多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本研究探讨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天台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拟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2例。无其他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护理对策,以改善和提高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4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1年内和1年后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患者在经济状况、心理状态、躯体症状、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加强心理护理,建立医护、家庭及社会支持体系,注重对出院患者的健康指导等,对提高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5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常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28例和B组28例(常规基础护理),比较两组的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进行心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而B组SAS评分、SDS评分出院时较入院时变化不明显,但A组出院时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进行心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除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外,干预组着重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量表各项评分情况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 ①干预前,干预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分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上述各项分值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测量各项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就诊顺序半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63例、非干预组6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手术及术后放化疗,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疾病康复指导,干预前后分别采用QLQ-C30量表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QLQ-30生活质量评分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F评分项改变未见明显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F评分项改变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0.05);非干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A与VN评分项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岳瑞清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5):60-62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在患者入院当日、手术前一日、化疗前一日、出院当日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结果:实施干预组的患者各种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于减轻乳腺癌患者不同时期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20例胃癌患者为试验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110例)和常规护理组(110例)。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外,重点给予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饮食、康复运动、心理调节,加强其家庭和社会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总生存质量和各分量表生存质量均低于治疗前;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后,治疗后3个月的总生存质量和各分量表生存质量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在治疗期间和康复阶段给予胃癌患者持续性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青光眼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连续收治的17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87)和对照组(n=87),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评估并给予心理干预。分别于患者入院前、出院后1个月及3个月时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比较,心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存质量总评分、精神与心理评分、症状与视功能评分、眼压、遵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帮助青光眼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促进眼压及视功能恢复,使患者主动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41例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作为调查组、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为对照组,选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一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测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调查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稍高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状况和与乳腺癌相关的其他因素指标,调查组分值高于对照组;情绪状况指标的分值调查组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关系调查组和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术患者术后总体生活质量并不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功能状况和与乳腺癌相关的其他因素方面较改良根治术患者好,但情绪状况较差.需要对保乳术后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高其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护理干预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方面的广泛应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我国于1990年制定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标准,将62例入住我院经确诊为癌症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除常规临终护理外,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临终护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按(QOL)评分,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护理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定2组疗效。并在出院后随访2个月评定化疗的依从性。结果:在治疗8周末,心理干预护理组患者HAMD-17、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2个月随访的化疗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采用焦虑量表(SAS)及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BP、DBP、HR、SAS、S-AI及T—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_AI及T—A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SAS、S-AI及T—AI值显著高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干预前、后SAS、sAI及T—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家族性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及婚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存与婚姻质量。方法应用EORTCQLQ—C30量表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52例手术后1个月以上、年龄在62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及52例对照组进行调查,并筛选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功能领域经济状况及总分等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而乳腺癌患者婚姻质量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3个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常模。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与婚姻质量内涵低于一般人群,有必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干预,尽可能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逍遥散结合心理暗示、行为干预对化疗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心理暗示、行为干预及化疗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逍遥散治疗。两组均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变化、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调查问卷评价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中医证候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5.7%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调查问卷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劳、恶心呕吐、疼痛、食物下降、睡眠紊乱、便秘腹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逍遥散结合心理暗示、行为干预可改善化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癌症病例随机分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一般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行为干预3次,并要求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PMR),2次/日,持续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中国癌症患者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家庭理解与配合、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日常生活、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癌症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癌症的心理应对能力。有效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