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清  刘惠民  郭梅艳  沈香荣  王立  李晓璀  范杰  刘卫欣  席丰 《重庆医学》2011,40(23):2289-2290,239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及4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OX-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3/40)、83.0%(83/100),而且COX-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90.0%(54/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0%(94/100),而且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98.3%(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7.5%(35/40)](P<0.05)。COX-2和MMP-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34,P<0.05)。结论检测COX-2、MMP-2表达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刘磊  张志伟  陈孝平 《疑难病杂志》2010,9(10):749-751,F0003
目的研究E-钙黏蛋白(E-ca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肝细胞癌96例、正常肝组织24例的E-cad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E-cad在HCC组织、正常肝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8.1%(75/96)、25.0%(6/24)(P<0.05)。HCC组织高、中、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43.3%、27.3%、81.8%,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Ⅰ~Ⅱ期阳性率49.5%低于Ⅲ~Ⅳ期阳性率87.7%(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90.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4.9%(P<0.05);E-cad阳性组1、3、5年生存率高于E-cad阴性组(P<0.05)。MMP-9在HCC、正常肝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9.4%(57/96)和8.3%(2/24)(P<0.05)。HCC高、中、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30.0%、63.6%、74.5%,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Ⅰ~Ⅱ期阳性率47.8%低于Ⅲ~Ⅳ期阳性率63.0%(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95.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为29.8%(P<0.05)。MMP-9阳性组1、3、5年生存率低于MMP-9阴性组(P<0.05)。结论 E-cad和MMP-9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恶性分型呈正相关。二者过表达预示H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性小体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AIM2炎性小体在早期NSCLC发病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收集57例早期NSCLC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其中腺癌33例,鳞癌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AIM2炎性小体组分AIM2、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的蛋白表达,并检测其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各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SCLC癌组织中炎性小体组分AIM2、ASC、caspase-1及IL-1β、IL-18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AIM2、ASC、caspase-1、IL-1β、IL-18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鳞癌(P<0.05~P<0.01);在低分化、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分别高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P<0.01);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癌组织中AIM2、ASC、caspase-1、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鳞状细胞癌(简称肺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2(TIMP- 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利用 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 60 例肺鳞癌(高分化鳞癌 40 例,低分化鳞癌 20例, 其中28例淋巴结转移)及部分癌旁正常肺组织(28例)中的MMP-2、TIMP- 2表达情况。结果 MMP- 2与TIMP- 2表达于癌细胞胞浆中,MMP- 2表达阳性率为45%,在低分化肺鳞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1)。TIMP- 2表达阳性率为40%,在高分化或无淋巴结转移的肺鳞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或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肺鳞癌中MMP- 2和TIMP- 2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MMP-2和CyclinD1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在口腔鳞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口腔鳞癌标本和10例正常对照组标本中MMP-2、CyclinD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的MMP-2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MMP-2与CyclinD1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高~中分化患者的MMP-2阳性表达率较高(P<0.01),而低分化患者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1);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MMP-2与CyclinD1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P<0.05或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MMP-2和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MMP-2和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56,P<0.05)。结论 MMP-2和CyclinD1联合检测可作为OSCC早期诊断的指标,为尽早抑制口腔鳞癌侵袭、转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VEGF-C、MMP-2在正常胃粘膜及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VEGF-C、MMP-2在正常胃粘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在正常胃粘膜中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4.4%(P<0.01)。MMP-2在正常胃粘膜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15.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4.0%(P<0.01)。在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6%和55.6%(P<0.05),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和66.7%(P<0.05)。在未及浆膜层和浸润浆膜层两组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7%和56.1%(P<0.05),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3%和68.3%(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和25.0%(P<0.05),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和31.3%(P<0.05)。VEGF-C阳性表达与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MMP-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MMP-2在胃癌中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淋巴道转移。VEGF-C的阳性表达与MMP-2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提示VEGF-C可能通过增强MMP-2的表达,提高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结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结肠正常组织中COX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肠正常组织和结肠癌中,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5%(3/40)和83.0%(83/100),而MMP-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5.0%(2/40)和94.0%(94/100),COX-2和MMP-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结肠正常组织(P<0.01)。在结肠癌组织中,COX-2和MMP-2阳性表达临床中晚期高于早期,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COX-2和MMP-2两者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5,P<0.05)。结论:结肠癌中COX-2和MMP-2阳性表达明显升高,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COX-2和MMP-2表达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潜在转移和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KISS-1及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1.0%)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2.0%)(χ2=5.877,P<0.05),并且其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4.340,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2.0%)高于正常食管组织(52.0%)(χ2=4.244,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均相关(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 mRNA的阳性表达率(56.0%)及表达水平(0.992±0.090)均低于正常食管组织(88.0%,1.075±0.181)(P<0.05),并且其低表达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72.0%)及表达水平(1.030±0.153)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44.0%,0.943±0.085)(P<0.05),并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深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ISS-1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KI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过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Rac1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平  代嘉莉  徐州 《四川医学》2010,31(9):1232-1234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标本和61例癌旁组织中Rac1和MMP-2的表达。结果胃癌组Racl阳性表达率为73.0%,显著高于癌旁组(52.5%);有淋巴结转移组Rac1阳性表达率为93.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MMP-2阳性表达率为76.0%,显著高于癌旁组(26.2%);有淋巴结转移组MMP-2阳性表达率为97.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cl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有高表达,Rac1和MMP-2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Rac1和MMP-2可以作为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新型指标,来预测胃癌的浸袭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IMP-2阳性表达率为64.52%。TIMP-2阳性表达率在≤50岁年龄组(51.52%)比>50岁患者年龄组阳性率(79.31%)明显偏低(P<0.05)。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率(71.15%)明显高于导管内癌局部浸润的阳性表达率(30.00%)(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8.38%)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44.00%)(P<0.05)。TIMP-2阳性表达与癌的左右乳分布及临床分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2表达降低,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浸润进展及转移,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研治将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SDH)B和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DK)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鼻咽癌组织及3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SDHB和PDK1的表达情况,运用妒检验分析SDHB和PDK1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运用Kaplan-Meter法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DHB和PDK1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7%(31/78)和53.8%(42/78),而在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为62.9%(22/as)和20.0%(7/35),SDHB和PDK1表达均与鼻咽癌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等无显著相关(P〉0.05)。K-M生存曲线提示SDHB阳性表达和PDK1阴性表达者的生存率分别高于SDHB阴性表达和PDK1阳性表达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级、临床分期、复发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SDHB和PDK1表达不能作为影响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SDHB和PDK1表达在鼻咽癌的发展、淋巴结转移、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能对预后有影响,但SDHB和PDK1表达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PD-L1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PD-L1的表达和鼻咽癌Foxp3+淋巴细胞增多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共刺激分子PD-L1在64例鼻咽癌的肿瘤组织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的表达情况及Foxp3+淋巴细胞的分布。结果 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2%,明显高于其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是否转移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鼻咽癌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增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鼻咽癌PD-L1的表达也与Foxp3+/CD8+淋巴细胞比率增加正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PD-L1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瘤内的调节性T细胞升高及CD8+细胞下降有关,其可能在鼻咽癌的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张松  杨菊红  蔡鹏程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4):3131-3134
目的 探讨转酮酶样基因TKTL1在人类鼻咽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65例鼻咽癌和9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转酮酶活性进行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鼻咽癌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转酮酶基因家族(TKT、TKTL1和TKTL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TKTL1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转酮酶活性较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明显增强(t=4.12,P=0.00);实时定量PCR结果 示鼻咽癌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TKT和TKTL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1.62,P=0.32、0.26).然而,鼻咽癌组织中TKTL1的表达水平比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明显上调(t=6.23,P=0.00),且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中TKTL1的表达水平较尤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0).结论 转酮酶样基因TKTL1在人类鼻咽癌的发生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TKTL1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KAI-1和MMP-9在23例慢性鼻咽炎、62例鼻咽癌组织(其中38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6.5%、75.8%,两者在慢性鼻咽炎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转移组KAI-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非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39.5%、83.3%(P〈0.05)。鼻咽癌转移组MMP-9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89.4%、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组中KAI-1和MMP-9表达无相关(P〉O.05)。结论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异常表达,联合检测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叉头框M1(forkhead box M1,FoxM1)转录因子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鼻咽癌组织和40例鼻咽部正常组织中FoxM1和COX-2的表达,分析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FoxM1和COX-2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FoxM1和COX-2在鼻咽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鼻咽部正常组织[FoxM1:68.8%(55/80)vs 2.5%(1/40);COX-2:62.5%(50/80)vs 5.0%(2/40);P<0.05]。FoxM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s=0.252,P<0.05)和临床分期(rs=0.230,P<0.05)相关;COX-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rs=0.287,P<0.05)和临床分期(rs=0.239,P<0.05)相关。FoxM1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s=0.631,P<0.05),提示二者可能有直接或间接作用关系。结论 FoxM1与COX-2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的上调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艳  曾今诚  梁小泉 《海南医学》2014,(18):2670-2672
目的 检测EBI3、p35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EBI3和p35在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NPC患者、30例癌旁黏膜和2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炎症组织中EBI3和p35表达,并分析其与NPC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NPC组织中EBI3高表达率为62.0%,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织中的36.7%(χ2=4.83,P〈0.05)和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炎症组织中的36.0%(χ2=4.53,P〈0.05)。T3~T4期NPC患者中EBI3高表达率显著高于T1~T2期患者(χ2=17.24,P〈0.01);非角化型鳞癌NPC患者癌组织中EBI3高表达率显著高于角化型鳞癌患者(χ2=8.78,P〈0.0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癌组织中EBI3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χ2=14.49,P〈0.01)。p35高表达率为60.0%,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织中的33.3%(χ2=5.33,P〈0.05)和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炎症组织中的36.0%(χ2=3.85,P〈0.05)。T3~T4期NPC患者中p35高表达率显著高于T1~T2期患者(χ2=19.28,P〈0.01);非角化型鳞癌NPC患者癌组织中p35高表达率显著高于角化型鳞癌患者(χ2=7.24,P〈0.01);有颈部淋巴结转移NPC患者癌组织中p35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χ2=5.56,P〈0.05)。NPC组织中EBI3和p35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 NPC组织中EBI3和p35高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相关,有望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埃兹蛋白(Ezrin)及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及E-cadherin蛋白在42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鼻咽炎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zrin 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炎性组织(P<0.05),而鼻咽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鼻咽炎性组织(P<0.05)。Ezrin和E-cadherin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鼻咽癌的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Ezrin与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50,P<0.05);生存分析显示Ezrin阳性表达、肿瘤TNM分期、E-cadherin表达下调及有淋巴结转移者与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Ezrin和E-cadherin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Ezrin和E-cadherin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鼻咽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可能为鼻咽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叉头框C2(FOXC-2)、YB-1及相关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3例胃组织标本,包括正常胃黏膜50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50例,胃癌淋巴结未转移组织19例,原发灶组织93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织74例,淋巴结未转移组织19例,原发灶远处转移组织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类组织中FOXC-2、YB-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同正常及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相比,胃癌原发灶组织中FOXC-2,YB-1,Vimentin和MMP-2表达升高,E-cadherin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C-2、YB-1的表达与E-cadherin的低表达和Vimentin的高表达及MMP-2的表达之间存在弱相关。随着胃癌临床分期提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出现,FOXC-2蛋白的表达增强(P<0.05)。随着胃癌临床分期的增高,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出现,YB-1蛋白的阳性表达亦增高(P<0.05)。胃癌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出现MMP-2蛋白的表达也随之增强(P<0.05)。结论FOXC-2、YB-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及上调转移相关分子MMP-2的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鼻咽癌 (NP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47例低分化NPC及 1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进行VEGF蛋白产物检测 ,并进行 5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 :① 47例NPC组织中 32例 ( 6 8.0 %)VEGF蛋白表达阳性。 10例慢性鼻咽炎上皮VEGF表达均为阴性 ;②伴颈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 ( 82 .6 %) ,明显高于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 5 4.2 %,P <0 .0 5 ) ;③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者VEGF阳性表达率 ( 85 .0 %) ,明显高于无局部复发者 ( 5 5 .5 %,P <0 .0 5 ) ;④NPC放疗后 <5年生存期者VEGF阳性表达率 ( 84.2 %) ,明显高于≥ 5年生存期者 ( 6 4.3%,P <0 .0 5 ) ;⑤Ⅲ~Ⅳ期NPC组织中VGEF的表达阳性率 ( 80 .0 %)明显高于Ⅰ~Ⅱ期表达阳性率 ( 49.0 %,P <0 .0 5 )结论 :VEGF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VEGF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对预测NPC颈淋巴转移和复发、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7例低分化NPC及1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进行VEGF蛋白产物检到,并进行5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947例NPC组织中32例(68.0%)VEGF蛋白表达阳性。10例慢性鼻咽炎上皮VEGF表达均为阴性;②伴颈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54.2%,P<0.05);③NPC放疗后局部复发者VEGF阳性表达率(85.0%),明显高于无局部复发者(55.5%,P<0.05);④NPC放疗后<5年生存期者VEGN日性表达率(84.2%),明显高于≥5年生存期者(64.3%,P<0.05);⑤Ⅲ-Ⅳ期NPC组织中VGEF的表达阳性率(80.0%)明显高于Ⅰ-Ⅱ期表达阳性率(49.0%,P<0.05)结论:VEGF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检测VEGF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对预测NPC颈淋巴转移和复发、临床分期及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