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琼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994-994
目的:探讨α-谷氨酰基转移酶(α-GT)有肝胆疾病与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速率法测定对照组20例和各类疾病组共86例的α-GT和胆碱酯酶与肌酸激酶值,用免疫比浊法测前白蛋白酶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胆道梗死性黄疸、肝硬化、胆结石、肝炎、肝癌、心肌梗死间,α-GT、CHE酶(Prealbumin、PAB)CK及PAB差异有显著性(P<0.01)、α-GT、CHE、PAB及CK在肝胆疾病和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α-GT和PAB、CHE联合是诊断肝胆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与CK联合应用可鉴别诊断心肌梗死与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31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成三组,即慢性乙型肝炎组111例、肝硬化组108例、肝癌组98例,将排除慢性肝肾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1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均作CHE、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胆固醇(Chol)水平测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CHE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 C级的肝硬化患者CHE水平最低,与Chid-Pugh A级和B级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碱酯酶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损害程度较敏感,动态观察胆碱酯酶的变化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清ALB、ALT、CHE、γ-GT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ALB、ALT、CHE、γ-GT水平,比较肝硬化组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血清ALB、ALT、CHE、γ-GT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ALB、ALT、CHE、γ-GT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ALB、CHE水平低于对照组,ALT、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分级为A级24例,B级32例,C级19例。C级肝硬化患者ALB、CHE水平均低于B级和A级患者,且B级低于A级;C级肝硬化患者ALT、γ-GT水平均高于B级和A级患者,且B级高于A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B、CHE水平与肝硬化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胆碱酯酶(CHE)、爱帕琳肽(Apelin)、内脂素(Visfatin)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Apelin和Visfatin水平变化对血清γ-GT、CHE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50例作为NAFLD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抽血和血生化检查,比较2组血生化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此外,分别对Apelin(γ-GT、CHE)和Visfatin(γ-GT、CHE)4组随机变量进行两两配对的Person线性检验。 结果 ①NAFLD组患者血清γ-GT、CHE、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NAFLD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94、29.373、50.727、37.009,均P<0.001);②NAFLD组Apelin水平与γ-GT(r=0.676)、CHE(r=0.699)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内脂素水平与γ-GT(r=-0.731)、CHE(r=-0.698)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γ-GT、CHE、Apelin、内脂素水平对于NAFLD的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Apelin是NAFLD发生的可能诱发因素,而内脂素则是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对于NAFLD的预防治疗也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不同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肝胆疾病患者144例(急性肝炎 35例、慢性肝炎组34例、肝硬化20例、肝癌15例、胆道疾病4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分别监测血清总胆汁酸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慢性肝炎组、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胆道疾病组总胆汁酸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阳性率.结论 通过检测不同肝胆疾病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水平,发现血清总胆汁酸对肝损伤的诊断与预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杨文  于欣  杨震  刘学英 《宁夏医学杂志》2012,(12):1215-12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检测血小板的活性状态。方法检测45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4例乙肝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P-选择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炎患者、肝硬化、肝癌组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和乙肝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均升高,且在肝癌组中P-选择素所测水平最高,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增高对肝病病情有一定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30例,肝细胞癌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及凝固法测定其血浆D-D及Fhg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肝硬化B级、C级组血浆D-D、Fb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B级、C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肝癌组D-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肝硬化组D-D含量与肝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D-D、Fhg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反映一种隐匿型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过程,动态观察血浆D-D及Fhg含量,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不同肝胆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13例不同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GGT含量,并观察各组GGT的变化。结果A组(肝外胆道梗阻、肝癌、酒精性肝炎)升高最明显,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血清GGT〉正常参考值10倍以上的以肝外胆道梗阻,肝癌占的比例最高,且这二种疾病血清GGT的阳性率为100%,与ALP的敏感度相当。血清GGT含量在B组(肝硬化活动期、非酒精性脂肪肝、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与C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之间比较差异亦显著(P〈0.05)。血清GGT含量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至重度依次上升,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GGT可以作为肝外胆道梗阻、肝癌诊断的一项敏感性指标。GGT含量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临床上GGT含量检测对于不同肝胆疾病的鉴别及结合其它肝功能指标对肝炎临床类型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肝脏疾病中血清γ-GT和ALP酶水平。方法选取各肝脏癌症患者54例,非恶性肝胆系统疾病80例及正常健康人60例,对研究对象的血清进行检验。结果健康人群肝功能检查均正常,与正常参考值基本一致。血清γ-GT活力转移性肝癌比原发性肝癌要高,以200u为界限对临床疑似肝癌的诊断是一个有意义的数值。同时,肝胆系统疾病组中血清ALP活力值都明显低于肝胆系统癌症组。结论血清γ-GT对肝癌诊断较为敏感,肝癌可引起血清γ-GT及ALP酶水平增高。临床上对以上两酶进行检测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血清及组织中高尔基体蛋白73(G P73)的表达.方法 (1)通过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及组织中GP73的水平;(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硬、原发性肝癌患者、正常人的上述4组人群肝组织中GP73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4组中血清、组织中GP73的浓度表达强弱与性别年龄无关;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硬化肝癌中表达逐渐增高,GP73与慢性肝病的进展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相关肝病者,血清、组织中GP73的浓度与AFP、HBV-DNA有一定相关性,并且与ALP相关性较高.结论 GP73在肝癌患者呈现高表达,有助于推测肝脏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可能成为一种有潜在价值的肝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h22细胞及IL-22分子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肝硬化组),肝癌伴乙肝肝硬化患者38例(肝癌组),及门诊健康受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慢性乙肝组)。收集各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信息,并分别收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份,一份用ELISA方法测定IL-22表达水平,另一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22细胞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AST、ALT、TBIL和ALB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患者AST、ALT、TBIL和ALB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0.01),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间AST、ALT、TBIL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AST、ALT、TBIL和ALB逐渐升高(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h22及IL-22水平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肝癌患者30例,采用GP73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GP73水平。结果: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血清GP73分别为(101.11±35.60)ng/mL、(81.87±30.54)ng/mL和(60.45±12.24)ng/mL,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而ALB水平,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对照组(P<0.05);血清GP73与ALT、AST、TBIL成正相关(r=0.451、0.406和0.357,P<0.05),与ALB成负相关(r=-0.380,P<0.05)。结论: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明显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GP73及AFP在诊断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3例(A组),乙肝肝硬化患者57例(B组),HCC患者41例(C组),分别检测GP73、AFP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B组GP73较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FP及GP73较A、B组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ALT、AST、CHE、ALB、TBIL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LP、ALT、AST、CHE、ALB、TBIL较A、B组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与AST、CHE呈相关(P〈0.05),GP73与ALT、AST、CHE、ALB呈相关(P〈0.05),与ALP、TBIL无相关性(P〉0.05).结论 GP73相对于AFP是反映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进展重要指标,并与肝损害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基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02例,乙肝后肝硬化(LC)38例,肝细胞癌(HCC)34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检测HLA-DR基因型。结果:HLA-DR1基因型频率在LC和HCC组显著高于AHB组(χ^2=8.495,P=0.004),较CHB组也显著升高(χ^2=5.667,P=0.017);HLA-DR8基因型发生频率在CHB、LC和HCC三个HBV慢性感染组间无显著差异(P=0.034),而在AHB组显著低于HBV慢性感染组(χ^2=8.830,P=0.003);HLA-DR13基因型频率在AHB组显著高于CHB组(χ^2=26.876,P=0.000)及LC和HCC组(χ^2=6.413,P=0.011),而LC和HCC组又高于CHB组(χc^2=6.479,Pc=0.011)。结论:HLA-DR1基因型可能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而HLA-DR8基因型则对HBV感染的慢性化有促进作用,HLA-DR13基因型可有助于HBV的清除,但在HLA-DR13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6.
李颢 《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20-622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E组)的RNIAF、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观察各组肝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RNAIF、CR1、CHE、PTA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RNIAF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F值分别为17.79、17.28,P均<0.01),而以重型肝炎为著(q值分别为12.57、12.06,P均<0.05).肝病病情好转者,其RNIAF逐渐回升;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RNIAF逐渐下降,其敏感性高于CR1、CHE及PTA(P>0.05).结论 RNIAF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68例CHB,41例L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45名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作为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和LC患者,不论男女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B患者(P<0.01);正常对照组和CHB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LC组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B和LC患者,不论肝功能异常程度如何,其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可能与慢性肝病的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芳  闫宇  李雅楠  戴亮  肖永红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329-3333
目的 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肝功能及外周血内质网应激(ERS)相关指标的影响,为乙肝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36例。按血清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阴性组(血清HBV-DNA载量<1.0×103 copies/ml)、低拷贝组(1.0×103 copies/ml≤血清HBV-DNA载量<1.0×105 copies/ml)、中拷贝组(1.0×105 copies/ml≤血清HBV-DNA载量<1.0×107 copies/ml)、高拷贝组(血清HBV-DNA载量≥1.0×107 copies/ml)。同期选取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治疗的非HBV感染患者82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5组血清HBV-DNA载量、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ERS相关指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天冬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2(caspase-12)〕,分析肝功能指标与血清HBV-DNA载量及ERS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5组A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ALT、AST高于对照组、阴性组(P<0.05);中拷贝组、高拷贝组ALT、AST高于低拷贝组(P<0.05);高拷贝组ALT、AST高于中拷贝组(P<0.05);阴性组、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γ-GT高于对照组(P<0.05)。阴性组、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GRP78、CHOP、caspase-12高于对照组(P<0.05);低拷贝组GRP78低于阴性组(P<0.05);中拷贝组GRP78高于低拷贝组(P<0.05)。ALT、AST与血清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P<0.05);γ-GT、ALP与血清HBV-DNA载量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ALT、AST、γ-GT、ALP与GRP78、CHOP、caspase-12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HBV-DNA载量可对肝功能产生影响,且可诱发外周血ERS,这对乙肝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Ⅰ、HLA Ⅱ类分子表达,并探讨其在宿主细胞免疫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1例正常人、58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肝硬化、13例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HLA Ⅰ、HLA Ⅱ类抗原的表达。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Ⅰ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35.80、309.78、114.04,均较正常对照组 (565.08) 降低(P<0.01),且随病情加重逐步降低。正常对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LA Ⅱ类分子表达率分别为32.50%、38.28%、42.21%、52.75%,其中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Ⅰ类分子表达降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降低更为显著,这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病患者(138例)和正常对照组(76例)空腹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慢性迁延性肝炎外,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肝病患者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水平,可以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程度,有助于了解急性肝病的恢复情况,在慢性肝病的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