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的X射线表现及骨密度,以明确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正确诊断的方法,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先将47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生理年龄预诊法进行分组,然后根据胸椎和腰椎的X射线照片及跟骨骨密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各指标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价值。结果X射线胸腰椎照片见骨小梁进行性减少;各组骨密度值呈持续性下降,与健康年轻人骨峰值的对照值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T值)<2.5SD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6,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要结合性别、年龄、临床症状、X射线及骨密度检查等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年龄变化规律,确定达到峰值骨量年龄段和各年龄段骨密度平均值,了解与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关的因素.方法:①调查于2004-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完成,对1 631名健康人群进行测试,男817名,女814名,年龄20~89岁.②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进行L2~4椎体正位、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受试者年龄20~89岁,每5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记录:2~4正位椎体、股骨近端骨密度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均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逐渐降低,但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②正常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下降,55~59岁为女性骨量丢失加速期(P<0.01).③哈尔滨地区各部位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哈尔滨地区男性与女性腰椎骨峰值差异不明显(P>0.05),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④身高、体质量与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172~0.419,P<0.01).⑤L2~4椎体:男性下降12.1%,女性下降24.1%;股骨Ward三角区:男性下降41.6%,女性下降49.8%.结论:①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出现在35~39岁,股骨近端在25~29岁.②哈尔滨地区男性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③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④哈尔滨地区健康男性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女性在55~59岁是骨量丢失的加速期.⑤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与体质量和身高有关.⑥利用股骨Ward三角区评价骨密度状况比L2~4椎体骨密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普查了解开封地区居民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发病率,为其防治掌握第一手资料。方法: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广播技术研究所提供人的BMD400S型骨密仪,以241/Am为放射源、左侧或右侧(非优势侧)尺挠骨中远端1/3处为测量点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为31~40岁,共发现骨质疏松症630例,占普查居民的60.7%。结论:男性50岁后,女性40岁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增 相似文献
4.
杭州地区1228例患者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全球性老年性疾病 ,有关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报道较多 ,但对门诊就诊者骨密度变化规律报道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本院1998年10月~1999年4月1228例24~85岁的门诊男女性进行骨密度分析 ,为了解本地区门诊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骨矿量变化规律 ,提供骨质疏松防治的参考资料。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本院1998年10月~1999年4月1228例24~85岁的门诊就诊男女性。二、方法准确记录被检查者的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仪器采用美国DOVE -2000型单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SEXA)测定被检查者的跟… 相似文献
5.
6.
7.
许多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患者的骨密度明显降低。使用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作腰椎(L2~4)前后位及腰椎侧位椎体中部区域两部位骨矿含量检测,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探讨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骨质疏松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锥体骨密度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期间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不同年龄阶段椎体骨质疏松的情况。结果:不同年龄阶段骨质量测定的均值存在差异。根据骨密度的测定将其分为两个标准,骨密度≤x-2.0SD,骨密度≤x-2.5SD。经测定发现,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不足x-2.0SD,其中65例骨密度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量均差的值越小。结论:对骨质疏松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锥体骨密度能够起到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的数据,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年龄变化规律,确定达到峰值骨量年龄段和各年龄段骨密度平均值,了解与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关的因素.方法①调查于2004-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完成,对1 631名健康人群进行测试,男817名,女814名,年龄20~89岁.②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进行L2~4椎体正位、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受试者年龄20~89岁,每5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记录2~4正位椎体、股骨近端骨密度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均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逐渐降低,但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②正常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随着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开始下降,55~59岁为女性骨量丢失加速期(P<0.01).③哈尔滨地区各部位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哈尔滨地区男性与女性腰椎骨峰值差异不明显(P>0.05),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④身高、体质量与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172~0.419,P<0.01).⑤L2~4椎体男性下降12.1%,女性下降24.1%;股骨Ward三角区男性下降41.6%,女性下降49.8%.结论①男性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出现在35~39岁,股骨近端在25~29岁.②哈尔滨地区男性股骨近端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③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峰值稍低于北京地区,但高于广州、昆明地区.④哈尔滨地区健康男性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腰椎骨密度在75岁以后有反弹现象,女性在55~59岁是骨量丢失的加速期.⑤哈尔滨地区健康人群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与体质量和身高有关.⑥利用股骨Ward三角区评价骨密度状况比L2~4椎体骨密度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徐州地区1204例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测量徐州地区中老年骨密度,分析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GE-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徐州地区2005-2008年1204例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分别做股骨上端及第2~4腰椎椎体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骨密度减低2.5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徐州地区男、女各部位骨密度逐年降低,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1),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对中老年人应加强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对于55岁女性和65岁男性,同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男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骨密度( BMD)的变化与骨质疏松( OP)的发生情况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24例住院的RA患者(男60例,女264例)和158例正常对照组(男60例,女98例),采用DEXA法测定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总股骨区和腰椎2~4部位BMD。结果(1)60例男性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明显低于正常男性对照组( P<0.05)。男性RA患者总体OP发生率31.67%(19/60)明显高于正常男性(8.33%,5/60)(χ2=11.637,P=0.003)。除了大转子区BMD表现为男性RA明显高于女性RA外[(0.77±0.20)g/cm2 vs.(0.66±0.18)g/cm2,t=3.902,P<0.0001],男性和女性RA间其余各部位BMD均无明显差别( P>0.05),男性和女性RA间总的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31.67%,19/60) vs.(37.88%,100/264)(P=0.651)]。(2)男性RA患者中无OP组和OP患者组间仅在体质指数(BMI)[(22.58±2.94)kg/m2 vs.(20.09±3.47)kg/m2,t=2.835,P=0.006]和AKP[75.00(30.00)U/L vs.95.50(59.00)U/L,Z=2.920,P=0.003]上有明显不同。(3)男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OP发生率为38.7%(12/31),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OP发生率24.14%(7/29),组间比较无差别(P=0.225);但男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和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在双手Sharp评分上有明显不同[31.00(113.50)vs.8.50(15.25),Z=2.725,P=0.006]。(4)Logistic Regression 分析发现年龄(OR=1.076,P<0.0001,95% CI:1.045~1.109)、Sharp评分( OR=1.013,P<0.0001,95% CI:1.007~1.019)为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BMI( OR=0.866,P=0.007,95%CI:0.779~0.962)为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BMI ( OR=0.766,P=0.023,95%CI:0.608~0.964)也是男性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结论男性RA患者各部位BMD明显降低,其OP发生率是正常对照组的4倍,更值得临床重视。其临床影响因素与女性RA明显不同,BMI是男性、女性RA患者OP共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椎体骨骼大小对骨密度(BMD)和诊断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采用QDR-4500A型扇形束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测量1081例年龄42-96岁健康绝经妇女腰椎妇女腰椎正位投射骨面积(BA)、骨矿含量(BMC)、面积骨密度(ABMD)及腰椎侧位面积骨密度和体积骨密度(VBMD)。结果:BA与骨矿含量(r=0.606)和面积骨密度(r=0.270,P=0.000)呈正相关,与体积骨密度相关无显著性意义(r=-0.055,P=0.101).BA每增加1cm^2,骨矿含量和面积骨密度分别相应增加6.29%和1.28%。大BA组与中等BA组及中等BA组与小BA组比较,妇女的身高、体重、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和OP检出率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P=0.000)。腰椎正位和侧位的OP检出率,大BA组分别为24.9%和39.9%,中等BA组分别为36.4%和54.5%,小BA组分别为55.2%和70.9%。各组之间体积骨密度的OP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骨骼大小和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身高和体重。结论:绝经后妇女腰椎较大者面积骨密度较高和OP检出率较低,椎体较小者面积骨密度较低和OP检出率较高。腰椎体积骨密度不随骨骼大小而改变。腰椎侧位骨密度检测是诊断OP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骨代谢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骨显像了解骨质疏松状况.方法:18例患者,男5例,女13例,年龄50~88岁,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骨密度扫描仪进行骨密度检查后,进行全身骨显像.骨显像与骨密度检查均取第L1~L4和股骨颈,并勾画感兴趣区(ROI),然后分别测定各部位ROI放射性计数和骨密度值,计算骨显像各部位ROI值与同侧股骨中段ROI值的比值,观察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显像L1~L4各部位ROI比值与其骨密度值呈显著相关,而且,正常组与骨质疏松组的ROI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股骨颈的ROI比值与其骨密度无显著相关.骨显像L1~L4的ROI比值与其相应部位骨密度测定值之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放射性核素SPECT骨显像腰椎ROI比值与其对应部位的骨密度值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可通过其反映腰椎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对骨质疏松性疼痛和骨密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对骨质疏松性疼痛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骨质疏松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枸橼酸苹果酸钙进行补钙治疗,运动、饮食宣教一致。观察组加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喷鼻,每天喷2次,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测定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1),疼痛程度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应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骨密度,且用药方便、安全,患者依从性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骨密度测量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定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4):9-11
诊断骨质疏松症(OP)要分析诊断手段、诊断指标、诊断标准及其在人群中的应用。本文重点从骨质疏松历史的回顾、诊断指标、骨密度诊断OP标准、各种OMD测量仪比较以及脆性骨折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老年人骨密度(BMD)现状,为广东粤西沿海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采用美国Hologic QDR 4500A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80例老年人的腰椎及髋部进行测量及分析。②按年龄、性别输入数据,以5岁为1个年龄组,分别计算骨密度。结果①60、70、80岁男性第2~4腰椎BMD分别为0.932、0.870、0.739,女性分别为0.831、0.707、0.647。②60、70、80岁男性Neck和Ward’s区BMD分别为0.752和0.683、0.734和0.650、0.671和0.593;女性分别为0.724和0.650、0.617和0.568、0.556和0.482。③60、70、80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为15.1%、28.9%和25.0%,女性为24.0%、47.5%和62.5%,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湛江地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同龄女性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组。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的骨钙素与骨密度变化及临床意义——附46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及敏感检测指标.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46名正常人,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骨密度,并对骨钙素与骨密度进行相关分析.同时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骨钙素[(3.3±1.4)μg/]与骨密度[0.67±0.11)g/c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1.2)μg/L、(0.78±0.12)g/cm2],(P<0.001).骨钙素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γ=0.5902,P<0.001),与病程及血糖呈负相关(γ=-0.6760,-0.4512,P<0.01~0.001).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属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14例(30%),骨质疏松11例(24%),而对照组骨量减少4例(9%),未发现骨质疏松者.结论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骨钙素可以作为检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做健康体检的体检者614例,采用直接数字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股骨上段两个部位.结果 女性骨密度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高,男性骨密度异常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同一年龄段比较,只有1≥60岁组男女骨密度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和女性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异常率均增加,女性尤为明显,60岁之前,男性和女性骨密度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后女性骨密度异常率远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