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7-08-2018-10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的首发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50例,采用HAMD评分将其分为PSD组55例和N-PSD组95例。结果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为36.7%,组间比较发现女性(P=0.014,OR=1.169,95%CI 1.210~3.664)和2型糖尿病(P=0.021,OR=4.813,95%CI 2.180~7.964)为PSD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不同卒中部位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明显低于N-PSD组(P0.05)。结论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女性、2型糖尿病、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并未发现卒中部位与P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H(ApoH)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患者发生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方法进行检测160例脑卒中患者(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120例单纯卒中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的ApoH基因3号外显子G341A(Ser88Asn)位点的SNP。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事件相关电位(ERP)测定N2及P3波潜伏期较卒中组和对照组延长(FN2=152.516,P=0.000;FP3=51.186,P=0.000)。P3波幅降低(FP3波幅=40.633,P=0.000)。PSD组血清ApoH水平高于对照组和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卒中组ApoH基因第3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PSD组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341A(Ser88Asn)多态性可作为卒中危险因素参考指标,但与PSD发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和52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了SSR和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卒中后抑郁组中SSR和ERP测定中的P300成分异常率分别为87.3%(48/55)和83.6%(46/55),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4%(42/55)。卒中后抑郁组SSR测定结果中,SSR潜伏期和波幅值较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ERP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测定中潜伏期以及波幅与波幅之间呈正相关(r=0.29~0.36,P<0.01),而两者潜伏期与波幅之间呈负相关(r=-0.32~-0.33,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可作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听觉认知性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 对32例焦虑障碍患者(AN组)和30名健康成年人(NC组),应用美国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结果 与NC组相比,AN组Oz点P3潜伏期后移[NC组(328±16)ms,AN组(340±18)ms,t=2.801,P<0.01],P3波幅降低[NC组(6.1±2.0)μV,AN组(4.6±2.2)μV,t=2.84,P<0.05],非靶P2波幅降低[NC组(3.1±0.8)μV,AN组 (1.9±0.9)μV,t=5.61,P<0.01].结论 焦虑障碍认知性电位P300变化诸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焦虑障碍听觉认知性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 对32例焦虑障碍患者(AN组)和30名健康成年人(NC组),应用美国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结果 与NC组相比,AN组Oz点P3潜伏期后移[NC组(328±16)ms,AN组(340±18)ms,t=2.801,P<0.01],P3波幅降低[NC组(6.1±2.0)μV,AN组(4.6±2.2)μV,t=2.84,P<0.05],非靶P2波幅降低[NC组(3.1±0.8)μV,AN组 (1.9±0.9)μV,t=5.61,P<0.01].结论 焦虑障碍认知性电位P300变化诸特点值得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研究组为68例PSD患者,对照组为68例无卒中后抑郁的卒中患者。对所有的研究患者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行P300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MMSE评分27.2±1.8较对照组评分25.8±1.3明显降低(P<0.05);PSD患者P300潜伏期381.3±26.8ms较对照组356.4±31.1ms明显延长(P<0.05);PSD患者经治疗HAMA评分降低,MMSE评分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结论 PS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及HAMA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50例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对照组50例为卒中后无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行P300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MMSE评分(24.7±1.2)较对照组(26.9±1.5)明显降低(P0.05);PSD患者P300潜伏期(379.3±23.7)ms较对照组(349.2±29.8)ms明显延长(P0.05);PSD患者经治疗HAMD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结论 PS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及HAMD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及与各自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对60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0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偏相关分析患者组P300与其临床特征及功能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和P3b潜伏期显著延长(分别F=9.17,F=8.74,F=15.27,F=7.98,F=10.64;P均0.01);3组间N2-P3b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05);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P3b和N2-P3b波幅显著降低(分别F=12.23,F=7.27,F=14.16,F=6.96,F=8.58,F=5.36;P均0.01);患者组较对照组按键反应时间显著延长(F=55.37,P0.01);单相组较双相组N1、N2波幅降低、N2潜伏期延长(P均0.05),双相组较单相组按键反应时间延长(P0.01)。双相组N1波幅与其HAMD评分负相关(P0.01),N2潜伏期与其HAMD评分正相关(P0.01),按键反应时间与其病程和HAMD评分正相关(P均0.05);单相组N2波幅与其HAMD评分负相关(P0.01),按键反应时间与其HAMD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均存在异常,但损害有差异;P300异常在二者可能均为状态与素质性并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并与阿米替林作比较。运用P300指标进行评估,探讨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机理。方法将71例PSD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6例,用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35例用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12w。观察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并运用副反应量表进行安全性评估。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检测P300,靶刺激叠加200500次,分析时间1000ms。结果 P300之潜伏期在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300之波幅在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治疗结束后,两组HAMD评分为13.53±3.39和15.69±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卒中后抑郁患者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降低。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轻,P300可以评估文拉法辛治疗PSD的疗效,是一个较敏感而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对照组以及卒中后无抑郁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中国发表的13项符合本分析入组标准的论文,采用Revan4.1统计软件对卒中后抑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以及卒中后无抑郁患者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和卒中后无抑郁对照组比较,卒中后抑郁组P300的潜伏期均延长[加权均数差(WMD)为42.55,95%CI:38.23~46.88,Z=19.28,P<0.01;WMD为28.28,95%CI:5.34~31.21,Z=18.87,P<0.01];总体分析显示,卒中后抑郁组的潜伏期比对照组长(WMD=32.78,95%CI:30.35~35.21,Z=26.44,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和卒中后无抑郁对照组比较,卒中后抑郁组P300的波幅均降低(WMD=-2.23,95%CI:-2.50~-1.96,Z=16.41,P<0.01;WMD=-1.67,95%CI:-1.88~-1.46,Z=15.69,P<0.01);总体分析显示,卒中后抑郁组的波幅比对照组低(WMD=-1.89,95%CI:-2.05~-2.72,Z=22.47,P<0.01).结论 P300能够反应卒中后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后3个月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探讨与PSD发生相关的人口学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实质内出血)31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如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inkin Scale,mR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评分。在发病90±7 d,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3.0中文版(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Interview,WHO-CIDI 3.0)对所有患者进行访谈,按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IV(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s-IV,DSM-IV)的诊断标准作出抑郁的诊断。结果 PSD在卒中后3个月的累计发生率为29%(91/314),其中重性抑郁76例(24.2%),轻性抑郁15例(4.8%)。PSD组和non-PSD组之间性别、既往抑郁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PSD组发病后14 d的NIHSS、mRS和发病后90 d的mRS大于non-PSD组(P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OR):2.1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9~3.892,P <0.01]、既往抑郁病史(OR:5.762,95%CI:2.958~11.223,P <0.01)、发病后14 d的残障水平(OR:1.520,95%CI:1.212~1.907,P <0.01)是与PSD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后3个月内,PSD的累积发生率为29%,说明PSD是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女性、既往抑郁病史和发病后14 d的残障水平是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抑郁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0年12月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分析,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Cochrane5.0.2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纳入1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1981例受试者(左乙拉西坦组1192例、安慰剂对照组78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组每周部分性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的病例数高于对照组(1000mg/d:OR=2.990,P=0.000;2000mg/d:OR=3.870,P=0.000;3000mg/d:OR=3.440,P=0.000);每周发作频率减少≥75%的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13mg/d:OR=3.130,P=0.000;2000mg/d:OR:5.060,P=0.000;3000mg/d:OR=4.730,P:0.000);完全不发作病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mg/d:OR=5.080,P=0.001;2000mg/d:OR=4.420,P=0.050;3000mg/d:OR=4.150,P=0.000)。左乙拉西坦组失访率与安慰剂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乏力、鼻咽炎、精神行为异常等,两组精神行为不良反应方面存在异质性(P=0.360,12=8.000%)。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疗效与安慰剂组相比效果显著,保留率高;药物安全性应注意其所引起的精神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3D-CRT/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库等数据库,查找3D-CRT/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共1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3D-CRT相比,3D-CRT/TMZ能显著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优势比(OR)=3.60,95%可信区间(CI)为2.35-5.50,P〈0.00001]、术后1年生存率(OR=3.51,95%CI为2.53~4.87,P〈0.01)、术后2年生存率(OR=3.67,95%CI为(2.61~5.16,P〈0.01)和术后3年生存率(OR=3.73,95%CI为2.44~5.71,P〈0.01)及显著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平均差异:5.58,95%CI为3.56~7.61,P〈0.01),但3D-CRT/TMZ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高(OR=1.54,95%CI为1.14~2.09,P=0.005)。结论3D-CRT/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有效率、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等疗效显著优于单纯3D-CRT治疗,而不良反应方面高于单纯3D-CRT治疗,但患者一般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
住院且发病时间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9例,女77例,应用免疫比浊法
测定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所有患者分成MAU阳性组(81例)和MAU阴性组(85
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AU与脑梗死
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166例患者中,有81例(48.8%)存在MAU。MA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糖尿病(χ2=8.116,
P =0.004)、收缩压(t =2.735,P =0.00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t =2.612,P =0.01)、血糖(t =2.68,P =0.0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 =2.217,
P =0.028)和C反应蛋白(t =5.548,P =0.000)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优势比
(odds ratio,OR)为1.5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6~2.47,P =0.01]、收缩压(OR 1.47,
95%CI 1.01~1.17,P =0.00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2.43,95%CI 1.01~5.37,P =0.03)和C反应蛋
白(OR 1.79,95%CI 1.09~1.21,P =0.005)均为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MAU与高血压、糖尿病、C反应蛋白、血脂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对颅内压(ICP)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全面检索Ovid、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EMBASE、CBM、CJFD、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筛选出的8个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再用Review Manager4.2.8进行Meta分析,对比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病死率、GOS评分、ICP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漏斗图检验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亚低温治疗后24h,亚低温组ICP显著性低于对照组(WMD=-2.92,95%CI:-3.49~-2.34,P〈0.0001);随访期间,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01,OR=0.66,95%CI:0.51~0.84),GOS评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0001,OR=0.56,95%CI:0.44~0.70),但肺炎发生率(OR=1.55,95%CI:1.13~2.12)、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OR=2.14,95%CI:1.30~3.52)。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有效降低ICP,改善其功能预后;但有增加肺炎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错误相关负电位(error-related negativity,ERN)变化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应用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的ERP记录与分析系统,对38例ADHD和30名健康儿童作了ERN检测。结果(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正确反应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正确反应和错误反应的反应时明显比健康儿童组长。(2)与健康儿童组相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ERN潜伏期在Cz、Oz、C3和C4上明显延迟,波幅(Cz、C3、Oz、Pz)较健康儿童组低。(3)患者组在治疗后6月、18月随访时,ERN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ERN潜伏期和波幅异常,可能反映了本组儿童内在错误监控机制存在缺陷。随访ERN变化可能是一种属性标志。  相似文献   

17.
研究背景癫癇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在过去20年中,涌现出约10余种新型抗癫癇药物,为癫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中托吡酯主要用于难治性部分性发作之添加治疗,本研究拟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以期进一步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分别以托吡酯、妥泰、部分性发作、难治性、癫癇痫,以及topiramate、Topamax、add-ontreatment、adjunctive treatment、add-on therapy、adjunctive therapy、refractory partial seizure、refractorypartial epilepsy等中英文词汇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1995-2014年)、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1995-2014年)、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1995-2014年)、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1995-2014年)、万方数据库(1999-2014年)等,收集所有关于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癇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经方法学质量评价后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622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患者。分析显示:托吡酯每周部分性发作减少率≥50%(OR=3.710,95%CI:2.870~4.810;P=0.000)、≥75%(OR=7.220,95%CI:3.310~15.750;P=0.000)及完全不发作(OR=3.380,95%CI:1.720~6.640;P=0.000)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停药率除200 mg/d组外(OR=2.170,95%CI:0.470~9.950;P=0.320),其余各亚组均高于对照组(600 mg/d:OR=2.090,95%CI:1.020~4.270,P=0.040;800 mg/d:OR=8.000,95%CI:1.390~46.140,P=0.020)。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厌食、共济失调、注意力下降、头晕、疲劳、恶心、思维异常、肢体麻木和体重减轻,托吡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癇疗效显著,剂量维持在200 mg/d停药率与对照组相近;轻至中度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常见,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调查卒中单元模式下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发病14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相关临床指标及影像学资料。发病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心理量表的评定,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差异,分析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268例患者入组,其中PSD组116例,非PSD组152例。PSD组女性、糖尿病史、性格急躁和内向的患者的比例高于非PSD组;PSD组发病后14 d NIHSS分值高于非PSD组,MMSE低于非PSD组;PSD组梗死病灶累及基底节的比例高于非PSD组;PSD组双侧内侧颞叶、右侧顶叶、双侧枕叶脑萎缩出现率高于非PSD组。女性(P <0.0001,OR 7.064,95%CI 3.334~14.966)、发病14 d NIHSS(P =0.0020,OR 1.158,95%CI 1.055~1.272)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前性格随和(P=0.0264,OR 0.447,95%CI 0.220~0.910)是避免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女性、发病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是卒中急性期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前性格随和是避免发生PS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AS)和孤独症儿童(AC)在P300检测中的不同特点.方法 收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32例AS患者和30例AC以及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NC).使用美国仪器以及"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结果 (1)AS组、AC组和NC组在靶潜伏期Oz脑区N2以及在靶波幅Oz脑区P3和非靶波幅Oz脑区P2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2)AC主成分N2表现为延迟,与NC组和AS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AS组和AC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P300可作为AS和AC辅助评定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指标.P300检查可作为儿童精神科的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与强迫症患者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63例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63名身心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自制的一般状况调查表了解两组人员的基本情况,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对强迫症患者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评估其病情.结果 研究组ERP各项指标中N2、P3潜伏期长于对照组(t分别为-1.568,-2.602;P<0.05),N1、P2、N2、P3波幅均小于对照组(t分别为2.505,2.646,3.029,4.904;P<0.05).强迫思维组N2、P3潜伏期长于强迫行为组(t分别为3.301,2.580;P<0.05),P3波幅低于强迫行为组(t=-5.240,P<0.01).经相关分析显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P3波幅与强迫思维分及强迫行为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4,-0.512;P<0.05),N2和P3潜伏期均与强迫思维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8,0.405;P<0.05).结论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客观反映强迫症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