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以硬脑膜肥厚为特点的少见病,有时同时累及硬脊髓膜,后者称为肥厚性硬脊髓膜炎(hypertrophic spinal pachymeningitis,HSP)。HCP自从1867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外已有近200篇文献报告,国内则只有零星报道。我科1998~2002年收治了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7例。  相似文献   

2.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根据病因HCP分为继发性与特发性两大类.对一些病因不明确的增生性硬脑膜炎,称之为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CP).目前国内此病患病率较低,部分原因是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以及相关检查受限,导致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肥厚性硬脑膜炎(HCP)与肥厚性脊膜炎(HSP)的病因多样,其中病因不明者称特发性HCPE。中耳乳突炎、恶性外耳道炎、鼻窦炎等作为病灶,可继发局灶性或广泛性HCP。HCP属罕见病,易被误诊,现将笔者科室诊治的2例耳源性HCP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组相对少见,以颅内硬脑膜慢性进行性无菌性炎性肥厚为特征,主要累及大脑镰、小脑幕、鞍旁和海绵窦的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性现,尤其是MRI,表现为硬脑膜等T1、长T2、明显强化的局部或弥散性增厚.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常继发于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我们收集我院2005年至2011年住院的4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硬膜弥漫性炎症致组织肥厚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延边大学医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了1例HCP病例.  相似文献   

6.
<正>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上呼吸道、肺脏和肾脏,脑膜受累较为罕见[1]。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以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性增厚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罕见疾病[2]。现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继发肥厚性硬脑膜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3年10月~2009年8月收治的经综合治疗的5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采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治疗,3例联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菌素治疗,2例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5例均采用神经营养剂治疗,共2周~1个月。结果 5例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头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脑神经麻痹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1例9个月后复查MRI,提示硬脑膜未见明显强化。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尽早明确HCP诊断。应及时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菌素治疗,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8.
<正>肥厚性硬脑膜炎(HCP)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纤维增生性疾病,其影像学多数情况下仅表现为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增厚[1]。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2021年1月4日收治1例影像学表现为硬脑膜肥厚和多发结节状占位样的HCP,临床上罕见。现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HCP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7岁,主诉因阵发性头痛4个月余,于2021年1月4日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  相似文献   

9.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通过总结4例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来讨论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肥厚性硬脑膜炎MRI主要表现为硬脑膜增厚,以额顶部为主,T1WI、T2WI呈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示增厚的脑膜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对3例HCP患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合并多颅神经损伤;头颅磁共振(MR)平扫显示硬脑膜广泛或局部强化,额、顶部硬脑膜、大脑镰及小脑幕强化明显;硬脑膜组织活检发现硬脑膜明显增厚,病理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部分区域胶原化、玻璃样变,血管壁玻璃样变,周围见炎细胞浸润;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头疼为HCP的主要症状;病理示硬脑膜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头颅MR增强提示硬脑膜肥厚明显;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010年8月2日我院门诊收治的1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IHPM)病例的分析研究,熟悉IHPM的病因以便能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12.
肥厚性硬脑膜炎49例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Pubmed有关肥厚性硬脑膜炎的文献 ,对文献报道的 4 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厚性硬脑膜炎可继发于一些感染性疾病 ,有的可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 ;其临床特点是头痛及多对脑神经损害 ;磁共振成像可见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肥厚 ,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病理表现为硬脑膜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表现为多种临床过程 ,治疗的关键是缓解症状及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有效 ,必要时可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CP)是一种局限性或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导致的罕见疾病。虽然头痛是该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但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所致头痛的临床特点仍不十分明确。方法:对1996~2002年间的6例表现为头痛的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女患者各3例,平均年龄49岁。疾病的诊断依据神经影像学的特点,并排除继发性硬脑膜炎。本研究报道了头痛的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以及纵向随访情况。结果:慢性频繁头痛,尤其是慢性偏头痛是该病患者最常见的头痛特点,6例患者中有4例表现如此。偏头痛发生部位与硬脑膜肥厚性损伤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特征。方法对3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偏头痛,渐出现颅神经麻痹、肢体轻偏瘫。磁共振可见大脑镰、小脑幕、鞍旁硬脑膜结节状或条带状增厚,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治疗后复查磁共振,增厚的硬脑膜变薄、消失,强化减轻。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少见,以头痛、脑神经麻痹等为主要症状,磁共振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依据,治疗后影像学亦好转。  相似文献   

15.
谢建平  吴承龙  孙新芳 《浙江医学》2009,31(9):1315-1316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无菌性炎性疾病,其特点是硬脑膜的纤维增生,引起神经系统的进行性损害。临床常见慢性头痛和多颅神经麻痹。因本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复杂,故极易产生漏诊和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软脑膜炎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脑膜炎(rheumatoid meningitis,RM)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一种少见并发症.RA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肥厚性硬脑膜炎、软脑膜炎、类风湿结节及血管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CT和磁共振成像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今临床证实的耳源性脑膜炎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比较两组的效果,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可见值70-110Hu,内见点状钙质样密度,与黄韧带界限不清,中后颅底硬脑膜及小脑幕弥漫增厚并明显强化,MRI结果发现12例有单侧颞叶脑沟消失,6例均未见脑白质水肿信号,小脑幕强化可见"夹心饼"征,中耳乳突内呈峰窝状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强化明显。结论:耳源性HCP的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而CT的灵敏度更高,所以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清楚显示病灶、病变范围以及临近脑实质是否受累。  相似文献   

18.
肥厚性硬脑膜炎5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其中2例伴言语障碍;1例伴肢体抽搐,反应迟钝,颅神经受损,行走不稳;1例伴记忆障碍。MRI平扫2例显示脑实质内有水肿改变,增强后5例硬脑膜广泛强化,尤其是额、顶部硬脑膜、大脑镰及小脑幕强化明显。1例行硬脑膜组织活检发现硬脑膜明显增厚,病理示硬脑膜纤维增生,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灶性钙化,考虑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硬膜下方"脑组织血管扩张,浆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相应部位脑实质也为非特异性炎性改变。结论:HCP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有头痛、肢体抽搐、反应迟钝、言语障碍、记忆障碍、行走不稳、颅神经受损等症状;病理示硬脑膜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相应部位脑实质也可有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头颅MRI增强发现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有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MRI在硬脑膜炎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肥厚性硬脊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CT、MRI检查、诊断,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结果肥厚性硬脊膜炎的CT表现为硬脊膜增厚,位于椎管背侧,呈不规则新月形,硬膜外黄韧带下方见半月形略高密度影,内见点状钙质样密度,与黄韧带界限不清。MRI表现为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镜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并淋巴细胞浸润。结果肥厚性硬脊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硬模弥漫性炎症,CT、MRI对硬脊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明确诊断,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近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结果采用二性霉素B、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总有效率为78.6%。8例无效病人中7例死于脑疝。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仍首选二性霉素B加氟康唑和(或)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