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构建高表达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SH-SY5Y(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转基因细胞模型,观察GSK3β高表达对宿主细胞tau蛋白磷酸化、微管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构建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使GSK3β在SH-SY5Y细胞中得到高表达,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GSK3β真核表达质粒转染SH-SY5Y细胞36 h后,GSK3β在SH-SY5Y细胞中的表达达到高峰,tau蛋白Ser199/202、Thr231、Thr205等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转染后48 h达到高峰; tau蛋白总量未有明显变化。转染后60 h,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结论:高表达GSK3β的SH-SY5Y细胞可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从而降低tau蛋白结合和稳定微管蛋白的能力,导致微管蛋白乙酰化水平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对成神经瘤细胞SH-SY5Y轴突生长状态、细胞微管结构及T514位点磷酸化脑衰蛋白反应调节蛋白2(CR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SH-SY5Y细胞,细胞外给予聚集态Aβ<,1-42>越致细胞损伤;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细胞化学法测量细胞轴突长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是否通过调节GSK-3β/PP2A活性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诱导的胎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法 选用孕期(18±2)d的SD大鼠,分离纯化胎鼠皮层神经元.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LiCl处理组、Rg1预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模型组用20μmol/L Aβ25~35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LiCl处理组用10mmol/L LiCl和20μmol/L Aβ25~35共同作用于皮层神经元12h;Rg1预处理组分别用5、10、20、40、80μmol/L Rg1预处理皮层神经元24h,再加入20μmol/L Aβ25~35作用12h.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皮层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糖原合成酶3β(GSK-3β)表达水平,通过非放射性免疫法检测皮层神经元蛋白磷酸酯酶2A(PP2A)活性.结果 模型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但PP2A的活性不受影响;LiCl处理组和Rg1预处理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在Rg1预处理组中,以20μmol/L Rg1预处理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总Tau蛋白水平和GSK-3β的表达水平下降最为明显,而且PP2A的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通过上调PP2A活性和下调GSK-3β活性从而减轻凝聚态Aβ25~35所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互为发病风险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大鼠和Alzheimers病(AD)大鼠模型胰腺与海马病变,通过检测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及蛋白酯酶2A(PP2A)变化,探讨两者之间共同的发病基础。方法:用高糖、高脂及高蛋白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海马定位注射STZ建立AD大鼠模型,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脑和胰腺组织tau蛋白磷酸化及淀粉样β蛋白(Aβ)水平;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GSK-3β和PP2A活性。结果:T2DM大鼠海马组织中,tau蛋白呈过度磷酸化状态,Aβ水平增加,PP2A活性下降,GSK-3β活性上升,与AD大鼠大脑各项改变相似;在AD大鼠胰腺组织中,Aβ水平增加,PP2A活性下降,GSK-3β活性上升,与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病变程度相似。但在2组大鼠胰腺组织中均未检出tau蛋白。结论:在T2DM中,由于GSK-3β的活性增高和PP2A的活性降低,导致大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Aβ沉积,是T2DM成为AD发病的重要风险因子的重要原因;在AD中,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出现Aβ的沉积可能是导致T2DM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雌激素17β-estradiol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本研究将H2O2作用于大鼠皮层神经元,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单独H2O2或者17β-estradiol存在时其对细胞活力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的影响;检测单独H2O2或者17β-estradiol存在时其对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磷酸化和非磷酸化GSK-3β表达的影响;检测GSK-3β抑制剂LiCl对H2O2诱导的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存在时17β-estradiol对GSK-3β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H2O2作用于大鼠皮层神经元后显著降低细胞的活力,各种浓度的17β-estradiol预处理细胞后均能部分阻断H2O2对细胞活力的影响;(2)H2O2作用后显著增加细胞乳酸脱氢酶的释放,而17β-estradiol则部分拮抗此种作用;(3)H2O2增加了GSK-3β的活性,而提前加入17β-estradiol则可以降低H2O2诱导的GSK-3β活性增加;(4)H2O2降低了GSK-3β的磷酸化,而17β-estradiol则部分拮抗了这种作用;(5)GSK-3β抑制剂LiCl也可以拮抗H2O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6)与对照组相比,17β-estradiol本身亦可增加GSK-3β的磷酸化,此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部分拮抗,而ICI-182780本身对GSK-3β的磷酸化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17β-estradiol可以拮抗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作用,17β-estradiol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抑制GSK-3β的活性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SBF)对复合Aβ,即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联合三氯化铝(AlCl_3)和重组人类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所致大鼠脑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沉积,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及糖原合成激酶(GSK)3β和蛋白磷酸酶(PP)2A的调节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脑室注射复合Aβ建立拟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记忆障碍模型,Morris水迷宫进行记忆障碍模型筛选,模型成功大鼠灌胃35、70和140 mg/kg的SBF和140 mg/kg的阳性对照药银杏叶黄酮(GLF),持续37 d。硝酸银法测定大鼠大脑皮层的NFT,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皮层中总tau蛋白、Ser199和Ser214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水平以及相关GSK3β和PP2A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海马、皮层中GSK3β和PP2A的mRNA水平。结果:大鼠脑室注射复合Aβ可以引起大鼠脑内NFT生成增加、Ser199和Ser214位点磷酸化tau蛋白、GSK3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皆明显增加,PP2A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种剂量的SBF灌胃37 d不同程度地逆转复合Aβ所致大鼠脑内上述异常改变。GLF也表现出与SBF相似的结果。结论:SBF能够抑制复合Aβ所致大鼠脑内NFT沉积,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增加PP2A活性从而降低tau蛋白磷酸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冈田酸(OA)诱导神经元微管蛋白相关蛋白(Tau)异常磷酸化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OA按照不同浓度(20和40 nmol/L)和/或时间(0、12、24、48和72 h)处理SH-SY5Y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Tau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细胞凋亡抑制家族蛋白(IAPs)的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A显著增加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P<0.001),促进细胞损伤凋亡(P<0.001),损伤线粒体结构,同时也可显著上调IAPs表达(P<0.05)。结论 OA诱导的SH-SY5Y细胞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可导致细胞损伤凋亡,抑制内源凋亡通路或上调IAPs可能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防治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联素抑制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β1-AA)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流下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control)组,每组6只;H9c2大鼠心肌细胞分为control组、β1-AA组、β1-AA+脂联素组、脂联素组、β1-AA+脂联素+Compound C组和β1-AA+Compound C组。合成β1-AR细胞外第2环(β1-AR-ECII)抗原肽段,主动免疫SD大鼠并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大鼠血清中β1-AA;CCK-8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活力;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细胞LC3B和beclin-1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LC3-II、P62、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AMPK(p-AMPK)的蛋白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10μg/L脂联素预处理可显著抑制β1-AA诱导的心肌细胞活力下降(P<0.05);脂联素预处理可显著逆转β1-AA诱导的心肌细胞LC3B和beclin-1 m RNA水平下降、LC3-II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及P62蛋白的累积(P<0.05);脂联素可逆转β1-AA诱导的心肌细胞AMPK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加入AMPK抑制剂Compound C预处理,脂联素则不能逆转β1-AA诱导的心肌细胞LC3B和beclin-1 m RNA及LC3-II蛋白水平降低(P<0.05),但仍可减少P62蛋白累积(P<0.05)。结论:脂联素抑制β1-AA诱导的H9c2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流降低,其机制部分依赖AMPK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C)对β-淀粉样肽(Aβ_(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淀粉样肽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β_(25-35)体外处理SH-SY5Y细胞诱导细胞损伤模型,应用PC和(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内源性抑制剂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干预。设立对照组、Aβ_(25-35)组、不同浓度PC+Aβ_(25-35)组、Dkk1组和Dkk1+PC+Aβ_(25-35)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GSK-3β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Aβ_(1-42)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_(25-35)可使细胞活力降低(P0.05),可降低细胞中β-catenin蛋白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细胞中Aβ_(1-42)分泌(P0.05)。PC干预可改善Aβ_(25-35)导致的细胞活力降低(P0.05),增加细胞中β-catenin蛋白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5),减少Aβ_(1-42)分泌(P0.05)。应用Dkk1后,PC提高细胞中β-catenin蛋白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及降低Aβ_(1-42)分泌水平的能力下降(P0.05)。结论 PC可抑制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Aβ_(1-42)生成,该作用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外铁离子对SH-SY5Y细胞增殖及tau蛋白磷酸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SH-SY5Y细胞于铁离子环境中培养5~30min后,检测其细胞形态、细胞周期以及胞内tau-1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检测细胞OD值随铁离子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流式细胞术未发现细胞出现凋亡。低浓度铁离子作用后tau-1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高浓度铁离子或长时间作用后,荧光强度则降低。结论铁离子对SH-SY5Y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与浓度和时间相关;低浓度铁离子可导致胞内去磷酸化tau蛋白表达增多,但不会诱导细胞凋亡。高浓度铁离子作用后胞内去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emaphorin 3A(Sema 3A)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Sema 3A过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UVECs,过表达效果以q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待测细胞以200μmol/L H_2O_2处理4 h;qPCR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以相应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以MTT法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及Bcl-2水平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Sema 3A过表达能显著增加H_2O_2诱导的HUVECs凋亡、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以及LDH和MDA含量,同时显著抑制SOD活性和细胞活力;Sema 3A对未经H_2O_2处理的HUVECs没有损伤效应,即其对HUVECs的损伤具有H_2O_2依赖性。结论:Sema 3A能显著加重H_2O_2诱导的HUVECs损伤,在氧化应激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金属络合物四硫代钼酸铵(ATTM)的硫化氢(H2S)释放能力并进一步观察其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皮肤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反应瓶法检测ATTM在细胞培养基中释放的H2S,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或罗丹明123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照相术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结果:与H2S供体GYY4137类似,ATTM在细胞培养基中可剂量依赖性地释放H2S。在25~400 μmol/L 的浓度范围内,ATTM处理对人皮肤细胞(HaCaT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紫外线照射或外源性给予ROS供体(过氧化氢,H2O2)处理均可增加HaCaT细胞内ROS的含量。400 μmol/L H2O2处理可明显降低HaCaT细胞的存活率(P<0.01),而在H2O2处理前给予ATTM预处理,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其中在100和200 μmol/L浓度时ATTM具有最好的细胞保护作用(P<0.01)。400 μmol/L H2O2处理还可损害细胞的ΔΨm和细胞膜并使LDH释放增加(P<0.01)。而在细胞遭受损伤前给予200 μmol/L ATTM预处理可明显改善ΔΨm的水平(P<0.05)并抑制LDH从细胞内释放(P<0.01)。结论:ATTM具有释放H2S的能力并可保护人皮肤细胞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多种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人LO2肝细胞系,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LO2细胞;模型组加入100 mmol/L过氧化氢作用LO2细胞4 h;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加入50 mg/L 肝细胞生长因子预处理LO2细胞24 h,再加入100 mmol/L过氧化氢继续培养4 h后处理细胞。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LO2细胞经100 mmol/L过氧化氢作用4 h后,LO2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P < 0.01),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 < 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 < 0.01)。给予质量浓度50 mg/L 肝细胞生长因子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100 mmol/L过氧化氢继续培养4 h,LO2细胞的凋亡被显著抑制(P < 0.01),说明肝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增加LO2细胞Bcl-2的表达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LO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microRNA-486-5p(miR-486-5p)在氧化应激引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 MSCs经培养鉴定后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2O2组、miR-486-5p模拟物+H2O2组、抑制物(αnti-miR)+H2O2组及相应的阴性对照(scrambled control)+H2O2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氧化应激诱导h MSCs凋亡过程中miR-486-5p的表达变化。用脂质体分别转染miR-486-5p的模拟物、抑制物及阴性对照到h MSCs。应用MTT、Hoechst标记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miR-486-5p对氧化应激介导细胞活性下降及凋亡效应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Akt与其磷酸化水平,采用试剂盒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H2O2诱导h MSCs凋亡过程中miR-486-5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h MSCs中过表达miR-486-5p,能使细胞在氧化应激情况下活性显著下降,凋亡发生率增高,蛋白Bcl-2/Bax比值、caspase-3酶原含量及Akt磷酸化水平降低,caspase-3活性增强;而使用抑制物阻遏miR-486-5p的作用后,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活性增加,凋亡发生率降低,蛋白Bcl-2/Bax比值及Akt磷酸化水平升高,caspase-3活性下降。结论:过表达miR-486-5p促进氧化应激引起的h MSCs凋亡,阻遏miR-486-5p的作用抑制氧化应激条件下的h MSCs凋亡,其中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芳香新塔花总黄酮(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flavonoids,ZCF)通过调控miR-874-3p表达影响过氧化氢(H2 O2)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ZCF对H2 O2诱导的SK-N-SH细胞凋亡的影响.试剂盒检测LDH、MDA和SOD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抑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4,USP14)的活性对H_2O_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用H_2O_2(25μmol/L)处理2 h,建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模型组(H_2O_2组)、USP14抑制剂IU1处理组(IU1组)和IU1处理后建模组(IU1+H_2O_2组)。MTS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H_2O_2组细胞活力、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Bax/Bcl-2、P53、p-ERK1/2、p-JNK和p-P38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H_2O_2组比较,IU1+H_2O_2组细胞活力、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细胞内ROS含量、Bax/Bcl-2、P53、p-ERK1/2、p-JNK和p-P38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制USP14活性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活化和下调凋亡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建立H2O2致HUVECs氧化损伤模型后,利用不同浓度(1、10和100μg/L)BDNF处理HUVECs,同时设置未损伤对照组、H2O2损伤后PBS处理组和Trk B inhibitor组(同时加入100μg/L BDNF和1∶1 000的Trk B inhibitor)。利用MT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同时测定各组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簇(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rk B、p-Trk B、cleaved caspase-3、Bcl-2及Bax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未损伤组相比,经H2O2氧化损伤后,PBS处理组的HUVECs存活率显著下降,LDH和MDA含量显著上升而SOD和GSH的活性显著下降,细胞中NO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而ET-1和ICAM-1的分泌浓度则显著增加,ROS的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下降;与PBS处理组相比,不同浓度BDNF处理组中HUVECs的存活率逐渐上升,LDH和MDA含量逐渐下降,而SOD和GSH活性逐渐上升,细胞中的NO分泌量显著上升而ET-1和ICAM-1分泌量逐渐下降;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则逐渐下降,Trk B和p-Trk B水平均显著上升,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逐渐上升,但BDNF的作用均受到Trk B inhibitor的抑制。结论:BDNF能够通过提高HUVECs细胞存活率,增强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降低ROS产生和细胞凋亡率而保护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其与Trk B结合后激活BDNF-Trk 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预适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血管内皮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模型组给予过氧化氢损伤2 h;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组和假肢体缺血预适组这3组分别用5%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晚期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和假肢体缺血预适应血清孵育12 h,再用过氧化氢损伤2 h。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mRNA水平,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早期肢体缺血预适应和晚期缺血预适应血清可以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死亡,减少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减少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并能增加血红素氧合酶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肢体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单体芥子碱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 :先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并筛选未分化的大鼠BMSCs;一方面利用H_2O_2诱导BMSCs成脂分化建立模型,一方面采用CCK-8实验检测芥子碱对BMSCs的毒性作用;模型建立成功与芥子碱药用浓度确定后进行油红O半定量实验检测细胞中脂滴含量,筛选出最佳的药物浓度;随后采用油红O染色拍片直接观察药物干预24 h后对B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并且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MSCs中成脂分化相关蛋白——脂肪细胞蛋白2(aP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变化情况。结果:浓度为200μmol/L的H_2O_2作用1 h可诱导BMSCs成脂分化;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芥子碱浓度40μmol/L的条件下对BMSCs的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结合油红O半定量实验结果筛选出芥子碱抑制其成脂分化的最佳浓度为15μmol/L;油红O染色实验观察到芥子碱组(15μmol/L)组脂滴较模型组数量明显减少,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亦显示正常对照组和芥子碱组aP2、PPARγ和Glut4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芥子碱能够抑制H_2O_2诱导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PPARγ/AM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